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2020-12-27 鴻鵠高飛翔九天

如果我們翻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美國的領土明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位於北美洲中部的一大塊,與這一大塊領土隔著加拿大在北美洲最北端還有一塊飛地。事實上美國的領土不只這兩部分:美國還有夏威夷、關島、波多黎各、北馬裡亞納群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京群島等遠離本土的飛地。不過這些飛地的面積大多較小,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美國最大的飛地就是位於北美洲西北端的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的面積約為1717855平方公裡,佔美國國土總面積的20%,是美國的五十個州之中面積最大的。阿拉斯加人口約為72萬: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約佔阿拉斯加全州總人口的1/7,其餘居民的祖先分別來自美國本土、俄羅斯、中國、日本、拉美等地。阿拉斯加最早的土著居民是在冰河時期通過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之間的大陸橋遷徙而來。

距今大約4萬年前人類的活動足跡已遍及南極洲和美洲之外的全部大陸。這時正值地球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當時的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低10度以上,全球的海平面比如今低100米左右,今天連接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的白令海峽完全露出了海底,由此形成了一座寬達2090多公裡的大陸橋。大約2萬年前一些遠古獵人在追逐獵物的過程中穿過這座大陸橋踏上了如今被稱為「阿拉斯加」的土地。

這些就是美洲最早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紐特人。他們到達美洲後最先踏足的就是正面對亞歐大陸的阿拉斯加。當時巨大的冰川覆蓋了如今整個加拿大和大半個美國,所以遠古人類從阿拉斯加南下的道路被完全封死了。直到距今14000年前左右這些冰川開始消融,於是印第安人從阿拉斯加南下並最終分布到了整個美洲。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後一批來自西伯利亞的移民橫渡白令海峽抵達北美。

這時阿拉斯加及其以南的廣大地區均已分布印第安部落。在此之後的數千年間阿拉斯加和美洲其他地區一樣處於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1728年和1740年沙俄和丹麥混血的海軍軍官維圖斯·白令奉彼得大帝之命渡過楚科奇半島東部的海峽兩次前往美洲探險考察,後來這一海峽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維圖斯·白令考察了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的海岸線。

此後俄國的毛皮商人大規模前往美洲獵殺海獺,他們還成立了各種各樣的皮毛貿易公司。1799年俄國各種經營美洲貿易的公司聯合組成俄美公司並開始在美洲進行殖民活動:1811年11月俄國人在聖弗朗西斯科以北的俄羅斯河旁建立了羅斯堡,截至1819年他們已在美洲海岸建立了19塊殖民地。隨著美國興起之後俄國逐漸放棄了自己在美洲的絕大多數殖民地,僅僅只保留了距離自己的遠東領土較近的阿拉斯加。

1853年7月—1855年12月沙俄同英法聯軍爆發了克裡米亞戰爭,這場戰爭在俄國引起了很多後遺症,最終迫使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克裡米亞戰爭的後遺症之一是沙皇俄國的財政困難:克裡米亞戰爭中沙俄花銷巨大,但卻以戰敗告終,如此一來沙俄的戰爭開銷無法在戰後得到彌補。戰敗的恥辱和因為戰爭所導致的財政困難使沙皇的統治面臨危機。

在這樣的局面下沙俄迫切需要重振國內經濟,而出售阿拉斯加正是沙俄緩解國內財政困難的措施之一。然而解決財政困難的方法有很多,為什麼一定要出售國土呢?這可不像北極熊的一貫風格。另外為什麼最終選定被出售的是阿拉斯加呢?沙皇俄國是當時全世界疆域最遼闊的國家:從歐洲的波羅的海跨越整個東歐平原和廣袤的西伯利亞,直到渡過白令海峽延伸到北美的阿拉斯加。

