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宇宙的終極是熵,這意味著什麼?未來世界將一片混亂!

2020-12-21 洋子話科學

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在很早以前人類就對宇宙進行了探索,但是宇宙就仿佛是一個巨大的謎,無論人們如何探索,留下的還是一大串問號,或許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我們能夠解開宇宙的奧秘。

經過科學家的多年探索,終於在1865年,克勞修斯提出了熵,揭示了宇宙發展的終極。熵是一種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以熵原理為核心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在歷史上曾被視為墮落的淵藪。

美國歷史學家亞當斯曾說,這條原理只意味著廢墟的體積不斷增大,有人甚至認為這條定律表明人種將從壞變得更壞,最終都要滅絕。那麼大家為何對熵有這樣的「惡意」呢?其實這是因為克勞修斯揭示了熵的含義。

說到熵就不得不提到熵增定律,熵增定律是應用於熱力學的,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我們知道,所有能量的產生都是恆定的,但是熵增定律描述的是不可逆的過程,意思是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

熵增定律看似揭示的是物理現象,但是其實它揭示了宇宙發展的終極,當熵不斷增大,最終達到熵的最大狀態,也就是系統的最混亂無序狀態。克勞修斯在1865年引進了熵的概念,他證明了任何孤立系統中,系統的熵的總和永遠不會減少,或者說自然界的自發過程是朝著熵增加的方向進行的,那麼這意味著宇宙發展的終極也是走向一片混亂的。

因此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未來會走向黑暗,宇宙萬物終將逃不過熵增的「腐蝕」,即使是宇宙中的太陽,也會在未來的一天消耗完全部能量,走向毀滅。所以科學家發現這條定律後,根本高興不起來,那麼大家對於熵增定律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

