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牽扯山東齊星集團百億債務危機,西王食品再次引發外界關注。
3月29日,西王食品股價在開盤後快速下跌,臨近上午收盤曾打開跌停板,最終仍暴跌9.91%,而後緊急停牌。
外界關心的話題是,在國內玉米油市場增長勢頭逐漸放緩的大背景下,於2016年6月斥巨資收購運動保健品公司KerrInvestmentHoldingCorp(下稱Kerr)的西王食品未來將走向何方?
鄒平板塊危機
2017年3月,有媒體曝出,山東鄒平縣的齊星集團基本停產,並且背負百億元債務。
因涉及到與齊星集團的互擔互保,西王集團被牽扯其中。作為西王集團旗下重要的上市公司,西王食品3月29日開盤之後一路走向跌停。
隨後,西王食品發布公告稱,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提供擔保餘額為29.07億元。儘管數額較大,但均已採取追加抵押以及反擔保等風險緩釋措施,整體風險較小,不會對西王集團的生產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西王集團一位內部工作人員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這次事件對西王集團的影響並不大,實際債務不到9億元,且政府也已出面解決此事。
對此, 國海證券 發布研報分析認為,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及下屬子公司提供擔保餘額為29.07億元,均採取追加股權質押、房地產、機器設備抵押以及反擔保措施。西王集團擔保全部具有風險緩釋措施,實際風險敞口約8.69億。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並不認為西王集團牽扯入齊星債務對西王食品會毫無影響。他表示,受到齊星債務的拖累,一方面西王食品現金流會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企業信譽也受到了打擊。而西王食品剛收購Kerr不久,這樣的事件對於西王食品未來在保健品市場發力是沒有好處的。
對此,上述西王集團工作人員回應稱,這次事件實際上對西王集團影響不大,西王集團並不存在資金鍊的問題,且西王食品收購Kerr的資金來源並非西王集團,所以保健品的發展不存在資金鍊隱憂。
與此同時,隨著齊星事件的發酵,「鄒平板塊」的風險在二級市場開始顯現。
據了解,山東鄒平屬國家百強縣,擁有魏橋紡織、中國宏橋、西王食品、齊星集團四個重量級企業。如今除西王食品受齊星集團債務牽連跌停以外,魏橋紡織和中國宏橋已經停盤,均被外界懷疑是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和財務造假,面臨退市風險。
對此,一位不願署名的券商人士對本刊記者表示,從上市公司誠信的角度出發,西王集團與齊星集團互擔互保以及鄒平板塊企業誠信受質疑,使得西王食品難以獨善其身。即使西王食品公告表示西王食品並不牽扯齊星事件,但是A股的二級市場也會採取迴避的方式進行應對。
玉米油巨頭前途堪憂
據了解,近日齊星集團、西王集團和鄒平縣人民政府籤署了一份委託經營三方協議。根據協議,西王集團將對齊星集團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全面託管經營,齊星集團託管前的全部債權債務仍屬齊星集團所有。
在託管期內,西王集團負責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墊付銀行利息、發放職工工資等。託管期,三方將共同聘請中介機構對齊星集團的全部資產進行審計、評估、清查和核算等。
目前,鄒平縣政府、西王集團已成立相關工作組對齊星集團20家核心公司全面接管。
即使這樣,西王食品前路似乎並不坦蕩。
4月5日,西王食品發布2016全年財報,其2016年營收總額為33.75億元,同比增長50.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5億元,同比下降7.8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約為-1.48億元,同比下降208.46%。
需要指出的是,西王食品植物油板塊的營收雖然依舊保持上漲態勢,但是毛利率卻出現下滑。
有糧油行業人士向本刊記者介紹,玉米油的增長已經進入緩慢發展階段,對於西王食品而言,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十分巨大。
公開數據顯示,當前玉米油市場集中度較高,金龍魚、西王、長壽花、福臨門四家企業市場份額超過80%,西王和長壽花的份額分別在20%、25%,而金龍魚的市場份額在15%-20%左右;AC尼爾森的數據顯示,2015年西王的市場份額為10.8%,金龍魚為28.4%,福臨門為17.4%,長壽花為13.9%。
在此背景下,西王食品也在積極尋求轉型。
2016年6月,西王食品以7.3億美金收購Oak Trust持有Kerr公司100%的股份,外界也將此視作西王食品轉型的開始。
上述西王集團工作人員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2017年3月初,西王方面才剛剛在上海舉行了新的保健品推介會,新產品剛剛登陸中國市場,具體的經營情況還有待遇觀察。正是因為如此,債務問題對保健品的發展影響不大。
「推動西王轉型的直接原因是公司營業額增長速度放緩。而西王營業額增速放緩也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位食品行業專家告訴記者,從外部來看,國內食用油市場整體疲軟,玉米油的增長已經進入緩慢發展階段,同行競爭激烈,西王玉米油銷售承壓;從內部來看,西王經銷商結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渠道網絡相對金龍魚等競爭對手也存在差距。
剛剛嘗試轉型的玉米油巨頭,如今又遭遇股價跌停的尷尬局面,未來的西王食品將何去何從?
朱丹蓬向本刊記者表示,玉米油行業通過幾年的發展,同質化的程度非常高,且行業內企業沒有提供太多的創新點,行業不能滿足新生代消費者對於大健康和差異化產品的需求。所以,玉米油已經來到了發展的瓶頸期。目前,國內的玉米油企業還是應該將產品升級和創新放在首位,在對接新生代消費者核心需求方面多下功夫。
(責任編輯:劉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