這對沙俄邊疆領土的治理構成了一定的挑戰。隨著與東歐本部在地緣距離上日益疏遠,沙皇政府的控制力度也越來越弱,而阿拉斯加恰恰是距離沙俄中心地帶最為遙遠的地方。更糟的是這塊沙皇政府原本就鞭長莫及之地還靠近英屬加拿大,而沙俄剛跟英法聯軍打仗,這意味著阿拉斯加隨時也被英國吞併的可能。如此一來阿拉斯加就成為沙皇政府眼中不折不扣的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沙皇政府再三思考後決定出售自己眼中這塊雞肋,趁著還能賣個價趕緊換點錢花,否則真被英國佔了去就啥都沒了。不過沙皇政府出售阿拉斯加也不僅僅只是盯著賣地那點錢,因為最終美國以72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6億美元)購買了170萬平方公裡的阿拉斯加——沙俄不僅是出售阿拉斯加,還是低價出售,就差沒友情贈送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了讓美國接手阿拉斯加甚至拿著盧布去行賄美國有關人士。

沙俄的行為之所以如此匪夷所思和沙俄當時對外擴張方向的轉移有很大的關係:就在克裡米亞結束的第二年英法聯軍發動對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剛因為克裡米亞戰爭在歐洲方向受挫的沙俄趁機向遠東擴張。1858年5月28日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割佔中國失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

1860年11月14日沙俄又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割佔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與此同時俄國與英國圍繞波斯、中亞以及中國的新疆、西藏等亞洲內陸腹地的地緣大博弈日趨白熱化:1864年10月7日沙俄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中國新疆巴勒喀什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今齋桑泊)南北44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1865年5月米哈伊爾·切爾尼亞耶夫少將率領1900名俄軍和12門大炮侵入中亞浩罕汗國境內。這年6月16日俄軍以陣亡25人、傷89人的代價佔領了由3萬大軍駐守的塔什幹。此舉使浩罕和布哈拉兩個汗國被分隔開來,從而為俄軍日後對中亞各汗國各個擊破創造了條件,同時俄國在中亞地區的擴張已對英屬印度構成了威脅。英俄之間的地緣博弈由此日漸升級。

這時俄國的主要戰略擴張方向是與英國爭奪亞洲內陸腹地以及向中國東北、朝鮮半島等地擴張,從而向南獲得印度洋和太平洋方向的出海口。在這種形勢下阿拉斯加不僅不是沙俄的戰略重心,甚至反而開始被沙俄視為拖後腿的負擔。沙俄對遠離自己核心地帶的阿拉斯加在統治上一直有些鞭長莫及,加之阿拉斯加與英屬加拿大接壤,所以阿拉斯加就成為了沙俄戰略布局中的薄弱環節。

沙俄擔心英國一旦奪走阿拉斯加就會以此作為基地威脅自己的遠東地區。沙俄不可能未卜先知預計到當時羽翼未豐的美國有朝一日會比英國更強大,所以在當時的沙俄眼中阿拉斯加控制在美國手中比控制在英國手中對自己更有利。當時的美國並不是像今天一樣到處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當時的美國在外交上所秉承的是所謂「門羅主義」的原則。所謂門羅主義就是把美洲視為美國的勢力範圍。

當時的美國對歐洲列強試圖在美洲擴張勢力範圍的企圖始終保持高度警惕,與此同時美國對美洲以外其他地區的事務則秉承孤立主義原則,也就是說當時美國是儘可能避免介入美洲以外的國際事務之中的。如果阿拉斯加控制在美國手中就相當於在俄國與最大的競爭對手英國之間構成了一個緩衝區。沙俄對外擴張的重點是在亞歐大陸而非美洲,而美國的戰略著眼點卻恰恰在於美洲。

沙俄認為美國在得到阿拉斯加後並不會對自己在亞歐大陸的擴張造成障礙,相反美國在美洲的強勢崛起可以對英屬加拿大構成威脅。事實上這時的沙俄是想利用美國在美洲牽制英、法的力量,從而緩解自己在歐洲面臨的英、法的壓力,甚至可以進而重新挑戰英、法,畢竟此時沙俄的主要精力還是用於在亞歐大陸的擴張,至於遠在天邊的阿拉斯加在沙俄眼中到底還是無法和亞歐大陸相提並論。

當時美、俄兩國為了共同應對英、法的遏制打壓一度保持著相當密切的外交關係: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內戰,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相繼表示在美國內戰中保持中立。表面上看這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實際上各國這種行為背後實際上暗含著時機成熟時隨時可以予以幹涉的小算盤。當時的美利堅合眾國政府認定:南方邦聯的行為是旨在分裂美國的叛國行為,南北之間不是兩國,而是一國。

