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算會這道數學題,再考慮自己是否開家麵館,別動不動就月入過萬

2020-12-15 寶藏媽媽愛減肥

如果你的資金量充足,比如10~20萬,裝修風格是考慮走下面這種小資風格的麵館,那基本可以跳過本文不看。

但如果你的資金只是大概5萬左右,裝修風格也是簡單的小麵館,那在開麵館前還是先做這道算術題吧,別來不來就暢想月入過萬。

題目:現已知開一家10平米左右的小麵店,每月大概能賣出5000碗面,每碗面平均賣20元,一碗麵平攤下來的成本約12元(食材成本7元+變動成本5元),每月需要房租等固定成本約3萬元。 請問營業額、原材料成本、毛利額、毛利潤、變動成本率、邊際利潤率、固定成本、保本點銷售額、利潤是多少?

好,繞暈了,答案並不一定要精確,關鍵是要理清思路,現在公布算法如下:

營業額=20*5000=100000元;

原材料成本=7*5000=35000元

毛利額=營業額-原材料成本=100000-35000=65000元

毛利潤=毛利額/營業額=65000/100000=65%

變動成本率=(原材料成本+其他變動成本)/營業額=(7+5)/20=60%

邊際利潤率=1-變動成本率=1-60%=40%

也就是說一碗麵賣20元,可以為店鋪貢獻8元的價值!(重點)

固定成本為30000元,保本點銷售量=30000/8=3750碗,

也就說一個月賣3750碗面時剛好保本!(重點)

保本點銷售額=20*3750=75000元,按上面的公式=固定成本/邊際利潤率=30000/40%=75000元

利潤=(營業額-保本點營業額)*邊際利潤率=(100000-75000)*40%=10000元

也就說一個月賣5000碗面時能夠月入過萬純利!(重點),要是算錯了可以打我!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讓一碗麵賣出20元的價格?

把餐館開在北上廣!開在鬧市區人流量超大房租超貴的地方!搞直播網紅來賣面!(這個可以考慮)

敲黑板,考慮過成本嗎?土豪,有這麼多錢還開什麼小麵館。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特色,下面這些特色麵館值得考慮,產品上做加法讓產出變大,再加上直播等網絡宣傳,值得考慮啊朋友!

