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全方位取經中國金融科技 個人銀行業務突破複製全球

2020-12-20 投資時報

該行在中國市場通過數位化渠道獲取的信用卡新客戶佔96%,幾乎所有新客戶均開通數字銀行服務。數字錢包用戶數增長30%,佔支出類交易量的70%

《投資時報》記者 馮錦浩

入鄉隨俗,柏達仁(Darren N.Buckley)當然明白這個道理。這位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總裁履新不久就學會了給自己的員工發紅包,儘管那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直至微信紅包在2014年1月27日突然出現。「這簡直太棒了」,柏達仁說。

中國金融科技的突飛猛進正在讓世界刮目相看,即使已有206年歷史的花旗銀行的高管們也不得不正視這一點。

事實上,作為以資產計目前美國第三大銀行,其悠久的歷史上從不缺乏以創新引領業界潮流的案例,從旅行支票到複利計息,包括通過國個人電腦與銀行系統連接以及觸屏式櫃員機,幾乎每一次花旗銀行都在扮演旗手角色。

然後,當一批金融科技企業在風險資本鼎力襄助下以顛覆姿態殺入傳統銀行的「後花園」,一切都開始變得不同。

2016年3月,花旗集團內部研究部門拋出了一份長達112項極度悲觀的報告:數位化顛覆。在這份報告中,研究人員一方面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在至2020年的4年內收入可能增長10倍,且再過3年將佔據北美個人銀行服務市場17%的份額——要知道那從來是花旗這類老字號不容外人插手的禁地。與此同時,隨著技術改革,傳統銀行將有三分之一員工面臨失業。

為此,這家坐擁近2萬億美元資產的銀行在當年成立了40人的金融科技團隊。或許為了表明改革的決心,該團隊甚至遠離曼哈頓的銀行總部大樓而選擇在皇后區辦公。這裡沒有VIP包間,不提供羊肚菌奶味蘆筍濃湯,倒是擺上了桌式足球機。

自主研發當然是方法之一,但同時也不排除向那些「寒武紀」裡冒出的新生物取經。花旗銀行高管們發現,除了西海岸的矽谷,其實一直在「彎道超車」的中國現在也成為絕好的學習樣板。

這確實是個不小的反差。作為最成功的全球零售銀行,花旗銀行的個人業務一直是中國眾多銀行家效仿的對象,但由阿里、騰訊等第一方陣領銜,中國最近幾年在金融科技上快速發展,讓這家素來具有敏銳觸覺的國際化大銀行最終決定放軟身段。

在7月16日該行於北京舉辦的媒體見面會上,《投資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花旗銀行正與中國金融生態的夥伴密切合作,進而吸收中國金融科技的成功之處。而該行所選擇的切入點就是中國市場的個人業務。

也是在此次見面會上,柏達仁向與會者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即中國市場在花旗銀行全球的數位化發展中已具有戰略性意義,而其在中國市場取得的所有進步將成為該行未來全球平臺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某種意義上,花旗銀行準備複製「中國進步」。

中國之於花旗銀行,一直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1902年5月開設的上海分行是後者在亞洲地區的首家分支機構。目前,花旗銀行的香港旺角分行仍為其亞洲最大分行。

1995年,在離開45年後花旗銀行重新回歸中國內地;7年後正式開展個人銀行業務;至2012年拿到所有個人銀行的相關業務許可。某種意義上,花旗銀行的一系列進程恰是中國進入全球化軌道後國際金融機構不斷獲取「東方紅利」的縮影。

如今,這種融合顯然又上了一個臺階,這家國際頂級銀行開始向中國的同行乃至向整個金融生態圈學習轉型的經驗——數位化與金融科技,並希望將之利用在自己一直擁有傳統優勢的個人業務上。

柏達仁向《投資時報》記者表示,當國際銀行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很多本土銀行都很希望學習國際銀行的經驗。但是風水輪流轉,今天中國本土一流銀行在個人銀行方面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已足以教授外來銀行很多東西。

《投資時報》記者獲悉,與中國本土大型銀行做法相似的是,花旗銀行正在中國擴大與大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電信領域公司、航空公司的廣泛合作,並同步開展大數據分析。

在中國市場運用金融科技對個人業務進行轉型,也給花旗銀行帶來不俗的業績。數據顯示,該行在中國市場通過數位化渠道獲取的信用卡新客戶佔96%,幾乎所有新客戶均開通數字銀行服務。數字錢包用戶數增長30%,佔支出類交易量的70%。此外,超過60%的帳單分期業務通過數字渠道辦理。

