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殺魚弟」以喝百草枯這樣的新聞重新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看得我揪心極了。
殺魚弟:現年17歲,在8年前「殺魚弟」小孟因嫻熟的殺魚技巧,犀利的眼神,一下子成了網紅。小孟是家裡的長子,家裡一共有6個孩子。後因好心人的幫助下,輟學的小孟重回學校,可是其父堅持讀書無用論,於是小孟重操舊業讓他繼續殺魚。其父性格乖張,小孟經常挨打,最嚴重的一次打得小孟差點摘除眼球。8月3日,小孟喝了百草枯自殺,目前尚在治療期間。
出生不由得自己選擇,所以看到這個悲劇,真的是一聲唏噓,胸口堵得慌。
原生家庭對小孩子一生的影響太深了,父母的眼光也是真正決定小孩子命運的。
讀書無用論,深根很多農村人的心中。
當年我大哥在讀書的時候,我奶奶曾數次勸說我爸爸叫我大哥別讀書了,奶奶的說法是這樣的:只聽人說拿起鍋子煮飯飯,沒有誰拿起鍋子煮文章的。可是,從來不讀過書的奶奶不知道有句話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後來,在我媽媽的強硬態度之下,我們家三個孩子全部都上了大學,同比村子裡其它同齡的孩子,我們的日子還是比較舒坦和體面的。
因為我媽媽一直很遺憾的是,當年,她成績很好,老師說不要學費,培養她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但是外公因為她是女娃娃,再加上是長女,就沒讓她繼續讀書,讓她在家多掙個工分。多年後,當時班上不起眼的同學,卻成了人民教師,嫁給了學校的校長,而我的媽媽,卻在家種田,嫁給了一個脾氣乖張的男人,這讓她多年都不服氣,也怨恨了外公。
那些農村裡孩子能考上好大學的,父母雖然不能輔導他們的學習,但是絕對是有種砸鍋賣鐵也要送其讀書的決心的。
農村裡送一個大學生出來,是何其難,沒有鋼鐵般持之以恆的意志,是容易半途而廢的。
大哥在長沙讀書的時候,媽媽看到別人家過年都有大肥豬,就我們家只能把家裡的大肥豬整個賣了湊來年讀書的學費,然後自己到市場上買個幾斤肉馬馬虎虎的過個年,於是,媽媽逗大哥:要不,你不讀書了,咱也把大肥豬殺了過年吧?
大哥聽了後,哇哇大哭起來。然後媽媽心疼極了,還是把大肥豬整個賣給了屠夫。
但是,跟我一起上學的我們村的兩姐妹,她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小學六年級之後,她們的爸媽就說,女孩子讀什麼書,小學畢業就夠了,認得幾個字就好了,家裡沒錢讀。其實她們家的條件比我們好太多,可是父母沒那麼能吃苦,於是小學畢業後,她們倆就輟學了,沒兩年,就在老家相了親,還沒等到結婚年紀,孩子已經可以叫媽媽了。
後來我上大學暑假回老家的時候,碰巧碰到她們回娘家。妹妹跟我說,她現在在南通一家飯店洗盤子,她說老闆娘是老闆的三姨太,沒有領證,但是有孩子,她說,她很羨慕老闆娘。
瞬間我就納悶了,這是什麼三觀?也許,這是被生活壓得透不過氣來的真實看法吧!
也有很多,是孩子自己根本就沒有意識。
當大環境是這樣的時候,每個人差異沒有那麼大的時候,幸福指數也是很高的。
周圍都是一樣的小孩,都是一樣的家境,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好或者更好,眼界和格局只有那麼大。一樣的混幾年娶個老婆,生個小孩,然後繼續父輩的生活。貌似,也挺好。
可是改革開放之後,很多人出來見了外面的世界,再回頭的時候,才後悔小時候的「不聽話」。
村裡有個小孩,讀了小學後就是不肯讀書了,但是很能吃苦。去了汽修公司,後來進了寶馬集團,他跟一些工程師一起被公司培養到德國總部去實習,後來因為自己的學歷不夠,發展局限了。他回來之後就一直跟他爸媽說,早知道就聽你們的話,多讀點書,要不然我也不用那麼辛苦卻還是沒辦法跟那些上過大學的比。
早當家,只是能解決眼前的問題,使眼前的日子過舒坦了,但是如果有遠見的,還是要多讀書。
農村現在也還有很多辛辛苦苦把小孩讀了個高職就盼著小孩成龍成鳳,雞犬升天的那種。這個覺悟也是錯的。對於農村而言,高職大專這樣的學歷已經是很高了,可是,對於城市而言,這跟九年義務教育差不多的性質。不要以為讀了高職大專就是多讀書了,其實,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敲門磚。
讀書有時候不一定會讓日子過得飛起,但是一定會讓一個人的格局和眼界,還有覺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當然,也能在就業的時候,有更多選擇的餘地。
希望以後,儘可能的少一些「殺魚弟」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