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節,想想去年的端午節還是高考的第一天。當時中午學校給每個考生加餐,加的就是端午節特色食物。你們猜是什麼?
當然不是粽子啦!
北方沒有糯米,按理來說是做不出來粽子的。不過你要是拿玉米葉包大米也無話可說。但是實際上,北方還真有粽子&34;。
粽子這個食物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端午節都要吃的。但就是有一些地區特立獨行,風俗與別的地方不同。
就比如說豫北地區,我們就吃的是菜角。我們學校就是在端午節高考的第一天午飯給每人多了一個菜角。
菜角
每逢端午,家家戶戶必炸菜角。這是傳下來不變的風俗。除了菜角,家裡人有時也會為了小孩子炸一些糖糕。甜甜的,適合小孩子愛吃糖的喜好。
北方沒有糯米,只有小麥和玉米。拿小麥磨成的白麵粉做皮,粉條,雞蛋還有些韭菜做餡兒,油炸過後是一道美味。
我從出生到現在沒有吃過粽子,吃著家裡每年炸的菜角長大。現在想想,以前的人有可能都吃不上白麵粉做的菜角。
(小麥磨成的麵粉是白色的所以叫白麵粉,玉米磨成的麵粉是黃色的所以叫黃麵粉)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專門百度了一下菜角在端午的時候哪裡會吃,但答案只是一個籠統的北方。同時我還發現菜角和南方廣東的油角特別像。
油角
雖然像,但是我們吃的時間地點不一樣。自然意義也就相差很遠。
這樣看來,端午節吃什麼,吃的不一定是粽子。吃什麼就是南北方的差異了。但不論是南北哪一方,艾草應該是不變的。
還記得小時候在奶奶家過端午看見的艾草。雖然現在有些已經不再掛艾草來闢邪,但艾草這個風俗我們都知道。也許應該大力提倡一下插艾草這個風俗,畢竟在夏天,用艾草來驅除蚊蟲也是很不錯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端午節子女要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時間去炸菜角,那么子女就會到父母家,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已經炸好的菜角。就算沒有什麼特殊原因,該去串親戚的還能不去嗎?
那麼南方吃粽子的情形是怎麼樣的呢?有點好奇。不說了,我是,趕緊去姥姥家串親戚吃菜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