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年,奧利弗·克倫威爾因病去世,享年59歲。死後,查理二世復闢,查理二世以及長老派非常憎恨克倫威爾,將其屍體挖出來,將其頭顱給砍下,用釘子釘在一個教堂的屋頂上,警告民眾挑戰王權、革命的下場。二十多年後,克倫威爾頭顱流落到了私人收藏家的手中,成了私人收藏品。最後,克倫威爾的頭顱被其母校收回並安葬。
我們先來看看,奧利弗·克倫威爾是什麼人,做了什麼事。
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英國亨廷登郡人,青年時期就學於劍橋一個著名清教學院,清教徒。
一、1642年,議會與國王的矛盾一觸即發,英國內戰開始,他站在議會革命陣營方面,以自己組織的「鐵騎軍」屢建戰功,最終在馬斯頓荒原之戰中,取得契機,大敗王黨的軍隊,改變了議會軍與王黨軍當前局勢,使議會軍在內戰中取得了巨大優勢。
二、1645年,克倫威爾組建「新模範軍」。並指揮這支軍隊,戰勝了王黨的軍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三、1649年1月30日,迫於革命形勢,他將國王查理一世推上了斷頭臺,處死國王、王后。
四、1649年5月,宣布英國為共和國,憑藉自己在軍中的威望,成為實際軍事獨裁者。他鎮壓掘地派運動,出兵遠徵愛爾蘭。
五、1653年,由於議會階級政見分化,共和國內矛盾複雜,克倫威爾與議會的分歧變大,他憑藉武力驅散議會,自任「護國主」,建立了護國公體制,一統英倫三島,實際上成了英國的無冕之王。
六、克倫威爾病逝後,其長子繼承其任,所謂護國公二世,卻無軍中威望,無法掌控局勢,早早脫身逃亡,查理二世復闢成功。
克倫威爾作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領袖,推動了英國的政治變革,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卻不能將革命徹底進行下去,妄圖大權獨攬,獨裁統治,最後不得民心,死後,新仇舊恨加起來,被查理二世鞭屍,不得善終。歸根結底是克倫威爾作為革命領導人,卻無法擺脫封建王權思想的局限性,讓王黨有機可趁,導致革命失敗。
參考文獻:
1、《克倫威爾傳》商務印書館(英)查爾斯·弗思2002
2、《鐵騎將軍克倫威爾》長春出版社馮超趙等1995
3、《克倫威爾傳》遼寧大學出版社宋華1987
4、《克倫威爾及其時代》四川大學出版社(蘇)米·阿·巴爾格1986
5、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83頁
6、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