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第5集
巔峰:喬丹成國家名片賺盆滿缽滿
1994年5月14日,菲爾·傑克遜剛吃完早飯,電話響了,麥可·喬丹打來的電話。
喬丹退役7個多月了,他投身棒球界,與芝加哥白襪隊籤約,在小聯盟NBA並列為北美四大聯賽的MLB(美國棒球聯盟)打球。3月份,他剛被《體育畫報》描寫成棒球歷史上最大的水貨,這拉開了他長期與《體育畫報》對抗的序幕。
他們沒有在電話中聊棒球,傑克遜回憶,他剛接通電話,喬丹就迫不及待的問他:「菲爾,是真的嗎?」
5月13日,芝加哥公牛在東部半決賽中與紐約尼克斯相遇,0比2落後的公牛回到主場,第三場還剩5.5秒,公牛領先2分且握有球權,但他們居然24秒違例——球一直在斯科蒂·皮蓬的手中,他瘋狂地揮手讓剛入隊的克羅埃西亞人託尼·庫科奇給他做擋拆,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球權到了尼克斯手中,派屈克·尤因勾手將比分追平,給公牛留了1.8秒的時間。
傑克遜叫了一次暫停,他設置了一個新的戰術——皮蓬充當誘餌,庫科奇執行最後一投。就好像火星濺入火藥桶,皮蓬「砰」地爆炸了,他開始用各種汙言穢語狂噴傑克遜,並要求教練更改戰術。傑克遜拒絕。
ESPN攝影記者安德裡亞·克雷默當時就在公牛板凳席邊上,他努力還原了那一幕——皮蓬罵罵咧咧地走到場邊,「我XX受夠了」,然後一屁股坐在板凳席上。
有幾位公牛球員衝著皮蓬高喊:「斯科蒂,起來啊,你要做什麼?」
皮蓬不管不顧,公牛隻有四個球員呆在場上,傑克遜不得不叫了第二次暫停,然後,他用皮特·邁爾斯頂替皮蓬。
比賽繼續,組織後衛B.J.阿姆斯特朗回頭看了看替補席,皮蓬仍然坐在板凳席上。
庫科奇接到邁爾斯的傳球,投進絕殺,104比102,公牛將總比分扳成1比2。
沒有人關心這個絕殺到底有多偉大,現場的記者全部將矛頭指向皮蓬,他們不斷地追問傑克遜與皮蓬,「最後那次暫停,到底發生了什麼?」
喬丹也想知道。
傑克遜在電話中告訴喬丹:「他道歉了,但他不後悔。」
喬丹在電話的那一頭快瘋了:「斯科蒂怎麼能這麼做?」
傑克遜的回答有些冷漠:「麥可,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喬丹沒有回答,幾秒鐘後,電話掛了。
在他28歲的這一年,皮蓬比任何時候都想成為另一個喬丹。
從1987年進入聯盟,皮蓬就生活在喬丹的陰影之下,他有過反抗,卻都失敗了。在1991年拿到第一個總冠軍開始,皮蓬接受命運的安排,他說:「我不可能成為麥可·喬丹,我無法像他那樣能在媒體面前談笑風生,我也無法像他那樣承受越來越多的壓力,他是特別的。」
甚至,他一度非常自卑,「我永遠追不上麥可的腳步」。
1992年,皮蓬與喬丹一塊兒入選夢一隊,在巴塞羅納,他的身邊都是當時NBA最偉大的球員,在他們之間,皮蓬逐漸找到自信。「斯科蒂開始認識到他是聯盟最好的球員之一,他的信心暴漲,」喬丹說。
但在喬丹的身邊,皮蓬的野心有如狂風中的小火苗,瞬間被吹熄。
1993年6月,公牛實現三連冠之後,皮蓬再一次地告訴媒體,他只是喬丹的助手。「麥可是最好的球員,我?我是最好球員的隊友,」皮蓬說。
四個月後,喬丹宣布退役。「我感覺我們都被摧毀了,」傑克遜說,「不過我們必須往前看。」
毫無徵兆的,皮蓬接過喬丹的「遺產」,他成為這支球隊的領袖,惟一的全明星,他還被傑克遜指定為隊長。「回頭看看(喬丹退役),我們當時的感覺茫然無助,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們的身份,我們仍然要上場打球,」皮蓬說。
他努力適應新的身份,開始用領袖的口氣與媒體對話:「我們不得不準備新的賽季,堅持我們的傳統,好好訓練。」
然後,他的下一句話暴露了他的不成熟,他說:「麥可的退役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能證明自己仍然是一支出色的球隊。」
公牛留住了三連冠中絕大部分球員,他們在9月29日籤下兩位自由球員,分別是身高2米13的中鋒比爾·溫寧頓、以及1米91的白人組織後衛斯蒂夫·科爾。10月7日,喬丹正式宣布退役的第二天,公牛籤下前兩個賽季在義大利聯賽打球的得分後衛皮特·邁爾斯,他與喬丹的身高相同,都是1米98。
1986年,邁爾斯在第六輪總第120位被公牛選中,1986-87賽季,他在公牛打了29場替補,在1987年11月被球隊裁掉。
公牛選擇邁爾斯還有一個原因,他與皮蓬大學時代就是朋友,克勞斯曾經詢問皮蓬,「邁爾斯還能在NBA打球嗎?」
皮蓬的回答非常藝術,他說:「如果在我的身邊,他可以。」
與此同時,公牛在1990年選中的託尼·庫科奇,2米08的前鋒,在巴塞羅納奧運會上證明了他的能力,也在1993-94賽季前來到公牛隊。
毫無疑問,不管是公牛的「老人」,還是剛來的新人,沒人能與皮蓬相提並論,他已經是公牛隊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了。
揭幕戰,傑克遜用邁爾斯打首發得分後衛,這在隨後被證明是一招妙棋——沒人能與喬丹媲美,任何頂替喬丹的球員都會被放到放大鏡下,但邁爾斯不同,他完全沒有被媒體研究,被對手針對的必要性,他只是一個幌子,不管他拿到多少分,這位NBA的邊緣球員都不會讓人想起喬丹。
只有皮蓬能讓別人想到喬丹。
前12場球,皮蓬因為腳踝傷勢錯過了10場,公牛開局5勝7負。「新人並不容易了解我們的體系,尤其是在進攻端,」皮蓬說,「防守將成為我們的重點。」
1993年11月30日,皮蓬復出,他轟下29分的同時,拿到11個籃板球、6次助攻,率領公牛擊敗前一個賽季的總決賽對手菲尼克斯太陽隊,以這場比賽為起點,公牛在全明星賽前的35場比賽,贏下了29場。皮蓬,無可爭議地成為全明星東部首發小前鋒。
公牛還需要喬丹嗎?又或者,皮蓬還懷念在喬丹身邊的日子嗎?
