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麻花」:八年17部話劇 深耕喜劇品牌(圖)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創辦八年推出17部話劇,不斷嘗試新的東西精耕細作贏得一批忠實觀眾

    「開心麻花」創辦於2003年,是主打爆笑話劇的民營娛樂品牌,至今已推出《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索馬利亞海盜》、《烏龍山伯爵》等17部話劇。2011年,在北京年度大劇場話劇演出場次、觀眾人群、票房成績三個指標中,「開心麻花」全部折桂。

    繼《烏龍山伯爵》的票房和口碑都攀上高峰後,今年,「開心麻花」乘勝追擊,第一次同時推出兩部賀歲劇《旋轉卡門》和《上賊船》,繼續創下了優異的票房成績。

    《旋轉卡門》由彭大魔擔綱編劇、導演。29歲的彭大魔曾經導演過《江湖學院》、《阿翔》等「麻花」劇,本名彭安宇,「大魔」則是在電影學院上學時的「雅號」,讀書時他未曾想到自己對戲劇的想像力會在「開心麻花」得到充分釋放。《旋轉卡門》是他用了近9個月的時間創作完成的,「我們就想用自己的方式給大家講好看的故事,所以內容創新是第一位的。早期『麻花』劇定位盤點時事,以小品式的無釐頭段落組合成一部作品,風格上與同時起步的同類戲劇雷同。現在我們不再以時事為主,而以故事為主,這樣一部戲的生命周期更長,也更好看了。」

    彭大魔說,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高,審美層次越來越高,這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得永遠走在觀眾前面,而且不能太自我了。我們一直在嘗試變化,不斷給觀眾新的東西。我們早期的故事創意、橋段借鑑國外電影,相對討巧,到現在我們完全靠自己的創意,形成了『麻花』自己的風格。近幾年每個作品都是一個故事片的規模,我們在以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

    在彭大魔看來,包袱「三翻四抖」等喜劇理論都過於刻板,創作多數都是出自一種對生活的感覺,此外,更為關鍵的則是創作者的真誠,「越是喜劇越是要真誠地去創作表演,這種真誠觀眾如果能感受到,他一定為你喝彩。如果連自己都不這麼認為,刻意去讚美或批評,這種做作的東西絕對是沒有生命力的。」的確,在彭大魔身上可以感受到他對舞臺劇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忱,這讓他的作品雖充滿荒誕離奇,卻不乏動人的內涵與靈巧的手段,提供了大笑之外的回味。

    對內容的精耕細作,換來了一批忠實的觀眾。演員王寧對記者說:「北京有一大批的『麻花』迷,基本上我們演一輪他們就來看一輪,同一部戲的不同場次他們都要看。網上有一個粉絲曬票根,一桌子全是這些年看『開心麻花』攢的票根,我很感動。所以每到年末推出新戲的時候,對他們、對我們來說,都是節日一樣的時刻。」

    現在,「開心麻花」的百餘萬人次觀眾群中,80%以上是20-40歲的白領,他們崇尚時尚、健康、快樂的生活理念。

    「很久沒有這麼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過了。」「開心麻花確實好看、犀利!久違了,開心地大笑的我。一個很愉快的周末結束,明天繼續努力工作!」這是兩位觀眾看了「開心麻花」的新戲《旋轉卡門》和《上賊船》後在微博上的留言,這也正是許多京城白領、職場青年願意走進劇院看「麻花」劇的原因。正像文化學者、評論家張頤武所言:「『麻花』劇有兩個非常精準的方向,一方面是貼近網際網路的傳播規律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是貼近年輕觀眾的精神需求。不同於主旋律作品,『開心麻花』是娛樂產品,但同樣發揮著重要的社會功能,她提升了年輕人的幸福感,熨平了大家的焦慮、抱怨、憤怒等情緒,同時熱烈的演出氛圍也對年輕人的自我認同很有幫助。」    

 有了自己的劇場,並成立經紀部門籤約藝員告別「居無定所」,告別人才短缺

    在舞臺劇市場依然看重資源和資本優勢的環境下,一個沒有政府和資金支持,無法倚賴任何名星、名導演,只能憑自己對市場判斷的民營劇團,其生存是十分艱難的。

    如果回顧「開心麻花」的成長史,可以看到,從「初戰江湖」時賠進幾十萬元,到現如今的一票難求,「開心麻花」經過8年的摸索,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探索之路——

