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人服藥餵飯有講究 養老護理服務也要開護理醫囑

2020-12-22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養老護理服務也要開護理醫囑

  本報訊(記者金可)金奶奶,80歲,患糖尿病、冠心病20餘年,常規口服藥治療。半年前突發「腦梗塞」,左側肢體偏癱……昨日,一場特殊的「考試」緊張開場,考題就是如何給老人服藥、餵飯、轉運。由北京市民政局主辦、北京養老行業協會承辦的「第九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北京地區選拔賽」拉開帷幕。

  「無佩戴飾物,雙手溫暖,下面我要用七步洗手法清潔,之後餵老人服藥。」一位年輕考生仔細「洗手」後,上前將床搖到合理位置,將老人扶起餵藥。過程中,不時詢問老人的感受:「奶奶,這個搖床速度可以嗎?」「金奶奶,後背給您墊個枕頭啊,您覺得高低可以嗎?」據了解,這次職業技能考試三分考理論,七分考實操。實際操作中,很多細節需要護理員通過更多的專業知識進行準備。比如餵老人服藥時,不能僅把老人扶起餵藥就行了,服藥前要進行評估和查對,即對老人的身體情況、自理能力、吞咽能力進行評估,能否順利服藥,同時要確認老人的姓名與服藥單是否相符,核對藥品與服藥單是否一致等。

  北京養老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冬告訴記者,考題根據一位老人的生活場景、身體狀況、子女情況、生活經濟狀況以及精神狀態等,要求考生制定照料或康復的服務方案。「這就是行業對養老人員的需求在不斷提高。以前是醫生開醫囑,養老機構評估規劃後,護理員操作。現在則對護理員的需求更加『前置』,要求他們參與照料計劃的制定,開『護理醫囑』。」

  市委社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本市養老護理員存在需求缺口。目前,全市養老機構運營床位10萬張,在院護理員約7700人。護理員缺口更體現在精細化服務分類上。比如老人護理要進行整體評估,不同老人群體對應所需的護理人員數量也不盡相同。

(責編:池夢蕊、高星)

推薦閱讀

首都北京70年發展成績單亮眼70年來,北京作為偉大祖國的首都,與時代同脈搏,與國家共奮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地區生產總值由2.8億元提高到3萬多億元,人均GDP超過14萬元,邁進了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首都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歷史性成就。【詳細】

