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金茶花,千年幸福城。婺城地處「浙江之心」,是「一帶一路」和長三角經濟圈的重點城市,是浙江省第二大信息港和第四大都市區的核心區。11月26日,「花滿婺城 看見幸福」媒體走讀暨短視頻創意大賽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舉行,吸引了近百餘名中央、省市及縣區市媒體代表的目光。
水墨琅琊古韻悠悠
琅琊鎮位於金華市婺城區西南部,琅琊,美玉也。「生態文明、古韻悠悠、山水小鎮」,是琅琊發展的生動寫照。鎮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鐵店婺州窯古窯址,省級文保單位白沙古堰、滕氏宗祠,市級文保單位全院、望泉公祠、白沙廟、敦倫堂等,有琅峰山、白沙溪、老虎頭水庫、石巖古寺等山水、人文旅遊資源薈萃;琅琊農產品豐富,擁有萬畝油茶園,獲省級金獎的冷水茭白登上了央視,富硒稻米、富硒西瓜、藍莓、葡萄、有機蔬菜等優質果蔬享譽婺城。
近年來,兩萬琅琊追夢人圍繞「生態立鎮、康養強鎮、產業富鎮」的發展思路,以前所未有的豪邁情懷和開放、創新、奮進的姿態,雕琢自己的家鄉,全面完成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形成了「人居水岸、水繞鎮中、人景相依、景自天成」的悠悠古鎮。同時,利用優良的山水自然優勢,不斷完善體育賽道、換乘點、觀景臺、公廁等配套設施,大力發展體育健康產業。並藉助舉辦中國「山水四項」公開賽、「盧文臺治水文化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等體育賽事和活動,創辦白沙文化創業園,大力發展體旅、農旅、休閒產業,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鄉創婺城美麗帶動
夜幕四合,在白龍橋鎮新昌橋村,無數遊客從四面八方湧入。有的在觀景臺看溪景,有的在沙灘上漫步。
2020年上半年,在婺城區政府主導下,婺城區城投集團在新昌橋村等6村,開展「南山漫道」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以鄉創項目助推鄉村振興。作為其中的重要節點,新昌橋村與區城投集團合資成立文旅公司,並引入專業運營團隊,開展文旅經濟運營,接納村民入股分紅。區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趙濤介紹,該項目已投入近1200萬元用於基建項目,致力發展「1+N」親子經濟、老年康養經濟等新經濟模式,助力鄉村振翅高飛。
三十六堰福澤千年
今年初,中國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候選申報名單,全國共有四處入選,位於金華婺城區的「白沙溪三十六堰」赫然在列。這個近2000年的古老工程,是婺城歷史最悠久的水利建築,至今仍福澤兩岸百姓。而盧文臺與其部下修築三十六堰的故事,也在這片土地上口耳相傳……
「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漲流。每歲天禾無旱日,此鄉農事有餘秋。功馳漢室為名將,澤被吳邦賜列侯。千古威靈遺廟在,至今血食偏葭陬。」這首由宋代宰相王淮創作的詩詞說的就是婺城歷史悠久的水利工程——白沙溪三十六堰。
古街老城煥新蝶變
提起浙江金華,人們一般想到的是金華火腿,還有就是旅遊名地雙龍風景區。其實,金華是個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稱婺州,市內的老城區,現稱古子城。江城一體是古子城歷史街區自然景觀的主要特色,義烏江從街區南面蜿蜒流過,並在古子城西側約500米處與金華江、武義江兩江相交。古子城街區內建在高處,雖歷經滄桑但古子城城牆遺址依稀可辨,斷斷續續蜿蜒數裡,城牆內外高差最高處在八詠樓處,約8米,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朽詩篇。
作為金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承載區,古子城多年來堅持特色化利用,保護和提升並舉,規劃發展了集交易、加工、收藏於一體的八詠路古玩街區,一度成為區域熱點;在老茶廠廢墟上遷建古建築,恢復歷史街區景貌,有了古意悠悠的熙春巷民間博物館主題街區。同時,還先後實施了八詠路、鼓樓裡等步行街雨汙分流和環境提檔改造,八詠路、飄萍路仿古建築立面整治和燈光夜景亮化等提檔升級改造,古城風貌煥然一新。
2020年是建設新時代美麗城鎮的開局之年。花滿婺城,看見幸福,相信在婺城區委區政府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在「雙城」戰略的指引下,不久的將來,婺城將成為營商優地、投資寶地和宜居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