尤溪縣尤溪口鎮位於尤溪河與閩江匯合處,三面環水,面積12平方公裡,是「全國第八小、福建第一小」的鄉鎮,也是三明市唯一的港口城鎮和海拔最低的鄉鎮。
尤溪口鎮主動融入尤溪縣「我家在景區」發展目標,抓住庫區移民特色小鎮建設契機,打造「漁樂小鎮」,確定「竹韻尤墩、水泊溪口、漁樂閩江」的規劃理念,主打庫區牌和漁品牌「兩張牌」,並從形態、文態、生態、業態上進行有機打造,推動鄉村振興,給小鎮帶來了新魅力。
齊心打造特色小鎮
尤溪口鎮是全國少見的一鎮一村建制,下轄一個村委會(尤墩村),全鎮僅890人。
1925年,尤溪口建設第一座小碼頭,至上世紀80年代,鎮裡交通發達,商賈雲集,繁華一時,有「小香港」之稱。
尤溪口老鎮是國家重點工程水口水電站庫區全淹沒區,1989年水庫蓄水,老鎮區被淹。1991年,在距老尤溪口30米的山頂上重建了新鎮,之後又因交通格局改變等,各方面發展受限。
地小人少,資源匱乏,自然景觀少。為此,尤溪口鎮著力挖掘「漁」的特色內涵,重塑尤溪口,致力將鎮區變成景區。
「全鎮規劃『一街、三區、多節點』的功能結構,合理布局,實現環境綜合改造提升,目前已投入2600多萬元。」尤溪口鎮人武部長盧爵椿介紹,2017年2月,鎮裡利用庫區優惠政策,進行屋頂平改坡、房屋立面改造等修繕,採用挑簷吊柱、青灰色瓦屋面、燕尾脊等,彰顯閩中漁鎮特色。
「我家房子現在可漂亮了,牆面、屋頂都重新裝修,牆面還畫了彩繪。」村民葉莊祥笑著說,以前沒錢裝修,外牆只粉刷砂漿,灰灰的不好看。在政府支持下,如今自家房子換了「新顏」,讓他心裡美滋滋的。
村民蔡桂香則乾脆把20多年磚木結構的住宅拆了重建。「房子早就有破損,趁這次修繕改造的機會拆了重建,再裝修。」住上新房的蔡桂香高興地說。
目前,尤溪口鎮已完成一期修繕,改造房屋126棟,二期修繕項目已經報名20多戶。
尤溪口鎮變化的不僅僅是房屋。
作為傳統漁鄉,尤溪口在鄉鎮建設上,立足「漁」元素,結合文創,設計「魚夫子」卡通IP形象,作為宣傳載體,進一步突出「漁」氛圍。如鎮區南入口處,建設魚精神堡壘宣傳標誌,配合燈飾,十分醒目。根據主街特點,選五面牆進行彩繪,繪畫朱熹與金魚井、鯉魚躍龍門、軍民魚水情、漁樂生活、百年碼頭等場景,敘述尤溪口的歷史和特色。街道沿線安裝「魚夫子」主題內容的燈杆旗、指引牌等導視系統,打造「走街憶史、親水品魚」的休閒懷舊旅遊,讓人記得住鄉愁。
「現在尤溪口到處都是『魚夫子』,裝扮得像一個主題公園一樣,非常漂亮。」村民小周興奮地說。
同時,對鎮區的道路進行「白改黑」、人行道提升改造;燈塔公園建設高30米的地標性建築燈塔,融入了尤溪口航運歷史;突出打造主要節點,規劃建設漁人碼頭、濱河步道、碼頭公園、汽車站、紀念亭等。
做足「漁」產業文章
發展的關鍵是要形成產業,帶動發展。尤溪口圍繞「漁樂小鎮」的建設,初步形成
「一街一魚兩基地」的發展格局。同時,堅持立足高質量發展,要把好山好水好空氣轉化為經濟效益,促使綠色農業、新型工業、生態旅遊業「三產融合」。
樹立漁品牌。首先整治養殖汙染。當地庫區有36家網箱養殖。「高密度的養殖對魚的產量和質量都會產生影響。」盧爵椿介紹,去年鎮裡成立網箱養魚專項整治攻堅領導小組,針對網箱養殖超面積的問題,在「拆、治、轉、清、管、查」六個方面綜合發力。經過多部門協同整治,全鎮共削減網箱23268平方米,現有網箱面積31719平方米,控制在核定規劃面積範圍內。
開發「魚」美食。結合當地漁業特色,研發魚系列菜品,實現「一魚十吃」等。逐步開發魚產品及伴手禮,現有4戶漁戶開發出羅非魚、黃尾魚、黃金鯽魚等多品種魚即食及魚乾,在主街中心位置的魚夫子農民特色物產直賣所裡銷售。
豐富「漁」旅遊。大力挖掘碼頭文化、漁事文化、紅色文化等豐富內涵,致力於打造研學基地、垂釣基地。去年8月5日,「關心庫區下一代科教基地暨閩中丫好青少年研學教育基地」在尤溪口揭牌,開啟研學教育之旅。
「目前已舉辦相關培訓班3期,來自福州、泉州等地200多人參訓。」尤溪口鎮庫區工作人員陳文昌介紹,基地的食堂已於今年1月初建設完成,屆時將開設周末班、集中訓練班等,預計全年可培訓青少年2000人以上,帶動當地漁家樂、民宿和特色產品等多方位消費。
借勢推動產業轉型多元化發展。鎮裡的龍頭企業新勝峰木業有限公司,結合鎮旅遊規劃中「竹韻尤墩」思路,著手開發更多綠色環保、有文化韻味的工藝品和旅遊創意品。引進總投資2000萬元的福建尤溪一醉仙酒
業有限公司,生產橄欖、藍莓等果類酒。依託閒置公建房屋,引進資金打造特色魚美食、民宿等,民宿設計多種魚屋,配有天窗浴室、全景天窗臥室等設施,「讓遊客睡在魚肚子裡」將成為吸引遊客的引爆點。目前已引進民間資本建設「好想來」酒店等。
接下來,尤溪口鎮還將在主題街風貌提升的基礎上,將三福路分為休閒區、商貿區、接待區3個區段進行業態打造。
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以前鎮裡沒有個像樣的休閒場所,現在建了公園、修了道路,夜晚街上燈火通明,連周邊村莊的人都到這裡玩。」青青超市的老闆林維青說,鎮裡改造提升後,出行方便多了,以前很多班車繞開尤溪口鎮從外圍經過,現在班車都進入鎮區,所買的貨物可以直接送到店門口,再也不用到外面取貨了。不僅如此,他母親經營的青青小吃店生意也好了起來。
鎮裡的「漁家火」也著實「火」了一把。店主鄭金旺對店面進行改造提升,還搭建了垂釣平臺,去年重新開業以來,其「一魚多吃」吸引來許多遊客。「魚夫子魚莊」也於去年10月1日試營業,今年春節期間接待遊客1000餘人,營業額達6萬多元。
在「漁樂小鎮」建設的帶動下,鎮裡解決了120多人的就業問題,村民收入增加了。去年國慶節期間,有1000多人自駕到尤溪口旅遊,過路班車搭乘6700人次,帶動消費13.5萬元。
眼下,尤溪口鎮正探索「村社一體」的模式,規劃把全鎮資源整合起來,統籌建設,村民以資源或資金入股,盈利所得由全村共同分配,實現村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邱慧敏 蘇春鳳)
責編:紀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