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的邊境之爭持續發酵,各大媒體也相繼報導,有的媒體稱這將會成為一場持久戰,也有的媒體稱這將成為中國再次向世界證明自己是強國的機會。但中國到底會如何對待中印問題,還需要我們繼續觀察!
中印邊境對峙已經持續一個月了,印軍現在仍沒有退出的跡象,據印度媒體報導,印軍正在挖戰壕,準備長期對峙。
據報導,印度沿中印邊境部署了8個師以上陸軍部隊,總兵力超過20萬。除了大兵壓境,印度在武器裝備、戰場建設、後勤保障方面也做了充分準備。看來印軍叫囂的「不懼一戰」所言不假。
正當印度信心滿滿時,俄羅斯專家卻不適時宜跑出來潑了盆冷水:印軍在山谷狹長地帶為主的衝突區域大規模投入數萬人的地面部隊,無疑是給對手準備的肉包子。這種大規模的兵力投入如果不是在平原可以大規模縱深機動的區域,那麼是非常不明智的危險方案。
該專家還直言: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只是在戰爭後期攻城略地的時候,才會大面積使用陸軍力量。而在戰爭之初,美英和北約聯軍都是採用了非接觸式的大規模空襲打擊。印度空軍現在沒有掌握制空權的必勝把握(幾乎不可能),那麼向山谷狹長地帶為主的衝突區域大規模投入數萬人的地面部隊,無疑是給對手準備的肉包子。
專家還斷言,50年前印軍吃了一場敗仗至今仍然不服氣,但是從其當前炫耀的兵力投入可以看出,其軍事決策層的戰爭思維至今還停留在50多年前。而且沒有認真務實的研究美國和北約近20年的戰爭經驗,敢賭必輸。
55年前,印度軍方有一件事一直耿耿於懷,說我在某某地方擺開陣勢,正準備同解放軍大打一場還一場真真的較量,可是解放軍卻偷偷撤了,沒給我們顯示勢力的機會。
可笑的是,55年後的今天,印度軍方還在做著當年一樣的美夢。在邊境擺上20萬部隊,準備同中國大幹一場。
可是,俄羅斯專家一語中的:如果戰略對手也願意進行地面戰的較量,那麼五萬山地部隊的確擁有很大的優勢。不過這恐怕只是印軍事決策層的一廂情願想法。在修路環境極其惡劣的高原山區,不但投入大而且也極易遭到短時內難以恢復破壞。也就是說當數萬山地部隊被投入前沿之後,對手完全可以利用遠程打擊兵器阻斷其來路,並使之陷入彈盡糧絕的危險境地。
實際上在太空戰略資產、戰場實時監控、中短程戰役戰術飛彈/火炮、空襲能力等諸多關鍵領域的實力,印軍都遠不及其內心的假想敵。以中國為例,一個團的轟六K戰略轟炸機可以一個波次投下近200噸的常規和精確制導炸彈。在狹長戰場空間而且沒有防空保護的擁擠部隊的下場可想而知。
話說了這麼多,只是不知道印度對這個曾經的老朋友的提醒能不能吸收。不得不說的是,印度,從來不是一塊培訓軍事家戰略家的土壤。被外來民族侵略、殖民數千年,最後出來個甘地,搞了個不合作運動贏得最終獨立。就是說,當年印度獨立靠的不是武力,而是靠靜坐、示威、遊行。與目前侵入我國境內耍賴不走的情形何其相似!
總之一點,目前印度採取的入侵措施與55年前極其相似,簡直在玩火自焚。
現在,我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在等外交部這樣一句話:「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國也是時候該強硬起來了,告訴世界,什麼才是來自中國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