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人施工挖出青磚,專家:墓主身份驚人!下面是三國帝王陵!

2020-12-22 道將互娛

導語:眾所周知,三國這個時期是風起雲湧英雄輩出,而說到耳熟能詳的梟雄,想必大家都逃不開劉備孫權還有曹操。這三個人就是三國的三大巨頭,而說起這三位帝王的墓葬,也是各有千秋。曹操墓,於今年3月份被確認就是在河南安陽的高陵,曹操的遺骸基本被確認,不過曹操高陵墓葬中卻沒有金銀雖葬。而劉備墓,在成都武侯祠西側的惠陵,不過至今尚未挖掘,而孫權呢,則在金陵的鐘山南麓。這三位大帝的墓都已經被發現,那麼究竟是三國的誰又有著比帝王陵還要大規模的陵寢呢?

近年來在國家的鼎力支持下,我國的考古事業蒸蒸日上,各地都有著一股考古熱潮。而浙江這個文化大省,其本地的墓葬也得到了眾多矚目。8年前在修建杭長鐵路的時候,專家就進行了考古工作。當時施工的施工隊就在龍遊縣與衢縣相鄰的方家山,挖出了幾塊青磚,而在青磚附近還有著三兩黑洞,於是施工隊的負責人趕緊呼喚相隔不遠的考古工作人員,這麼一看,考古工作人員立刻敲定這下面是古墓。

後來考古專家趕來後,經過勘察發現這是有著並列相距約20米左右的4座三國時期的大墓。這4座墓結構是相同的,皆為北朝向,專家判斷這為一家族墓葬區。而這還有大約10個左右的盜洞,均為歷代還有大約60年代的盜洞,有三座墓已經毀壞,僅存的一個還是最大規模的。

據專家勘測,此墓長約14米,寬7.7米,而且還是由耳室、墓室等多個磚室相通。當專家進入這個墓後,不由得發出了驚嘆:三國帝王陵!

這個墓很是考究,墓中所用青膏泥牆大約有25公分厚。在墓室的入口,是用磚砌的拱券式甬道,另外從平面來看,此墓為前堂後寢的配置,前堂為橫向的雙層拱券頂,高度近4米,而後寢牆和券頂則為花磚三層。

拱券結構多為羅馬式建築多見,但在我國成型於西漢前期。西漢時候多用券建墓門,而墓室則用筒拱或拱殼穹窿建。此墓的後室券頂與前廳垂直為縱向築頂,整個下來會十分堅固。而這種砌築工藝高超,在地面還有三層鋪磚,足可見大手筆。

因為魏蜀吳三王墓均已現世,所以專家還說這個墓主的身份絕對驚人!畢竟這般規模已經超了魏蜀吳皇陵的規模。而當專家搜尋整座墓後,發現這個墓的主人居然只是一個7品芝麻小官。專家在墓中找到了一枚官印,在這個官印上有陰刻篆書的「新安長印」四字。

而除此外,在此墓中專家還找到了50多件國寶級文物,其中還有原始青瓷的陶罐、銅洗銅鏡、穿孔紡錘狀黃金珠3顆等29件珍貴文物。不過再也沒有能證明墓主身份的物件了。

後來經過再三確定,專家才知在公元192年,魏蜀吳的吳國確實有一個叫做「新安」的縣城,而在280年吳亡國後,這個新安縣也被改名為信安。專家最後確認這個墓主人應當就是新安縣的縣令。這個縣令不過一個7品小官,為何能有著這般規模的墓葬?

一般來說,三國時期的縣令墓葬,撐死只能是單一的墓室,而這種前後多室的格局是不可能的。古代等級森嚴,7品小官如何能越級而制?何況這個墓還如此講究的「前堂後寢」,帝王陵寢也不過如此!這引發了專家的深深疑問。不過這個疑問是無法回答了,畢竟史書資料甚少,大家覺得這是怎麼回事呢?

