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方是蠻夷之地,為何廣州挖出一帝王墓?專家:歷史是真的!

2020-12-15 溯說歷史

古代南方是蠻夷之地,為何廣州挖出一帝王墓?專家:歷史是真的!

文|溯說歷史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這一說法,北方在宋代以前一直都是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直到宋代以後,經濟重心才開始向南移動。中國古代南方一直被視為蠻荒之地,認為那個地方的人都是野蠻的人。要知道,今天北方很多地方的人仍然叫南方的人為蠻子。不過我們當今全國的發達城市大部分都在南方。

上世紀80年代,廣州正處於大開發大發展的時代。許多開發商和投資商都在這裡投入大量的資金建造。1983年的夏天。在廣州市中心的一個工地上。一群農民工人正在,準備開坑打地基。他們配合機械工具挖了十來米之後,就越來越不對勁了,因為,他們挖出的不是土。而是挖出了很多破碎的陶瓷,還有一些鐵器一樣的東西。

越往下挖,就越覺得不對勁,因此,施工方停止施工,並將這件事情告知了,廣州市當地的政府機構。市政府的人員過來檢查之後,又通知了考古局來這個地方,原來這個地方可能是一個古墓。但是廣州這麼一個,荒涼的地方,為什麼會出現古墓呢?這裡埋葬的到底是什麼人。這些都是未解之謎需要開發古墓,才能進一步進行確認。

考古專家到達現場,經過測量與觀察之後就確定這個地方,原來真的是一個古墓,並且,裡面埋葬的人的身份,應該十分顯赫。但是又會是什麼樣的達官貴人,把墓穴建造在這樣一個當時是蠻荒之地的地方。

於是他們向市局申請準備開挖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在進一步開發的過程中,發現裡面有一個印章。它的外形是同古代時候帝王用的玉璽特別相像的金色大印,上面刻的是「文帝行璽」。這進一步證明了,考古學家一開始的判斷是正確的,墓穴確實是一位帝王的墓穴,其中有一專家很疑惑,難道古代南方也出現過帝王嗎?後來專家馬上通過查閱史書資料,他們發現,確實有這麼段歷史,這段歷史是真的,這座墓埋葬的是南越國的第二代君主,趙胡的墓穴。

很多人都沒有聽說南越國,但是它在我國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建國於秦朝末年,但是在漢武帝初期就已經被滅亡了。歷史一共有百餘年,但是由於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記載,史料的這一傳統,因而他們的信息也被零零散散的保存了下來。

原來雖然知道有這樣一個國家,但對它知之甚少,這一次的開發挖掘工作,填補了這一塊的空白,並且明白了,南越國的風俗習慣以及墓葬系統是什麼樣子的,史料記載的大多都是南越國的第一代國主趙陀。這次開發還有一定的遺憾,這個墓葬如果是南越國第一代君主趙佗的墓葬,那麼將會有更大的發現。

趙陀做為廣州一帶的開闊者,在我國歷史上有重要的貢獻。希望有一天他的墓穴也能被找到,讓我們對南越國這段飄渺的歷史,有一個更為明確的認識,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先人們的貢獻是不可磨滅與替代的。

