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的冬日裡,箬陽鄉茶山褪去霧氣,顯露出深淺濃淡的各種綠,堆疊出一個延綿百裡的茶香世界。茶農們一邊忙碌地開展除草、施肥、修剪等工作,一邊樂呵呵地對筆者說,「依託『箬陽龍珍』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我們發展茶產業的信心更足了,幹勁更多了。」
今年9月,婺城區「箬陽龍珍」成功通過國家認證,成為全區首個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評審的農產品。以此為契機,婺城區確定了「箬陽龍珍」小而特、小而精的總體發展思路,加快標準化茶園建設步伐,謀劃建設茶事體驗中心,計劃改造升級「清照花園」,不斷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力爭到2025年末,茶葉產值翻一番,茶農收入比2019年增加一倍。
作為一個農業大區,如何發揮優勢,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一直是婺城區重中之重的工作。今年以來,該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以「雙城」戰略為總抓手,以「花滿婺城」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十鄉百村」鄉創婺城行動,積極打造「7+X」鄉創樣板,著眼發展各類經濟新業態、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進鄉村治理等工作重點,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現代農業發展迸發新活力。目前全區農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達1.8%,半年農林牧漁總產值突破11億元大關。
數字背後看質量,婺城農業生產「提質」「變優」之路,走得鏗鏘有力、蹄急步穩。今年,該區大力培育主導特色農業產業,積極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落實好各類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加快構建起有婺城特色的糧食高效生產模式,目前建成182個糧食生產功能區,總面積10.05萬畝,糧食生產顯成效。創新「三洗三消一烘乾」非洲豬瘟防控措施,獲農業部高度肯定;33家牧場通過省級美麗生態牧場驗收,居全市第一;4家養豬場與傲農、大北農等大集團開展「以大帶小」合作,合作產能超過4萬頭,生豬保供走前列。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全區現有花卉苗木生產經營單位1360家,其中100畝以上規模企業135家,近5萬人從事花卉苗木的生產、經營和銷售,育苗面積12.2萬畝,產值20多億元,花卉苗木特色產業突顯。
農業不止於耕種養,更邁向一二三產業融合。婺城區圍繞「都市農業」的定位,創新實施「十鄉百村」鄉創婺城行動,打造政府、國有企業、村集體、社會企業、鄉賢、金融、協會的「7+X」鄉創命運共同體,產業融合走出新路子。目前,全區統籌推進「南山漫道」、花博園、美保龍生態養殖、「烏啦烏」農旅結合、「南山國際慢城」等樣板鄉創項目,打造44個鄉創推介項目,到位資金3億多元。
與此同時,婺城區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地」改革,並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已通過農業「標準地」模式招引農業項目22個,新增農業「標準地」項目42個,新增「標準地」面積2萬畝,總投資2.7億元。今年6月,還在全市首推農業「標準地」履約保險,實現農戶風險兜底。
眼下,婺城區多措並舉,深化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大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效,不斷加快和美鄉村建設步伐,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婺城大地上,一幅糧倉滿、花果豐、百姓富、鄉村美的「花滿婺城」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值班編輯:侯明明
值班主編:楊振華
【來源:浙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