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圖:柳州一市民的手掌被食人鯧咬傷,這條咬傷人的食人鯧有著鋒利的牙齒(7月7日攝)。新華社發 (卿要林 攝) |
新華網南寧7月12日專電(記者李斌 梁舜) 記者12日從廣西柳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了解到,經過3天的捕撈、垂釣等作業,在報告發現食人鯧的柳江河段內尚未發現食人鯧的蹤跡。與此同時,記者在南寧市場上發現有人用「淡水白鯧」冒充食人鯧售賣。
發現柳江有食人鯧活動的蹤跡後,為滅殺這一入侵生物,消除市民緊張心理。柳州市7月9日起組織捕魚高手,在發現食人魚的河段,布下1萬多米長的漁網,並根據食人鯧喜愛腥味的特點,懸掛肉餌誘捕食人鯧。同時鼓勵市民參與,並宣布在集中誘捕階段市民每抓獲一條食人鯧獎勵1000元。
截至12日晨,當地共布網集中誘捕共捕撈到各種魚類約一百公斤,其中大部分為鱖魚、鯉魚、鰱魚等。12日上午,當地將這些魚放生到了柳江中。
「截至目前,我們尚未誘捕到食人魚,這說明即便江中還有食人魚,數量也極少。」柳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韋永文告訴記者。他說,這次也是一次漁業資源調查,「這次捕撈到魚很多是對環境要求很高的魚類,還捕到在柳江從來沒有記錄過的䲘魚,說明柳江的水質很好。」
對於大規模布網誘捕食人魚可能造成的對本土魚類的損害,韋永文說,將儘快結束布網集中誘捕,在今後一段時間只採取垂釣誘捕的方式進行。
柳州重獎「緝拿」食人鯧引發網民爭議,擔憂此舉會刺激個別人購買食人鯧惡意放生,再以垂釣為名騙取獎勵,以至於更大的生態災難。對此,韋永文回應稱,市民如果捕獲到食人魚,需第一時間報告水產畜牧獸醫局,由水產畜牧獸醫局會同公安、工商等部門到現場查驗,並公示7天才能獲取獎勵,「如發現弄虛作假,將追回獎金,並會追究其相關行為的法律責任。」
在「食人魚咬人」事件發生之後,柳州漁政、工商等部門組成檢查組到市場上進行了執法檢查,未發現售賣食人鯧的情況,但存在不少其他外來兇猛生物售賣的情況也讓執法人員擔憂。
「我們檢查中發現了雀鱔、清道夫、虎頭鯊、巴西龜、鱷魚龜、鷹嘴龜、鱷魚等兇猛動物售賣,而這些外來生物如果放生到自然界中,也將造成嚴重的生態危害。」柳州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執法人員王平均說,「僅雀鱔就發現有七八家在賣。」
來自北美洲的雀鱔的嘴類似鱷魚嘴,有著鋒利的牙齒,生性兇猛,生存能力強,對本地漁業危害巨大。「近年來常有漁民在柳江中捕獲雀鱔,而且個頭越來越大,迄今捕獲的最大的一條超過半米,有兩三公斤重。」王平均說。
而面對這些外來生物,執法人員卻遭遇無法可依的難題。「按現在的法律法規,我們沒有辦法處罰、沒收、暫扣觀賞魚市場上大量存在的外來生物,只能規勸這些業主不要經營、買賣兇猛的外來生物。」
7月11日,記者在位於南寧市廂竹大道的南寧花鳥市場暗訪發現,有宣稱是「食人鯧」的水生物售賣。記者在這家有食人魚售賣的店裡看到,一個魚缸裡養著四五十條小魚,每條長度在4釐米左右。店裡的工作人員說,這些食人鯧很兇猛,不能與其他魚混養。
當記者詢問是否有大一些的食人鯧賣時,這名工作人員說,由於大的成本太高,一般不進貨,但如果顧客有需要,可以先預定再從廣州進貨過來。
記者以每條5元的價格購買了兩條。12日上午,經廣西水產研究所資源保護專家周解鑑定,記者買到的食人鯧實際是「淡水淡鯧」,是我國10多年前引進、目前已經形成產業的一種外來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