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事件盤點:吃瓜網友頻頻「中招」?反轉新聞防不勝防

2020-12-19 新浪輿情通

「坐等打臉」「謹慎吃瓜」「不站隊,等真相」......2019年,出現過不少引起「轟動」的熱點輿情事件,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劇情反轉太快就像龍捲風,讓人瞠目結舌、措手不及的大反轉

儘管部分網民已經自發自覺形成了「理性判斷」的「吃瓜」模式,然而網際網路信息瞬息萬變,「吃瓜站隊」很容易迎來「打臉」。基於2019年出現的部分反轉新聞案例,新浪輿情通多角度分析事件帶來的輿情反轉、傳播指數等,解讀的同時幫助網民釐清事實真相,並做出批判性思考。

服裝網店被「試穿族」退貨18件,衣服卻是盜版

熱度指數:30.51

高峰值:71.54

2019年4月25日,買家黃小姐在店主李某的網店購入18件衣服,五一長假後以「不喜歡」為由發起退貨請求。賣家李某駁回申請無果後,黃小姐最終將18件衣服成功退貨。李某加了黃小姐微信試圖與其進行退貨溝通,卻發現黃小姐朋友圈中曬了許多穿著自家店鋪衣服在西藏旅拍的照片。5月11日,黃小姐通過微博道歉。

然後兩天後,店家李某卻成了輿論「聲討」對象,一名開服裝網店的店主小遲稱李某盜版了她原創的衣服。她找到李某的微博試圖溝通,卻被拉黑了。

通過微博情緒分析,網民多用「吃瓜」「doge」「二哈」等表情來表達圍觀「看戲」的心理活動;「微笑」「吐」「發怒」等表情則表現出網民對黃小姐穿後退貨的不滿;還有部分網友通過「費解」「跪了」「攤手」表情,來表達自己的無語、無奈情緒。

5月13日之前,事件全網相關信息中敏感信息走勢始終低於非敏感信息,輿論保持「平靜」狀態,但13日之後,敏感信息佔比提升,「抄襲」風波帶來了不少的負面爭議

「周口男嬰丟失」,竟是自導自演

熱度指數:23.81

高峰值:90.53

5月16日,河南周口一女子帶四個月大兒子散步時因病暈倒,醒來後孩子失蹤。周口警方將此事定為盜嬰案,兩次發布懸賞通告,獎金從5萬升至15萬。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5月18日晚,嫌疑人自首,男童被安全找回,但案件中還存在諸多疑問,無法在現場監控找到男嬰的任何信息、案發現場並非男嬰丟失現場、警方通報中將「盜嬰案」換成了「嬰兒丟失」……

5月20日,該事件被證實是由「婚外情」引發的一出鬧劇,系女方劉某策劃並自導自演,事件參與策劃者多為女方親友。

根據事件全網相關信息的關鍵詞雲顯示,網民對事件的關注點從「男嬰」「丟失」轉移到孩子「母親」「策劃」「自導自演」,事件從懸疑劇轉變為「鬧劇」,最終變成「狗血劇」。

以「鬧劇」落幕,事件傳播過程中熱度的最高峰值因此達到了90.53

事件敏感信息走勢圖中,敏感信息佔比不斷增加,伴隨著真相而來的,還有網民的負面情緒

網友「春秋兩不沾」微博控訴遭騷擾,警方:造謠

熱度指數:14.51

高峰值:58.85

今年7月11日,安徽馬鞍山女子@春秋兩不沾發布視頻,哭訴遭遇男子郭某楠長期騷擾、威脅,且多次報警無果。事件很快就激發網民的憤怒情緒,視頻在網絡上熱傳。隨後,疑似涉事男子郭某楠 的帳號連發多條微博發聲解釋,稱自己只是維權並未騷擾,反而是對方不斷在騷擾自己。

在馬鞍山警方介入調查後,事件真相隨之公布。春秋兩不沾系因販賣假貨被買主追問,其在視頻中所稱被男子威脅、性騷擾,公安機關對其報警不予受理等言辭均為編造

事件迭起背後,「男子」「騷擾」成為凝聚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女性角色的弱勢姿態是其最初獲得聲援的重要支撐。

