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國都興起了一陣素食熱,很多人都非常的熱衷於吃素,甚至出現了各種的素食團體,他們不僅自己做到了吃素,而且也不斷地對其他人進行宣揚,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素食自助餐廳,講各種吃素的好處,至於吃素好不好,畢竟現在營養界和養生界都沒有什麼定論,但是這讓很多人首先想起了和尚,好像提起吃素就跟和尚劃了等號一樣。
01佛教的乞食文化
其實,在佛教創立之初,佛教並沒有提過吃素的,而且當時的食物來源,都是要靠託缽乞食才能得來的,施主給什麼,就得吃什麼。
畢竟託缽乞食,不一定會得到什麼人的施捨,倘若是個富有的人,還是能夠得到一些油水的,假如乞討的施主是個非常貧窮的人,也就只能跟著吃糠咽菜了。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釋迦牟尼佛的兩個徒弟,一個叫須菩提,一個叫大迦葉。須菩提乞富不乞貧,大迦葉則是乞貧不乞富。
即使是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也不能免俗地,也是要託缽乞食的。《金剛經》中有這麼一段話: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一段話,就把釋迦牟尼佛吃飯的場景描述得很清楚了,入舍衛城乞食,乞討完了,還得回住的地方吃,吃完了還得收起來。
次第乞已非常重要,就是挨家挨戶的去乞討,不能嫌貧愛富,所以對於以上須菩提和大迦葉的兩種極端的行為,釋迦牟尼佛都給出過教育的。
到了這裡很多人就很奇怪,和尚有手有腳的為什麼不能自己靠勞動吃飯呢?
因為釋迦牟尼佛教導僧人們一定要謙卑,不可以傲慢,所以用了這一種方式來消除傲慢心。
託缽還有兩層意思,是對上(如來)乞法,對下(世俗)乞食;乞法養慧命,乞食養身命。
02吃素的由來
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其實也是託缽的,但是這樣的行為,讓中國出身儒家的士大夫貴族瞧不起,叫花子有什麼資格給我講課,所以就特別排斥佛教。
後來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之後,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時候是相信佛教的,朝廷就建了寺院供僧人居住,後來在中國有自己的叢林寺院,有自己的田產,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僧就開始號召自給自足,不再乞討。
而就在這個時候,梁朝武帝也是個大乘佛法的狂熱信徒。佛法說不殺生,可以養慈悲心,這貨更好,直接在全國範圍內,下了一個紅頭文件,這個紅頭文件就叫《斷酒肉文》。
從此以後所有出家的僧尼不再飲酒吃肉,而且在中國,僧人們過堂用齋,都是素食,我有幸在青州廣福寺用過一次齋,和所有的法師和義工們一起吃的,做的還是不錯的。
03南傳佛教依舊可以吃肉
南傳佛教的由來想必大家都清楚,我在上一篇文章也提到過,其實南傳佛教就是佛陀涅槃之後的上座部佛教,在咱們中國稱其為小乘佛教,佛教中的小乘與大乘是怎麼來的?修行人該如何看待小乘與大乘,這個教派一直堅持釋迦佛在世時制定的規定,託缽乞食,或者是寺院所在地區的居民們輪流供養,都是給什麼吃什麼,所以還是可以吃肉的。
04藏傳和蒙傳佛教允許吃肉
藏地和蒙古,一來,過去因為其土壤和氣候的原因,沒有足夠的糧食和蔬菜,吃素食有些勉為其難。
二來,藏傳佛教受漢傳佛教影響小,更多的是印度直接輸入結合當地苯教形成了現在特色的藏傳佛教,所以其特點,與南傳佛教有很多類似之處,所以這些邊疆地區是允許吃肉的。
05在家居士應該如何做
在家居士,是佛門的護法,不是出家人,所以沒有硬性的指標規定,全憑自己的心願,倘若覺得自己也能和寺院裡的出家人一樣,那也沒什麼不行,倘若不能全做到,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畢竟在家眾,要以養家餬口為主,如果自己養家餬口都做不到,又如何做到滋養身命呢!滋養身命都做不到,又如何延續慧命呢?
在家居士在飲食上,應該注意營養搭配,合理膳食,肉食是允許食用的,佛教中說,不為自己殺,自己不曾看到,自己不曾聽到,這是屬於三淨肉的,當然有些居士就是有口腹之慾,總是饞肉,那時沒辦法的事了,那就儘量的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做到不吃肉,也是可以的,畢竟佛法廣設方便的。
當然有的居士是受了大戒的,例如菩薩戒,這個肉就不可以吃了,只能茹素。
想必看到此處,大家也知道漢傳佛教吃素的原因了吧,其實在這裡我還是鼓勵各位飲食上要營養均衡,如果一定要發願吃素的話,要先試吃一段時間,經常的檢測自己的身體,如果出現了低血糖,貧血,營養不良等情況,一定要停止吃素,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
我是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希望傳統文化能夠更多地幫到所以的朋友,大家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覺得我的文章能讓人受益的話,就請點讚、收藏、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