    2003年初,創始人遇凱和張晨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自由元素」。從第一部「麻花」作品《想吃麻花現給你擰》,「開心麻花」首創了「賀歲舞臺劇」概念,此後每年歲末都推出一部大型舞臺喜劇。

    那時,商業戲劇尚未興起,遇凱和張晨有意做一部更加輕鬆、幽默的話劇,並迎合新年喜慶的氣氛。但是由於觀眾對這種全新的風格需要一段時間來接受、劇場較偏等原因,首輪40場演出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賠了幾十萬。租約到期後,「麻花」移師到地理位置優越的海澱劇院。從「麻花」系列的第二部戲《「麻花」2·情流感》開始,公司開始不賠錢了,到《開心麻花2009·甜鹹配》終於進入了贏利時期。

    為了品牌保護,2008年,北京開心麻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意味著「開心麻花」不僅是一個系列劇的品牌,而且也是一個戲劇出品公司。

    創業之初,「開心麻花」像其他民營劇團一樣,遇到了最大的瓶頸——劇場荒。相對於北京火爆的演出市場,作為產業鏈條上重要一環的劇場,卻顯得滯後。對民營話劇團隊來說北京適合商演的劇場並不多,租劇場演出很困難,地理位置好的劇場檔期很難拿到。統計顯示,北京目前有80多個劇場,每年1萬多場演出大部分由其中不足30個劇場承擔。

    沒有自己專屬的劇場,意味著「居無定所」,意味著每部戲裝臺時間和磨合時間都有限,有時甚至要邊演邊解決問題。在與最早的中戲逸夫劇場解約後,「開心麻花」與海澱劇院建立了合作關係。「與海澱劇院合作,這一步對『開心麻花』非常重要。劇場是個有限資源,受制於各種限制,北京小劇場很多,但適合『麻花』的大劇場很少。」學者陶慶梅說。

    「開心麻花」進入海澱劇院後,雙方實現了共贏。如今在北京,提起「開心麻花」,人們會聯想到海澱劇院;而提起海澱劇院,人們會聯想到「開心麻花」。但是,隨著演出量的放大,「開心麻花」必須另闢根據地。2011年,他們與位於西四環的地質禮堂籤下了長期租賃合約,終於真正擁有了自己的「開心麻花劇場」。

    除了劇場資源,另一個發展「瓶頸」則是人才資源的短缺。「有戲劇創作天分的導演特別難找,能演喜劇的演員也不好找,此外,年輕人希望在影視領域有更大發展空間,舞臺劇這個行業本身能吸引到的人才就不多。電影機構經常來挖人,剛剛培養成熟的演員就有可能被挖走。」總經理劉洪濤介紹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麻花」一方面拓展自己的事業線,為演藝人才提供更寬廣的空間;另一方面開始與導演和演員籤約,為此還專門成立了藝員經紀部門,籤約演員已有30多人,「培養我們自己的年輕人,他們雖不是明星,但實力很強。今年我們還專門搞了個培訓班,培養後備力量,在200多個北電、中戲、軍藝、上戲表演系畢業的學生裡,挑出40多人,用兩個月時間進行培訓,最終留下了十五六個適合喜劇表演的。」

    現在「開心麻花」有四組演員,可以同時上演4部戲。「麻花」去年在全國千座大劇場演出337場,首次年度演出超過300場。2009年,「開心麻花」還獲得北京最具成長型文化創意企業大獎;2011年,「開心麻花」出品的音樂劇《白日夢》則榮獲「全國戲劇文化獎2011小劇場優秀戲劇展演」原創劇目大獎等七大金獎。

    在央視龍年春晚僅有的5個小品裡,「開心麻花」團隊猶如一匹「黑馬」,其原創小品《今天的幸福》被很多年輕觀眾津津樂道;3個籤約演員參演蔡明小品《天網恢恢》、郭冬臨小品《面試》也有上乘表現。年輕的面孔,全新的風格,不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讓「開心麻花」這個品牌為眾多電視觀眾所熟知。