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私人財富市場,僅過去十年間,這一市場的規模即提升了5倍。截至2017年,中國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已達到188萬億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至2025年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將達8.03億,為全美人口總量約2.47倍。毫無疑問,在國際化大型銀行的眼中,今天的中國市場已經處在全球個人銀行發展的前沿。但另一個客觀現實是,擁有個人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屈指可數。業內人士認為,外資銀行在中國個人業務中所取得的成就依舊有限。

既是「硬骨頭」,也是前沿和寶地,柏達仁也承認「要想成功必須花費較大力氣」。不過,各家銀行正極力在個人業務方面通過擁抱金融科技搶先轉型,以期佔得先機。

柏達仁向《投資時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花旗財富管理客戶數量年內已增長15%,管理資產規模增長7%。除此之外,該行今年的同比支出預計將下降8%,盈利預計增長25%。而這些這些數字在柏達仁看來還只是一個滯後性指標。隨著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外資銀行還將迎來更大的市場機遇和更好的市場表現。

相關焦點

  • 看好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花旗銀行瞄準中國個人銀行業務
    在7月16日的採訪中,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總裁柏達仁表示,「放眼看一下今天在中國所有的外資銀行,擁有個人銀行業務的銀行屈指可數。中國市場屬於全球個人銀行發展的前沿,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有幸能夠在這個市場中學習。」瞄準中國市場的花旗銀行,致力於成為傑出的外資財富管理諮詢銀行,同時以數位化信用卡產品側重提供個人信貸服務。
  • 花旗銀行在華首發花旗品牌信用卡
    和訊銀行消息  2012年8月21日,花旗銀行(中國)宣布在華發行花旗品牌信用卡,其中國的信用卡業務正式開始運作。花旗是首家在中國單獨發行信用卡的全球銀行,中國的信用卡發行量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內位居全球之首。    2012年2月6日,花旗銀行獲批在中國內地獨立發行信用卡,未來浦發銀行(600000,股吧)的信用卡將不再加上花旗的品牌,花旗派駐的人員也將撤出。從全球範圍來看,信用卡是花旗的一大收入來源。
  • 花旗銀行正在加快孵化「金融科技」,避免恐龍...
    在去年被任命為花旗集團(Citigroup)消費銀行業務部門一把手的當周,他旋即前往矽谷拜訪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以及其他技術公司大拿,希望就如何應對來自於金融科技新創企業的挑戰獲得這些大佬的指點。金融科技(fintech)指的是一個隊伍迅速擴大,決心要徹底顛覆傳統金融服務方方面面的科技新創企業群體。
  • 大數據賦能: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助力花旗銀行開啟金融服務新裡程碑
    人民網上海5月13日電 5月13日,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與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滬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通過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強強聯手,開啟金融科技服務新紀元。
  • 2020年度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科技賦能,構建數位化金融新生態
    作為今年最後一場壓軸之作,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全球消費者銀行技術中心全球信用卡和風控團隊負責人——吳烈宇(Eric Wu),以及花旗中國財資與貿易金融部現金管理產品主管——陳海俊(Bill Chen)分別從信用卡的發展史到數位化和電子商務的產品創新,為學生帶來精彩展示和傾情分享,也為本年度金融實務課程畫上圓滿句號。
  •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分行
    花旗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銀行,在全球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兩億客戶帳戶。花旗集團為個人、公司、政府和機構客戶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個人銀行及信貸、公司銀行與投資銀行、證券經紀、交易服務和財富管理。花旗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是首家在中國開業的美國銀行。
  • ...籌備衝刺 花旗拿到基金託管業務資格,首家獲得資質的「美國銀行」
    金融界基金了解到,星展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股東名稱及出資額、出資比例如下:星展集團執行長高博德表示:「隨著星展證券的成立,我們會進一步將新加坡的國際金融中心經驗、資源與中國本地實際結合,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在岸和離岸金融服務。」
  • 2020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 | 加快創新步伐,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
    12月8日下午,花旗銀行副行長兼商業銀行部總經理陸烜先生、花旗銀行副行長兼金融市場及證券服務部中國區總經理楊驥先生,為復旦MBA同學帶來第五期復旦花旗銀行實務課程,分享了關於「商業銀行業務」與「金融市場與證券服務」的精彩介紹和案例解析。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打造互惠合作平臺!
  • 花旗銀行楊長浩:未來的銀行業將是「全球超連通」的運作模式