相關焦點

  • 混亂&穩定,究竟誰才是宇宙的終極法則?
    在中學物理中,我們學習過一個概念,叫做熵。所謂的熵,就是一個環境的混亂程度。在沒有外力幹擾的情況下,熵永遠都是自發在增加的,也就是說,一個不受外力的環境,始終有變得越來越混亂的趨勢。熵增定律被很多人奉為「宇宙的終極法則」,在我們目前的認知範圍內不會被打破。那麼,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當我們把眼光放到整個宇宙,時間也看得更加久遠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法則也不是完全適用於所有的情況。在大約50億年前,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5萬光年的位置上,有一團彌散的星際雲。
  • 能否儘量通俗地解釋什麼叫做熵?宇宙總是向著混亂的方向變化!
    能否儘量通俗地解釋什麼叫做熵?宇宙總是向著混亂的方向變化!熵的定義與熱力學定律特別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息息相關。簡單來講,熵在物理意義就是衡量事物混亂程度的度量!在孤立系統中,萬事萬物總是向著更混亂(無序)的方向發展,也就是向著熵增大的方向變化,這就是熵增原理。而我們的宇宙可以看做一個十分龐大的孤立系統,所以宇宙總是向著混亂的方向變化(熵越來越大)!舉個形象的例子,你家的房子幾天不打掃,只會越來越混亂(無序),不會越來越乾淨,說白了,熵會越來越大!
  • 是什麼神秘力量,搞亂了宇宙和你的房間?
    宇宙中,每一個獨立的系統傾向於往總能量最低、混亂程度最大的狀態變化。物理學家們用一個熱力學量,也就是 「熵」來描述這種混亂程度。這個熱力學量不僅僅給很多科學家帶來了靈感,更激發了很多藝術家、商人,大家都對「熵」具有濃厚的討論興趣。宇宙中的「熵」值具有增長的特性。
  • 時間永遠向前但沒人知道為什麼 從宇宙起源說起
    玻爾茲曼究竟發現了什麼?他發現熵的本質是對原子排布方式的數量,以及它們所攜帶能量的度量。熵之所以會增加,是因為原子變得更加混亂了。根據玻爾茲曼的觀點,這就是冰為何會在水裡融化的原因。相似的,如果你將一滴奶油滴到你的咖啡裡,這一滴奶油將會擴散到整杯咖啡裡,因為那樣才是熵更高的狀態——相比局限在一個小區域內,存在更多的排布方式可以讓這一滴奶油的成分粒子擴散到整杯咖啡。在玻爾茲曼看來,熵是有關概率大小的概念。具有低熵的物體顯得整潔(有序),因此難以存在。高熵物體顯得混亂(無序),也因此更有可能存在。熵總是增加的,因為物體顯得混亂要比顯得整潔容易得多。
  • 深度解析電影《信條》裡的基礎理論,讓您秒懂逆轉世界的奧秘
    也是組織成員的信念,正如尼爾在片尾說的那句話的含義,發生過的已經發生了,不要試圖去改變他,但這絕不是袖手旁觀的藉口,維護世界本來的秩序,這是對待這個世界運行的信條。男主和尼爾都是信條的成員,他們都來自於未來時空,是行走在時間裡的守護者,影片結尾,男主問尼爾,「是否認識他很多年了?」
  • 黑洞無毛卻有熵究竟是什麼意思?一文帶你了解一下
    「黑洞」的發現1915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著名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在德軍東線戰場裡服役的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在一封信上看見了愛因斯坦的這項轟動的理論發現。由於算法原因,愛因斯坦場方程在當時只有近似解,這點燃了史瓦西的科研欲望。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任正非曾在2015年的「花園談話」中描述過一個場景:封閉系統內部的熱量一定是從高溫流到低溫,水一定從高處流到低處,水流到低處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麼這個世界全部成為超級沙漠,最後生命就會死亡,這就是熱力學提到的「熵死」。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一個人,如果不吃不喝也不動,很快會走向死亡。
  • 宇宙中的「天堂」和「地獄」,科學家發現2顆最特別的行星!
    說起來,在一些民間傳說中,都有著一些關於「天堂」和「地獄」的描述,不過,這些我們都知道,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宇宙中又是否真的如同人們猜測的那樣,存在著「天堂」和「地獄」呢?前段時間,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了2顆最特別的行星,讓很多人看完後都認為,自己想像中的「天堂」和「地獄」被找到了。
  • 科學家為何執意要算出圓周率?裡面隱藏的奧秘或與宇宙有關
    不過隨著考古發掘,科學家們卻發現圓周率最早誕生於古巴比倫,並且古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在建築的時候也用到了圓周率。 為何科學家們都如此的執著計算圓周率呢?這是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圓周率並不僅僅是一串數字那麼簡單,所有我們生活中的信息在圓周率中都可以找到答案。簡單來說,圓周率裡包羅萬象,就連宇宙的終極秘密或許也隱藏其中。
  • 宇宙將人類束縛?科學家發現宇宙牆,或是外星文明在做實驗
    從古代到現在,人類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奧秘,從古人想像的『天圓地合』,到今天飛入宇宙的探測器,人類是在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實現自我的超越,可以這樣的超越,讓科學家們越來越「心神不寧」,而對「天圓地合」牆的發現更是令人深思,我們所認識的宇宙,本質上是一個「牢籠」嗎?