    事實上,「開心麻花」是北京最早打出「賀歲舞臺劇」的民營話劇團體,也是觀眾最為熟悉的喜劇品牌,如同提起國產賀歲片時人們首先聯想到馮小剛電影一樣,在北京,提起賀歲話劇,許多人首先聯想到的是「開心麻花」系列話劇。

    中國的民營劇團生存十分艱難,但「開心麻花」卻令同行羨慕,在舞臺劇市場依然看重資源和資本優勢的環境下,它沒有政府和資金支持,也不倚賴任何一個明星、名導演,而是依靠自己對市場的敏銳嗅覺,用八個年頭成為北京商業話劇市場票房成績最好的品牌之一。在大麥網最近公布的2011北京大劇場話劇票房排行榜上,「開心麻花」有5部話劇進入前十名,並包攬排行榜前3名。它的探索,無疑對尋找本土化的商業戲劇模式起到了可資借鑑的樣本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王婉瑩)

相關焦點

  • 喜劇的良心保證開心麻花,從話劇到電影,場場爆笑部部精彩
    開心麻花可以說是喜劇電影的良心保證了。從做話劇開始,開心麻花團隊就一直堅持產出好的話劇劇本,排演出好的話劇內容。從話劇來說,烏龍山伯爵、李茶的姑媽、夏洛特煩惱、牢友記等等,都是演出了上百場甚至上千場的經典話劇,幾乎每一場都是爆笑的效果,場場都很賣座。
  • 又一部開心麻花電影立項,改編自這部話劇
    近年來,國產喜劇在數量上,呈爆發趨勢。票房上,也一路飄紅,深得觀眾的心。其中,崛起最快的,當屬開心麻花團隊,成績喜人。那麼,問題來了,「開心麻花」贏在哪裡?原因之一,喜劇拍攝門檻低,限制少,操作簡單。而且,不需要多麼深刻的劇情,及複雜的鏡頭調度,只要有段子逗笑觀眾即可(低端喜劇)。原因之二,開心麻花有成功的運營策略,以及大量粉絲。其電影崇尚娛樂至上,這種運營策略,滿足絕大部分觀眾的觀影習慣。在轉戰大銀幕前,開心麻花團隊的小品曾多次登上春晚,擁躉無數。原因之三,故事經過千錘百鍊,經受得住檢驗。
  • 開心麻花電影最不能錯過的三部喜劇電影,希望能一直開心下去
    當今,國內有著許多的喜劇表演,也有著許多喜劇的綜藝節目,為觀眾們帶來了精彩不斷的歡笑,而開心麻花也一直活躍在喜劇的大舞臺上。開心麻花一直以來以為人民娛樂服務為宗旨,其在不斷的創作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獨有的喜劇風格:精彩故事,動人情懷、智慧犀利盤點熱點、新穎獨特的喜劇風格等等已經成為了開心麻花的個性標籤,為他們後續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喜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現在,無數的年輕人也高度喜歡開心麻花,無論是快樂的舞臺劇還是有趣的小品,都是大家所熱愛的喜劇表演,開心麻花也為我們帶來了來自喜劇的魅力,接下來就介紹幾部來自開心麻花的喜劇電影
  • 開心麻花業績下滑,喜劇人轉型電影大概率會失敗
    4月18日,已經宣布要從新三板摘牌的開心麻花公布了2018年財報,其2018年全年營業收入達10.09億,同比增長17.36%,淨利潤達1.09億,同比下滑71.76%。年報顯示,淨利潤較上年減少2.78億元,主要是影視及衍生業務毛利減少1.82億元,大於演出和經紀業務帶來的毛利增量0.41億,同時各種費用及稅費也較往年有所增加。
  • 開心麻花業績下滑,劇場轉型電影為何擰巴?
    《祖宗十九代》最後票房1.7億,同一天上映的《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等喜劇電影的票房分別為33億和22億。不僅是相聲團隊,小品和話劇也同樣如此。本山傳媒的經典IP《鄉村愛情》拍到11部,口碑和影響力遠不及前作。開心麻花團隊最新電影《李茶的姑媽》也遭遇口碑滑鐵盧。郭德綱、小瀋陽、沈騰,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喜劇形式。
