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能長兩三斤,常被人冒充土鯽魚,如今菜場很常見

2020-12-26 禾木報告

導讀:一年能長兩三斤,常被人冒充土鯽魚,如今菜場很常見

淡水魚之中,鯽魚是最常見的品類,它的味道鮮甜,做法多種多樣,是菜市場常年熱銷的魚類之一。在鯽魚這個大類之中,又有很多不同品種的鯽魚,例如土鯽魚、高背鯽魚、銀鯽、白鯽、工程鯽等,很多人都分不清這些鯽魚之間有什麼區別,也搞不懂菜市場常售的鯽魚是什麼品種。

其實現在的菜市場和大部分釣魚場之中,基本上都是個體偏大的工程鯽,能達到兩三斤的樣子,有一些不到一斤重的工程鯽,常被商販冒充土鯽魚賣給不懂行的消費者,肉質腥味重,口感很一般。

工程鯽,光看這個名字就知道,它是人工培育出來的品種,民間俗稱它為「鯉鯽」,是鯉魚和鯽魚的雜交品種,也叫湘雲鯽。它可以長到鯉魚那麼大,同時又保持了鯽魚的外形,如今市場上銷售的鯽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工程鯽。

工程鯽的最大優點是生長速度特別快,在人工飼養池塘之中,一年能長兩三斤,基本上一年就可以出塘,投入產出快。並且它在抗病性、適應性、成活率等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因此逐漸成為了主流養殖鯽魚。

不過工程鯽也有缺點,那就是第一代工程鯽無法繁殖後代,因為它是「三倍體」鯽魚,染色體是奇數,只能用它和正常的鯽魚雜交繁殖。犧牲了繁殖能力,工程鯽的所有營養都全部用來「長肉」了,因此它的生長速度特別快,個大肉多。

像農村常見的土鯽魚,生長速度都是奇慢無比,一年都長不了一兩肉,個頭特別小。工程鯽正好彌補了土鯽魚的缺點,因此受到養殖戶青睞。但有一說一,土鯽魚的口感的確是雜交鯽魚所無法比擬的,鮮甜可口,煲湯非常好喝。

由於放養的原因,現在外面很多野生水域也有不少工程鯽,因為鯽魚的顏色會隨著水質有所變化,很多人在野外釣到大鯽魚還以為運氣好,釣到土鯽魚了,實際上就是工程鯽。還有如今很多的釣魚場,為了吸引釣友,會投放很多個頭大的鯽魚進去,這些也基本上都是工程鯽。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露出了嫌棄的表情?

甚至有人會質疑,工程鯽是不是轉基因?其實大可不必緊張,工程鯽不是轉基因,它是雜交魚,可以放心吃。就和現在常見的雜交蔬菜、雜交豬肉一樣,是很安全的,和轉基因談不上關係。

如何分辨工程鯽和土鯽魚呢?最直觀的方法是看它的嘴邊有沒有一對小小的鬍鬚,非常小,需要認真觀察,如果有的話,那基本可以確定它是工程鯽,土鯽魚沒有鬍鬚。此外,工程鯽的背部魚鱗排列沒有規律,看起來很亂,土鯽魚的鱗片排列很規律。最後,還可以在殺魚的時候觀察一下,工程鯽內臟少,背上肉厚,土鯽魚則相對來說肉少一些。不管是哪種鯽魚,只要來源是安全的,都可以食用,唯一要擔心的是防止「被宰」。

