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農戶向國內賓客介紹自家養的紅牛。 魏建軍 攝
中新網甘肅平涼9月7日電 (記者 魏建軍)近年來,甘肅平涼把發展「紅牛」產業確定為助推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首位產業」,產品已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20多個城市以及俄羅斯、日韓、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扶貧牛」真正走上了國際舞臺。
6日,第十四屆(2019)中國牛業發展大會暨首屆平涼紅牛節開幕,來自全國牛業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等齊聚該地,圍繞「育良種、產好肉、強科技、助脫貧」主題開展系列論壇研討、現場觀摩交流和項目洽談籤約活動,共商中國牛業發展大計,加快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進程。
平涼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發祥地,曾有「農民唯養牛」的歷史記載,當地民眾養牛飼養方式非常精細,加上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造就了「平涼紅牛」這一優質肉牛種質資源,是原農業部劃定的全國優質肉牛優勢生產區和西北地區重要的畜牧基地。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平涼市委書記郭承錄表示,近幾年,平涼堅持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產業發展,加快建設繁育、飼料、防疫、流通加工、技術服務、質量品牌六大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了種、養、加、貿一體化發展格局,牛飼養量已達到70多萬頭。
2019年,平涼與中國農科院攜手合作,建設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肉牛種質科技創新基地,啟動了中國「平涼紅牛」育種計劃,努力將「平涼紅牛」打造成中國自主品牌大動物第一品種,將「平涼紅牛」品牌打造成為國內第一肉牛品牌,將平涼建設成為國家種牛繁育基地和國家級育種核心區。
圖為「平涼紅牛」涇川高端肉牛育肥場。 魏建軍 攝
截至目前,平涼市牛飼養量近70萬頭,牛肉產量3萬多噸,牛產業總產值72億元,重點養殖區域農民人均養牛收入3000多元,貧困村飼養肉牛12.03萬頭,實現了有意願的貧困戶養牛全覆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分析稱,中國肉類消費理念正在發生著變化,目前牛肉在肉類消費中排名第三,該發展趨勢意味著牛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但在面對市場大量的需求時,牛產業不僅僅要擴大規模,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優良種牛的培育,吸納先進科學合理的管理和飼養方式。
他說,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長期致力於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營養與飼料資源高效利用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發,他們願意與參會嘉賓和「牛界同仁」通力合作,共同為中國牛產業長遠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據官方統計,科技對平涼牛產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65%左右。當地先後制定了平涼紅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範等8個地方標準,並堅持引進與改良結合、示範與推廣結合,建成市、縣、鄉三級科技服務站110個,肉牛凍配改良點129個,肉牛良種化率達到92%。
「平涼紅牛」堅持高端定位,註冊牛肉類商標68件,成為全國第一個活牛類證明商標,優質高檔牛肉被國內外權威專家鑑定達到日本A5級標準,取得了直供國家運動員的「入場券」,建成了供港肉牛養殖基地。
「『平涼紅牛』本身就是中國的『貴族牛』。」平涼紅牛集團董事長程強說,要把遺傳基因如此好的牛養好,他們通過前往世界各地學習先進技術,結合當地傳統養殖模式,探索出了給牛「聽音樂、做按摩、喝熱水」的科學養牛新模式。
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說,當前,中國牛業活牛出欄價格和牛肉市場價格創歷史新高,為廣大從業者提供了很好機會,也滿足了廣大消費者對牛肉的需求。「平涼紅牛」正在走向廣大消費市場,這些都對於引導全國牛業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甘肅省副省長常正國表示,牛產業已成為促進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改善民生的戰略性主導產業,成為農業產業中增長勢頭最強、發展潛力最大、最具前景的優勢產業之一,以「平涼紅牛」為代表的甘肅牛產品品牌享譽國內外,牛產業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投資牛產業的商機也越來越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