相關焦點

  • 樊城商業街施工,工人一鏟子挖出三國戰馬,如今成博物館重要文物
    小說的很多情節都是,主人公一不小心發現了埋藏千年的寶貝,經過專家檢測還真是國寶。這種情節在現實生活中還真的存在,現在出土的國寶,很大一部分都是無意中被發現的。真正被人知道,並且主動挖出來的國寶很少。比如就有人在工地施工時,一鏟子下去挖出了一匹距今一千年前的三國戰馬。準確的說,這匹戰馬是被打樁機打出來的。
  • 學者揭南京東吳大墓墓主身份 被稱已是突破
    最近,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寧邦在學術期刊上撰文,提出這座墓是孫吳之「高陵」,墓主為孫權的父親孫堅及其兩位夫人。因這座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因此考古發掘中,並沒有找到與墓主身份直接相關的文字信息,專家學者只能通過從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出土瓦當等方面入手,考探墓主身份。  眾所周知,東吳歷時52年,共有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位皇帝。有學者依據墓前、後室墓頂四隅券進式穹隆頂結構,判斷大墓屬孫吳晚期王或侯墓,還有學者從大墓被破壞的遺蹟和相關資料,推測其屬於孫吳中期孫亮在位時的權臣孫峻。
  • 一座47米高的山,為何挖出2000年前的狗骨頭?專家:下面有大墓
    其實和今天的主題是有關係,在江蘇南京有一座47米高的山,叫做廟山,在這座廟山曾經挖出大量的骨頭,一度被人認為是人骨頭,為此當時驚動了當地警方,後來在法醫的鑑定下,得出結論:原來是狗骨頭,而且還是2000年前的。
  • 成都挖出千年古墓,出土17具金絲楠木船棺,專家:墓主人是王族
    而這裡要說的這座船棺墓就是位於四川成都,而且還是在鬧市區,起初一下子就挖出了17根「獨木舟」,獨木舟就是船棺,只不過看著像獨木舟而已,讓考古隊趕到興奮不已的是這些「獨木舟」居然都是用堪比黃金的金絲楠木鑄造而成的。
  • 在當地人傳說的全州宰相蔣閣老墓旁,挖出「石龜」,施工已經停止
    還有三國丞相蔣琬,也被全州人認為是廣西的宰相,但感覺尚有爭議。蔣冕,關於他的墓的傳說甚多,儘管地方志記載他的墓之所在,但全州民間傳說有36墓、48墓、72墓之多種說法,在全州鎮牌樓邊當地人傳說也有一處。近日,做米粉的全州蔣氏族人蔣國華,聽人說,某單位在全州鎮牌樓邊施工,挖出一石龜,懷疑是挖著蔣閣老墓了。
  • 挖地基卻挖出「黑窟窿」,考古隊發現神秘「黑炭」,文人卻騷動了
    時間得回到了40多年前的1978年,地點在黃山市祁門縣茶科所基地,當時這邊的基地在進行施工建設,而且任務非常的緊急,為此工人們都在拼命的幹活。可是似乎每一次施工建設的時候,都能發現些許的意外,這次也沒有例外。
  • 古代南方是蠻夷之地,為何廣州挖出一帝王墓?專家:歷史是真的!
    古代南方是蠻夷之地,為何廣州挖出一帝王墓?專家:歷史是真的!文|溯說歷史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這一說法,北方在宋代以前一直都是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一群農民工人正在,準備開坑打地基。他們配合機械工具挖了十來米之後,就越來越不對勁了,因為,他們挖出的不是土。而是挖出了很多破碎的陶瓷,還有一些鐵器一樣的東西。越往下挖,就越覺得不對勁,因此,施工方停止施工,並將這件事情告知了,廣州市當地的政府機構。市政府的人員過來檢查之後,又通知了考古局來這個地方,原來這個地方可能是一個古墓。
  • 江西吉水縣炸出東吳大墓,墓主竟是孫權的姐夫,京九鐵路差點改道
    上世紀90年代,負責京九鐵路吉水段施工的中鐵十六局,在江西省吉水縣城南的恩江北岸,對一座小山包進行爆破取土時,意外炸出了不少青磚。工地負責人意識到炸出了古墓,於是立即將此事上報到當地文物部門,很快吉水縣文物局就派出考古專家趕往現場,經過初步勘探專家表示,小山包是封土堆,下面很可能埋葬著大墓。於是,當地文物部門立即上報了上級部門,在得到上級部門批示發掘後,立即對大墓展開了搶救性發掘。
  • 山東夏津縣怪異叢生,工人挖明朝怪異大墓,專家研究遭後人抵制
    而郭氏二十世孫郭凡慶說,當時一共遷走的四十八尊墓中並未找到郭氏三世祖郭四維的墓。但在2013年的時候,當地施工的工人卻在無意間挖出了郭四維及其夫人的墓。在現場僅存的兩個棺蓋上分別刻有「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郭四維之墓」、「淑人許氏之墓」,此外還有四尊石人像、一枚金簪,而其他的陪葬品卻可能被當時的施工工人搶奪一空。當時考古團隊在趕到現場後發現,郭四維石棺的規模很明顯超過了萬曆皇帝。
