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芥末墩、東北土豆磨糊,記憶裡的冬儲大白菜,這麼做更好吃!

2020-12-07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回家吃飯》)在北方的冬天,有一種食材是很多人生活的日常,也是北方冬天特有的、難忘的味道,它就是大白菜。

一到冬天,人人都為了它而忙碌起來,買白菜、儲存白菜、吃白菜,不亦樂乎。

小二剛到廚房,就看見這二位早已忙乎起來,瞧這一幕,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們在幹嘛,沒錯!醃酸菜!

瞧著二位的麻利勁兒,一定是醃酸菜的好手,細聊才發現,原來東北醃酸菜用鹽,而老北京兒則用」面肥「,讓小二我這南方娃大漲姿勢。

東北達人彭麗華,用酸菜做出童年味道土豆磨糊;大廚許世全,一棵白菜教您老北京名菜芥末墩。

一棵白菜,做出童年的味道,也能做出這四十年的回憶。

來自東北的彭麗華性格爽朗,做起菜來也是乾淨利索。今兒她卻選擇做一道慢工出細活的土豆磨糊。

土豆磨成糊,壓成小圓餅,包上酸菜豬肉餡,上鍋蒸10分鐘。

外形似小籠包,而土豆軟糯又好似糯米的感覺,夾著酸菜的特有的酸味,這就是彭麗華童年的味道。

在製作土豆磨糊時,要轉圈去磨土豆,這樣會更均勻一些,更要注意安全,不要擦傷手。

不過說起這儲存白菜,在東北有一神器,叫地窖。

而在北京,天氣好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晾曬白菜。雖然儲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為了防止白菜被凍傷、腐爛。

一顆白菜也能做出美味,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想方設法用一樣樣簡單的食材,延續對美食的追求,用智慧做出口口相傳的好滋味。

一顆再平常不過的白菜怎麼吃、怎麼做,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在北方人的記憶中,儲存白菜、吃白菜是一種難忘的記憶,也是一種難忘的情懷。

北京人吃白菜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比如芥末墩兒,如今已經成為北京名菜, 京魯菜大廚許世全就手把手教你怎麼做。

白菜取最嫩的芯,用馬蓮草捆綁防止散開,放入芥末醬,醃製2天即可。

別看芥末辛辣,有了白糖的甜綜合了芥末的嗆,白菜的味道是層層融合、遞進,味道很誘人。

別看白菜一大顆,不同的部位,吃法也不同:

白菜頭用來做湯、包餃子、涮鍋;

外層白菜葉可以炒菜、做餡兒;

最嫩的白菜芯,可以涼拌。

芥末是芥菜籽壓碎的粉末,味道辛辣芳香,多用於涼菜中。

土豆磨糊磨出東北味;芥末墩裡藏著老北京

別看一顆白菜不起眼,做好能獨唱一臺大戲

改革開放四十年,這是記憶裡的味道

本期菜譜

(達人:彭麗華大廚:許世全)

土豆磨糊

食材:酸菜 豬肉餡 土豆 蔥 姜 農家醬 蠔油 十三香 花椒麵 蘇子葉 鹽 醬油 香油

做法:

1、酸菜洗淨、切碎,過水、攥幹,備用;

2、鍋內放油、蔥段、薑片,煸香後撈出,下豬肉餡,煸炒至金黃,即可盛出,放酸菜末、農家醬、蠔油、十三香、花椒麵、蘇子葉、鹽、醬油、香油攪勻;

3、將土豆擦成糊,壓成餅,將肉餡包進去,上汽後蒸10分鐘,盛出即可。

芥末墩

食材:白菜 芥末 鹽 白糖 白醋 馬蓮草

做法:

1、大白菜取芯,用馬蓮草捆上,備用;

2、芥末加水和成糊狀,放進蒸鍋上汽後關火,悶3個小時,製成芥末醬;

3、鍋內放熱水、鹽,燒開後放白菜焯水;

4、焯好的白菜放入砂鍋,抹上芥末醬、白糖、白醋,再用白菜葉蓋住,醃製2天;

