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6月21日訊罕見的大雨讓紹興市的不少農田被淹,前天紅妹沿著解放南路向南,看到路兩邊地裡的蔬菜都還淹在水裡呢。當天去農貿市場裡買菜,攤主許先生告訴我說,今天凌晨到批發市場去拿菜,見識了價格的突然猛漲,絲瓜凌晨1點還賣每斤0.8元,到了2點半就漲到1.5元了,別的蔬菜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漲幅。
「今天菜價就回落了。」昨天,紅妹再逛了市區幾個菜市場,發現前兩日因為大雨影響而出現的價格上漲已經基本回落,除了葉類蔬菜還有小幅的上漲。隨著端午節的來臨,不少市民開始關心市面的「五黃」銷售有沒有受影響。
黃鱔野生的多了
紅妹了解到,端午節要吃的「五黃」原本是包含有雄黃酒的,但是因為現在大家都比較注重健康(怕有毒),所以目前大多數紹興市民會選擇黃瓜、黃鱔、黃酒、黃魚、黃豆(或者鹹蛋黃)這五樣。
「這段時間市面在賣的野生黃鱔比例增加,而且價格比前期要便宜些。」野生的黃鱔買回家只要簡單地清蒸,口感糯又鮮,沒有泥土腥味。
今年春節過後,水產品價格逐漸回落,但黃鱔越賣越貴,4月份紅妹買過的一次需要60元一斤,還是個頭不大的,只好讓攤主幫忙去骨,切成鱔絲來燒菜。從上個月月底起野生黃鱔開始上市。一般來說,野生黃鱔看上去大小不一,頭尖尾細,而且身體比較長。目前體重1~2兩左右的黃鱔售價在每斤40元左右,再大一些了攤主們叫價就比較隨意了,甚至有叫七八十元一斤的。到端午節,價格可能還會上漲。
「黃瓜」卻難見身影
紅妹逛了市場後,發現雖然端午節臨近,但是蔬菜攤上還很難見到「黃瓜」(紹興市民所指的黃瓜就是皮是黃色的黃瓜,一般所指的黃瓜,紹興市民叫「青瓜」)的身影,有的菜市場竟然沒有一家有賣的。
紅妹覺得很是奇怪,詢問了菜農徐師傅,他說今年前期的陰雨天,讓今年的黃瓜收成不太好,瓜少,前兩天的大雨又損失了一批黃瓜,所以有不少種植戶或者菜販把黃瓜先存儲起來了,等端午節再拿出來賣呢。
「黃瓜少可以用黃金瓜來代替哦。」水果攤裡倒是有不少金燦燦的黃金瓜在賣呢,每斤2.5元。
最近還可以多吃玉米和莧菜
紅妹了解到,最近的大雨災害對市民們接下來兩個月吃本地蔬菜將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也有幾種蔬菜不受影響,如玉米就是一種,因為個子高,所以水不會把它淹沒,它能從這次水災中活下來。目前市場上的糯玉米已經從最近的10元一斤跌至4元一斤。
「梅雨季節天氣溼熱,吃點玉米能除溼。」很多細心的市民在挑選玉米時,同時還帶走了玉米須,聽說玉米須對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莧菜也是老紹興人在端午前後一定要吃的一樣事物,很多老人會跟小孩說:「莧菜吃點,吃了大雨時不會被淋壞。」天氣溼熱細菌孳生較快,而莧菜清熱解毒,富含鐵質,營養豐富,尤其能增強兒童體質。
-相關新聞
端午節還沒到,網上粽子已經「賣瘋」了
每小時賣出11噸粽子!
□記者嚴竹萍
本報訊端午節還沒到,粽子已經提前「賣瘋」了。隨著網絡的發展,網購不再是足不出戶的「宅男宅女」和「網購達人」的消費方式,越來越多的市民也開始認可這一購物方式。今年網上購粽成為一種新潮流。
記者從一家大型網購網站了解到,該網站6月18日當天,每小時賣出11噸粽子!且不到一天時間,賣出了超過150噸粽子,也就是相當於50頭成年大象的重量。其中,粽子頭牌商家五芳齋線上幾乎全面斷貨。
「網上銷售的自製粽子,一般都沒有衛生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和QS認證,尤其在運輸途中容易變質。」有業內人士提醒,「應儘量選購產品包裝上標有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等相關信息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