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老鄉,洪水中釣魚,竟碰到一群「變異武昌魚」
家住珠江邊不遠的廣州兩位小夥,在江邊一條入水口垂釣時,碰到一件怪事:他們在江邊排水口附近「打路亞」(一種利用假餌進行誘釣的垂釣方法),收穫滿滿,但魚獲卻令他們大感驚奇。
——他們兩人釣起來的全是一種魚,3-5斤一條,樣子一模一樣......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常垂釣的朋友都知道,野釣的魚獲一般種類駁雜,各種野生魚都可能碰到,很少全釣獲單一魚種。
但這兩位小夥釣起來的這些魚,卻顯然都是同一魚種,魚身扁平呈灰褐色、體寬頭小,乍一看去,就像是一群「武昌魚」——即江鯿魚的一種。
這些魚是武昌魚嗎?
武昌魚其實就是江鯿,是大家熟悉的鯿魚中的一種,是長江流域較為常見的淡水魚,雜食性主要以水中碎屑、水草為食。
——很顯然,這兩位小夥在珠江入水口釣起來的並非武昌魚!
因為這些魚嘴裡有著堅硬的上下兩排牙齒,看起來竟有幾分像是人齒,顯然是一種肉食魚。
老鄉稱其「食人鯧」
其實,這種魚在廣東地區很常見,這兩位小夥對其也很熟悉,
其中一位釣魚小夥「小羅」介紹說,這種魚看起來雖然像是「變異了的武昌魚」,但其實是外來物種,叫淡水鯧魚,因為與食人魚是近親,因此又被當地老鄉稱為食人鯧。
食人鯧在廣東、福建的河道和近海水域,其實早就分布,許多人垂釣時都偶爾釣獲。
不過,像這種釣魚釣的全是食人鯧的情況,則比較少見——應該是附近有養殖場被洪水衝開,這些食人鯧都是養殖場裡跑出來的養殖魚。
(食人魚肉質豐膩,口感軟彈細刺少,清蒸、紅燒皆可)
淡水白鯧在內地較為少見,但在福建、廣東,尤其是海南一帶,早就是一種魚市裡常見的魚鮮食材。
不過,雖然淡水白鯧的肉質口感上佳,但其本身卻是一種較為兇猛的掠食魚——否則也不會頂著「食人鯧」的惡名。
這麼多「牙尖齒利」的淡水白鯧逃入江裡,不禁有幾分讓人擔憂珠江生態是否會被影響
確實,每年洪水洶湧,受損失最大的就是養殖業,水庫洩洪、魚塘決堤,常常讓許多養殖魚「一掃而空」,大量辛苦養殖的塘魚,被洪水裹挾進入附近江河中。
然而這些養殖魚進入江河之後,一方面令養殖戶損失不小,另一方面卻有可能會對當地江河生態造成巨大破壞!
——這兩位小夥,也是將這一消息發到當地網絡上,號召當地釣魚愛好者前往「除害」,不知道是否能阻止這些「食人鯧」在河道裡的蔓延......
網友們,你們家鄉是否也有類似的養殖場被衝毀,大量養殖的外來物種入侵河道?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