然而各國所謂的中立卻是建立在對南方政權的承認這一基礎之上——這本身就是對美國內政的幹涉。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沙俄由始至終一直堅持不承認南方邦聯的立場並堅決抵制任何幹涉美國內戰的行為。1863年9月英、法準備出兵幹涉美國內戰,這時兩支俄國艦隊卻突然宣布造訪美國。這擺明了就是支持美國聯邦政府,抵制英、法的幹涉行為。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決定投桃報李購買俄國急於出手的阿拉斯加。1867年3月30日美國國務卿威廉·亨利·西沃德籤署了購買阿拉斯加的條約。同年10月18日美俄之間關於阿拉斯加的土地合約正式生效,所以這一天就被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的阿拉斯加並不是誰都想要的香餑餑,事實上購買阿拉斯加之舉當時在美國國內並不受支持,因為當時的阿拉斯加還是一塊看不出有多大開發利用價值的蠻荒之地。

阿拉斯加在當時大多數美國人眼中就是一塊除了海獺皮毛啥都木有的冰天雪地,能為美國帶來的利益極其有限。此時剛結束內戰的美國仍處於財政相對緊張的狀態,因此人們認為西沃德是用有限的資金買了一個天然大冰櫃,甚至有人直接給西沃德加了一個外號「西沃德」,購買阿拉斯加也被當時的美國人視為是「史上最愚蠢的交易」。為什麼在全國上下如此強烈的反對聲下美國國會還是批准了購地合約呢?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美國國會誤判了形勢:當時的美國儘管對阿拉斯加沒什麼興趣,卻對加拿大有著濃厚的興趣。早在獨立戰爭時期北美十三州就曾試圖拉攏加拿大一同脫離英國的統治。1812年美國趁英國忙於應對拿破崙戰爭之機入侵英屬加拿大,然而在這次戰爭中英軍和加拿大民兵一路打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並放火焚燒了美國總統官邸。在此之後美國並未放棄對加拿大的野心。

美國國會之所以批准了購買阿拉斯加的合約就是因為當時美國國會以為購買阿拉斯加後美國可以從兩個戰略方向同時威懾英屬加拿大,從而最終迫使加拿大不得不加入美國。很顯然後來的歷史發展並沒按當時美國國會的預計演進。儘管購買阿拉斯加並沒能使美國實現吞併加拿大的既定目標,然而卻歪打正著使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利益。1897年阿拉斯加發現金礦,隨後又發現了豐富的石油。

在此後不到的50年時間裡美國就已賺回了相當於購地成本幾倍的利益。等有了飛機,阿拉斯加又成為太平洋間航空線路的中轉站,節省了不可計數的燃料。至今阿拉斯加還為美國提供著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地價約值3萬億美元。阿拉斯加帶給美國的不只是巨大的經濟利益:阿拉斯加掌握著整個北太平洋的軍事地位,是幫助美國奪取夏威夷和關島的重要基地。

當初主持購地的西沃德曾說過:「購買阿拉斯加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但需要一代人的時間才會認識它」。美國在購買阿拉斯加後並未將其設置成為同美國本土各州平等地位的行政區。在此之後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內阿拉斯加的地位類似於如今的關島、波多黎各等海外領土,直到1959年美國才正式在阿拉斯加設州,阿拉斯加由此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第49個州。

俄國當初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是為了讓美國牽制英、法,然而卻在無形之中為自己催生了一個更為強大的對手。19世紀中期美、俄出於共同應對英、法的遏制打壓這一目標而保持著密切的外交關係,然而恰恰正是美國在包括阿拉斯加在內的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擴張使美俄關係開始發生轉折。在美國獨立之初領土僅限於密西西比河以東到大西洋沿岸,然而經過持續不斷的向西開拓使美國的疆域比建國之初擴大了四倍。

至此美國已發展成為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兩洋國家。到1890年為止美國的鋼鐵產量已是世界第一,而到了十年後的1900年更增加到1330萬噸,這已相當於英、德兩國之和。美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佔的比例份額也在1900年超過了英國,工業總潛力也已超過英國。美國的人口規模由1783年的三百萬左右一路增加到1860年的3200萬左右,到了1890年更是增加到6300萬左右。