  • 《夏洛特煩惱》之後,又推出一部話劇改編電影《驢得水》 開心麻花...
    時隔一年,「開心麻花」第二部話劇改編電影《驢得水》近日上映,依舊小成本、依舊無明星。雖然剛上映便獲得了諸多好評,但是,它是否可以像「前輩」《夏洛特煩惱》一樣成為票房黑馬?飽受「好劇本≠好電影」之爭的《驢得水》口碑成功,是否代表著話劇IP迎來了電影改編的春天?  當年,《夏洛特煩惱》總票房14.4億,上映5天票房破2億,上映15天票房達10億。《驢得水》自10月28日上映以來,票房已超6700萬。就目前的數字來看,超越《夏洛特煩惱》並不容易。  《夏洛特煩惱》的成功不是偶然。
  • 「開心麻花」是怎麼火起來的?
    為了保持自身的優勢,開心麻花團隊創始人便開始創新產品,嘗試喜劇話劇和音樂劇。開心麻花第一部音樂劇《白日夢》於2009年推出,此時國內的音樂劇市場幾乎處於空白狀態。與其他音樂劇引進國外經典劇目進行二次加工和創造的模式不同,開心麻花出品的音樂劇從劇目的編排到舞臺效果的呈現,都是原創。《白日夢》之後,《爺們兒》《爺們兒·叄》等優秀的原創音樂劇相繼產出。
  • 王牌喜劇致敬抗疫英雄,開心麻花攜《烏龍山伯爵》歸來
    喜劇公益專場演出在虹橋藝術中心舉行,上海開心麻花用王牌喜劇《烏龍山伯爵》致敬最可愛的人。此次公益專場特邀來自上海疾控中心、瑞金醫院、第一人民醫院、中山醫院、華東醫院、仁濟醫院、曙光醫院、中醫醫院、東方醫院等醫院的駐滬及援鄂醫療隊近600名醫護人員前來觀看。
  • 開心麻花發大招 艾倫同時出演《羞羞的鐵拳》電影與話劇
    中新網7月22日電 近日,開心麻花宣布,艾倫將於9月底回歸舞臺,在全國巡演話劇《羞羞的鐵拳》。艾倫主演的開心麻花第三部《羞羞的鐵拳》電影也將在9月30日上映。屆時,觀眾將打破次元壁,同時看到艾倫出演《羞羞的鐵拳》電影和話劇,這是絕無僅有的觀劇體驗。
  • 開心麻花:四面出擊,四面楚歌?
    沈騰帶領開心麻花團隊走到最後,其個人魅力和品牌也逐漸凸顯出來,蓋過了「郝建」(其在春晚小品上的角色名)。同年國慶檔,開心麻花首部電影《夏洛特煩惱》上映,票房口碑雙雙蓋過同期的《港囧》,堪稱一鳴驚人。將經歷過市場驗證的話劇改編成電影這一模式在當時看起來十分靠譜,大有可為,手握大把這樣成熟IP的開心麻花也隨即變成了香餑餑。
  • 開心麻花攜《烏龍山伯爵》到滬 稱做聰明的喜劇
    要知道,麻花能上春晚絕非偶然,這個團隊從2003年開始就在京城首創「賀歲舞臺劇」概念,並在此後的9年時間裡,陸續推出17部舞臺劇,並吸引了大批明星、藝術家和專業院校畢業生加盟登臺,成為京城文化熱點。  日前,晨報記者專訪了閆非和沈騰,為大家揭秘「麻花是怎樣煉成的」。
  • 開心麻花三部高分電影,《半個喜劇》只能排第二,第一你應該看過
    開心麻花因為春晚小品讓我們熟知。郝建的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鞋,給全國人民帶去了很多笑聲。其實開心麻花近年來出品的話劇和電影,大部分還是很有質量的。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幾部開心麻花的電影,希望這些電影能給大家帶來歡笑和思考。
  • 上映2天票房3659萬,《李茶的姑媽》後,開心麻花新片又撲街了
    而今天要說的這部新片就非常悲劇了,上映2天票房僅3659萬,《李茶的姑媽》後,開心麻花新片再度撲街!這部電影就是《半個喜劇》。《半個喜劇》是由開心麻花出品,周申、劉露擔當編劇、導演,任素汐、吳昱翰、劉迅、湯敏、趙海燕主演的愛情喜劇片,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個年輕人三種完全不同的愛情觀,於2019年12月20日正式上映。2015年國慶檔,開心麻花出品的《夏洛特煩惱》橫空出世,總票房達到了驚人的14.3億,成為一匹超級喜劇黑馬。
