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印度稱為「瓦弄之戰」的中印戰爭,成為印度人的噩夢

2020-12-19 老特有話說

提到印度,很多人想到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衝突,因為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鬧得非常僵硬,另外提到印度,有些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印度購買軍事裝備,非常瘋狂,即使印度那麼瘋狂購買軍事裝備,可是印度曾經打過的一場戰役,至今還是印度人的噩夢,這場戰役就是中印邊境戰爭,被印度稱為「瓦弄之戰」, 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中印戰爭最為人注意的是戰鬥大多發生在惡劣的環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規模的衝突都發生在超過四千多米以上的高度,中印雙方同時也存在著物流和補給不易的問題。

這場戰爭普遍聚焦在陸軍的戰鬥上,因為地形的關係,雙方的海空軍幾乎沒有參與這次戰爭衝突,這場戰爭還是印度引起的,在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麥克馬洪線」,而且要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當然,中國軍人肯定會誓死捍衛中國領土的,於是這場戰役就這樣打響了,剛開始,只是局部戰爭,印度政府借朗久、空喀山口兩次事件,掀起反華浪潮,配合當時聯合國在辯論「西藏問題」時對中國的誣衊。

但是中國政府和邊防部隊堅持和平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一貫立場,對印軍的不斷入侵挑釁和蠶食祖國領土的行徑,始終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忍耐,採取了一系列避免武裝衝突的措施,當尼赫魯政府大肆反華,瘋狂挑釁,調兵遣將,集結部隊,完全堵塞了和平談判的一切渠道後,中共中央及時作出決定:為了打擊印度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衛祖國邊疆的安全,創造中印邊界問題談判解決的條件,決定對入侵印軍進行反擊,於是西藏、新疆邊防部隊接到中央軍委反擊作戰的命令後,迅速部署兵力,進行緊張的戰前準備,迎擊印軍大規模進攻。

這次反擊作戰,是在號稱「世界屋脊」的喀喇崑崙山上和喜馬拉雅山之脈南側地區進行的,該地區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這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對作戰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的艱苦性是罕見的,但是中國軍隊還是堅持作戰,反而印度就沒有那麼大的毅力了,很快,中國解放軍就清除了印軍在中國境內設置的九十餘個據點,殲滅入侵的印軍一部,維護了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沉重地打擊了尼赫魯的霸權主義和擴張政策。

