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流光疏影》
去年底,出版體系調整;上半年,疫情肆虐;今年初夏,暴雨如注,我交付的書稿,在大自然的磨礪下,經千呼萬喚,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延遲半年之久,日前終於帶著墨香,讓著者看到了團結出版社出版的《流光疏影》芳容。看到她,如同見到懷胎十月,生下自己的「孩子」,感到由衷親切和欣喜,對其間付出的難言之辛勞和苦累,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流光疏影》這本拙著,大多是著者近年進入暮年,經歷和邂逅的人與事,引發出對過往歲月的追憶,記錄了對人生的眷戀,讚美了對人性之美,頌揚人間真善美的情感與友誼情,謳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鞭撻與社會文明不和諧的現象,給同代人留下生活的點滴感悟,也讓後生看見前人生活的浪花,領略到時下的社會縮影。
《流光疏影》的首個讀者,具多次獲得省以上作品文學獎項,新近又獲得首屆「南鋼杯·江蘇報告文學」榮譽獎的文史學者,職業作家蘇克勤老師。他對作品集的評介:「主旨鮮明,情感真摯,行筆流暢,收發自如,甚合「形散而神不散」的法度」的褒獎。認為「他的散文或感時而發,或自陳其情,給人以清新怡人的感覺,宛若炎熱夏季有陣陣涼風過之感,使人感到既清爽美妙,又雅致動人。他的詩歌,情感充沛,富於想像,雖長短不一,卻能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充分表達,使讀者了從中了解人世間的真善美,感悟到這世界上最美好最寶貴的真摯情感……」
我的「孩子」我知道。在此書《跋》文中,坦言所致:以真善美為主線,以人性情感為基礎,以人文生活為內容,多角度、多視角地回眸個人與社會的交集,反映社會客觀,弘揚優秀文化,批評醜陋社會現象…… 《流光疏影》記錄的是青春年少,成人社交,乃至退休生活的經歷和所見,折射出「我輩」人生足跡。
中書協會員、中詩詞協會員、中楹聯協會員、中收藏家協會員,國家人事部人才藝委會授於「功勳書法藝術家」(最高)稱號的書法大家陶雪華先生,在閱讀《流光疏影》後,就作者的人生與作品的交融,給予真誠摯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認真品閱作集,不由感慨,這是注入作者很多心血,可以感受他心境淡泊,胸中煙雲。而此書取名為《流光疏影》讓人拍案叫絕,擊節叫好!書名與本書恰似絕配,既高雅別致,又清新脫俗,不多見哉。」當然,雪華大師欣然揮毫落筆,自嘆為是「實乃榮幸耳!」
更為感動的是,雪華大師以他的學識功底,在品讀欣賞拙著後,對書名與作品內容給予文學評析,提升了拙著,也是著者未曾意識到的意境和寓意:「《流光疏影》書名,引用了一組宋人詩詞組合。顯然,作者意思是光陰流淌而去,留下一些稀疏影像的記憶。」
「流光,疏影,用在書名上,這是作者本人對過去歲月的所見所聞,所經所歷。」有著深厚童子功的雪華大師,以宋未詞人將捷的詩文,詮釋《流光疏影》的「流光」:
何日歸家洗客袍?
銀字笙調,
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再見雪華大師又引宋人詞家林逋佳句,對「疏影」進行概括解讀: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展開析究:「清清溪水映著疏朗的梅花的倩影,淡淡的月色夾著梅花的芬芳,這是多麼美好的幽靜的意境。一個「疏」字道盡此書,既有散文,又有詩詞的特徵;一個「影」字,盡抒心情,是文學,是藝術,超越了現實,充滿了人生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令人嚮往。 可見,《流光疏影》無不是作者人生的寫照,也是作者經歷風雨人生後,退休回家的寫照。」陶雪華的評析涵蓋了拙著的全部文字精神,有深入作者內心的理解,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與觸動,賞閱中會痴醉回味。
《流光疏影》,這是令人自吟自醉的書名,流動的光,心靈之光;疏朗的影,人生之影,古人也為之作注。雪華大師又旁徵博引:
疏影尚風流(李清照)
歲晚惜流光(王安石)
雪華大師的賞析,提升了著書的意義:
這就是《流光疏影》這本書的含英所在!
這就是我們過來人心底的映照!
這就是人們品味生活追光追影的地方!
陶雪華先生近景
陶雪華大家在國內各項大型活動中的幾幅影象和典型成果。
書中的《赤山情》《赤山行》《赤山魂》《難忘的婚禮》,就是著者懷著「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心境,寫出的回鄉 「三部曲」,表達了「我」,一位赤子的鄉戀情愁,以及撰寫回鄉參加表弟後人(女兒)的婚禮,回憶當年已故姨媽一家蹉跎歲月的苦難,看到如今他們的子女,生活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產生由衷產喜慶感慨而捲起的波波漣漪。
《少年回憶》《新街口d變遷》《我的名字「新街口」》《蒲塘古橋覽勝》《無樑殿·靈谷塔》等,是作者以不泯的懷舊心態,用文字回憶南京商業中心的時代變化,以及對古城歷史文化遺蹟的追思與探究,別有一番情致歸然的心情。
《歡聚》《重逢》《我心禮讚》《歡樂聚》等文,既有作者對當年在企業工作時的追憶,更有對企業家和藝術家的敬重深情,企盼他們在現代文化下,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人和踐行者,期待並厚望未來,他們有美好的文化結合。
《少年囧事》《和縣遊》《校慶見聞》《青春歲月》《那年那月……》《我的小組》等,包括許多詩文,是著者對年少青春,含羞歲月的回憶,用流淌的筆墨,盡情寫出至今難忘的髮小、同學、同事之深情,由此無限感嘆對歲月的眷念,以及珍惜當下時光美好的心願。
《父親》《我的母親》《一口土井》《拿牛奶》等文章,字裡行間,無不傾注了作者揮之不去的親情感受,他(她)們讓我血脈相連,至親至愛,有他們才有我今天。《流光疏影》正是將這一切記載,將留存至遠!
《管樂,讓他們活力四射》《殤情淚飛》《一幅大美的江蘇畫圈》等,則是對同輩退休人,離崗回歸社會、家庭後,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豐富的快樂生活即讚美;後兩篇,前文對一小說所描寫的男女純情愛戀,給予人性美的謳歌;一篇是對曾擔任江蘇主官撰寫的長篇通訊進行賞析,讀來品味雋永,意境似悠深的賞析。
至於《著作權與誠信》,尤其是(報告文學)《海景房看上去很美》,亦是著者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經歷與文明社會格格不入的典型現象,揭露其破壞誠信環境的醜惡行經,讓讀者警醒,虛假的不會真實,謊言是沒有誠信!
《流光疏影》收錄了兩百餘首詩歌詞賦,也如同散文,在親情、友情,感情、風情、同學情、戰友情等,立意歌頌、讚美、弘揚,讀者閱後的感覺、感悟肯定不盡一致,正如蘇克勤老師所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期希《流光疏影》能給不同的讀者,帶來不同的啟示與啟迪,心感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