  • 科學家將原子放大1000萬倍,發現裡面就是宇宙,人類就在其中
    如果說宇宙是宏觀的,那麼關於原子就是微觀的了,如果從宏觀上找不到答案,那是不是可以從圍觀上下手呢?這個想法得到了一部分科學家的認同,所以這些科學家就從原子下手,觀察原子的運動,結果卻是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科學家將原子放大1000萬倍,發現裡面就是宇宙,人類就在其中。
  • 哈勃常數——宇宙現狀和未來命運的指揮棒,科學家要如何測定?
    在討論宇宙的時候,他發現宇宙應該處於膨脹狀態。然而,當時的人們始終完全相信宇宙穩態論,因此,愛因斯坦也覺得是宇宙中未知的神秘法則讓自己計算錯誤,並編造出了「宇宙常數」,用來使自己的方程合理。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觀測後發現,宇宙中那些遙遠的星系,似乎都在遠離地球。
  • 宇宙中有無數恆星,地球的夜晚卻漆黑一片,奧博斯悖論或能解釋
    的確,夜晚有無數星星發光,而人類卻只能看到絕大多數的漆黑夜空,雖然太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其他恆星未必比它遜色,這一觀點也被稱為奧博斯悖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有科學家試圖為此找到一個合適的答案。直到二十世紀,天文學家哈勃發現了「光線紅移」現象,由此證明整個宇宙正在膨脹,也為奧博斯悖論找到合理的解釋。
  • 平行世界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驚人的證據,南極出現時空之門?
    隨著人類科技的日新月異,一次次令人驚嘆的發現,被偉大而努力的科學家們所捕獲。這些發現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和對未來的希望,更讓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平行時空這一說法吧,他會被經常運用於各種科幻小說、電影當中,這種說法也讓人會去想人去世之後會不會真的前往了某一個跟地球一樣的平行時空。在那裡他們會以另外的方式存在。
  • 科學家發現,男性體內的Y染色體在退化,這意味著什麼?
    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未來男性可能會消失?男性和女性的區分還是非常明顯的,從外表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女生會蓄起長發,男生會有利索的短髮,女生的長相一般非常溫柔,男性更加粗獷一些。一眼看上去就能區分男女之間的差別。在這些年來,我們卻發現男女之間的區分卻變得不那麼明顯了,是因為很多女性變得越來越中性化,而很多的男性卻開始模仿一些女性的行為。
  • 圓周率中隱藏著宇宙的終極真理?難怪科學家樂此不疲地運算它!
    圓周率是指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無論圓的大小是多大,圓周率的數值是固定的,這是一組非常神奇的數字,它的存在令無數數學家為之著迷!圓周率是一個無線不循環小數,也就是我們所說無理數,迄今為止已經推算到了逾31.4萬億位小數,沒有任何規律可言,甚至有數學家生成圓周率蘊含了宇宙的真理!
  • 科學家發現第一個地球以外的元素,它將改變人類未來生活
    1962年7月16日,美國巨大的土星五號重型火箭發射升空,將阿波羅號宇宙飛船送入太空,不久之後,兩名美國太空人順利登陸月球表面,成功取回來月球表面土層的樣本。這是一個不平凡的取樣,不僅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更開啟了人類未來生活新模式。
  • 0.9循環不等於1,差的那一點兒就是宇宙的基本元素
    常說宇宙是無限大,而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無限小,這正是說明,1是全部,0.9的循環是虛空,剩下的0.0000……01就是物質了。我們所在的空間,開始的時候就是虛空中瀰漫著0.0000……01物質,這些物質的「熵」值無限大,是完全混亂的。
  • 科學家局促不安,地球或將進入冰河期,未來人類該何去何從?
    科學家局促不安,地球或將進入冰河期,未來人類該何去何從?地球在宇宙中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擁有穩定的根基。曾經人類認為地球是浩瀚無垠的,自真正走出地球之後,才深知地球是多麼渺小,人類更不值得一提。如果沒有太陽的話,這個世界將會被黑暗籠罩,太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況且太陽發射出的光能夠給其他生物帶來很大的能量,據了解,太陽在宇宙中有了幾十億年的歷史,它的持續燃燒引起不少人的擔憂。科學家局促不安,地球或將進入冰河期,未來人類該何去何從?很多人在想一個問題,太陽每天這樣燃燒著,會不會未來有一天熄滅呢?
  • 控制宇宙主宰者的關鍵參數
    從人類目前認知程度觀察宇宙,熵是宇宙內在演繹的關鍵參數。經典物理學也肯定熵定律是自然界的最高定律。在等勢面上,熵增原理反映了非熱能與熱能之間的轉換具有方向性,即非熱能轉變為熱能效率可以為100%,而熱能轉變成非熱能時效率則小於100%(轉換效率與溫差成正比),這種規律制約著自然界能源的演變方向,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巨大;在重力場中,熱流方向由體系的勢焓(勢能+焓)差決定,即熱量自動地從高勢焓區傳導至低勢焓區,當出現高勢焓區低溫和低勢焓區高溫時,熱量自動地從低溫區傳導至高溫區,且不需付出其他代價,即絕對熵減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