經過這次戰役,印度洋的損失慘重,而且這場戰役還成為了印度人的噩夢,可能是因為被中國解放軍戰士的氣勢給嚇住了,也可能是被惡劣的天氣留下了恐怖陰影。

相關焦點

  • 中印戰爭之後印度竟差點滅亡?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軍隊在中印疆域區域對侵入中國國土的印度隊伍實行的自衛反攻交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規模、歲月都很有限的疆域交戰。
  • 瓦弄之戰前:不繳獲、不俘虜!解放軍一戰奠定中印邊境50年和平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印度就與我國有邊境上的矛盾衝突。後來印軍公然越過邊境線,引起雙方矛盾,兩國對此進行會談商議,卻難以取得成果,印度更是進一步侵佔我國的邊境領土。我國決定反擊,在1962年爆發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 中印瓦弄大戰 中國軍隊「絕殺」印軍
    ,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就是其中之一。這次發生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武裝衝突,曾經被人形象地比喻為是「龍象之爭」,瓦弄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1962年11月中印雙方的軍隊就是在這裡發生了一場鏖戰,最終中國取得了瓦弄大捷。
  • 中印瓦弄之戰 解放軍「迷路」反而大勝
    鳳凰衛視10月13日《皇牌大放送》,以下為文字實錄:徐焰少將:第一階段沒把它打痛,印度還繼續調兵,那這種情況下只好打第二階段了,第二階段首先是在瓦弄方向開始打起吧,就是54軍130師在那個方向打起來了,而且是印度先下手。
  • 1962瓦弄之戰:印軍地堡成群,為何不堪一擊?丁盛這樣評價
    1962年10月19日,54軍130師奉軍委命令從駐地四川向中印邊境地區開進,該師在軍長丁盛指揮下,將向入侵瓦弄地區的印軍第11旅發起反擊。瓦弄位於中印邊境東段傳統習慣線以北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東南毗鄰緬甸、印度,西南與中印邊界傳統習慣線中國一側的前門裡地區相連,面積約3000餘平方公裡,差不多相當於3個香港的面積。
  •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南邊疆安穩了數十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 果阿戰爭:印度殖民地歷史的終結,卻是中印戰爭的「催化劑」
    眾所周知,1962年,中印兩國圍繞藏南問題爆發了著名的「中印戰爭」,在這場為期一個月的戰爭中,自詡強大的印度軍隊一敗塗地,尼赫魯曾經信心滿滿聲稱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的夢想瞬間破滅,沒過幾年就鬱鬱而終。那麼,承襲英屬印度大部分遺產的印度是怎麼認定自己足以武裝對抗強大的東方鄰國?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
    一、中印之戰——是一場中國不情願打、又不得不打的戰爭,毛澤東也不情願打。中印兩國本是友好鄰邦。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衝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係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衝突的各項建議,一意孤行地執行「前進政策」,繼續侵佔中國領土。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 1962年瓦弄之敵有多難?丁盛:向戰區運糧彈彈需徒步4天
    上世紀60年代初,印度在中印邊境地區推行「前進政策」,不斷向中國境內挺進,蠶食我國領圭,我邊防部隊雖然針鋒相對地發起「反蠶食」鬥爭,然印度不但沒有收手,反而變本加厲,我邊防部隊終於忍無可忍,被迫發起自衛還擊作戰。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戰神」考爾被張國華將軍痛打,他如何上位
    1962年的中印戰爭,印軍的最高指揮官,被印度國內奉為「印度戰神」的將軍考爾,戰場上的紙上談兵,間接幫助了我軍迅速取得勝利,減輕了我軍的傷亡。戰爭結束後,考爾直接被印度軍方趕出部隊,終身不得踏入軍隊。這是為何呢?
  • 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為什麼被打斷了腿
    作者| 二號頭目  來源| 九邊(ID:ertoumu893)  1962年中印邊境上爆發了一場短促的遭遇戰,雙方幾乎是一接觸,戰爭已經結束,從此邊境從此大致和平維持到了現在。  韓戰爆發後,中國國內全力支持這場國運之戰,中央政府知道印度在那裡陰戳戳搞事,也知道再不出手,印度就要把整個新疆吃下去。  所以在1950年,解放軍儘管主力兵團已經開始向朝鮮調動,四野的幾個主力野戰軍已經跨過鴨綠江,鄧公在西南組織剿匪。
  • 中印戰爭輸給中國尼赫魯驚醒:世界容不下弱國
