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橙橙的鯽魚就是土鯽魚?那可未必!這樣子的鯽魚才是土鯽魚

2020-12-08 紅星新聞

好多釣友都喜歡釣鯽魚,經常朋友圈曬各種黃金大板鯽的照片。受此影響,似乎大家都覺得只要是金黃色的就是土鯽魚。小編要告訴大家,這樣的認識錯了!區別土鯽魚和其他鯽魚最大的區別是形態而不是顏色。因為魚生活的水中含礦物質等不同,即便是土鯽魚也未必就是金黃色的,很多野河裡面的土鯽魚就是白色或者青色。下面就圖文並茂教大家認一下鯽魚。

土鯽魚,圖據網絡

大家為什麼喜歡土鯽魚?老釣友肯定都清楚,因為很少有專門養殖土鯽魚的。原因很簡單,土鯽魚生長比較緩慢,在野生環境下土鯽魚一年一般只能長到1兩多,半斤以後生長更加緩慢。

土鯽魚體形細長,個頭小,嘴巴細小,多呈金黃色(水質不同有區別),魚身側線只有28個側線點非常清晰,從側線數只有28匹魚鱗,魚鱗細小。土鯽魚的背是青黑或黃色、腹部是白色,尾鰭薄而顏色較身體顏色淺,烹煮後魚肉呈淡紅色;魚唇非常薄,鰓殼上少肉或無肉;頭部較圓且小,魚頭和魚身的過渡處非常平滑,不會出現魚身較突出現象。

不過,現在即便是在野河裡,資格純正土鯽魚的數量其實也不多了。主要是養殖的雜交鯽魚和放生鯽魚出來以後造成了新的雜交,導致純正資格的土鯽魚數量越來越少。在重量上,土鯽魚很少超過1斤半,並且土鯽魚要長到1斤,至少得8~10年,即使長到2、3兩左右的也需要2、3年的時間。

麻鯽

現在釣友們接觸到其實更多的是俗稱麻鯽的鯽魚。這類鯽魚長像比較像土鯽魚,也很容易出現金黃色。麻鯽遠看的時候有點像鯉魚,目前四川地區的水庫等普遍養殖該類鯽魚。

麻鯽的生長速度和個體都要比土鯽魚大,一般一年能長到3兩左右,到1斤的話只需要3年左右,成年體也比土鯽魚大得多。與土鯽魚最大的區別是身上的側線點不是清楚28個,到尾部的話往往不夠清楚,另外就是鱗片明顯比土鯽魚大,體型不像土鯽魚一樣那麼修長。嘴巴要比土鯽魚大,嘴唇也要厚一些……

工程鯽

市面上最為常見的鯽魚為湘雲鯽(工程鯽),是中國工程院劉筠院士為首的技術協作組,運用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相結合的生物工程技術而培育出來的三倍體新魚種,也是目前養殖最為常見的鯽魚品種。湘雲鯽外觀與普通鯽魚相似,體色背部為青灰色,腹部為白色,鱗片大,有一對較小須突;側線鱗一般為30~32片,性腺不育,內臟少,腹部比其它鯽魚小,背部肌肉明顯厚於其它鯽魚。湘雲鯽生長速度快,是普通鯽魚的3~5倍,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

最簡單說,區別就是直接數魚身上是否是清晰28個側線點和嘴巴,而不是看鯽魚的顏色。另外,垂釣資格土鯽魚提竿一定要注意,因為魚的嘴巴小,切很薄,提竿太猛容易造成直接拉掉鯽魚的上嘴唇。