本文由溯說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曾經的蠻夷之地,如今的鬧市城區,一位帝王葬在這幾千年無人知曉
    鬧市導語:眾所周知,古代帝王生前閱盡鉛華,葬身之地自然含糊不得。往往一登基即派人尋找世間之風水寶地,可歷史上有一位皇帝選擇的墓葬地,在古代是蠻夷之地,如今成了繁華鬧市,千年來卻無人知曉這裡還埋葬了一位帝王。這位皇帝就是南越武帝趙佗,他選擇的蠻夷之地就是今天的廣州。為何會有皇帝願意葬得如此粗糙?一切還要從幾千年前說起。
  • 一座古墓,挖出一件真龍帝印,專家:此墓不簡單小心挖掘!
    考古人員挖出一件西漢時期的真龍帝印,專家視為國寶,永久禁止出境(國)展出。在我國考古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最讓人痴迷的莫過於那象徵著至高無上地位的「皇帝之印」。傳國玉璽代表的是正統天子,持有「傳國玉璽」的皇帝才能被認為是「受命於天」,不然只能是一個「白版皇帝」,故有「得璽得天下,失璽氣數盡」一說。經過歷代帝王爭奪之後,傳國玉璽早已不知所蹤,至此傳國玉璽也成為了一個傳說。後面多地傳出發現的傳國玉璽,專家鑑定之後均為偽造的贗品。
  • 成都挖出千年古墓,出土17具金絲楠木船棺,專家:墓主人是王族
    大家知道我們中國的面積非常的廣闊,而且每個地域的環境都有著本質的差別,從氣候降水等角度分析,南方地區雨季比北方要長,所以中國自古代以來就有著「北人騎馬、南人乘船」這種出行方式。這點其實在中國古代尤其表現得非常突出,還有也影響了南北地區喪葬文化,比如北方墓穴一般是車馬坑,而南方則會把棺木打造成船的形狀,也叫船棺,意味著去往一個世界。
  • 北方壁畫為何有芭蕉?專家研討韓休墓壁畫之謎
    壁畫保護專家楊文宗在研究《樂舞圖》(資料圖片) 首席記者 張宇明 攝  兩日來「藝術與技術——中國古代壁畫保護、研究、製作」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來自中、德、韓三國的近百名專家圍繞  對此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則表示鄭巖教授的分析目前僅是一家之言,這個具體原因還需更多的專家學者進行討論研究。  壁畫上為何有芭蕉樹?  芭蕉樹喜暖怕寒,是熱帶地區的植物,在南方和海邊比較多見。韓休在唐長安做官、最終又葬於唐長安,他的墓壁畫中為何會出現一棵芭蕉樹?
  • 陝西老農翻修豬圈,意外挖出186具屍骸,專家:秦始皇祖墳找到了
    陝西一老農翻修豬圈,意外挖出186具屍骸,專家:秦始皇祖墳找到了引言: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墓陵位置的選擇: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祖墳冒青煙」,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從古至今,由於封建思想環境之下,認知水平低下,導致不少人信奉鬼神之說,甚至將這種非風氣帶到了喪葬制度上,在古人看來,故人去世之後,倘若能夠選擇一處風水寶地,勢必將會讓後代子孫鵬程萬裡、福祿延綿,更或者說,在帝王眼中,墓地風水的好壞也決定了一個王朝的興衰
  • 浙江工人施工挖出青磚,專家:墓主身份驚人!下面是三國帝王陵!
    這三個人就是三國的三大巨頭,而說起這三位帝王的墓葬,也是各有千秋。曹操墓,於今年3月份被確認就是在河南安陽的高陵,曹操的遺骸基本被確認,不過曹操高陵墓葬中卻沒有金銀雖葬。而劉備墓,在成都武侯祠西側的惠陵,不過至今尚未挖掘,而孫權呢,則在金陵的鐘山南麓。這三位大帝的墓都已經被發現,那麼究竟是三國的誰又有著比帝王陵還要大規模的陵寢呢?
  • 陝西挖出一座「金墓」,考古出土黃金寶劍,專家:歷史意義重大
    現在的中國之所以可以發展得如此的優秀,一定離不開我們國家的歷史,祖先的創造。作為世界上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古代的中國的冶鍊金的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別是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製造業,可謂是冠絕全世界,到現在也存在著很大的影響。
  • 歷史上最寒酸的帝王墓,竟是好大喜功的隋煬帝
    2013年4月,州市文物局對外宣布,在邗江區發現的兩座古墓,古墓的墓誌碑上寫有「隋故煬帝墓誌」的字樣,銘文記載去世時間為「大業十四年」,所以專家推測這是隋煬帝的墓穴。專家學者們在墓穴發掘中見到有規制極高的鎏金銅鋪首、金鑲玉腰帶等文物,這是典型的皇家墓穴規格,非一般人能使用,儘管如此,但隋煬帝的墓穴卻非常簡陋,其整體規格還比不上當時的富人隋煬帝墓南北長4.98米,東西長5.88米,墓室深度2米多,只能算中小規模的墓葬,就連隋朝時稍微有錢的富人墓都比不上,考古人員發掘時也沒想到這居然是座帝陵。
  • 一座47米高的山,為何挖出2000年前的狗骨頭?專家:下面有大墓
    相信大家肯定知道漢高祖劉邦吧,劉邦那和朱元璋一樣都是平民出身的開國皇帝,這一點來說真的是非常的了不起。當時江蘇省文物局的考古專家就帶領考古隊來到廟山進行考古勘測,結果挖出了大量動物骨頭,而且經過法醫鑑定居然是被烹煮過的,而且數量非常的多,為此考古專家非常奇怪,這些2000年前的狗骨頭到底是誰留下的呢?
  • 貴州見聞之四-蠻夷之地和夜郎自大
    心中暗笑,原來夜郎自大歷史悠久,扯著嗓門喊,瞪著眼睛的不知天高地厚嚷嚷的基因早已根深蒂固!再往下看: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絳妃》中寫道:「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貪狼之逆氣,漫以河伯為尊。」於是,自此夜郎自大家喻戶曉,成了膚淺自負的代名詞。
