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山平湖「跨界」合作,打造聯動發展共贏地
夾著公文包上樓,不時和沿途辦公室的幹部打招呼,偶爾還停下來聊幾句……這個「地點」是在浙江平湖市廣陳鎮政府,而「人物」是上海金山區廊下鎮黨委書記沈文。
幾天前,沈文帶著記者到廣陳鎮「走親」,和廣陳鎮黨委書記沈強深入探討周邊「田園五鎮」聯動發展的具體事宜。今年以來,滬浙毗鄰的金山廊下、呂巷、張堰和平湖廣陳、新倉5個鎮的書記已多次坐到一起,商議如何攜手打造一個超大型長三角「田園綜合體」。
「滬浙毗鄰地區,地相近、人相親,過去一直往來頻繁。去年,金山區第五次黨代會正式提出『打造聯動發展的共贏地』目標。未來,我們必須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努力通過區域協同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為提升長三角城市群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做出應有貢獻。」金山區委書記趙衛星如是說。
記者近期採訪發現,在金山與浙江交界的毗鄰地區,一系列「跨界」發展的探索和實踐已在悄然展開。
從「第一公裡」開始
這兩天,在金山楓涇鎮,站在葉新公路的盡頭往西看,你會發現前方的農田裡插起了一面面小紅旗,格外引人注目。
原來,葉新公路西延伸段工程即將動工,全長2.24公裡,將無縫對接「對面」浙江嘉善境內的姚楊公路。這條省際「斷頭路」打通後,將大大方便嘉善和楓涇兩地百姓的往來出行。
根據計劃,不久的將來,楓涇鎮境內的楓美路、興新公路、葉新公路、興豪路、南楓公路、環東二路、上海塘路等7條道路,都將與浙江境內的道路實現聯通。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要從『第一公裡』認真做起。」在趙衛星看來,這「第一公裡」,就是最近的事情、最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
一場半馬比賽,頗具象徵意義。4月15日上午,在浙滬邊界,一場「田園廊下,水墨廣陳」鄉村半程馬拉鬆開跑,20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從上海跑到浙江再跑回上海……當天,全國共有26萬人參加跑步,但這是唯一一場跨省市的半馬比賽,由上海金山區廊下鎮和浙江省平湖市廣陳鎮聯合主辦,金山區與嘉興市領導班子共同參跑,立志要跑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第一公裡」。
「第一公裡」的事情有很多。在金山廊下鎮,「蓮廊線」是一條連接中華村農家樂和上海莘莊的直達公交線,開通以來備受農民和市民好評,但一直處於虧本運營狀態。去年,「接駁」上浙江廣陳鎮、新倉鎮之後,蓮廊線的乘客數量大幅增加,這條公交線終於扭虧為盈。在楓涇鎮,來自姚莊汽車站和嘉善客運總站兩條公交線「對接」過來,也讓滬浙兩地居民欣喜不已……
「幾天前,我到金山醫院排隊取藥,前面一個人正好在刷卡,居然顯示是平湖的醫保卡……」這是金山居民寶先生近日的親眼所見。原來,去年10月,金山醫院成為了上海第一家與平湖實現門診、住院醫療費實時點對點結算的綜合醫院。不僅如此,位於金山區的上海睛亮愛爾眼科醫院,也於去年開通了異地醫保結算,迄今已為平湖1000餘名老年白內障患者進行了手術復明,讓一衣帶水的「隔壁鄰居」就近看上了上海的知名專家。
毗鄰地區「全方位」聯動
早上6點鐘,寂靜的潮泥灘小鎮開始變得熱鬧起來。這個「邊城」小集市,西一半屬上海楓涇,東一半屬浙江嘉善,已有數百年歷史,吸引了兩地的人們每天聚集、交流、購物。
這個畫面,也每天出現在楓涇鎮政府一間辦公室的大屏幕上。這間辦公室外,掛著一個牌子——「金山區·嘉善縣社區聯合治理網格化中心」。這個中心是滬浙兩地聯動治理的機構,雙方工作人員一同在這裡值班,一旦發現問題,可以通過聯勤聯動及時解決。
在中心實時監控的上百個鏡頭裡,像潮泥灘這樣的交界點共有10多個,它們過去大多屬於「三不管」地帶,「髒亂差」嚴重,現在則成了重點關照、治理的地塊,開始變得乾淨整齊。在最近的大調研中,潮泥灘的居民反映,市場裡的道路破損嚴重,於是,楓涇鎮很快將整修道路的計劃列入議事日程,希望讓這條兩地人共同的路變得更平坦好走。
「基礎共建、功能共享、合作共贏,這既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價值所在。」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告訴記者,早在2016年3月,金山楓涇鎮已與浙江嘉善與籤訂「共建滬浙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戰略框架協議,雙方在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旅遊開發、社會治理、生態保護等方面共同推進「五個一體化」建設。
如今,楓涇與嘉善接壤的12條河道均已經安裝了監控探頭,對界河水質、水位等數據進行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的監控……圍繞「水域同治」,嘉善縣的「五水共治」和楓涇鎮的「河長制」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轄區水域質量,兩地人民攜手共抓綠色發展。不僅如此,在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下,楓涇鎮與嘉善縣多部門聯手,兩地共出動400餘名工作人員,用五天時間,將位於老320國道周邊40餘處違法建築徹底拆除。