根據博主地域分析,「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山東」等沿海較發達省份對事件的關注度更高。全網聲量排名前10的地域中,多聚集了受教育程度高、更敢於發聲的年輕群體,女性受「騷擾、威脅」的敏感議題更能引起普遍共鳴;發生反轉之後,同樣會出現更多地批判性思考和聲音。

衡陽看守所長夫婦打人?被打者動手在先

熱度指數:13.46

高峰值:23.48

7月15日,衡陽市高新區大不同酒店門前發生一起打人事件。隨後「警察當街打人」視頻在網絡上熱傳,輿論將矛頭對準了這對民警夫婦,多方斥責隨之而來。

7月25日,衡陽官方通報了事件的詳細情況和處理結果,通報稱,被打者賀某偉對民警夫婦一方的隨行女童做出「親吻」舉動,導致雙方發生衝突,且賀某偉實際上是先動手打人的一方。

新浪輿情通統計,消息最初曝光在網絡後,「警察打人」的噱頭很快觸發起網民的敏感神經,對該事件保持較高的關注,7月22日當天信息量達到2萬條。25日官方通報發出後,「打人」真相發生反轉,讓這起熱度有所回落的事件再次登上輿論高峰,7月26日事件聲量達到2.1萬條。直到7月31日,事件傳播仍有「餘熱」

值得注意的是,該起事件在傳播過程中,敏感信息佔全網相關信息的比例高達89.3%,7月22日當天,敏感佔比更是達到93.9%,事件反轉加劇了輿論負面爭議的發展態勢。

被「羊毛黨」薅到垮,「果小雲」農民身份和網店信息均造假

熱度指數:12.06

高峰值:27.98

「雙11」前夕,一則水果小商家被羊毛黨「薅倒」的消息在全網炸開了鍋。「果小雲天貓旗艦店」因編輯出錯,把「26元4500g」的四川臍橙誤寫成了「26元4500斤」,被B站(bilibili)擁有六十多萬粉絲的某UP主發現漏洞,引導粉絲下單「薅羊毛」。短短一夜間「果小雲」店鋪的臍橙狂銷23萬單,被迫關店。

一時間,網友將視線聚焦小微企業的艱難,並對惡意薅羊毛的「羊毛黨」口誅筆伐。就在「果小雲」恢復運營、粉絲數暴漲之際,劇情突發反轉,「果小雲」很快捲入網店抄襲、造假農民身份、製造悲情故事「欺騙」消費者的質疑中。11月13日晚,果小雲發布道歉公告承認抄襲,並下架店內所有產品。

從該事件「果小雲」品牌美譽度的變化趨勢來看,11月7日至9日,「被薅羊毛」為果小雲賺了不少「同情分」,美譽度保持在較高水平;11月10日,隨著「抄襲」「農民身份造假」「無貨源網店」等質疑傳開,品牌美譽度出現斷崖式下降,從45%以上降至10%左右,輿論負面情緒凸顯。此後「果小雲」承認抄襲,再次帶來激烈爭議,美譽度再次斷崖式下跌。

關鍵詞雲中,雖大部分網民言論的落腳點聚焦在「羊毛黨」「薅羊毛」,但「抄襲」「道歉」詞彙出現頻次同樣較高,不少網民將目光聚焦「果小雲」抄襲的反轉事實中。

「反轉」新聞之所以如此泛濫,一方面和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發布的表面化、碎片化、片面化有關;另一方面也和話題本身的敏感性有關。

在情感和觀點先行的「後真相」時代,客觀事實有時變得沒那麼重要了。反轉新聞的發生,很容易造成輿論的認知偏差,加劇輿情發展的不可控。為此需要政府、新聞媒體等多方主體形成合力加以糾正。面對事件反轉時,公眾應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保持理性判斷,方能在輿論「一邊倒」的情況下理性「吃瓜」

*新浪輿情通-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政企用戶提供輿情監測、預警、分析、報告等服務

