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反腐倡廉的「習」風吹來,颳得餐飲業冷颼颼,高檔餐飲業首當其衝,不少大陸星級餐廳業績應聲而跌;為求生存,業者百般花招全出籠,就是要避開這道反腐新規。
儘管許多中高價的臺資餐飲業,尚未被冷風掃到,但生意人敏銳的嗅覺早已聞到了餐飲市場恐大洗牌的商機,早早醞釀策略「備戰」!
奢華在退燒、平價正崛起,企業要轉型?推副品牌迎戰?許多餐飲業都展開了調整步伐。太和殿以客單價400元(人民幣,下同)的高價位搶進上海灘,但公務消費的驟減,對於以「外國商務客」為主的太和殿來說,影響並不大;不過,擔心「奢侈退燒」恐成趨勢,老闆娘沈琬也開始緊盯大陸政策。
儉約風形成打包文化
「首波衝擊的是傳統燕鮑翅,但高端的火鍋餐廳可能就是第2波。」沈琬說。
位於天子腳下,北京欣葉總經理林合晨對這波儉約風更是「有感」。
北京餐桌上,華而不實的菜色少了,也罕見形成「打包」風氣,一股庶民化的餐飲趨勢正在漫延。受重創的北京高檔餐廳紛紛裁員、甚至倒閉,掀起當地一股店面拋租潮;最近,林合晨還接到了電話,詢問是否要承租店面。
林合晨說,定位於「中價位」的欣葉,尚未受到衝擊,反而接收了一批自高端市場出走的客群;欣葉還積極「出招」,將一般菜的平均客單價由120元下調了10元,吸引來客。他認為,庶民化的餐飲趨勢未來將越來越吃香。
見識廣炫富不流行
反腐政策的力道痛擊了過去奢華鋪張的餐飲業,而大陸消費型態的成熟、中產階級的崛起,也助長了平價消費的勢力。
一消一長的變動,也和企業的經營策略相牽引。因此當太和殿決定轉型成為多品牌的集團,並思考如何迎合當地的消費趨勢時,沈琬就注意到了年輕人、上班族兩個新勢力。
光靠太和殿招牌,就在臺灣紅了20年,現在沈琬想做的,是以豐富的產品在大陸創造一種「飲食流行」。而這飲食流行,是和過去富人「東西貴就是好」的炫富型消費邏輯不同的。
沈琬說,大陸年輕人現在出國機會多了,喜歡流行,開始懂得品味,會注意起產品的性價比,帶動另一種稍平價、年輕化的餐飲需求。
此外,為數龐大的上班族也是她鎖定的客群。尤其大陸人自己帶便當的風氣不比臺灣盛行,如何打造出定位在「快速吃飯」的「店」,以「平價中的高檔」吸引這群外食族,是沈琬打造副品牌的想法。
中高價位的泰菜餐廳--瓦城在搶進大陸市場時,也注意到了平價的需求,打算「高低通吃」。
除推動今年在上海開出第1家瓦城,也和大陸金鷹集團合作打造平價美食廣場,由集團開發平均客單價僅18至50元的新品牌,搶大陸平價市場的雄心不言而喻。
消費者追求的是『價值』而非『價格』!」瓦城泰統集團董事長徐承義說,越成熟的市場,消費者越能感受到產品的價值差異化,在臺灣23年的經驗讓他掌握了臺灣消費者的趨勢,而現在,他也在大陸的餐飲市場上,看到了同樣的潮流。
(旺報 郭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