他似乎已經習慣成為球隊領袖了。「斯科蒂現在的表現非常出色,我要向他脫帽致敬,」阿姆斯特朗說,「他給我們打造了新球隊的框架,他開始學習將整支球隊扛在肩膀上前行,隨時給我們幫助,讓我們打出更好的水準。」
格蘭特在賽季初有些嫉妒人們更多地關注皮蓬,半個賽季之後,他不得不承認皮蓬在球隊的地位更高,作用更大。「斯科蒂是一個偉大的領袖,」格蘭特說,「他不是麥可,但這不重要了,因為聯盟中不可能再有另一個麥可了。」
全明星大賽在明尼阿波利斯舉辦,皮蓬穿了一雙紅色的球鞋,這是贊助商為他定製的,以往只有喬丹能享受這樣的待遇,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其實去年夏天我們就談過了,與麥可無關,他們早就為我準備好了這雙鞋」。
皮蓬證明贊助商是正確的,穿上新鞋的他拿到29分、11個籃板球以及4次搶斷,捧起全明星MVP獎盃。
在這一刻,他與喬丹的距離又縮小了一公尺。
「這是一個不錯的成就,但對於大局而言,這個獎就無關緊要了,又不能幫我們贏下總冠軍,」皮蓬說。但與皮蓬關係極好的《芝加哥論壇報》記者薩姆·史密斯後來透露,「那個晚上,斯科蒂高興壞了」。
儘管皮蓬第四次參加全明星,第一次沒有喬丹陪伴,但他並不孤獨。
阿姆斯特朗與霍勒斯·格蘭特,與他一起坐上飛往明尼阿波利斯的飛機。而且,皮蓬作為東部全明星首發前鋒,票數還沒有阿姆斯特朗多。很多年後,人們依然不能理解,為什麼在1993-94賽季,阿姆斯特朗能在全明星投票中拿到529065票,東部僅次於沙克·奧尼爾的603346票,放在全聯盟,也排名第三;比皮蓬多了32559票。
當時流傳一個猜測,失去喬丹之後,公牛球迷將注意力放到其他球員身上,阿姆斯特朗因此而受益。要知道他在全明星賽之前場均雖然拿到16.5分,但命中率是職業生涯最低的47.3%,而且場均只有4.2次助攻,在NBA的首發控衛中排名第22位。
同樣的,格蘭特被教練選為全明星替補前鋒,同樣令人吃驚,他的選票沒能進入東部前十,而他的數據較之前一個賽季雖有進步,但也只有15.1分、11.0個籃板。
換個角度,喬丹退役,非但沒有讓公牛沉淪,反而讓他的隊友得到更多的機會——這是公牛歷史上第一次有三名球員同時參加全明星大賽。
「我想,我們能進全明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人們開始發現,我們並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糟糕,」阿姆斯特朗說,「沒有麥可,這支球隊的其他球員都得到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我們仍然是一支出色的球隊。」
BJ-阿姆斯特朗
戰績說明了這一點,全明星賽之前,公牛34勝13負,勝率為72.3%;而在前一個賽季,公牛35勝17負,勝率為70.0%;球員的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1992-93賽季,公牛隻有4名球員場均得分超過6分,喬丹、皮蓬、格蘭特與阿姆斯特朗,而在1994年前明星賽前,他們有8名球員場均得分超過6.6分。
就連最支持喬丹的《芝加哥論壇報》,也正兒八經地談論,「沒有喬丹,芝加哥公牛反而更好?」
阿姆斯特朗說:「我們努力團結在一起,相比之前,球的移動反而更出色了,我們分享麥可留下的榮耀,不同的球員在不同的場合都能投關鍵球。到了比賽最後時刻,我能從隊友那兒接到球,也能傳球給任何隊友,這種感覺棒極了。」
他又笑著說:「如果麥可在,我們就只有一個選擇了。」
喬丹退役,「受益」的不只是球員。
菲爾·傑克遜作為教練拿到三個冠軍,但在媒體那兒從未得到公正的評價,反而背負著「喬丹保姆」的形象。一個數據,1992-93賽季最佳主教練的評選中,率隊拿到57勝的傑克遜,居然沒有得到一票。但在1994年1月,他成為了NBA月最佳教練。
(未完待續)
責編:杜鞏
作者:潘謹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