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季的到來,空氣由於水分減少變得異常乾燥。於是,人體產生一系列因乾燥而引起的不適症狀,中醫稱之為「秋燥」。除了感到皮膚乾燥外,口鼻咽又幹又癢,甚至還咳嗽不止。只給你的皮膚補水是不夠的,你的身體也需要做足「滋潤」功課。羊城晚報記者特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楊小紅教授向讀者推薦幾款潤燥湯水和茶飲。
潤燥湯
★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用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4個,豬肺1副,瘦肉500克,陳皮5克。
製法:豬肺洗淨,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雪梨切塊,白茅根切段;陳皮用水浸軟。用料一齊放入湯煲,先武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白茅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的功效;雪梨味甘性寒,具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效,特別適合秋天食用;豬肺味甘,性平,可補肺虛,止咳嗽。所以本湯具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尤適用於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痰中帶血者食用。
★雪梨南杏瘦肉湯
用料:雪梨4個,南杏30克,瘦豬750克。
製法:用料同時放入瓦煲內煲滾後,改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效:南杏性微溫,味苦、辛,具有補肺潤燥止咳喘功效。本湯具有生津潤燥、止咳化痰之功。
★菜乾陳腎蜜棗湯
用料:臘鴨腎(陳腎)4個,豬踭500克,白菜乾250克,蜜棗4個。
製法:菜乾切段;臘鴨腎用溫水浸軟,切件;豬踭洗淨。把全部用料放入瓦煲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約2小時。
功效:菜乾能通利腸胃、下氣消食;陳腎功效清熱下氣;合而煲豬踭,有清肺熱、祛痰火、通利腸胃的功效,適用於乾咳無痰、咽幹口燥、大便乾結者服食用。
★太子參百合瘦肉湯
用料:太子參100克,百合50克,羅漢果半個,瘦肉750克。
製法:瘦肉洗淨,切厚塊;太子參、百合、羅漢果洗淨。用料放入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滾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
功效: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補肺健脾,益氣生津;百合性甘、微寒,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羅漢果甘、酸,性涼,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等功效。故此湯具有益氣生津、潤肺止咳之功。適宜氣虛肺燥而見咳喘氣短、口乾咽幹、咳嗽者飲用。
★沙參玉竹煲豬踭
材料:沙參60克,玉竹60克,豬踭750克,蜜棗4個
做法:豬踭先「飛水」,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大火煲滾後,改文火煲2小時。
功效:沙參功能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玉竹具有養陰潤燥、除煩止渴的功效。故此湯養陰生津、清肺潤燥。
潤燥茶
★西洋參麥冬飲
材料:西洋參5克,北沙參10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放入杯中,加沸水衝泡,濾汁,加蜂蜜適量代茶飲。
功效:養陰潤肺、生津止渴。
適宜人群:陰虛內熱見久咳、乾咳少痰、咽喉乾燥疼痛、口乾口渴者。
禁忌證:風寒感冒咳嗽及肺寒白痰多者不宜。
★胖大海枸杞茶
材料:胖大海5克,枸杞子10克,麥冬10克泡茶。
功效:滋陰益腎、明目、解毒利咽。
適宜人群:陰虛內熱伴乾咳無痰、口乾咽燥、咽喉腫痛、視物模糊者。
禁忌證:外感發熱、消化不良者不宜。
★麥冬生地茶
材料:麥冬、玄參、生地、甘草各10克泡茶。
功效:滋陰降火、生津止渴。
適宜人群:陰虛火旺,火熱上炎見咽痛、口渴、煩熱者,如咽喉疼痛明顯可加金銀花同泡。
禁忌證:脾胃虛寒、腹瀉便溏、消化不良者不宜。
★雪梨甘蔗汁
材料:雪梨2隻,荸薺、甘蔗去皮各300克,榨汁同服。
功效:潤肺生津、利尿通淋。
適宜人群:肺陰不足,伴咳嗽、咽痛、口乾、小便淋澀不暢者。
禁忌證:脾胃虛弱、腹瀉、便溏者不宜。楊小紅 陳輝 張秋霞
(責任編輯: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