相關焦點

  • 都說野生土鯽魚長不大,這樣大的土鯽魚你見過沒,能釣到全靠運氣
    鯽魚是一種分布極為廣泛的淡水魚種,同時又具備較強的耐寒耐熱性,在一年四季皆可垂釣。如今我們垂釣的鯽魚,大多都是經過人工培養的工程鯽魚,即使是在江河湖泊這些自然水域中垂釣,也很難遇到純正的土鯽魚了。可偏偏在我們釣魚界,不少的釣友對野生土鯽魚都有著一份獨特的情懷,在他們眼中,只有純正的土鯽魚才算得上是最好的鯽魚。但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純正的土鯽魚生長速度慢,抗病能力較弱,在跟人工培育的工程鯽魚兩者一對比,也是落了下風,自然也就沒能得到重視,整體數量也是不如工程鯽魚了。
  • 關於土鯽、優質鯽魚與野生鯽魚:「土」是一種結果而不是一個品種
    "土」是一種結果而不是一個品種土鯽魚,在川渝地區非常流行這個稱呼,其本意就是冠以"土"字來以此區別於其它優質鯽魚,這裡的"土"其實也和"野生"掛上了鉤,認為土鯽比優質鯽魚的營養和口感都要好,其實這是個仿生態養殖的優質鯽魚,即模仿野生環境,不投餵人工飼料,也就是"人放天養",這類鯽魚其實跟野生鯽魚也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 為什麼土鯽魚這麼受到釣魚人的青睞?
    但是,鯽魚雖然常見,但是種類繁多,即使是資深的老釣手也不一定說得清楚,分得清楚,鯽魚到底有多少個品種。從官方權威部門資料來看,我國鯽魚不下二十種,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土鯽魚,除青藏高原和新疆北部無天然分布外,幾乎遍布於全國各地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庫和沼澤河溝等大小水體中。
  • 野河釣了條1斤的鯽魚?別高興的太早,它根本不是土鯽魚!
    土鯽就是指在自然水域土生土長的鯽魚,它的珍貴之處就在於,生長緩慢,據說一年才長一兩肉(百科上介紹是從幼苗長到150克需要3年時間),肉質緊、口感好、營養豐富但這些年由於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加上胡亂放生,導致很多外來魚種流入江河湖海,正宗的土鯽越來越少
  • 靈魂料理 | 鯽魚還是「土」點好!
    說起吃鯽魚就要吃一個「土」字下面的這些低調做口碑的館子會如何在「土鯽魚」上做文章呢?這家的環境很重慶,壩壩頭吃魚,他家只賣土鯽魚,大自然土生土長的鯽魚沒有腥味,味道很巴適。一進門就可以看到一個水池,巴掌大小、身材細長的土鯽魚在裡面優哉遊哉的遊著,不時的有服務員拿著網子打撈幾隻拿往後廚,魚絕對是新鮮的。
  • 一年能長兩三斤,常被人冒充土鯽魚,如今菜場很常見
    在鯽魚這個大類之中,又有很多不同品種的鯽魚,例如土鯽魚、高背鯽魚、銀鯽、白鯽、工程鯽等,很多人都分不清這些鯽魚之間有什麼區別,也搞不懂菜市場常售的鯽魚是什麼品種。其實現在的菜市場和大部分釣魚場之中,基本上都是個體偏大的工程鯽,能達到兩三斤的樣子,有一些不到一斤重的工程鯽,常被商販冒充土鯽魚賣給不懂行的消費者,肉質腥味重,口感很一般。
  • 土鯽魚的奶白湯之路,只需要簡單的幾樣調料便可成就
    原來也是一夥無聊人士,沒地方可去,跑到海水與河水交界的地方,去!撈!魚!先聲明一下,這不是不值錢的非洲鯽魚!而是阿公阿嫲經常在市場上蹲守,偶爾有之,並非經常出現的本地土鯽魚!小孩子喝土鯽魚湯了,開胃健脾,愛吃飯了,也就長高高。
  • 土鯽魚 - 土鯽魚---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攀登下山後,友人買了一對肥美的土鯽魚。午餐便交待農家菜的老闆,特別清蒸,以嘗其鮮。根據友人的經驗,土鯽魚鮮活亂跳,此法最是美味。 小時常在溪邊垂釣,釣獲的魚種裡也常有鯽魚。但帶回家食用,總覺得魚刺甚多,吃食麻煩。後來,連母親都不愛蒸煮。久而久之,溪塘的食用魚種,就不再列入它的名字,也渾然忘記食用的滋味。
  • 湘江釣獲4斤鯽魚王,近年罕見,釣友:絕對是野生土鯽魚
    鯽魚肉嫩鮮美,是頗受歡迎的河鮮食材,大部人釣魚愛好者,都喜歡垂釣這種魚種。近日,湖南一位釣友老周,在湘江釣起一條罕見的大鯽魚——重達四斤,讓人羨慕!鯽魚能長這麼大?有人質疑,這肯定是一條工程鯽!所謂工程鯽,就是鯽魚和鯉魚的雜交,也叫騾鯉——體型像鯽魚,但是生長速度可以媲美鯉魚。這種雜交的鯽魚,因為養殖快,出肉率高,很多水庫、魚塘裡都會大量放養——據說幾個月就能長到一兩斤上市。相對來說,野生土鯽魚的生長速度,則緩慢很多,可能數年才能長到一斤!這是工程鯽嗎?
  • 別高興得太早,它十有八九不是土鯽魚
