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是釣魚人特別喜歡釣的一種魚,因為鯽魚分布廣泛,數量比較多,肉質鮮美,一年到頭都能釣到它。哪怕新手釣友也能釣到幾條鯽魚,因為好釣所以咱們對鯽魚的習性覓食特點也是研究得最透徹的。不過大家研究的方向已經不是河裡的小奶鯽了,而是怎樣釣大板鯽,因為釣到大板鯽才算是有嘚瑟的資本。為啥呢?因為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鯽魚的生長速度慢,長到半斤都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長到上斤那就是老江湖了,所以這才是讓人炫耀的地方。不過路人甲很遺憾的告訴你,這種鯽魚僅僅是指土鯽魚,其他的品種長到一斤就跟玩一樣。
工程鯽
我們所說的土鯽魚就是指原生魚種,沒有經過人工培育和幹擾的。因為它生長速度慢(半斤都要3年以上),所以不具備養殖的意義,所以基本上沒人去刻意養它們。但是由於自然水域的環境惡化,外來物種的不斷侵襲,以及過度捕撈,原生的土鯽魚算是越來越少了。現在只有水源相對單一,穩定,且水質比較好的地方才會有土鯽出沒了。
小工程鯽
到了深秋以後,鯽魚的活動會比以往頻繁很多,很多釣友都在群裡或者朋友圈炫耀自己釣的「斤鯽」,其實這種鯽魚十有八九不是土鯽魚,而是人工培養出來的品種,比如大名鼎鼎的工程鯽。為啥呢?路人甲可以說現在在自然水域如果你能釣到正宗上斤的土鯽,那你絕對可以去買彩票了。如果是我釣到,我一般都會流放,因為它太不容易了。如果說長半斤要3年,那麼長到一斤那不是要6年以上?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生存下來,還能躲過無數的電工網工和釣魚人,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反過來說,人工培育出來的鯽魚最大的特點就是生長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經濟意義。在品種不斷改進,飼料不斷改進的情況下,一年長到一斤半一點問題都沒有。即使在自然環境下,打個對摺,長到八兩是沒問題的。所以,釣到斤鯽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黑色鱗片工程鯽
可能很多釣友不服氣,我在自然水域釣的為啥就不算土鯽魚?你看這鱗片金黃金黃的,難道不是土鯽魚嗎?在自然水域的工程鯽都是人工流放的,如果從小長到大,你可以將它算成「野生鯽魚」但絕不是野生「土鯽魚」。至於鱗片金黃,那主要是生存環境不一樣,比如說你把鯽魚放到荷塘裡去,第二年撈上來,全都是金黃的大板鯽。而且鯽魚還有很多品種,不僅有金黃鱗片,還有黑色鱗片和其他顏色,切勿認為金黃鱗片的就是土鯽魚。
白色鱗片工程鯽
那麼工程鯽和土鯽魚到底有啥分別呢?
最明顯的一點,工程鯽有部分鯉魚的基因,它們的嘴巴邊上是有一對小短鬚的,而土鯽魚是沒有的。工程鯽的頭部比較小,過度到魚背的時候有這比較強烈的突兀感。而土鯽的頭部比較大,但從魚頭到魚背比較順滑,很協調。工程鯽一般都比較圓潤,土鯽身材一般都是細長型。如果你夠細心,也可以仔細數一數鯽魚身上的側線,土鯽的側線鱗片一般都在28片,工程鯽的側線在30-32片。在買鯽魚的時候可以仔細觀察這些特徵,一般都不會弄錯了。
土鯽魚
結束語:其實工程鯽和土鯽吃到嘴裡還是有區別的,從小在自然水域中長大的區別會小一些。但工程鯽整體肉質比較鬆散,土鯽魚的肉質比較緊,水質好的地方會有一種微甜的味道,一瞬間就讓你找回小時候的感覺。有時候路人甲還甚至跑幾十公裡去釣一二兩的土鯽魚,而且還只能釣十幾條,就是為了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