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楊長浩:未來的銀行業將是「全球超連通」的運作模式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供應鏈金融

——專訪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財資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 楊長浩

記者:張銘研

進入三月份,疫情仍在蔓延,防控不能鬆懈。

針對疫情,國務院及各部委以及各地方人民政府等單位密集發布一系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政策,穩定企業生產人民生活,同時進一步強化金融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花旗中國財資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楊長浩對《貿易金融》記者表示,「疫情期間,花旗全員上下一條心,積極行動,發揮金融對保障企業正常運營和抗擊疫情的支持作用。」

據了解,花旗捐款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0萬元)用於支持湖北省的一線醫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同時,也發起員工捐款,設立捐款通道並免除相關捐款手續費。

當然,花旗銀行抗疫行動遠不止於此。

抗疫服務靈活應變貿易金融等業務為企業保駕護航

花旗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結算、跨境資金池等業務靈活應變,抗疫期間為客戶解決了很多難題,確保貿易金融業務高效有序開展。

楊長浩指出,疫情當下,花旗盡全力滿足客戶的緊急貿易融資和資金劃撥需求,為其供應鏈穩健高效保駕護航,儘量減少因疫情對相關業務造成的影響。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銀行在對客戶有著完善的盡職調查以及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增加臨時審核的機制,簡化相應的手續,適當地採取展期處理的方式。

花旗中國的一家客戶為現代醫藥供應鏈服務企業,總部位於上海、以藥品分銷為核心,為上海乃至全國各地區疫情防控提供著物資供應保障。2月3日,花旗在得知該企業於一周及其後需要擴大票據融資,以確保採購流動性資金的充足快速到帳,銀行客戶經理、銷售人員、產品部門、以及操作部門通力協作,主動為其降低貿易融資利率,提供先線上網銀放款、後補紙質材料的特別通道,並優先加大人員配置進行操作安排,確保該企業採購資金最快速準時送達供應商,配合客戶加班加點確保防疫物資及時準確到位。

針對特殊時期企業的結算及資金需求,花旗在1月27日率先開啟了綠色通道,以保證企業捐贈、購買物資和發放工資付款不受影響。同時及時調整服務舉措,包括提高小額支付系統貸記業務金額上限,並對通過小額支付系統或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向湖北等疫區相關帳戶捐款或匯劃防疫專用款項的,免收跨行轉帳手續費。

同時,花旗也發揮產品和服務優勢,通過跨境資金池業務,幫助北京國內某知名餐飲企業實現境內外流動性管理,順利彌補緊急資金缺口。

此外,花旗也為防疫相關企業提供救災資金緊急清算的支持。對於需要跨境協調救災物資的企業客戶,提供應急結售匯和跨境付款綠色通道,以協助企業快速實現境外購買各類醫用物資以及儀器設備等目標。

數位化助力「戰疫」

線上貿易融資產品更具優勢

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交易銀行備受國際商業銀行的重視和推崇,因為業務特點具有長期穩定的盈利能力、低風險經營的突出特點以及高效的客戶粘性,包括花旗銀行在內的國際大型銀行均強化了交易銀行數位化轉型和產品創新等,來擴大市場份額。

楊長浩分析道,數位化金融產品是銀行在未來的推廣重心,和傳統的金融產品相比,數位化金融產品的優勢主要在於:高效和便捷。

其實,花旗在在日常的收付款業務中,一直積極推廣線上服務平臺,通過為客戶搭建網上銀行/銀企直聯來實現銀行端和客戶端的無縫對接,該類渠道用於傳遞跨境付款指令、交易單證或對帳單,從而提高付款和對帳的處理效率,同時客戶能夠享受更為便捷的支付體驗。

再比如,相比傳統的貿易融資產品,銀行提供的線上貿易融資產品具備不少優勢,客戶端的操作更為便利,潛在的欺詐和風險能夠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業務處理的時效性也更佳,利用電子票據代替紙質票據也更環保。