人口規模膨脹的同時美國的軍隊規模也在不斷壯大:到1900年美國軍隊增加到100000人,海軍實力已躋身世界第12位。隨著美國綜合國力的穩步提升就使其不再滿足於僅僅扮演美洲霸主的門羅主義原則,而是越發渴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1890年美國海軍軍官阿爾弗雷德·馬漢出版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以此為標誌美國開始由陸權國家開始向海權國家轉型。

在此之後美國加緊向亞太地區滲透擴張。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戰後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古巴、波多黎各、關島、菲律賓等地。在得到關島和菲律賓後美國已在亞太地區取得立足之地,隨後美國將下一步行動確立為打開中國市場,為此美國在1899年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美國承認列強在華「勢力範圍」和已獲得的特權,但要求在列強各自的勢力範圍之內享有平等的貿易權利。

對此英、法、德、日、意五國均表示有條件的同意,而俄國方面卻始終未予答覆。在隨後的日俄戰爭中美國通過暗中支持日本實現了對俄國的牽制。十月革命後俄國與美國出於意識形態的差異和地緣利益的博弈進一步走向對立。二戰後形成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冷戰對立的格局。蘇聯解體後美國依然視俄羅斯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之一。20世紀70年阿拉斯加州發現了迄今為止美國最大的油田。

到目前為止阿拉斯加每天輸送約145萬加侖的石油。同時美國也在這裡部署有大量針對戰略對手的飛彈設施,這些飛彈所指向的正是自己的原主人——俄國。然而遠離美國本土的地理區位以及歷史原因使阿拉斯加一直存在一定的獨立傾向。1984年旨在使阿拉斯加脫離美國而獨立的阿拉斯加獨立黨成立。阿拉斯加獨立黨的目標是使阿拉斯加人獲得對獨立建國的投票權。

該黨黨章中提到阿拉斯加在1959年加入美國聯邦時擁有以下4個選項:1、保留領土;2、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3、接受大英國協身份;4、成為美國聯邦的一個州。在經過30多年發展後該黨已成為阿拉斯加州第三大黨,僅次於共和黨和民主黨。2006年阿拉斯加獨立黨成員就呼籲阿拉斯加從聯邦中脫離收集了一百個籤名,但阿拉斯加州最高法院裁定任何分裂國家的企圖都是違憲的,所以該動議最終無疾而終。