相關焦點

  • 上門護理,讓失能老人在家享受養老服務
    市民政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主任陳炳興告訴記者,要滿足現在多層次、全方位的失能老人護理需求,需要激發社會活力,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護理員周汝英所在的桐鄉市愛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就是經專業比對和考量後,參與到陽光行動中來的社會工作機構。
  • 年輕護理人才難覓難留 養老護理呼喚青春血液
    台州市340家養老機構中,每年都有近半數護理員流失,年輕護理員更是稀缺資源。如何吸引和留住年輕人才,成為養老機構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現在很難招到年輕人。」椒江一家養老院的院長胡女士說。他們原來20個養老護理員中,有4個是80後的年輕人。可是,前兩個月,4人中有3人辭職了。  太辛苦、不體面,讓年輕人對護理工作望而生畏。
  • 寧德濱海•金泰園養老護理服務收穫「點讚」
    寧德濱海•金泰園養老護理服務收穫「點讚」 2018年08月23日 16:19:41 寧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近日,寧德市社會福利中心(濱海·金泰園)住民劉接俤的家屬送來一面錦旗,錦旗上寫著「細心護理,彰顯愛心」,以感謝濱海·金泰園工作人員對劉接俤老人的細心護理、精心照料。
  • 養老院老人護理等級劃分標準,不同級別又有著不同的服務內容
    養員護理分級標準自理養員:神智清,精神狀態良好,思維正常,行動自如,日常生活自理。一級護理:自理能力差,年老體弱,日常生活需照顧。二級護理:衣食起居有困難,視覺障礙,體弱多病,90歲以上的老人。三級護理:疾病後遺症,肢體功能活動受限,語言不清,智力低下,大小便需幫助完成。四級護理:臥床,大小便失禁,疾病治療中需照顧。五級護理:鼻飼、吸痰、需要定時翻身。特級護理:昏迷危重、臨終護理等。
  • 一事一計②|完善長護險服務種類 居家養老更周到
    據統計,上海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已達34%,其中9成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安度晚年。自從2017年上海試點"長護險"以來,截至2019年7月,全市已有24萬老人享受了護理員上門的居家照護服務。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這些上門服務多以"餵飯、助浴"等基本生活照料為主,而"生命體徵監測、肌肉注射"等臨床護理開展較少。
  • 中國式長期護理——定義中國長期護理模式
    老人的健康狀況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而惡化,促使因老人增多的長期照顧需求增多。受到下圖所列剛需缺口,諸如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基數大,全民慢病問題突出等因素驅動,長期護理需求呈現快速上升的態勢,以醫養結合為核心、高附加值服務護航的「健康+」整合模式勢在必行。
  • 胡梅香:護理老人31年,用愛心溫暖生命
    回鄉養3000多隻土雞,在市區八字門居民點開了一家「雲山母雞店」。過節忙生意,飯時候在店裡吃快餐算是過節。準備節後接母親進城團圓,不料想法再次落空。胡梅香就這麼忙碌著。她在這平凡崗位一幹就是31年,如今她也成了63歲的老人。
  •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推出國內首個院內康復養老護理中心
    申城現康復養老新模式  在綜合性醫院內可以享受有醫療保障的康復養老護理,這是許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期待。如今這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變成了現實。  「作為上海醫改試驗田,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在思考自身發展的同時,將解決社會問題作為自身發展的驅動力,SIMC此次推出的實際上不僅是康復護理中心,更重要的是一種醫療康復養老+的概念,」餘誌慶說。「SIMC不僅為老年患者提供醫學服務,同時又為他們提供康復養老護理,因此入住SIMC康復護理中心,住的既是病房也是客房,提供的是有醫學團隊保障的居家式養老服務。
  • 封閉管理下的養老機構如何進行防疫、護理、舒壓?
    一個多月時間,全省民政部門先後實施了養老服務機構封閉式管理、居家養老暫停上門服務等一系列最嚴管控措施,以最硬核方式為老年人築起一道安全屏障。養老機構內老人生活怎樣保障、護理如何?現在的封閉管理是否嚴格執行?海南日報記者3月2日進行了實地探訪。
  • 濟南舜德護理院裡這群年輕人濟南舜德護理院榮獲全國「敬老文明...
    現在有近200位老人住在這裡,同時,舜德護理院還為近500位失能的老人提供居家的醫療護理及照料工作。護理院院長張英介紹,護理院目前服務的主要是一些有養老「剛需」的老人和家庭,收住的基本都是留置尿管、鼻飼管等,需要頻繁傷口換藥及管道持續維護;處於造口適應期,無自主呼吸不能脫機者;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患重性疾病晚期,需臨終關懷和姑息治療者等等,這部分老人,從吃飯到翻身,從扣背到吸痰,從衝管到換藥,從打針到餵藥,從洗手洗臉到換洗清潔,事無巨細,對護理人員的要求都特別高,所以護理院安排的護理人員都是護理專業出身