  • 南昌施工挖出明代古墓 棺材還帶著香氣
    原標題:南昌施工挖出古墓現場竟然香氣撲鼻專家說不能再挖下去了!要出事兒~ 15日,南昌燃氣公司在迎賓北大道施工時遇到了狀況。先是發現白色的「石塊」,這些石塊異常堅硬。換了炮機打下去後發現裡面竟然包裹著木頭,更令人稱奇的是,這木頭還很香,現場還挖出奇奇怪怪的東西......
  • 內蒙古發現一座金人合葬墓,女墓主死狀悽慘,專家:莫非是她?
    內蒙古發現一座金人合葬墓,女墓主死狀悽慘,專家:莫非是她?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自秦始皇一統六國創建秦朝開始,中國便進入了封建社會時代。秦朝之後,無論是漢朝、三國時代、晉朝、唐朝等朝代,統治者都是漢人。彼時的漢人王朝都以黃河一帶為統治根基,繼而向四周輻射。
  • 古寺發現一塊青磚,專家斷定底下有古墓,挖掘後發現墓主人很有名
    而就是在一次文物普查過程中,考古隊在寺廟外圍發現一塊青磚。領隊梁寶華看到這塊青磚以後十分興奮,因為經驗豐富的他立刻認出這塊青磚是南宋時特有的磚,多用於古墓和城牆修建。此地附近並沒有修建過城牆,因此在地下極有可能有一座宋朝時的大墓。考古隊立刻對此地進行勘察,並進行初步挖掘,果然在地下發現大量青磚,而這正是地下存在古墓的證明。
  • 西安施工隊挖出李靜訓墓,石棺刻著4個字,考古隊有點害怕
    關於考古這件事,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不過通過考古這件事後人可以更好的了解歷史,比如通過對一個朝代遺存下來的皇親貴族高級墓葬的研究,往往從墓葬的建制及隨葬品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縮影,所以對於隋朝高規模大墓一直處於空白狀態,這令不讓考古專家及歷史學家倍感遺憾。
  • 大葆臺漢墓墓主脖子上有繩索,墓主自縊的秘密揭開,專家說:可恨
    在考古發掘中,墓主人的身份,一直都是專家們研究的重點。而在地質專家們分析土質的時候,竟然有了意外的發現,那就是有土層中有大量的木炭和白膏泥,地質專家就懷疑這下面有古墓,這道理很簡單,因為白膏泥就是古人用於墓葬密封的必備材料,而木炭是保護古墓不受潮氣侵擾的「秘密武器」,於是,地質專家就急忙用電話聯繫到了文物局。
  • 4個盜墓賊,經高人指點挖出魯珠王墓,國寶卻以400萬的白菜價賣出
    盜墓的歷史由來已久,漢末三國時期盜墓現象極為嚴重,曹操為了補充軍費,還特地設立了「摸金校尉」的官職,他們以《易經》為主,通過觀察風水,尋龍點穴,盜墓之風興起之後,歷代帝王為防止自己被盜,就採用疑冢,就連史書關於墓葬位置都少有記載。
  • 考古挖出皇室保鏢墓,一老頭拿著族譜趕來:埋的是我先祖
    一位挖掘機司機在開挖地基時,無意中從地下挖出了一些陶器碎片,他於是趕忙下車查看,結果發現地下竟然出現了一座磚室墓。學校領導知悉後,立刻將情況上報給了當地文物部門。 局裡火速派考古隊趕到了現場,對此展開了一番搶救性的挖掘,從裡頭挖出了一座來自於清朝中期的古墓。
  • 淮南武王墩墓大猜想:墓主或是楚國遷都壽春的第一代王
    淮南武王墩的考古發掘牽動著眾多考古專家的目光,也引發很多關於此墓的猜想。該墓葬的墓主會不會是楚國遷都壽春後的第一代王——楚考烈王?該墓葬被盜掘三次,遭遇嚴重破壞,還會不會像楚幽王墓葬那樣有數量驚人的文物出土?會不會有諸如楚大鼎這樣的國之重器被發現?
  • 寶應明代澆漿墓又發現不腐屍 男墓主五六十歲高約1.7米
    寶應工地發現三座古墓 這裡以前是個大土堆4月21日,在寶應縣原沿河鎮潘橋村馬莊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操作施工機械過程中,突然發現泥土中出現了並不常見的木工、磚工、疑似棺槨等物品。施工隊立即停止了該處區域的施工,並與寶應縣公安部門和文物部門取得了聯繫。
  • 張家口有一千年古墓,守墓人死活不讓專家考察,不透露墓主身份~~
    在涿鹿縣的靈山腳下,有一個名叫塔兒寺村的小村莊,村裡有一座古墓,還有一家世代守護古墓的守墓人,考古專家曾幾次前往調查,都被守墓人拒之門外,他不願透露墓主人的身份,也不想讓任何人接近古墓。直到專家們多番解釋和承諾,才終於從守墓人口中聽到了古墓的真相,原來這是蚩尤之墓。
  • 上世紀末工人施工,炸出一個深洞,考古隊趕到:下面有個戰國國君
    上世紀末工人施工,炸出一個深洞,考古隊趕到:下面有個戰國國君研究歷史就像在和一個孩子玩耍一樣,指不定在什麼時候就會給你一個驚喜,這不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江蘇某地出土了一個墓穴,根據專家的推論這裡面竟然是一個戰國時期國君的墓地,真的讓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