酸菜魚麵條
網紅特色牛肉麵
網紅款寬麵條

相關焦點

  • 這道奇葩數學題,用了N種方法沒有答案,網友:這是用來坑人的吧!
    這道網上數學題,用了N種方法算不出答案,網友:這是用來坑人的吧!說起數學,很多網友表示: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真是學生時代的噩夢呀!上學時,被自己的數學題折磨;沒想到呀沒想到,現在還要被自家孩子的數學題「摧殘」。
  • 為這道數學題國外網友吵瘋了
    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得出1?1!說16的人需要重新學數學了。好像直接爭答案是多少沒有說服力,於是兩邊的網友開始「炫耀」起自己的數學資歷,當然「槓精」也不少。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兩派的人都在炫耀自己的數學背景。
  • 一道數學題 怎麼讓全世界都瘋了?-新加坡,難題,數學題,謝麗爾的...
    「謝麗爾的生日」讓西方網民討論不休,紐約時報、BBC等百餘知名媒體跟進報導,而這不過是一道考新加坡15歲學生的數學題。風靡世界的數學題新加坡媒體人江堅文肯定沒想到,自己的「隨手拍」會讓全世界媒體撓頭。
  • 月入過萬的小生意,白領看完哭了
    月入過萬的工作不容易找,白領的痛誰知道?現在有很多人喜歡自己做點小生意,沒有辦公室的束縛,收入也不比白領少,月入過萬輕鬆搞定,這幾個賺錢的小生意,白領看完都哭了!開小吃店在人口流動大的地方開家小吃店,有手藝不怕賺不到錢。
  • 這道「老鷹捉小雞」的一年級數學題,難倒全網!
    29日,這道貴陽某小學一年級數學題居然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原因竟是出在「一隻老母雞」身上!到底有沒有老母雞?當時,一位小學生的答案是「2」。家長建議學校考慮帶學生先玩一下這個遊戲,老師表示會在體育課上開展實踐。家長:題目本身就有爭議這條朋友圈收到了60多條評論,家長們紛紛吐槽,出題是不是應該尊重一下實際?
  • 重慶大姐開小麵館,靠「一張卡」月入6萬,用這招2年開了5家分店
    開家重慶小麵店,成本低,利潤大,是許多想在餐飲行業立足的朋友的首選。然而,當前小面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在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呢?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小麵館的案列,看看高手是如何做生意的。這位老闆從一家小麵館到5家連鎖店她只用了2年,這裡面的思維夠你學一年。大家是不是都想知道這位老闆是怎麼做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 鬼谷子曾留下2道超難數學題,高中生已解開第一道,另一道無解!
    鬼谷子曾留下2道超難數學題,高中生已解開第一道,另一道無解!真正懂歷史的人肯定都知道鬼谷子,因為他是戰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為神秘的人物之一,鬼谷子也被譽為千古奇人,一生之中不入世事,但世界卻流傳著他的傳說。
  • 這5道小學數學題,難倒一片大學生,小學生卻直言「小菜一碟」!
    但是相關的題目具有一定的難度,以至於很多大學生都解答不出來,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上了個假大學!這5道小學數學題,難倒一片大學生,小學生卻直言「小菜一碟」!第一道小學數學題這道數學題目在小學的試卷中經常都會出現,大部分都是出現在練習冊或者試卷的結果,這種類型的題目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就是很簡單,但是很多人看到這道題目都不得不為為自己捏一把冷汗,想破了腦袋也做不出來,你們能解答出來嗎?
  • 研究生開麵館月入20萬 多家餐企業談加盟
    從項目看,大學生的創業更加注重整合資源,而非拘泥於自己在校學習的專業,甚至不少項   5月
  • 新學期四年級數學要學四則運算,這道數學題,學生想半天沒做出來
    商=被除數÷除數被除數=商×除數除數=被除數÷商明白了這些關係以後,小學生就可以自如地進行四則運算了,當然了,在做計算題時,一定要認真細心,因為,只要算錯一個數字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還要會熟練運用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第一種:加法交換律,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第二種:乘法交換律,即交換兩個乘法的位置,積不變。
  • 這4道小學數學題,大學生直言很燒腦筋,小學生:小菜一碟!
    下面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4道小學數學題,大學生們直言很燒腦筋,而小學生卻表示小菜一碟!你敢挑戰嗎?這4道小學數學題,大學生直言很燒腦筋,小學生:小菜一碟!第一道小學數學題這道小學數學題主要考察的是小學生們的思維推理能力,題目是說2元錢可以買一瓶啤酒,4個瓶蓋可以換一瓶啤酒,2個空瓶可以換一瓶啤酒,那麼請問10元錢可以喝到幾瓶啤酒呢?
  • 90後奇思妙想開麵館 月入30萬
    90後奇思妙想開麵館 月入30萬
  • 為何在北上廣月入3萬,還是感覺很窮?
    首先這不是一篇裝*文。月入三萬仍很焦慮是我身邊真實的例子。小魚是上海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活動運營主管,工資稅前三萬,有房無車,每個月的房貸只要還1千多,剩餘的錢都可以自己支配,按理來說,這個工資已經優於絕大多數人。但我還是經常會聽到他焦慮的聲音:我沒有錢。
  • 從小就討厭數學的孩紙們 來吐槽數學題吧
    提問:把一包糖分給小盆友,每人5顆多出16顆;每人7顆少12顆,請問多少個小盆友多少顆糖……諸如此類的數學題想當年不知道讓我們夢裡淚落知多少啊,現在又讓多少不愛數學的孩紙傷不起啊……不過現在如果把題目略作修改:雞兔同籠,數頭共35個數腳共94隻,請問老闆這雞兔怎麼賣?把糖分給小盆友,每人5顆多出16顆,每人7顆少12顆,請問這群小盆友會不會打起來?
  • 這道「數學題」的答案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這道題目出現在小學的數學題中,毫無疑問,老師和學生都會認為答案是4。不過,如果這是一家上市企業的面試題,你還會這麼認為嗎?相信很多人的腦海裡已經給出了「0」、「3」這樣的答案了。那麼,為什麼一道「數學題」,出現在不同的場景,給出的答案卻完全不一樣呢?
  • 麵館師傅為何都是先煮麵再加湯?看了才明白,難怪自己煮麵不好吃
    蘭州拉麵如果你是一個麵條愛好者,吃遍了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各色麵條,你一定會發現,不論是北方的麵館還是南方的麵館,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流程,先煮麵,後澆湯。麵館的麵條麵條的烹煮也極為講究。一些麵館會用淡鹽水來煮麵條,這樣煮出來的麵條口感更加勁道,也會帶上一點鹹鹹的底味。
  • 創業開麵館?謹慎入坑,注意三點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很多人都喜歡開麵館,各種拉麵、牛肉麵、湯麵,各地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這個開麵館的人群中,也包括了一些明星在內。比如,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就曾經開過一家重慶小面。但是據了解,孟非在開了幾家分店之後,部分重慶小麵館又陸續關閉。當然,社會上也還有很多人開的麵館也不成功,開的很多,倒閉的也不在少數。這是為什麼呢?
  • 一頭牛在蘭州牛肉麵館可以養活三代人?太誇張了,今天我們來算算
    蘭州牛肉麵已經基本步入8元時代,牛肉麵裡的牛肉也被人們吐槽了很多年,其實我一直覺得大家這麼做是不合適的,畢竟牛肉麵是最便宜的麵食沒有之一,又要考慮那麼多成本,牛肉又那麼貴,放的少很正常,吐槽歸吐槽,我聽有人說一頭牛在蘭州牛肉麵館可以養活三代人,也是被大家的幽默逗笑了,那究竟可以用多久呢
  • 妹妹問小學數學題,哥哥卻上百度找答案,是否教壞小學生?
    妹妹請教哥哥小數數學題最近一位小妹妹問自己的哥哥一道小學數學題,結果哥哥卻做不出來(此處應該有一個「笑哭」的表情),最終只能當著妹妹上百度找答案。小妹妹看到哥哥在找答案,心裡會怎麼想呢?其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用手機找答案!這個應該是在2010年左右開始流行起來的,因位那個時候智慧型手機開始起步了,2011年之後就開始流行觸控螢幕的安卓手機了。
  • "7個方塊分兩堆有幾種分法" 一年級數學題你會嗎?
    最近幾天,市民蔣女士被上一年級的兒子練習冊上這道題搞得有些暈,她說答案是3種,兒子堅持說是8種,結果兒子是對的。老師解釋,這道題的宗旨就是讓孩子知道7 的分解即可。可蔣女士還是認為這道數學題的文字不嚴謹,於是把這道題發在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