相關焦點

  • 2018輿情反轉事件:基於十大新聞案例分析解讀
    無反轉,不新聞。針對一些引發網絡輿論高度關注的熱點輿情事件,部分網民已經構建了「坐等打臉」「讓新聞再飛一會兒」的理性自覺。可以看到,這種條件反射似的期許,正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輿情反轉案例照進現實。然而,當下中國輿論場眾聲喧譁、瞬息萬變,絕大多數網民尚不具備去偽存真的信息辨識能力。
  • 試論反轉新聞的成因及輿論控制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媒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反轉新聞頻頻滋生,吸引大量公眾參與其中,所產生的負面輿論擾亂社會秩序,消費新聞媒體公信力。探討反轉新聞的內涵,以典型案例為分析對象,從多個角度研究其發展脈絡及成因,思考如何控制反轉新聞輿論的負面影響,才能構建良好的媒介生態環境,維護媒體公信力。
  • 2019十大反轉新聞大盤點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讓新聞飛一會兒,這成了當下大多數人在看到某些「大新聞」時的第一反應。回首2019,有哪些「反轉新聞」讓你印象深刻呢? 一、英國「冷凍貨櫃車案」 英國當地時間10月23日凌晨,埃塞克斯地區的一輛貨車內發現了39具屍體,英國警方當時表示死者均為中國人。
  • 熱點事件輿情反轉:誰在製造,誰在傳播,誰在受傷?
    回顧2015年熱點新聞事件,一個現象頗為引人關注:「輿情反轉」頻頻出現。  一則「女子為救女童被惡犬咬傷」的報導,引發國人點讚,並紛紛為受傷女子捐款。但隨後反轉為「女子被狗咬傷謊稱救人騙捐」,又引發大家憤怒聲討和司法介入;先是有「安徽女大學生稱扶老太被訛」吸引眼球,隨後又反轉為「女大學生撞人本應擔責」……新聞報導出現一次甚至多次反轉,輿論場的褒貶聲也隨之逆轉,前後反差之大讓人瞠目結舌。  不少公眾表達了對輿情反轉現象的擔憂。輿情反轉緣何頻頻出現?輿情反轉的背後呈現了怎樣的新聞生產特點和輿情演變規律?如何避免此類傳播事件愈演愈烈?
  • 反轉新聞經典案例分析模版在此
    「實時熱點」、「課外書帶讀」歡迎關注微博@「木鐸新傳」說到熱點事件,新傳學子有苦難言。每當有熱點新聞發生時......別的專業學生:「吃瓜啦吃瓜啦吃瓜啦吃瓜啦....」打碼的孩子圖片等,瞬間點爆輿論,引發網友熱議,之後事件不斷發酵。
  • 老乾媽事件反轉,鵝回應:辣椒醬突然不香了!
    吃瓜群眾們今天都在吃什麼瓜呢?可能很多人都看到了老乾媽和鵝事件吧。事件的起因是鵝表示老乾媽欠廣告費,而老乾媽則回應稱雙方無任何商業合作。那麼事情的真相是什麼呢,就在網友們一頭霧水的時候,今天中午,這個事件突然出現了反轉,原來一切都是一場誤會。真相終於水落石出,原來是被有心之人鑽了空子,看來鵝在這方面的把控還存在漏洞。得知真相後的鵝也在B站發表了一段動態:今天中午的辣椒醬突然不香了。疑似回應此前與老乾媽爭議事件。
  • 盤點2016江蘇十大反轉新聞 堪比電視劇
    於是,一波波新聞「反轉劇」接二連三地上演。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裡,你有沒有被輿論套路過?有沒有身陷360度大轉彎的「劇情」裡眼花繚亂?你印象最深刻的反轉新聞是哪個?交匯點記者梳理2016年江蘇十大「反轉新聞」,2017年,讓我們擦亮雙眼,拒絕被套路!1.我的右腎去哪了?
  • 反轉新聞的產生及其負效應
    摘 要:2013年以來新聞烏龍事件頻發,每年媒體都會評出「XX年十大反轉新聞」。當一個事件被曝出後網友似乎都在搜集信息,以待事件反轉來「打臉」新聞曝光者。本文通過對「羅爾詐捐門」事件以及2017年(1月—8月)部分網絡熱點事件中反轉新聞案例進行剖析的基礎上,來分析反轉新聞的傳播路徑、成因及其負效應。
  • 做個「吃瓜」人也不容易,朱星傑戀情反轉又反轉,網友徹底懵了
    千萬不要說男孩子們不喜歡「吃瓜」了,只是沒有遇到對的事情,如果遇到對的事情,他們可能比女孩子們還要八卦。這是隨想和身邊朋友們通過觀察、總結出來的。一直以來,隨想秉持著安安靜靜「吃瓜」的心態「吃瓜」,竟然沒想到有一天「吃瓜」給吃懵了。
  • 2019年度流行語是什麼?漢語盤點2019十大網絡用語及含義解析