5、剩餘的芥末醬加白糖、白醋攪勻,淋入白菜中即可。

分割線~~~~~~~~~~~~~~~~~~~~~~~~~~~~~~~~~~~~~~~~~

當您看著那些熟悉的食材和我們共同回憶屬於廚房的40年的記憶時,也別忘了收看我們財經頻道製作並出品的大型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

相關焦點

  • 冬儲菜開賣!幾百斤的大白菜,都是老北京人的情懷
    其實冬儲菜也有很多種類,諸如土豆、茄子、蘿蔔……但在北京人的記憶裡,說到冬儲菜,當家的必須是大白菜。 據說乾隆除夕夜出宮喝酒,但小飯館已封火,只好臨時做了這麼一道菜,深受乾隆喜愛。 乾隆半夜偷偷出來覓食的可行性姑且不論,但在過去的北京人心裡,大白菜絕對是冬天裡不可缺少的美食。
  • 北京小菜兒,芥末墩兒吃過沒?
    那沒有辦法,誰讓紫禁城就在北京呢。就連肉墩墩的「門釘肉餅」都要說成跟慈禧有關係的。是這麼說的,慈禧的廚師做出來獨創肉餅給老佛爺嘗。然後慈禧問:「這叫什麼呀?」現在的北京真的看不到這麼大的雪了。每到入冬,大白菜收穫的季節。每一個胡同的街道就會組織農村運大白菜的大車。往城裡運送大白菜。那時候就叫冬儲大白菜。
  • 冬儲大白菜準時上市,北京居民排長隊購買:都是情懷!
    61歲的老鄒是東北人,來北京二十年,每年都會買上一二百斤的白菜。「買回去積酸菜,冬天就好這一口。」抱著一大包白菜,老鄒像呵護珍寶一般,小心翼翼地把白菜搬到帶來的嬰兒車上。在老鄒看來,冬日裡靠在暖氣旁,吃上一口熱乎乎、酸溜溜的白菜,沒有比這更愜意的事兒了。71歲的餘大爺和老伴兒買的白菜並不多,只有四棵。
  • 北京CBD曾是冬儲大白菜的來源 白菜豆腐保平安!
    北京又到了青黃不接的季節,小時候冬儲大白菜的情景,被網上一個帖子喚醒,仿佛就是昨天的事兒,但仔細一想,不幹這件事兒已經至少有20多年了。作為一個上世紀60年代的北京人,對大白菜的記憶是多彩的、立體的,而且它是一兩代人的集體回憶,這種回憶不僅是餐桌上的,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能和北京人一冬天的生活息息相關。
  • 天子也要吃冬儲大白菜?一文讀懂老北京的白菜情懷
    畢竟在那些歲月裡,冬儲大白菜是寒冬臘月北京市民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景象,如果沒有親手在胡同、樓道或家門口碼過大白菜,簡直就不算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可見貴為天子,也要吃冬儲大白菜的。看家菜:醋熘白菜和芥末墩青玉白菜花插,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從上述援引的掌故筆記或名家詩文可見,清代北京確實已經出現冬天吃儲存白菜的習慣,但這個跟1949年以後北京人吃的「冬儲大白菜」還不完全是一個概念,其區別主要在於,後者所謂的「儲」,往往是指家庭儲存,而前者的「儲」則主要是指農民自己在菜窖裡的儲藏。
  • 冬儲大白菜:龍口冬日裡老一輩的舊日獨特記憶
    冬儲大白菜大爺大媽在購買大白菜齊魯網煙臺11月24日訊(龍口臺 呂嘉珩)近日,記者在龍口市市裡發現了一種現象,在入冬以後,有些老人們用自己的三輪車載滿了大白菜,興高採烈的往自家裡運。據了解,這叫冬儲大白菜,是老輩的一種習俗,如今在農村可能會見到這種現象,但不知何時在城裡也興了起來。過去,在這個季節,正是冬儲大白菜的時候。那個時候在北方,能看見的綠葉菜,除了白菜也就沒啥別的了。立冬節氣一過,西山紅葉一落,老少爺們兒就開始籌劃這一冬的大白菜了。每年冬天,無論是平房大雜院,還是紅磚、灰磚居民樓,都會在幾天的時間內變成「菜地」。
  • 冬儲菜:「老許昌」的時代記憶