  • 中國古代超級工程!將蠻夷之地變中國糧倉,2000年後的今天仍可見
    當今我們這代人,不說個個身家百萬,但是每天吃飽飯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哪怕是在勞動率不怎麼高的中國古代,人們也憑藉著一雙勤勞的雙手和過人的智慧,讓自己衣食無憂。中國的農耕文化歷史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梯田,曾有專家將它的出現比做萬裡長城,同樣都是為了造福人類改造自然,唯一不同的是,萬裡長城是封建社會的政府強迫人們修建的,而梯田是人類自願發起的,完全順應了自然的發展。在中國還是農耕社會時期,人們就以南稻北麥來劃分南北的主食。
  • 歷史上的蠻夷之地,如今的經濟強省!
    在我國滔滔歷史長河裡,從堯舜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共歷經了83個王朝的更替。但是,有一處是兵家不爭之地,古時稱作蠻夷之地,這個地方是我國現在的哪個省份呢?沒錯,這個省份就是現在的福建省。福建省,簡稱「閩」,又有「八閩大地」之稱,現轄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 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平潭縣)。福建省在歷史上多被稱作蠻夷之地,經過五千年的發展,如今的福建充分發揮沿海省份的優勢,一舉衝上我國經濟強省的榜單上。
  • 為何出現南方的芭蕉 為何塗掉小孩和兔子
    原標題:為何出現南方的芭蕉 為何塗掉小孩和兔子《樂舞圖》為何被塗改在韓休墓壁畫《樂舞圖》中,左側地毯前的男子、右側地毯的左下角可以隱約發現改動的痕跡。有專家認為《樂舞圖》左側原來畫了一個小孩,後來被修改成大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鄭巖指出,在被塗小孩的右邊對稱處還有一隻同樣被塗改掉的兔子。他從美術角度分析了當時畫師先後繪圖的順序,比如先畫的人,地毯是後加的,其中右側有幾個男樂師也明顯地看到是被附加上的。
  •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她真面目被揭開,學者:我們冤枉她三千餘年
    一開始便是從電視劇創作當中知道他的事跡,然而熒幕創造有一定的虛構性,將紂王塑造成被妖妃妲己迷惑而滅國的形象,更是把妲己這一女子過於妖魔化,史書上記載道:「殷紂王,好酒淫樂。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其實電視劇的拍攝很大程度是為了迎合觀眾口味,對歷史進行改編,目的就是達到與正面人物對比的效果。那麼妲己真的如歷史和電視劇中所說的那樣嗎?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像,千年來無法解釋,最後被2位農民解開
    作為一個國家的帝王君主更是承受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治理國家的重任,他們的行事作風有的狠戾、有的溫和,有的雷厲風行,有的主張休養生息與世無爭。歷史上的明君性格敦厚和善,是賢良之人,這源於他們從小耳濡目染,看到了世間的酸甜苦辣,見到了忠心之士心繫天下疾苦。唐朝出過幾位明君,有很多能人名仕,國家的實力在周邊國家都是數一數二的,達到了四方來朝的天朝盛世。
  • 墓中出土一瓶子,像「海之藍酒瓶」,專家估值至少十幾個億!
    古墓出土一瓶子,像「海之藍酒瓶」,專家估值至少十幾個億!我國盜掘古墓之事由來已久,歷史上有記的被盜最早的墓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有些人就想著發一筆橫財,不顧高風險,畢竟有些人為了利益將生死置之度外這很正常。
  • 考古專家在南京發現錦衣衛古墓,挖出「天之藍」酒瓶,價值十幾億
    我國古代盛行厚葬之風,從上至下,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不管有錢還是沒錢,都非常重視墓葬這件事,因為古代人們相信,人死之後會前往另一個世界,所以陪葬品越多、越貴重,去往另一個世界也會活得更好,所以即使再窮的人,也會按照慣例習俗在墓中放置一些陪葬品,就更不用說達官貴族的墓葬了,金銀珠寶無數
  • 廣州一停車場挖出明清時期城東門 覆有蠔殼(圖)
    廣州一停車場挖出明清時期城東門 覆有蠔殼(圖) 2014-06-26 17:40:33來源:羊城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繼6月11日北京路南段挖出清代古船遺址後,近日又有街坊報料稱,大東門附近一停車場「突變」考古工地,並發現了覆有蠔殼的古代城牆遺蹟。
  • 中國古代南方為何被稱之為南蠻?南蠻之地究竟在那裡?
    在歷史長河中,中原漢人對南方少數民族都稱為南蠻。那麼,這個稱謂是從何時開始的?傳說中的南蠻之地究竟在哪?南蠻的稱謂最早出現在周代的《禮記》,禮記·王制篇記錄了當時除了華夏族外的四個部落,即東胡、西戎、南蠻、北狄。最早以南蠻代稱南方人(主要指楚人)的是戰國的《孟子·滕文公上》「南蠻鴃舌之人」,意思是說南方的楚人說話如鳥的叫聲一般。
  • 考古挖出皇室保鏢墓,一老頭拿著族譜趕來:埋的是我先祖
    很多人對此的看法都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兩者都在挖墓取寶,本質上都幹著同樣的事情;也有不少人覺得考古隊是國家公職人員,挖墓都是出於某種歷史或者人文研究的需要。實際上簡單來說,考古隊挖掘可跟盜墓賊有著巨大的區別,他們並非「逢墓必挖」,而是本著以保護國家文化古蹟和出土文物的理念進行的搶救性考古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