相關焦點

  • 西班牙殖民地佛羅裡達如何成為美國領土
    我們知道佛羅裡達州是美國本土最南的州,經濟發達,氣候溫暖,交通便利,是美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美國重要的航天中心(甘迺迪航天中心),那麼佛羅裡達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西屬佛羅裡達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趁機宣布西佛羅裡達為美國領土,將其吞併。1812年美國策動東佛羅裡達民眾獨立,成立東佛羅裡達共和國。美軍趁機入侵東佛羅裡達,將其佔領。不久美國與英國爆發1812年戰爭,美國為了專心對付英國,便拒絕承認東佛羅裡達共和國,撤出東佛羅裡達。1813年西班牙恢復了對東佛羅裡達的控制。
  • 美國領土都是怎麼來的?為何後期領土變化不大?
    美國早期對領土有天然迷戀,奈何局勢變化太快!1776年7月地時候,一個國家正式成立,而在1787年地時候,這個國家就成為了聯邦制國家,這是哪一個國家呢?即便我不說一些小夥伴已經猜出來了,沒錯,它就是美利堅合眾國。
  • 阿拉斯加,你們敢相信它以前是俄國的麼?怎麼現在歸屬美國了
    我們現在再來分析:如果當初沙皇俄國沒有出售阿拉斯加半島,那麼歷史會如何演變呢?當然要得出這個結論,我們只能先從沙皇俄國當初將阿拉斯加半島賣給美國的原因方面入手,從而預測歷史發展的方向。可是當時北美洲的溫哥華島已經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而臨近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地區也有併入英國囊中的趨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英國的殖民地就與阿拉斯加半島接壤了,其實也並不是說俄國就畏懼英國,只是阿拉斯加半島補給線太長,防禦難度太大。
  • 世界上領土擴張最輕鬆的國家:美國所購買的領土,相當於半個美國
    自19世紀美國從法國手裡買到北美中部的路易斯安那地區後,美國人便開始買地上癮,他們接下來又看上了西班牙手裡的佛羅裡達。1808年,拿破崙攻佔了西班牙,間接助攻了美國人,美國趁西班牙衰落,讓大量的美國人遷入佛羅裡達。
  • 夏威夷距離美國本土將近4000公裡,它到底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夏威夷距離美國本土將近4000公裡,它到底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大家都知道,夏威夷是美國一個遠離本土的行政州,而也是美國最為年輕的一個州,它的整體的風俗習慣都和美國的本土有著非常巨大的差異,而整個夏威夷也是處在於一個比較獨立的位置,可是為什麼卻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州呢?
  • 一句話總結美國領土擴張史:有錢就是任性
    雖然現在很大,其實在最初建國的時候美國的領土面積只有80萬平方公裡左右,其他的這麼多領土都是後期一步一步擴張來的,下面咱們就來看下美國的領土擴張史。,到了公元1607年一支大約100人的殖民團體來到這裡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個永久性的殖民地,在此後的150年裡越來越多的英國殖民者湧入這裡,逐漸建立起了13個英國殖民地,到了十八世紀中後期,美國殖民地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1773年美國殖民地反對英國殖民者傾銷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美國殖民地獨立戰爭的導火索。
  • 美國成立以來,購買領土一共花了多少錢?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領土大國之一,全國劃分為50個州,國土的主體位於北美洲中部,瀕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外國土阿拉斯加瀕臨北冰洋,可以說是三洋國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此外,美國境內還有遼闊平坦的中央大平原,淡水資源豐富的五大湖,以及徑流量大,航運價值極高的密西西比河。
  • 美國的領土擴張與「海陸雙元」帝國的形成
    本文正是以此入手,來梳理和分析美國海陸雙元帝國是如何打造的。 首先,我們來梳理美國崛起過程中的關鍵節點: 任何帝國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少不了領土擴張。但是,美國領土擴張的方式明顯不同於之前所有的帝國,即通過以購買為主,武力為輔的方式。
  • 美國阿拉斯加與俄羅斯近在咫尺,為啥兩國在邊境地區很少有摩擦?
    肯定有摩擦,只不過大家都選擇低調處理美國和俄羅斯原本是並不相鄰的兩個國家,但是在克裡米亞戰爭之後,當時戰敗的沙俄擔心英國會從加拿大偷襲自己的海外屬地阿拉斯加,於是就找到美國人,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自己在美洲唯一的殖民地賣給美國,此後美俄兩國就成了鄰居
  • 美國和加拿大親如兄弟,為什麼還有領土糾紛?他們是如何處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從東邊的五大湖地區,到最西邊的阿拉斯加,兩國共享一段長達8891公裡的邊界,這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段兩國邊界。兩國都沒有在邊界上駐軍,以顯示彼此的友好和信任。
  • 北寒之地的國際都市——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