    冬儲菜承載著地方飲食文化和濃濃親情,過去到了冬季,北方人餐桌上的菜品會變得單調,蘿蔔、白菜、土豆等冬儲菜和各種醃菜成了「常客」。關於冬儲菜,不同的人有著怎樣的時代記憶?紅薯窖裡面既可以儲存紅薯,又可以儲存蘿蔔、白菜、土豆等蔬菜。「現在是11月下旬,紅薯已經收穫,村裡的小型企業或者合作社組織人員磨紅薯澱粉、做粉條。」安洪欣說,紅薯窖如果不坍塌,可以用很多年。
  • 東北冬儲太「野」,大蔥五百斤,白菜一千斤,南方人:咋吃得完?
    大白菜每斤0.6元,圓白菜每斤1.8元。這是北京海澱區柳林村的冬儲蔬菜價格。天氣變冷後,人們對冬儲蔬菜的熱情也開始漸漸得以釋放。 冬儲大白菜一直是北方人的傳統習慣,從地頭到集市,從便利店到蔬菜店,冬儲蔬菜漸漸佔據了大頭。除了大白菜,大蔥、大蒜、蘿蔔、土豆等易放置的蔬菜都加入到了冬儲行列。
  • 從冬儲大白菜的消失,看時代的變遷,重拾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
    ▲剝好待售的大白菜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每年11月中旬前後,蘭州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儲藏很多過冬菜,主要有大白菜、土豆、蓮花菜、紅綠蘿蔔、洋姜、大蔥等,這其中以大白菜為最多。最早的記憶是在蔬菜門市部購買,每天隊排的很長很長,家家都是麻袋扛,架子車拉,成幾百斤的往家拉。再往後,隨著市場的開放,附近農民開著拖拉機開始了自產自銷。在馬路邊、街道上售賣大白菜和其它冬儲菜,大白菜堆得和小山似的。
  • 東北的大白菜,一個冬天的神奇發酵,好吃的酸菜無數的菜譜!
    來過東北的人可能都看過,直到現在很多老人還保留著這個習慣,一到秋末的季節,無論是馬路邊還是小區裡,都會整整齊齊的碼好一棵棵大白菜還有一捆捆的大蔥,充分經過太陽的日曬,排出不應該存在的水分。大家購買冬儲菜的景象,也可以說是東北最有意思的景象之一了。我估計除了東北的秋天,你在哪裡也看不到這麼強大的買菜方式了。老頭老太齊上陣的冬儲過程,讓人都有些想笑。
  • 北京冬儲大白菜昨起開賣
    本報記者 鄧偉攝  按照老例,每年一進11月,冬儲大白菜就熱熱鬧鬧開售。昨天是冬儲菜售賣的頭一天,不少老北京人依舊難捨這些昔日冬季的「當家菜」,紛紛把白菜、大蔥等蔬菜一兩百斤地往家搬。「把白菜存在家裡,心裡踏實。」一早兒就趕來採購的高大媽說。為方便居民購買「當家菜」,今年東城區特意新增了30個網點售賣冬儲大白菜。  「白菜多少錢一斤?」「能送到家嗎?」「給我來一百斤!」
  • 冬儲大白菜消失 大年三十天貓也能1小時送貨上門
    冬儲大白菜消失 大年三十天貓也能1小時送貨上門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19-01-23 摘要:隨著天貓新零售1小時達的推進,也在加速「不囤菜過春節」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 洋蔥、土豆等冬儲菜大量上市 後期北京菜價有望持穩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洋蔥、土豆等冬儲菜大量上市 後期北京菜價有望持穩 11月,北京市場蔬菜加權平均價基本保持緩慢、穩步上漲的態勢。其中,冬儲蔬菜如洋蔥、土豆、大白菜、多種蘿蔔大量上市銷售;北方產區主要供應大棚蔬菜及一些小品種葉類蔬菜;菜花類、豆角類蔬菜、椒類蔬菜、茄果類蔬菜、白蘿蔔、萵筍等多從南方產區進京。通州馬駒橋某生鮮超市,居民採購蔬菜。
  • 芥末墩是用一堆芥末堆成的?北京人教你如何用大白菜做出下飯菜品
