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你的好,對別人來說就像一杯水,喝了就沒了,而你的不好,就像一粒種子,會生根發芽。
這就是人性!
生活給了我們許多考驗,我們學會了去接受和寬容,如果有那麼一個人,因為你的一點好,就原諒你所有的不好,那就好好珍惜吧!
因為大多數人,只會因為你的一點不好,而忘記你所有的好! 以愛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感恩之心,而是能夠學會感恩的人太少。
有些人,即使你對他再好,只要一步達不到他的要求,就會忘記你對他的所有好,而反目成仇。
母親常說,做人要記得別人對你的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別人對你好是情份,不對你好是本份。
碰到總是責怪他人,索取無度的人,還是遠離的好。
現實生活裡有一些這樣的人,當他們遇到了事情,千方百計的向你尋求幫助。而你一旦幫助了他一次、兩次,他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向你求助,你一旦有所猶豫思考,他就會指責你的為人。
他會理所當然的對你說:「這點小事,都不幫我呀!」甚至會四處污衊毀謗你的人品,說你的壞話。
這種在現實生活中是不知道感恩的人,遇見這樣的人最好的方法是遠離。
為什麼要遠離這樣的人?
因為這樣的人是典型的心窮的人,母親從小教育,人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窮。
心窮的人,即使擁有萬貫家財,也會生出獐頭鼠目的猥瑣樣,即相由心生。
而一個不懂的感恩的人,對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會怨恨,而這種怨恨是沒有道理可言的。
因為他們只希望別人一味的付出,又不想回饋,他們的路只會越走越窄,最終只剩下他自己一個人,這種人即使天賦再高,人再聰明,即使成功了,也如敗絮飄飛。
所以遇到這樣的人,要趁早遠離,這不是你善不善良的問題,而是對方人品有問題。
現實生活中,人品有問題的人,雖然短期內看上去風光無限好,但是內在的靈魂缺乏了穿透力,好比一盤棋,下到最後就成了死棋。
所以無論你擁有多少財富地位,都要有一顆能夠寬容世事的大度和智慧,這樣才能匹配德位。
不過,「感恩」不是不講原則,不是一味軟弱可欺,不是無原則向惡勢力低頭,而是要獨立、自立,有思想、有原則,有底線。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在於,有些人可以承擔自己應該承擔、能夠承擔的一切;擇善固執,堅持善良,堅持原則。
而有些人,為了丁點的利益,就會推諉扯皮,沒有擔當,毫無底線和原則。
行走半生,紅塵滾滾,歷經半生磨難,也經歷太多的誘惑,而唯一支撐我的是「感恩的信念」
學會放下,學會沉默,也學會原諒。
放下那些原本就不屬於你的東西,沉默那些原本與你無關的人和事,原諒那些你看透的萬事萬物。
你會發現,與其去抱怨,不如面對。很多事情無法解釋的時候,冷靜下來沉默對待,時間久了,就像一杯酒,味兒就出來了。
因為你本身是一杯酒,又何懼時間來檢驗你,是不是一杯白開水呢?
人的一生,無論成敗,都會得到身邊太多人的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有人指點;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幫助。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記住,曾經幫助過我們的所有人。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種內在的品質,是從容淡定的一種生活態度。
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
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穫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樂,才能擯棄沒有意義的怨天尤人。
心存感恩的人,豁達睿智,去掉凡塵裡的繁雜,化繁為簡,成為快樂的人。
後記:在某種程度上,感恩等同於新生,只有感恩的人,才能低調謙卑的活在當下,真實的面對自己。
才能不帶功利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愛自己喜歡的人,純粹簡單。
中庸之道就是大道至簡。
越是往上走,越是簡單。
比如魯迅先生,之所以棄刀從文,不過是在看清自己,看清一個時代,希望可以通過文字,去拯救大部分人的靈魂罷了。
誠如楊絳先生,歷經人世,生離死別,最後安靜的,帶著文人特有的清高,延續所謂的「說教」。
說出: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所以常懷感恩之心,不是要去燒香拜佛,而是心中有佛,有自己,有天地。
心中有佛,才能見眾生,見自己,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