    作為「漢語盤點2019」活動最具網絡特色的組成部分,2019年12月2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本次發布的十個網絡用語依次為:不忘初心;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檸檬精;好嗨喲;是個狼人;雨女無瓜;硬核;996;14億護旗手;斷舍離。
  • 百度沸點2019年度流行語發布,你用過哪些?
    12月10日,百度沸點2019年度榜單繼續發布,今天百度發布的是2019年度十大流行語:「996、盤他、雨女無瓜、不忘初心、檸檬精、斷舍離、我太難了、好嗨呦、硬核、社畜」成為今年最熱門的十大網絡流行語。
  • 熱點| 2019年度字詞出爐!你「穩」了嗎?
    熱點 | 2019年度字詞出爐!你「穩」了嗎? 2019-12-20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凝望2019丨茶語出爐,茶界年度十大事件盤點
    站在2019的尾巴上回顧這一年,也是中國茶行業探索轉型、不斷發展的一年。而每件新聞大事件的背後,都隱藏著重要信息和趨勢動向,值得我們對全行業的進行重新解讀,認識和思考。因此,茶語「2019年度十大新聞」盤點出爐,這是對年度行業盛事的回顧,也是記錄我們共同收穫的一年。
  • 2019年僅剩7天,這一年哪些刷屏事件值得關注 | 年終盤點
    我們把2019濃縮成了這篇小小的年終盤點 希望屏幕前的你 不光想起2019的煩惱和不快 還有2019的愛與美好。
  • 【盤點2019】年度10大熱詞和10大金句出爐:康康,我太難了……
    【盤點2019】年度10大熱詞和10大金句出爐:康康,我太難了…… 2019-12-14 1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度楊凌十大新聞揭曉
    2019年度楊凌十大新聞評選結果新鮮出爐啦!為全面總結、回顧楊凌示範區2019年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全局高度、專業精神和社會視角,盤點過去一年楊凌經濟社會發展脈絡,為推動示範區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近日,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聯合楊凌融媒體中心共同開展了2019年度楊凌十大新聞徵集評選活動,得到了全區各界幹部群眾的廣泛參與,通過前期徵集和初選,30條好新聞進入公眾投票環節
  • 2016年,那些網絡輿情反轉的典型事件
    導語  網際網路時代,一些媒體為搶時效、片面求快,不注重調查核實;為賺取點擊量,無視事件真假,導致新聞報導出現一次甚至多次反轉,前後反差之大讓人瞠目結舌。本文整理了2016年十起網絡熱點事件輿情反轉案例,通過反思這些反轉案例,探討網絡「輿論反轉」現象頻頻發生的原因,以及各方如何理性使用「拇指話語權」,減少「神反轉」出現的機率。
  • 漢語盤點年度字詞出爐:穩,我和我的祖國當選年度國內字詞
    漢語盤點年度字詞出爐:穩,我和我的祖國當選年度國內字詞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12月20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央視新聞、人民網等聯合舉辦的
  • 騰訊和老乾媽的糾葛,是如何演變為年度滑稽新聞的?
    不到24小時,事情就有了反轉。今天的通報不僅替老乾媽澄清了「白嫖」嫌疑,而且將騰訊推上了嘲諷的風口浪尖。眾所周知,騰訊因為在官司中保持了良好的穩贏戰績,因此被坊間戲稱為「南山必勝客」,看到常勝將軍栽了這樣一個跟頭,網友們開始瘋狂玩梗。有人「火上澆油」地表示,現在輪到老乾媽收取騰訊的版權費了。
  • 吃瓜是什麼意思 吃瓜群眾出處哪裡
    吃瓜不是指的真的吃什麼東西,作為網絡用語指的是看新聞或者八卦時一種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的狀態。普通網友們常常戲稱自己為「吃瓜群眾」。而「瓜」則表示某個熱點八卦事件。  在網絡論壇中,人們發帖討論問題,後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隊跟帖,或發表意見,或不著邊際地閒扯。2016年,有人將「不發言只圍觀」的普通網民稱為「吃瓜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