    來源:供應鏈金融——專訪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財資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 楊長浩記者:張銘研進入三月份,疫情仍在蔓延,防控不能鬆懈。抗疫服務靈活應變貿易金融等業務為企業保駕護航花旗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結算、跨境資金池等業務靈活應變,抗疫期間為客戶解決了很多難題,確保貿易金融業務高效有序開展。
  • 前花旗零售銀行總裁加盟平安 國際金融大咖愛往這跳?
    中新網5月4日電 (劉博)繼去年底傳出浦發銀行前行長朱玉辰、海通證券前董事長王開國加入中國平安,近日,平安這匹「好馬」又迎來了一位在金融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外籍高管加入。  5月4日,中國平安宣布,原花旗全球零售銀行總裁Jonathan Larsen(中文名羅中恆)加入平安擔任首席創新執行官,併兼任平安全球領航基金董事長兼CEO。
  • 2020復旦-花旗銀行實務課程 | 數字經濟時代,無科技不金融
    11月10日下午,復旦-花旗金融實務課程的第三講在李達三樓104教室如約而至,本期的課程由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全球消費者銀行技術部負責人——黨華銳博士(Harry Dang)聚焦當下熱門的Fintech話題,從Fintech歷史發展和人才需求兩方面來富有洞見地講述相關知識。
  • 花旗展望2020:看好金融科技發展
    花旗在展望中指出,也許是歷史上第一次,金融服務業和其他許多行業一樣,面臨來自科技升級的衝擊。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千禧一代對非傳統銀行服務持更加開放的態度。此外,政府和監管機構對金融創新的支持也有所增加。隨著智慧型手機上網服務的普及,使那些未曾擁有傳統銀行帳戶的用戶直接跨入了數字銀行時代。
  • 花旗銀行聯手中信證券推出高淨值客戶資管計劃
    10 月 28 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獲悉,近日,花旗銀行作為代銷機構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 次攜手,推出了面向外資銀行高淨值客人的資產管理計劃,這是一款面向合格投資者的中高 端理財產品。此次合作開啟了國際銀行與國內券商攜手共進的新篇章,又一次見證了中國資 本市場的對外開放。
  • 花旗銀行在蓉首家打造全數位化信用卡客戶體驗
  • 以美國國旗命名,位居世界500強,花旗銀行是什麼樣的存在?
    通過收購在遠東經營的風生水起的萬國寶通銀行,紐約國家城市銀行的國際規模幾乎翻了一番,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性銀行,遠至印度、菲律賓、日本等國都出現了它的身影。在中國也不例外。1902年,上海的黃浦江畔飄起了花旗。作為第一家在中國升起星條旗的銀行,紐約國家城市銀行理所當然地被上海人稱為"花旗銀行"。花旗銀行與上海的緣分就此開始。
  • 陸烜擬任花旗銀行(中國)副行長的任職資格獲批
    來源:金融界網站8月15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公告稱,陸烜擬任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的任職資格獲批。批覆顯示,上海銀保監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國銀監會令2015年第7號)和《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監會令2018年第3號)的有關規定,經審核,現批覆如下: 一、核准陸烜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的任職資格。
  • ——訪花旗中國行長兼執行長林鈺華
    並且,憑藉著獨特的全球網絡和產品優勢及清晰的客戶定位,花旗中國致力於為「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需求的企業、機構及個人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已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優勢。  今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給中國金融開放列出了具體落實的「時間表」,也為外資銀行發放了降低進入門檻的「大禮包」。  「我們感到十分鼓舞,這是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的體現。」談及中國金融市場新一輪全方位、深層次、大力度的改革開放,林鈺華感慨說:「放眼全球,只有中國市場才能提供如此巨大的機遇。我們對花旗在內的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前景更有信心。」
  • 花旗銀行是哪個國家的 名字是如何由來的
    銀行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在各個地方扮演著不同的智能。那麼,你了解花旗銀行嗎?花旗銀行是哪個國家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塊看一下關於花旗銀行的相關消息。   花旗銀行是哪個國家的?   花旗銀行屬於美國。Citibank, N.A.
  • 中銀國際、花旗銀行看好土巴兔發展模式
    「中銀國際對土巴兔的業務發展和今後的融資活動充滿興趣。」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直接投資部執行董事張敬謙表示。11月14日,香港貿發局率隊一支30餘人的科技代表團來到土巴兔深圳總部參觀考察,中銀國際、花旗銀行等國際知名投行應邀參加,並對土巴兔的發展模式給予極大認可。
  • 江蘇銀行夏平:未來好銀行須以金融科技實現「基因再造」
    江蘇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夏平(圖片來源:網絡)金融科技的演變源遠流長,金融史本身就是一部科技創新應用史。近年來,新一代信息科技不斷取得爆發式突破,這些先進科技與金融需求相結合,迸發出巨大創新能量,正重構金融的方方面面。應用領先的銀行順勢而為、獲益匪淺,應用滯後的銀行正遭受衝擊、面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