  • 呆了17年還是個打工仔!沈騰與開心麻花無關?
    呆了17年還是個打工仔!4年演了7300部舞臺劇,收入11億,沈騰與開心麻花無關?開心麻花為啥這樣對沈騰?2003年開心麻花成立,一直到沈騰連上4年春晚,開心麻花的關注度才逐步提升,4年演了7300部舞臺劇,收入11億,2015年公司登錄新三板,《夏洛特煩惱》爆紅之後又連續拍了《羞羞的鐵拳》《西紅柿首富》等火爆全國的電影,票房共計68億,麻花最少入帳10億!不過作為票房扛把子的沈騰與馬麗連公司的股東都不算!
  • 以為自己紅了,膨脹到和開心麻花鬧解約,短短三年觀眾就忘記了他
    從這時起,算是宣布內地喜劇行業,真正的開始搶佔市場了。一時間喜劇作品頻出,開心麻花團隊也站在了觀眾的面前。在這個團隊中,有大家熟悉的沈騰、馬麗、艾倫、王寧等一眾的喜劇名人。他們從早期的舞臺劇小品,走向了熒幕,開始拍攝屬於開心麻花的喜劇作品,是大獲全勝。
  • 「開心麻花」系列劇《阿翔》
    >  大  勇 飾——殺  手  王成思 飾——警  長  任銘松 飾——萬能人  艾  倫 飾——阿  倫  備受廣大媒體和話劇迷關注的時尚娛樂品牌「開心麻花」微笑系列劇《阿翔》,將於2009年1月16日至18日晚19:30在河南藝術中心小劇場震撼登陸。
  • ...電影主筆團:《半個喜劇》口碑兩級 最好的麻花電影or失敗的話劇...
    Ifeng電影主筆團7位影評人獨家短評也是走向兩級,有孤煙7.5分評價「《半個喜劇》是開心麻花迄今為止最棒的一部電影,前半段環環相扣,所有搞笑的梗都基於紮實的劇本推動」;有夢見烏鴉8分評價「《驢得水》之後最好的開心麻花電影」;也有韓浩月5分評價「在將話劇轉化為電影的過程裡出現諸多技術性失誤。編導並不具備成熟的電影概念,簡單、狹小、充滿生硬偶然性的空間與劇情,讓缺憾在大銀幕上暴露無遺。」
  • 他上過春晚,拍了近60部電影,為何放棄抱開心麻花大腿的機會?
    喜劇演員王寧的起點不比任何一位開心麻花的演員低,他甚至比沈騰、馬麗、艾倫的機會還要好。王寧在1999年的時候就出演了個人第一部影視作品《宏志班的故事》,飾演張華。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演小品,王寧比沈騰還早了一年。
  • 《烏龍山伯爵》笑點成串包袱橫飛 開心麻花八年熱劇如今榮耀歸來
    在影視劇行業裡,「開心麻花」四個字一度成為精品的代稱。最近一場火爆了八年之久,至今已上演逾200場,被評為「年度最具人氣話劇」,場場爆滿,盛況空前的熱門話劇榮耀歸來,它就是《烏龍山伯爵》。說起開心麻花團隊為影視劇、舞臺劇起名字的風格,真的可以說是獨樹一幟、自成一派了!舉幾個慄子:夏洛特煩惱、牢友記、李茶的姑媽……給人以「夏洛特」 「老友記」 「裡查德」的錯覺。不僅讓小編疑惑,明明已經有開心麻花站臺,為啥他們的舞臺劇名總是喜歡蹭各種IP,甚至有點N個小品拼湊出來的感覺。
  • 開心麻花經典話劇《烏龍山伯爵》在洛陽上演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曉波 吉小平 通訊員 秦陽9月21日,由洛陽旅遊發展集團主辦的開心麻花經典話劇《烏龍山伯爵》在洛陽成功上演。據了解,《烏龍山伯爵》是洛陽旅遊發展集團今年以來為洛陽成功引進的第四部精品劇目。該劇講述了一個「無房、無車、無存款」男青年華麗逆襲的故事,堪稱懸疑劇情與爆笑幽默的完美結合。在演出現場,洛陽新區歌劇院燈火璀璨,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