    在美國的50個州中,阿拉斯加是最大的一個州,然而阿拉斯加卻是一塊飛地,距離美國本土足足有3170公裡,這幾乎相當於哈爾濱到廣州的距離。阿拉斯加隔著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的楚科奇半島相望,另外在阿拉斯加南部的太平洋中,還有一連串小火山島,名字叫做阿留申群島,也是美國領土,與屬於俄羅斯領土的另一小島直線距離僅為4.8公裡。從地理位置上看,阿拉斯加是美國到中國和俄羅斯的最短路線,極具戰略意義。
  • 美國擴大了10倍的領土,為何不統一美洲,成為世界領土第一大國?
    領土主權對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不僅代表國家領土的壯大,同時代表一個國家的顏面。自古以來領土不斷壯大的手段都是「戰爭」,哪個國家的領土眾多,表明軍事實力越強大,但是這也並非決定性因素。美國擴大了10倍的領土,為何不一鼓作氣統一美洲,成為世界領土第一大國呢?
  • 美國用了60年將國土擴大了11倍 墨西哥一半領土都被侵佔
    美國是全世界面積排名第三的大國,總共有963萬平方公裡。當然了這僅僅只是本土面積,還不算海外的太平洋島嶼面積。那大家是否好奇,美國以前還是歐洲各國的殖民地,它是如何一躍成為世界大國的?美國最早的一塊領土就是原北美十三州,總面積在83萬平方公裡左右。而這個十三州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人民通過8年的獨立戰爭才宣布獨立。看上面的那張地圖,你可以發現,美國獨立後其實並不大,周邊還有西班牙、法國、英國的殖民地。美國如何將這些殖民者趕出美洲的呢?
  • 加利福尼亞州:美國經濟第一大州,為何由墨西哥領土變為美國領土
    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人口第一大州(3900多萬人),也是美國經濟最發達的州(GDP高達3萬多億美元),瀕臨太平洋,土地廣闊,交通便利,科技發達,文化風靡全球。加利福尼亞原本是墨西哥領土,後來被美國吞併。那麼美國是如何吞併加利福尼亞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別被俄羅斯廣袤的領土蒙蔽了,有效國土比美國還小,中國排第幾?
    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達到了1709.82萬平方公裡,而我國的領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公裡,在世界上位列俄羅斯和加拿大之後,排世界第三。美國領土面積有937萬平方公裡,排在第四位。我們看一下排名第一的俄羅斯領土面積快要達到中美的2倍,整個國家橫跨歐亞大陸,給人很大的視覺衝擊,其實俄羅斯的有效國土面積只有總面積的30%,最多五百萬平方公裡。有效領土面積指的是國家的領土範圍內適合讓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領土。
  • 為720萬賣掉領土,俄終究是後悔了,美國的飛彈10分鐘就能到
    據環球網報導,近期美高官視察了設立在阿拉斯加的反飛彈設施,期間他不小心說漏了一個重要的消息:美國正考慮在阿拉斯加部署中程飛彈。此事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和美國不對付的俄羅斯人更是後悔不已,因為美國一旦部署中程飛彈在阿拉斯加,只要10分鐘就可以轟炸俄羅斯的戰略核潛艇基地,而阿拉斯加這塊寶地,正是沙俄時期,美國人以720萬美元的白菜價購得的!
  • 世界領土排名或變:美國相中一塊地?1000億買下216萬平方公裡
    美國從建立之初的13個州,發展到如今全球領土第四大國,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通過吞併或者戰爭取得,而剩下的那三分之二,其實都是買來的,而最近,美國又看上了一塊土地。的確,作為全球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的面積高達216萬平方公裡,相當於6個日本的尺寸,一旦收購成功,美國將超過中國乃至加拿大,一躍成為全球領土第二大國,同時,格陵蘭島上還還分布著大量石油,稀土,金礦等珍貴資源,其中石油儲量更是多達1100億桶。但實際上,這些其實都只是表象,美國也沒混到為了這點好處就花錢買土地的程度,美國真正想要的,是這塊地的位置。
  • 美國國土「飛地」——阿拉斯加州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它的領土疆域也是幅員遼闊。但是縱觀全世界地圖,我們會發現美國有一個州是與美國的大部分國土面積分離開來。它就是阿拉斯加,接下來小編要為大家講述一下阿拉斯加的來歷以及它對美國作用! 美國設州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
  • 相聚大連 共鑑美國阿拉斯加海產的鮮美
    美國阿拉斯加的海參個頭大、無汙染,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是滋補身體最好的食材之一。而與柔軟無殼的海參相比,美國阿拉斯加雪蟹以略甜鮮美的口味和雪白的肉質而聞名。美國阿拉斯加不僅魚種豐富且數量繁多。美國阿拉斯加巖魚肉質緊實,口味柔和,香醇誘人,非常適合水煮、嫩煎、蒸煮和油炸,不僅容易處理且用途廣泛。美國阿拉斯加黃金鰈因其鮮美柔和的口味和細膩的質地而受到高度稱讚。美國阿拉斯加黃金鰈天然低脂肪,高蛋白質。美國阿拉斯加黃金鰈為多種菜式提供了鮮美口味和出色品質,既可增添天然海洋的鮮味又不掩蓋其原本菜式的特色。
  • 美國買阿拉斯加,有人說美國買了一冰箱,但此地三大價值令人羨慕
    因為阿拉斯加環北冰洋、白令海峽和太平洋,所以此地的漁業非常豐富。除此之外,有地理學界勘測過,此地的大陸架比美國本土四十八個州附近的大陸架還要大。在這巨大的大陸架附近,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同時,在阿拉斯加遼闊的土地上,還有著豐富的煤、石灰石、石墨石等礦產資源,這些都成為了美國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