讀者朋友們,你們認識工程鯽嗎?你覺得它好吃嗎?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一年能長兩三斤,常被人冒充土鯽魚,肉質腥味重,口感很一般
    實際上如今的農貿市場和絕大多數釣魚場當中,大部分全是個人稍大的工程鯽,能做到兩三斤的模樣,有一些不上一斤重的工程鯽,常被商人假冒土鯽魚賣給不內行人的顧客,肉質地腥味兒重,口味很一般。工程鯽,光看這個姓名就了解,它是人工培養出去的種類,民俗別名它為「鯉鯽」,是鯽魚和鯽魚的雜交種類,也叫湘雲鯽。
  • 此山寨貨一年能長3斤,常冒充土鯽魚,不少人花了冤枉錢
    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採購食材不僅考慮到口味,更要兼顧營養價值,而魚肉是我們常見的一種食物,且營養價值極高,鈣含量非常豐富,所以是大家採購魚肉的首選之一,但是你確定你在菜市場買到的鯽魚是真正的土鯽魚嗎?
  • 一年生長兩三斤,經常被用來冒充土鯽魚,消費者:很難分辨
    鯽魚是很火爆的魚類。鯽魚在全部海域大部分都是有存有。天然的的鯽魚生長以及遲緩,一年也只不過是長上二三兩即使迅速,鯽魚儘管刺多肉植物少,但鯽魚熬料的高湯,色調稠白,味兒以及的美味。是別的魚類所沒法做到的,並且鯽魚還是製作酥魚的最好原料。塊頭略微大一些的鯽魚,還能夠空燒,是非常好的一道小菜。喜愛垂釣的盆友,針對主要鯽魚通常是十分偏愛的。
  • 它常冒充「鯽魚」來售賣,個頭不小肉質卻很差,買魚時一定要分清
    導讀:它常冒充「鯽魚」來售賣,個頭不小肉質卻很差,買魚時一定要分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飲食的要求也有了很高的需求,我們不僅要吃的營養而且還要吃的健康,魚類的肉質非常細膩,脂肪含量少,和其他肉質相比,魚肉是非常容易吸收的,所以魚就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魚類有鯉魚、黃魚、鯰魚、鯽魚等等,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魚,它常冒充「鯽魚」來賣,個頭不小肉質卻很差,一斤的售價能高達12元,所以我們在買魚的時候一定要分清
  • 都說野生土鯽魚長不大,這樣大的土鯽魚你見過沒,能釣到全靠運氣
    鯽魚是一種分布極為廣泛的淡水魚種,同時又具備較強的耐寒耐熱性,在一年四季皆可垂釣。如今我們垂釣的鯽魚,大多都是經過人工培養的工程鯽魚,即使是在江河湖泊這些自然水域中垂釣,也很難遇到純正的土鯽魚了。可偏偏在我們釣魚界,不少的釣友對野生土鯽魚都有著一份獨特的情懷,在他們眼中,只有純正的土鯽魚才算得上是最好的鯽魚。但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純正的土鯽魚生長速度慢,抗病能力較弱,在跟人工培育的工程鯽魚兩者一對比,也是落了下風,自然也就沒能得到重視,整體數量也是不如工程鯽魚了。
  • 黃橙橙的鯽魚就是土鯽魚?那可未必!這樣子的鯽魚才是土鯽魚
    因為魚生活的水中含礦物質等不同,即便是土鯽魚也未必就是金黃色的,很多野河裡面的土鯽魚就是白色或者青色。下面就圖文並茂教大家認一下鯽魚。土鯽魚,圖據網絡大家為什麼喜歡土鯽魚?老釣友肯定都清楚,因為很少有專門養殖土鯽魚的。原因很簡單,土鯽魚生長比較緩慢,在野生環境下土鯽魚一年一般只能長到1兩多,半斤以後生長更加緩慢。
  • 如今能吃到壽司,有一半的功勞是鯽魚的
    鯽魚壽司以鯽魚、米飯和鹽為原料,利用米飯與鹽來使鯽魚發酵。你還記得小時候吵吵鬧鬧要養的金魚嗎?婀娜多姿的金魚,你們有沒有想過他們的出生來歷?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對的,是那個長的一點都不可愛的鯽魚他們就這樣超級大變身,成了我們生活中常見且美麗的金魚。
  • 這魚常被冒充河鮮賣,12元一斤卻肉質差,買魚時一定擦亮眼睛
    這魚生長速度是野生鯽魚的5倍,常被冒充河鮮賣,12元一斤卻肉質差,買魚時一定擦亮眼睛。冬天寒冷乾燥,此時吃一些高蛋白熱量大的食物,不僅補充營養還可以禦寒。冬季選擇鯽魚來煮湯是再好不過的了,鯽魚肉質細嫩並含豐富蛋白質,鈣,磷,體及十幾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非常高。兒童常喝鯽魚湯可以健腦補鈣有助於身體生長發育,老人常吃鯽魚湯可以預防骨質疏鬆,鯽魚營養豐富價格適中,因此是許多人喜歡的一種物美價廉的滋補食材。
  • 為什麼土鯽魚這麼受到釣魚人的青睞?
    但是,鯽魚雖然常見,但是種類繁多,即使是資深的老釣手也不一定說得清楚,分得清楚,鯽魚到底有多少個品種。從官方權威部門資料來看,我國鯽魚不下二十種,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土鯽魚,除青藏高原和新疆北部無天然分布外,幾乎遍布於全國各地的江河湖泊、池塘水庫和沼澤河溝等大小水體中。
  • 一招學會如何區別野生鯽魚和家養鯽魚