兩地還共同探索形成了以「文化走親」為特色品牌的文化交品牌項目,連續開展滬浙農民畫巡展、故事會等交流活動。今年4月18日,楓涇鎮和姚莊鎮共同籤署文體建設區域聯盟框架協議,將兩地往來頻繁的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聯席例會制、每季聯動制等機制予以固化和項目化。
「你看,在這個群裡,可以看到我們兩地的許多新動向……」楓涇鎮黨委副書記幹翠寶給記者看了楓涇與嘉善的黨建微信群,兩地幹部不僅在裡面溝通工作,還分享了各類情況和信息。據透露,兩地共同建立了「楓涇尤利明先進事跡報告團」、姚莊「農運星火」陳列館、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惠民街道)「黨建主題公園」等黨建資源庫,為毗鄰地區黨建教育提供「身邊的資源、鮮活的素材」。
而廊下鎮與廣陳鎮已「不分彼此」。最近,廣陳鎮黨委副書記傅禕慧,同時還成了廊下鎮黨委副書記,要在相隔不到10公裡的「上海」掛職工作半年。而此前,兩鎮已互派多位幹部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掛職,互相借鑑、互相啟發。廊下鎮農業園區招商科科長楊立平,在廣陳鎮農辦掛職期間,利用廊下較早建設農業園區的經驗,幫助當地一起制訂浙江省首個農業經濟開發區的規劃,並建立了「區鎮合一」的體制和機制。
如何實現「1+1>2」?
在楓涇和平湖的交界處,一條大茫塘靜靜地流淌。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已在大茫塘兩岸悄然落子,成為國內首個跨省市一體化開發的產業園區。
5月8日,中德新松教育長三角總部基地籤約落戶張江長三角科技城。這個項目規劃佔地390畝,包括智能港、中德企業創新中心、科技學院三部分,一部分功能位於上海境內,一部分功能位於浙江境內,獲得兩地支持,將為科技城和周邊產業提供有力的支撐。
根據規劃,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地跨上海和浙江兩地,總規劃面積87平方公裡,其中浙江平湖市境內45平方公裡,上海楓涇鎮境內42平方公裡,將打破傳統地方行政區劃格局,在統一品牌、統一規劃、統籌協調的前提下,探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我們將立足長遠,高標準建設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共同把蛋糕做大,努力實現1+1>2。」金山區區長胡衛國表示,接下來,滬浙兩地將緊密攜手,瞄準國際前沿,整體統籌規劃產業布局,緊密連結張江高新科技園區資源,加大交流,加強合作,進一步加快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的建設。
「現在,一大批優質項目已經在排隊等候入駐。」張江高科派駐長三角科技城的項目負責人馬軍介紹說,儘管目前還處於規劃階段,但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政策疊加優勢,已吸引了一大批優質項目前來接洽。
眼下,聚焦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金山區正在高起點描繪「三張圖」,分別是張江長三角科技城、「田園五鎮」綜合體、環楓涇城鎮圈,都需要通過區域協同來完成。
比如廊下鎮牽頭的「田園五鎮」鄉村振興協同發展規劃,集聚了廊下鎮、張堰鎮、呂巷鎮、廣陳鎮、新倉鎮農業特色明顯的五個鎮,探索一條以城鎮為基本單元,打破行政邊界,協同促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根據規劃,「田園五鎮」將實現六次產業聯動、生態環境共治、公共服務共享、基礎設施共建、鄉村文化共榮的合作發展模式,未來要成為長三角地區小有名氣的鄉村休憩圈。
在這樣的背景下,「明月山塘」鄉村振興實驗室已於今年3月份正式建立。廊下與廣陳鎮交界的南北兩個山塘村,將共同挖掘人文歷史、民俗文化、鄉村資源,在充分保留現有建築的同時,進行風貌性打造,整體規劃300米的老街,兼顧村民生活、集鎮商貿與鄉村旅遊等多重需求,構建生活便利、旅遊舒適的服務體系,攜手打造「鄉村度假目的地」。
與此同時,楓涇-新浜-嘉善-新埭四鎮「城鎮圈區域協同規劃」也已經出爐。這個城鎮圈協同發展,將通過統籌公共服務資源,加強核心城鎮與周邊一般新市鎮、集鎮(非建制鎮)以及農村地區的公共運輸服務和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促進30-40分鐘交通可達範圍內的城鎮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平衡、資源互補、服務共享,讓滬浙兩地的城鎮和鄉村地區實現共建共享和組合發展。
目前,浙江嘉善正在積極打造「楓南小鎮」,而這個小鎮的部分區域在歷史上其實屬于楓涇古鎮的範疇,為此雙方正在進行了規劃圖紙、功能布局的「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