特殊時期,為了避免人員接觸,將更多的線下業務轉移至線上辦理顯得尤為重要。

花旗銀行鼓勵企業客戶使用電子銀行平臺CitiDirect進行國內跨境付款交易,在線傳遞付款指令、存款指令以及資金池指令等,查詢帳戶餘額和對帳單。

當客戶在收付款或貸款相關支持文件的籤字、蓋章等實際操作上遇到困難時,花旗銀行盡職調查的基礎上,向客戶推廣「無紙化傳輸系統」這一解決方案,為企業開通「線上」提交交易單據的渠道,提高操作上的便利性,確保資金能夠及時地進行清算。

疫情期間,北京某生物製藥公司急需獲得外債資金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花旗的客戶經理立即響應,協助客戶通過外匯局在線服務平臺申請外債額度登記,在北京外匯局、北京銀保監局和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大力支持下,極大縮短了企業開戶資料傳遞時間並降低企業工作人員出行風險,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外債帳戶開戶審核和開立工作。

金融科技助力數位化

完善的內控是核心

楊長浩指出,隨著數位化逐漸接近終端客戶,客戶的商業模式也在改變,銀行也需要運用金融科技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而此次疫情確實讓銀行更體認到加速銀行線上化、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與機會。

他進一步說道,花旗已經投身於這場改革之中。花旗全球的創新實驗室和風投公司聯合開展AI集成、機器人和區塊鏈領域的創新,在全系統和支撐構架上做持續性的大量投資,並且通過幫助客戶管理反洗錢風險以及網絡安全、建立一個可持續性的商業發展。

通過數位化轉型,楊長浩認為,未來的銀行業將是「全球連通」的運作模式。銀行的基礎設施將向非銀行機構開放,全球銀行的運營將被標準化,全球的交易清算能夠得到實時處理,每家銀行、清算系統、企業和政府都將通過API(開放應用程式編程接口)進行連接,形成超連通的環境;銀行也通過與第三方平臺合作,以開放API共享金融數據,實現開放銀行的理念,使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務,享受到更好的用戶體驗。

目前,花旗對於數位技術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推廣「無紙化」方案,遠程傳遞支持性文件。通過 「無紙化」方案,客戶能夠通過網上銀行遞交交易的支持性文件,取代線下遞交大量紙質文件的模式,極大地提高銀行和客戶的運作效率。

第二、運用大數據原理對客戶的歷史交易進行集成分析,為客戶定製專署的付款報告,幫助企業的財資團隊開展資金預測等工作。例如,當遇到異常付款時,系統能夠自動識別、並且觸發預警系統,以便客戶能夠在第一時間知曉情況。

第三、加強與政府以及第三方機構的協作,運用金融科技搭建數位化平臺,共同推動銀行業的數位化轉型。例如,花旗正考慮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大灣區內企業集團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業務。

完善的內控制度是銀行運作的核心。花旗在上線任何產品之前,都會對每一個風險點進行梳理,將風控細節落實在整個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制訂完整的風控制度。同樣地,在提供數位化、線上服務時,也將風險控制放在首要位置。

此外,對於監測可疑交易方面,花旗正在探索系統層面的改造升級。通過導入企業的歷史付款數據,並設置相應的內部閥值,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有效提示高風險可疑交易。尤其是對於短期內業務快速增長或下降、與註冊資本嚴重背離或結算方式、貿易商品、交易對手等明顯變化的交易,系統層面要能夠自動識別,並發出警示。

