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眾所周知,三國這個時期是風起雲湧英雄輩出,而說到耳熟能詳的梟雄,想必大家都逃不開劉備孫權還有曹操。這三個人就是三國的三大巨頭,而說起這三位帝王的墓葬,也是各有千秋。曹操墓,於今年3月份被確認就是在河南安陽的高陵,曹操的遺骸基本被確認,不過曹操高陵墓葬中卻沒有金銀雖葬。而劉備墓,在成都武侯祠西側的惠陵,不過至今尚未挖掘,而孫權呢,則在金陵的鐘山南麓。這三位大帝的墓都已經被發現,那麼究竟是三國的誰又有著比帝王陵還要大規模的陵寢呢?
近年來在國家的鼎力支持下,我國的考古事業蒸蒸日上,各地都有著一股考古熱潮。而浙江這個文化大省,其本地的墓葬也得到了眾多矚目。8年前在修建杭長鐵路的時候,專家就進行了考古工作。當時施工的施工隊就在龍遊縣與衢縣相鄰的方家山,挖出了幾塊青磚,而在青磚附近還有著三兩黑洞,於是施工隊的負責人趕緊呼喚相隔不遠的考古工作人員,這麼一看,考古工作人員立刻敲定這下面是古墓。
後來考古專家趕來後,經過勘察發現這是有著並列相距約20米左右的4座三國時期的大墓。這4座墓結構是相同的,皆為北朝向,專家判斷這為一家族墓葬區。而這還有大約10個左右的盜洞,均為歷代還有大約60年代的盜洞,有三座墓已經毀壞,僅存的一個還是最大規模的。
據專家勘測,此墓長約14米,寬7.7米,而且還是由耳室、墓室等多個磚室相通。當專家進入這個墓後,不由得發出了驚嘆:三國帝王陵!
這個墓很是考究,墓中所用青膏泥牆大約有25公分厚。在墓室的入口,是用磚砌的拱券式甬道,另外從平面來看,此墓為前堂後寢的配置,前堂為橫向的雙層拱券頂,高度近4米,而後寢牆和券頂則為花磚三層。
拱券結構多為羅馬式建築多見,但在我國成型於西漢前期。西漢時候多用券建墓門,而墓室則用筒拱或拱殼穹窿建。此墓的後室券頂與前廳垂直為縱向築頂,整個下來會十分堅固。而這種砌築工藝高超,在地面還有三層鋪磚,足可見大手筆。
因為魏蜀吳三王墓均已現世,所以專家還說這個墓主的身份絕對驚人!畢竟這般規模已經超了魏蜀吳皇陵的規模。而當專家搜尋整座墓後,發現這個墓的主人居然只是一個7品芝麻小官。專家在墓中找到了一枚官印,在這個官印上有陰刻篆書的「新安長印」四字。
而除此外,在此墓中專家還找到了50多件國寶級文物,其中還有原始青瓷的陶罐、銅洗銅鏡、穿孔紡錘狀黃金珠3顆等29件珍貴文物。不過再也沒有能證明墓主身份的物件了。
後來經過再三確定,專家才知在公元192年,魏蜀吳的吳國確實有一個叫做「新安」的縣城,而在280年吳亡國後,這個新安縣也被改名為信安。專家最後確認這個墓主人應當就是新安縣的縣令。這個縣令不過一個7品小官,為何能有著這般規模的墓葬?
一般來說,三國時期的縣令墓葬,撐死只能是單一的墓室,而這種前後多室的格局是不可能的。古代等級森嚴,7品小官如何能越級而制?何況這個墓還如此講究的「前堂後寢」,帝王陵寢也不過如此!這引發了專家的深深疑問。不過這個疑問是無法回答了,畢竟史書資料甚少,大家覺得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