    1962年邊境戰爭的失敗讓他意識到,在國際政治中,弱國毫無立錐之地。印度官方歷史中這麼形容中印之間的那場邊境戰爭:「1962年的事件也在政治和外交領域產生了顯著變化,帶來了更多的現實主義。」印中戰爭讓印度開了眼,但即使45年之後,印度人依然沒有意識到導致自己失敗的環境和原因。
  • 中印戰爭尚未開打之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就說:印度這是瘋了麼?
    印度這個國家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其實百姓一直被英國剝削和欺負,這種情況持續了很多年,直到二戰結束之後,印度才借著英國元氣大傷的機會獲得獨立,在國際上有了一席之地。正常來說,印度應該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想方設法發展自己的綜合國力,讓國內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結果印度高層卻因為這些勝利,徹底失去了理智,開始進行大範圍的殖民侵略。想要代替英國成為周邊的霸主,在國際上耀武揚威。後來印度以英國人擅自劃分的麥克馬洪線為理由,朝中國索要了一大塊土地,我國直接拒絕了印度的無理要求,沒有將他們當一回事兒。
  • 當初中印戰爭還沒有開打,美國上將麥克阿瑟就曾預言:印度瘋了
    在印度的挑釁下,中印之戰打響中國作為印度的鄰邦國,自然也在被侵擾之列。中印邊境問題,是自上個世紀50年代就有的。《中印戰爭沒想通印度為何搞我們》中就說道:「中印兩國之間的邊界,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劃定過。1954年,中國本著和平解決的理念,多次與印度方面進行交涉,希望印度能從其自身國家發展的角度考慮,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結果,不僅交涉無果,印度反倒更加猖狂,直接進軍我國的藏南地區,並且還在當地建立軍事根據地,這無疑是對我國最大的挑釁。於是,我國便對印度發動起了自衛反攻戰,這就是中印之戰原因的由來。
  • 俄羅斯客觀的評價了中印之戰:印度囤再多的兵力也是白費!
    中國和印度的邊境之爭持續發酵,各大媒體也相繼報導,有的媒體稱這將會成為一場持久戰,也有的媒體稱這將成為中國再次向世界證明自己是強國的機會。但中國到底會如何對待中印問題,還需要我們繼續觀察!中印邊境對峙已經持續一個月了,印軍現在仍沒有退出的跡象,據印度媒體報導,印軍正在挖戰壕,準備長期對峙。據報導,印度沿中印邊境部署了8個師以上陸軍部隊,總兵力超過20萬。除了大兵壓境,印度在武器裝備、戰場建設、後勤保障方面也做了充分準備。看來印軍叫囂的「不懼一戰」所言不假。
  • 假如中印開戰,中國或許第二次擊敗印度
    第一次中印戰爭是1962年,距今已經有58年的歷史了。當時中國以閃電戰的方式迅速擊敗印度軍隊。1962年中印戰爭,前面坐著的是印度中國軍隊戰力之強大,強大到直接打到印度首都新德裡,如果不是戰勝之後撤軍了,說不定印度現在已經是中國的一個省份了,就像是新疆自治區
  • 印度5年前發布中印高鐵紀錄片,現在讓印度人絕望,老外回復亮眼
    資料圖:高鐵2012年,印度一家研究公司製作了一個近30分鐘的紀錄片節目《印度同中國在未來的高鐵——印度能否像中國一樣高效的建設高鐵?》,5年來,該節目在國外網上發布後引發持續關注,讓全球人士見證了中印高鐵的發展差距,這也讓印度人為此感到絕望。
  • 中印之戰:B. 印度死扛,中國硬頂,難道真的還要打啊?那死的人就會多啦!!
    印度邊防人員越境導致中印邊境洞朗地區的對峙越發嚴峻,已經超過2013年中印雙方在邊界線東段僵持21天的「帳篷對峙」,成為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後最嚴重的一次事件。而且據媒體報導,中印雙方都在衝突地區增加了部隊。這一次印度之所以越境阻礙中國軍隊修建公路,表面上看是印度方面擔心洞朗地區一旦被中國完全控制並完善相應設施,將讓自身戰略安全受損。該地區距離連接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東北地區的「雞脖子」—— 西裡古裡走廊非常近。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摧枯拉朽橫掃印軍,中國打到印度哪裡?
    印度獨立後,便野心膨脹,開始一而再再而三的試圖侵佔中國領土,並且還選中了西藏的農奴主能,試圖策動他們叛亂,因此中印關係愈演愈烈,戰爭終被觸發。 在國際上,中國和西方列強的關係也在不斷惡化,而此時的中蘇關係也將要完全破裂,所以,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在國際上一直處於孤立無援的局面,而印度卻因為侵略中國的舉動,十分難得的獲得了美蘇兩國的共同支持。在國內,正值新中國成立之初,舉國都進入了三年困難時期,連百姓的溫飽都難以維持,國民經濟發展更是進入了瓶頸期,印度也正是看準了這一時機想在通過在中印邊境製造事端而獲得更多的利益。
  • 果阿戰爭,印度2天打敗葡萄牙後,印度就狂言能同時應對中巴兩國
    發起非正義戰爭的政權是戰爭罪犯、人民的公敵,將阻礙社會的發展,傷害本國的國民。1962年,印度軍隊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克節朗地區中國邊防部隊發起攻擊,赤裸裸地挑起中印邊境戰爭,最終的結局充分暴露出印度孱弱的軍事實力,使印度成為世界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