相關焦點

  • 花旗銀行:後YQ時代,將加速傳統銀行業的大洗牌!
    花旗銀行目前資產規模達2.2萬億美元,最雄心勃勃的未來項目進入銀行的網際網路數位化,在中國,花旗銀行已經為客戶處理的付款中有近70%是通過阿里巴巴產生的支付業務支付寶完成的。花旗銀行的數字支付技術還出現在LINE和微信等其他流行的社交消息平臺上。
  • 花旗銀行在華首發花旗品牌信用卡
    周永贊先生用花旗信用卡在上海成功完成了第一筆人民幣的交易  花旗是首家在中國單獨發行信用卡的全球銀行  和訊銀行消息  2012年8月21日,花旗銀行(中國)宣布在華發行花旗品牌信用卡,其中國的信用卡業務正式開始運作。
  • 看好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花旗銀行瞄準中國個人銀行業務
    在資管新規的影響下,前者的數值或將增長到7.5萬億美元。我們會抓住這個契機,繼續增加在中國財富管理市場上的投資,實現規模化增長。」在7月16日的採訪中,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總裁柏達仁表示,「放眼看一下今天在中國所有的外資銀行,擁有個人銀行業務的銀行屈指可數。中國市場屬於全球個人銀行發展的前沿,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有幸能夠在這個市場中學習。」
  • 中銀國際、花旗銀行看好土巴兔發展模式
    11月14日,香港貿發局率隊一支30餘人的科技代表團來到土巴兔深圳總部參觀考察,中銀國際、花旗銀行等國際知名投行應邀參加,並對土巴兔的發展模式給予極大認可。  無論是之前的經緯紅杉等資本注入,還是此次的中銀國際花旗銀行點讚認可,土巴兔已屢屢獲得了知名金融和投資機構的青睞。
  • 未來銀行業是金融科技的天下 直銷銀行誰執牛耳?
    [華夏時報網]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張夏楠 發自北京金融科技風起雲湧,網際網路成為展業、獲客的重要渠道,也是銀行業變革的動力和方向。以金融科技作為載體的新型直銷銀行正在興起,幾乎可以肯定,未來的銀行業是直銷銀行的天下。
  • 花旗銀行前運營技術部總裁訪談錄:大數據時代如何重塑花旗
    在對21世紀的銀行業進行調研之後,Callahan對這句話愈發認同:從初創金融科技公司到全球機構的新設部門,數位化競爭者無所不在;與此同時銀行業務處理和客戶互動每天都在不斷加速。Callahan表示,在風雲變幻之際需要聚焦敏捷,因而必須重塑企業文化。
  • 花旗:香港銀行業明年展望持謹慎樂觀態度 首選渣打集團
    來源:新浪港股花旗發表研究報告稱,在宏觀經濟改善下,對香港銀行業2021年展望持謹慎樂觀態度,偏好匯控(00005)及渣打(02888)。該行將匯控目標價由35港元上調24%至43.5港元,將渣打目標價由54港元升11%至60.1港元,並認為,歸功於貸款損失的正常化和收入增長高於支出增長(positive jaws),匯控及渣打可能會看到收益、淨資產收益率的改善。但由於淨息差的風險,大型銀行的盈利預測或會下跌4-7%。
  • 以美國國旗命名,位居世界500強,花旗銀行是什麼樣的存在?
    合併後的花旗銀行成為了美國當時的第三大銀行。花旗銀行還加強了海外市場的推廣,成立了單獨的海外投資公司,進行專業的海外分支事務的運作。就這樣,戰後的花旗銀行逐漸恢復了經濟大蕭條之前的榮光。在戰後經濟的複雜局面下,銀行利率時常波動,難以保持穩定。同時,面對活期存款利率低而定期存款靈活性差的死局,很多投資者逐漸放棄了對銀行的信任,轉而取出存款投入其他投資方式。
  • 消費信貸服務上線在即,花旗中國副行長柏達仁談個人業務的數位化布局
    花旗中國副行長、個人銀行業務總裁柏達仁(Darren Buckley)日前在接受經濟觀察網等媒體訪問時向記者坦言,「我們正在全力投入在數位化領域中。目前花旗中國的信用卡業務的數位化水平,超過了全球其他任何一個市場。」這位在銀行業從業32年的資深銀行家,在倫敦、紐約、曼谷、東京、新加坡均有工作經驗笑談道:「現在我在上海,自從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已經過去了30年。
  • 年薪千萬偷三明治,花旗銀行將其停職的
    年薪近千萬,竟在食堂偷27塊錢的三明治近期,一名年薪百萬英鎊(近千萬人民幣)的銀行資深交易員因涉嫌從員工餐廳偷價值3英鎊(約合27元人民幣)的三明治而「突然辭職」,這一事件引發倫敦金融行業上下熱議。100萬英鎊相當於900多萬人民幣。
  • 花旗銀行正在加快孵化「金融科技」,避免恐龍...