    都說大白菜是北京人的必備食品之一,不僅能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還能在以前北京的大冬天裡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被當時的老北京人稱之為「菜中之王」,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大量的生鮮瓜果進入北京,大白菜不再像以前那樣頓頓吃,但是總有人還是會懷念它的味道,所以芥末墩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憑藉其獨特的名字和特別的味道收穫了無數粉絲
  • 天子也要吃冬儲白菜?道光曾為它寫贊詩,一文讀懂老北京的白菜情懷
    畢竟在那些歲月裡,冬儲大白菜是寒冬臘月北京市民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景象,如果沒有親手在胡同、樓道或家門口碼過大白菜,簡直就不算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可見貴為天子,也要吃冬儲大白菜的。看家菜醋熘白菜和芥末墩青玉白菜花插,清乾隆,故宮博物院藏。從上述援引的掌故筆記或名家詩文可見,清代北京確實已經出現冬天吃儲存白菜的習慣,但這個跟1949年以後北京人吃的「冬儲大白菜」還不完全是一個概念,其區別主要在於,後者所謂的「儲」,往往是指家庭儲存,而前者的「儲」則主要是指農民自己在菜窖裡的儲藏。
  • 北京冬儲大白菜11月1日起開賣(圖)
    為方便居民購買「當家菜」,2017年北京市東城區特意新增了30個網點售賣冬儲大白菜。  「白菜多少錢一斤?」「能送到家嗎?」「給我來一百斤!」早上8時,北新橋三條胡同西口的同日升糧行門口,一年一度的冬儲大白菜開售。老街坊們也在胡同口聊起了今年的大白菜行情,你一言我一語,現場好不熱鬧。
  • 冬儲大白菜上市了,現場沒人排隊
    市民在挑選大白菜。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今天(11月1日),北京冬儲大白菜正式上市銷售。不過,前來買大白菜的顧客並不多,與去年相比,沒有出現排隊的現象,顧客前來購買也多是買一兩顆。  店長楊學清一大早就和店裡的工作人員忙起來,將成垛的大白菜和大蔥搬出來,碼放在超市門口,現場支的桌子上擺著小臺秤,旁邊還備有立在地上的電子秤。
  • 吃一口就能讓你醍醐灌頂的北京小菜,竟然有這麼有趣的故事
    道理說的這麼深刻,然而與「芥末墩兒」的初次相遇,可真是一次誤會。芥末墩的初印象對的,芥末墩就是上圖這貨,看賣相倒是清新可人,還有點日系的關東煮範兒。雖然名字裡帶了芥末二字,但我總願意相信我的判斷,覺得一定和我日常吃的芥末不一樣,一定是淡淡的很清新的那種。
  • 尋找兒時記憶味道之核桃紋白菜 開鍋即爛的冬儲大白菜
    都說舌頭上的味蕾是有記憶的,一旦品嘗到舊時的味道,斷掉幾十年的味覺就會一下子被激發出來,那些被歲月埋藏的感情、場景將一一浮現。北京最冷的冬天裡老媽燉的白菜粉條滿屋子飄香,和東鄰小夥伴一起偷偷拔來的胡蘿蔔即使帶著土都是最好吃的;夏天滿胡同亂竄,跑得滿頭大汗時到冷飲店來瓶北冰洋,那沁心涼的味兒會一直扎到頭髮根兒……還好,這些北京的老味道正在逐步恢復,選一個陽光透過窗子的日子,我們一起去尋找這些老味道。
  • 土豆、洋蔥、大白菜,北京這些大路菜都降價了
    今天,新發地市場發布消息說,土豆、洋蔥、大白菜這些大路菜都降價了。等到春季蔬菜批量上市以後,菜價的總體走勢仍然會波動下行。資料圖新發地統計數字顯示,3月8日,新發地市場新上土豆的批發價是每斤1.2至1.6元,周環比下降12.50%。據介紹,今年雲南新土豆的種植面積是大於去年同期的,土豆擴種的面積約在15至20%之間,使得今年當地土豆的開盤價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