  • 新生兒護理有講究,這幾方面要注意?新生兒護理12大禁忌也要記
    從出生後臍帶結紮開始到28天的這段時間定為新生兒期,新生兒期是胎兒的繼續,需要好好的護理以保證新生兒的健康成長。新生兒剛出生時醫生會對他進行一些護理,那麼出院後在家我們對新生兒的護理又要注意哪些呢?新生兒護理需要寶爸寶媽們特別細心的照料,如果初為人母的寶媽沒有太多經驗,可以聽聽身邊老人說的,自己也可以在網上多學學,取益舍弊。
  • 藥盒還能提醒病人按時服藥?這群護士發明出各種護理神器
    5月7日,中大醫院護士節表彰大會隆重舉行,不僅表彰了優秀護理集體和個人,凝聚著白衣天使聰明智慧的優秀護理髮明也受到了表彰。這些發明讓人不禁驚嘆點子的精妙,更體味出提升護理人性化服務的一片真情。護士當上科技達人 發明電子提醒藥盒「爺爺,該吃早餐前的藥啦!」只聽到盒子裡發出孩子的聲音,提醒該用藥了。
  • 2.5億人面臨的養老困局:床位短缺、護理難、價格高
    養老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然而,不少地方的養老對策還沒有反應過來,養老面對著很大的困局。 床位短缺。近五年來,全國有20個省份出現了人均床位下降的現象,其中有5個省份降幅逾25%。老年人想要「搶」到一張滿意的養老床位,已經成為一個現實的難題。
  • 宿遷4個重大健康養老服務項目進展順利 讓老人「養老有其屋」
    前不久,宿遷市發改委通報了上半年宿遷4項健康與養老服務重大工程情況,宿遷更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間,千名老人擁有各類養老床位數40張以上。可以說,讓老年人「養老有其屋」,宿遷一直在努力著。 網絡配圖養老機構要住得起 更要住得好  讓老人安心養老,就必須為老年人提供方便、舒適的養老場所。
  • 給長期臥床的老人餵飯,你餵對了嗎?
    後疫情時期健康是大家關注的話題輕鬆是大家嚮往的心態小寶將為您採制來自寶山各大公立醫院專科醫護及專家們的專業醫療護理知識點擊播放 GIF 0.1M家中有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你知道怎么正確地餵飯嗎?有些人一味地認為讓老人多吃一點病才能好,但這樣的餵飯方式是錯誤的!
  • 萊西市康馨護理中心劉娟娟:用心守護「夕陽」 用愛溫暖人心
    劉娟娟正在耐心地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劉娟娟是萊西市康馨護理中心護士長,也是一名養老護理員。為了能夠更好的保障老人們的生命安全,根據上級文件精神通知,康馨護理中心實行了全封閉式的管理,260餘名老人、100餘名職工,吃住全部封閉在一個大院裡。在封閉管理期間,沒有了上班與下班的區分,哪裡有需要,劉娟娟就出現在哪。直到今年4月份,劉娟娟才踏出康馨護理中心的大門,與近三個月沒有見面的孩子、家人們團聚。
  • 泰康向基層養老機構輸出養老服務能力,近萬老人受益
    據悉,泰康在全國已捐助34家養老機構,覆蓋北京、甘肅、貴州、陝西、四川等15個省區市,受益老人近萬人;在全國開展養老從業人員培訓,已經有來自26個省區市,近300家機構的1300名從業人員參與培訓,提升業務能力;特別是參與民政部開展的「扶貧聚力 扶智成才」養老人才百縣千人培訓計劃,為西藏拉薩、青海西寧等10個貧困地區培訓養老服務從業人員。
  • 石景山八角街道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讓老人安全健康生活
    公園北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位於古城路57號北側,2017年開業,建築面積120平米,服務主要輻射公園北社區及周邊社區老人共1858人。公園北社區內有3位重度失能老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他們提供基本護理需求服務,以減輕家屬負擔,91歲的張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位。老人臥床20餘年,驛站為老人專門配備持有高級養老護理員證書的生活管家,得到專業照顧後,老人身體狀況漸漸好轉。
  • 親情式服務 中福會養老院護理團隊做精做細為老服務
    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老人。在中福會養老院,親情式服務倡導健康養老、文化養老,還要求任何員工不拿老人任何東西,就算一粒糖都不可以。這群「最美護理員」將三年來所記的千餘篇護理心得精選歸納整理成《護理員手記》,成為為老服務的「百寶書」。  光是鋪床就有5種方法  老人有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光是鋪床,每位護理員就要掌握5種以上方法。「滿足老人個性化需求,就是站在老人的角度,勤觀察,勤總結。」護理員徐春香說。
  • 90歲護理服務志願者章金媛:我現在是「90後」,我要奉獻到100歲
    章金媛(右)為社區老人提供志願護理服務。 張 達攝在絕大多數人的認識裡,90歲高齡的老人早該在家頤養天年。然而,在江西南昌有這樣一位老人,鮐背之年的她依然活躍在一線,堅持志願服務。她就是章金媛。此後,章金媛還創建了「南丁格爾居家養老志願服務隊」,為35位獨居老人服務並關懷護理;2010年,成立了南昌市南丁格爾志願服務團,在上百個社區樓棟設置「樓層志願者」,為重病老人們建立健康檔案,普及健康教育和科普保健知識;2014年創立章金媛愛心奉獻團,為社區居民免費提供健康體檢、理療保健以及傳授急救知識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