    因為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鯽魚的生長速度慢,長到半斤都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長到上斤那就是老江湖了,所以這才是讓人炫耀的地方。不過路人甲很遺憾的告訴你,這種鯽魚僅僅是指土鯽魚,其他的品種長到一斤就跟玩一樣。
  • 並不是所有的鯽魚都是野生鯽魚,這8種鯽魚,你需要了解一下
    2)、方正銀鯽方正銀鯽是原產於我國黑龍江省的方正縣雙風水庫,這是一個較好的鯽魚品種,屬於銀鯽。方正銀鯽體表背部為黑灰色,身體兩側和腹部的位置,則是深銀白色,已捕獲的最大單尾體重約1.5千克,野生的個體通常約在0.5~1千克左右。
  • 一年生長兩三斤,經常被用來冒充土鯽魚,消費者:很難分辨
    吃兩腿的比不上吃沒有腿的,這句話俗話的寓意就是指四條腿的牧畜肉類食品,是比不上家禽類的。而兩腿的家禽類又比不上沒有腿的魚類。魚類商品肉質的細緻,吃起來十分的美味,並且脂肪率很低。多吃魚針對人體好處多多的。在眾多的淡水魚類當中。鯽魚是很火爆的魚類。鯽魚在全部海域大部分都是有存有。
  • 鯽魚是釣魚人的最愛,野生鯽魚和養殖鯽魚的區別
    土鯽魚和人工養殖的鯽魚有哪些區別?土鯽魚也被稱作野生鯽魚,棒奔霸作為一個釣魚迷對於野生鯽魚,有著十分痴迷的熱愛,野生鯽魚中魚後拉力強勁,手感十足,是垂釣人群最喜愛的魚種之一。野生鯽魚肉質緊密鮮嫩,很有質感,是養殖鯽魚無法比擬的,雖然從營養上野生鯽魚和養殖鯽魚並無太大差別,但口感味道上比較,還是有差距的。
  • 漆黑如墨的土鯽魚,堪稱魚類上品,釣了幾條捨不得吃
    如今可以釣魚的地方真不多了,城市周邊不是黑坑就是護城河,這幾個地方都釣膩歪了。公司小金也喜歡釣魚,老家在鄉下,聽說魚資源不錯,兩人馬不停蹄的趕到釣點。到了目的地才發現,如今我國還有這樣的世外桃源?不再是我們小時候生活的景象,那時候到處都是野生鯽魚,每到漲水的時候,用網兜就能撈一堆。我的童年就是在水邊度過的,一根一桿釣一個暑假。言歸正傳,下杆苦等半個多小時沒有動靜,連麥穗鰟鮍都沒有一條,就在我打算起身溜達的時候,魚漂有了動靜,先是輕輕頂了幾下,隨後就是一個黑漂。
  • 繼光水庫斬獲30斤鯽魚,2、3兩/條,顏色黑黢黢的算土鯽魚麼?
    好多釣友都喜歡釣鯽魚,經常朋友圈曬各種黃金大板鯽的照片。好多人都覺得只要是金黃色的就是土鯽魚。小編要告訴大家,這樣的認識錯了!區別土鯽魚和其他鯽魚最大的區別是形態而不是顏色。因為魚生活的水中含礦物質等不同,即便是土鯽魚也未必就是金黃色的,很多野河裡面的土鯽魚就是白色或者青色。
  • 一招學會如何區別野生鯽魚和家養鯽魚
    鯽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入冬時節的鯽魚,味道更佳。我們常見的鯽魚有土鯽魚和良種鯽魚,(我不認為羅非魚也是鯽魚,根本不是一個檔次)這裡要指出一下,其實土鯽魚也可以吃飼料長大,良種鯽魚也可以自然水域長大,這個區別我們後面再談,還是先分辨土鯽魚和良種鯽魚吧。
  • 此山寨貨一年能長3斤,常冒充土鯽魚,不少人花了冤枉錢
    人工培育的鯽魚湘雲鯽其實是人工鯽魚,簡單來說就是人工培育出來的一種鯽魚,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生物工程技術繁育出一種新品種,和我們常見的土鯽魚是不一樣的。這種鯽魚個頭大、長得快、一年能長0.75公斤—1.5公斤左右,也就是說一年能長3斤這麼大!
  • 這道土鯽魚 麻辣鮮香的口感層層迸發
    (原標題:這道土鯽魚 麻辣鮮香的口感層層迸發)
  • 蔥燒土鯽魚,連骨酥,酸甜開胃,糖醋是關鍵,香蔥也不能少
    話說回來,蔥燒土鯽魚的手藝,確實來自父親,父親對這道菜的喜好國慶期間做的土鯽魚燉湯,弟弟看到我的文章後,表示他也特別懷念,想嘗蔥燒土鯽魚。就做蔥燒土鯽魚,用糖和醋,燉得土鯽魚的骨頭都酥化掉,那才能無限回味。
  • 淺析常見的鯽魚品種-別再見到大鯽魚就說是工程鯽啦
    先說種,種的意思就是原始的品種:鯽,就是我們常說的土鯽魚,是我國土生土長的鯽魚品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老話兒說的「有水就有魚」指的就是這種鯽魚。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土鯽魚的特徵,所以不太會辨別土鯽魚,有人喜歡用顏色來辨別,認為金黃色的才是正宗野生土鯽魚,其他顏色都是非野生,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鯽魚的顏色與其生存環境有關,金黃色的鯽魚多出現在有水草、蘆葦、荷葉等水生植物的水域,乾淨水域多為銀白色或青灰色。另外,上文已經說過,土鯽魚基本無人養殖,野外釣的鯽魚,只要可以確定是土鯽魚,基本都是野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