    未來七年,該業務預計將增長近50%,達到超過1.2萬億美元的規模。然而對於大型銀行而言,最嚴峻的時期尚未到來。3月,花旗集團內部的研究部門出爐了一份極度悲觀的評估報告。這份長達112頁的報告標題為「數位化顛覆」(Digital Disruption),是為該行的投資銀行客戶準備的,讀起來就像是傑裡·馬圭爾()的宣言。
  • 美國經濟或將陷入衰退 花旗卻加碼信用卡業務
    據全球支付行業核心期刊《尼爾森報告》(The Nilson Report)調查顯示,美國第三大信用卡發行商花旗集團一直是零利率餘額轉帳最積極的推動者之一。只需支付少量費用,客戶就可以將競爭對手的信用卡上的債務轉移到花旗的信用卡上,在21個月內不支付利息。據消費金融公司Bankrate LLC數據,這是目前該行業最長的零利率交易。
  • 花旗銀行全方位取經中國金融科技 個人銀行業務突破複製全球
    在這份報告中,研究人員一方面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在至2020年的4年內收入可能增長10倍,且再過3年將佔據北美個人銀行服務市場17%的份額——要知道那從來是花旗這類老字號不容外人插手的禁地。與此同時,隨著技術改革,傳統銀行將有三分之一員工面臨失業。
  • 花旗攜手中國銀聯首推人民幣電子商務卡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記者今日獲悉,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花旗中國」)宣布攜手中國銀聯,基於銀聯支付標記化技術為企業客戶推出人民幣電子商務卡,連同花旗既有的萬事達電子商務卡,能為客戶提供覆蓋主要交易貨幣的創新全球電子支付解決方案,顯著提升電子商務企業進行在線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 花旗銀行在華掘金80餘年:前半生得意,後半生失勢
    在之前的廣發、浦發銀行專題文章中,都提到過這兩家銀行背後曾經最大的外資背影——花旗銀行。前段時間一條來自臺積電的新聞讓這家外資銀行從幕後走向臺前,作為美國華爾街最重要的資本成員之一,花旗銀行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布局效果堪稱輝煌。
  • 花旗銀行內地首發信用卡 中資行面臨外資行考驗
    潘迪特指出,花旗有近50%的業務來自新興市場,並指望亞洲和南半球國家的「增長趨勢普遍保持完好」。顯然,這也是多數大型跨國銀行的看法。而在歐美跨國大行更多寄希望於新興市場的同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銀行業也正掙扎於「做強本土市場或擴展國際市場」的矛盾之中。
  • 高盛、美國銀行、花旗等一季度利潤跌超40%
    來源:金融界網站高盛、美國銀行、花旗等一季度利潤跌超40% 企業財報繼續出爐,為投資者提供了研究疫情如何影響企業盈利的依據。高盛(GS)第一季度的全球市場業績超出預期,但總體盈利受到了疫情影響。該公司的交易部門業績超出預期。但與其他同類影響一樣,受到貸款虧損準備金影響,其盈利同比下降。 高盛營收87.43億美元,市場預期78.97億美元,去年同期88.07億美元。淨利潤12.13億美元,市場預期11.65億美元,去年同期21.82億美元。
  • 花旗銀行的利率有什麼玄機?
    而此次「炮轟」的焦點,則是花旗銀行這家國內知名度頗廣的外資銀行,並直指其「高息」活動疑點重重。高息在哪?無意辯駁小道消息的行家,直接在花旗銀行的官網尋找端倪。首先是本幣和外幣的活期存款利率。期限相對靈活而收益率通常較高的通知存款,花旗給到1.485%,而美元只有0.10%。再看看定期存款。列表中只有十種外幣存款利率,並未分檔期。其中美元為0.10%-0.50%。花旗銀行在備註中聲明,自3月11日起下調美元、澳元、紐西蘭元和港幣利率。
  • 搶佔富人市場:花旗銀行的雙向策略
    (圖片來源:壹圖網)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 面對日益增長的高淨值人群,以及不斷下沉的市場,外資銀行如何突圍?花旗銀行的策略是——升級與下沉。8月2日,花旗銀行宣布升級旗下高端財富管理品牌 Citigold Private Client (CPC,中文名花旗私享家)。
  • 全球系統重要銀行最新排名:摩根大通「跌下神壇」
    美東時間周三(11日),全球金融監管機構表示,摩根大通不再是全球最具系統重要性的銀行。根據最新排名,摩根大通資質被下降一檔,並與花旗集團、滙豐控股並列為世界三大系統最重要銀行。  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每年都會更新被稱為「G-SIBs」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