    鯽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入冬時節的鯽魚,味道更佳。我們常見的鯽魚有土鯽魚和良種鯽魚,(我不認為羅非魚也是鯽魚,根本不是一個檔次)這裡要指出一下,其實土鯽魚也可以吃飼料長大,良種鯽魚也可以自然水域長大,這個區別我們後面再談,還是先分辨土鯽魚和良種鯽魚吧。
  • 它肉質比野生鯽魚差,魚販子常以假亂真,買魚時要擦亮眼睛!
    民間也常說吃食物要吃不長腿的,會比較營養。而魚正是這樣一種食材。大家都知道,魚肉的脂肪非常少,肉也比較鮮嫩,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吃了都會比較容易吸收,對身體非常好。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魚,在市場上經常見到,但它卻被當成野生鯽魚買,它肉質比野生鯽魚差,魚販子常以假亂真,買魚時要擦亮眼睛!
  • 野河釣了條1斤的鯽魚?別高興的太早,它根本不是土鯽魚!
    鯽魚是自然水域中最常見的魚種,由於其數量多、分布廣、食性雜等特點,故備受釣魚人青睞,很多人甚至都把釣鯽魚作為新手入門的第一課鯽魚的品種有很多,其中土鯽最受歡迎。土鯽就是指在自然水域土生土長的鯽魚,它的珍貴之處就在於,生長緩慢,據說一年才長一兩肉(百科上介紹是從幼苗長到150克需要3年時間),肉質緊、口感好、營養豐富但這些年由於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加上胡亂放生,導致很多外來魚種流入江河湖海,正宗的土鯽越來越少
  • 它常被魚販子冒充野生鯽魚賣,個大卻肉質差,買魚時要擦亮眼睛
    導讀它常被魚販子冒充野生鯽魚賣,個大卻肉質差,買魚時要擦亮眼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注重飲食健康,平常都會選擇一些營養又健康的食物,而魚就是我們最常吃的,魚的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兩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約有87-98%都會被人體吸收
  • 淺析常見的鯽魚品種-別再見到大鯽魚就說是工程鯽啦
    我在野外釣到過最大的鯽魚有一斤多,平時看視頻和文章,也經常能看到很多釣友在野外釣到大鯽魚,但是我發現很多人對鯽魚的品種還是認識不太清楚,有人只要是在野外釣的鯽魚就說是土鯽魚,還有人見到大個體的鯽魚就說是工程鯽或者鯉鯽。所以我就查閱並參考了網上的資料,結合自己的認識,給大家分享下常見的鯽魚品種,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和探討。
  • 鯽魚能長10斤重?江蘇釣友水庫釣到「鯽魚王」,網友:工程鯽!
    (這鯽魚看上去有點像鯉魚)二、鯽魚真能長到10斤重嗎?鯽魚雖然常見但品種卻有很多種,根據目前已知道的野生鯽魚品種來看,具體分為以下8個品種。工程鯽是用日本白鯽魚為父本,利用普通鯉魚為母本,通過基因雜交出來的一種新型鯽魚,具有體格生長不受限制的特點。雖然10斤重的野生鯽魚不常見,但工程鯽能長到10斤重也不足為奇,甚至比這還大的都有。
  • 能分辨出幾個常見的鯽魚品種麼?
    有不少朋友喜歡釣魚,鯽魚作為一種常見的魚類,自然也受到不少釣魚的青睞,每當有釣上大板鯽時不免也在朋友圈裡曬曬。曬圖時也引來了不少質疑,明明是野河裡釣的鯽魚,怎麼就不是土生土長的呢?很多人都搞不明白,其實呢!我們常見的鯽魚有好幾個品種。
  • 根似人參卻不是「參」,長在農村過去常忽視,如今20元一斤
    無疑就是各種野草,野草對環境要求不高有土的地方就可以生長,不管是在田邊地頭、溝坡路旁,還是房前屋後,甚至是房頂瓦片上也可以生長得很好。農村地區綠水青山環境優美,這得益於各種野生植物,野草野花不僅豐富著我們的生活,有些植物還有很好食用或藥用的價值。
  • 關於土鯽、優質鯽魚與野生鯽魚:「土」是一種結果而不是一個品種
    土鯽不肯長,良種鯽魚是現在養殖的主流品種,它和土鯽都是典型意義上的鯽魚,鯉鯽長勢快但賣相差,當然鯉鯽類也屬於良種鯽魚;另外,還可以直接依高背型和低背型兩大類來直接區分或分類,因鯽魚的體內變異產生有高背型和低背型兩種自然種群,在實踐生產中,高背鯽魚比低背鯽魚肯長得多。
  • 【探索】上海人餐桌上常見的淡水魚大盤點!你喜歡吃哪種?
    如今生活非常便捷,在上海菜場裡都能買到各種各樣的魚。青魚、草魚、鰱魚……你知道上海菜場裡還有哪些我們常見的魚種嗎?一起來看看吧,詳青魚青魚,拉丁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又名:黑鯇、螺螄青、烏混、黑混、螺螄混等。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
  • 別高興得太早,它十有八九不是土鯽魚
    鯽魚是釣魚人特別喜歡釣的一種魚,因為鯽魚分布廣泛,數量比較多,肉質鮮美,一年到頭都能釣到它。哪怕新手釣友也能釣到幾條鯽魚,因為好釣所以咱們對鯽魚的習性覓食特點也是研究得最透徹的。不過大家研究的方向已經不是河裡的小奶鯽了,而是怎樣釣大板鯽,因為釣到大板鯽才算是有嘚瑟的資本。為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