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佛學常識,信仰佛教必須吃素嗎?

2020-12-20 大茶經

關於佛教的文化,戒律的問題是很多學佛修行的問題。特別是生活中,我們信仰佛教的人是否吃素食就是大問題之一。在佛教的戒律中,有三皈五戒之分,為了教導弟子如律受持,是約束心身,斷惡行善的靈丹妙藥。

當然,對於佛教的對於食的問題,大德聖嚴法師曾寫道:「素食是佛教最為鼓勵的事。但也並不是要求所有的教徒都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為慈悲一切有情眾生的緣故,所以在南傳地區的佛教國家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堅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堅守素食,但他們不可親自殺生。」

佛教在五戒中,第一條就是要大家不殺生。對於大乘佛教,素食的問題是比較嚴格,有很多學佛的人都知道,信佛最初的三皈中,在沒有五戒之前,遇到佛事時是不提倡吃葷的,所以基本以素食為主。對於親自屠殺是不可的,當然也不可指揮他人屠殺。而對於學佛修行又沒有皈依卻信仰佛教的人來說,在我們平常生活中,除了在佛事時必須吃素外,其它時間就由自主選擇。當然,多吃素食為最佳。

聖嚴法師(網絡圖)

在佛教的信徒中,三皈與五戒有不同的地方,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皈向,依是依靠。但凡是信仰佛教,受了三皈依法,才算是一個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是佛門的三寶弟子。在佛教裡,受五戒之前,就必須先皈依,就是皈依三寶,為佛弟子,積累善根,趨向佛道,然後更進一步才受持五戒。

佛教認為,皈依佛法僧三寶,一定能滅罪障、增福慧,有一體三寶和住持三寶的道理,這都是信佛教徒應該皈依的。皈依三寶中,有護持與供養,佛、法、僧三寶中,僧寶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法師們本著「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皆離苦」的偉大情懷,依據佛制清苦辦道,弘法利生,使佛法繼續流傳,這是難能可貴的,是值得我們護持與供養的。這也是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不同之處,小乘佛教以自修為目的,而大乘佛教主要以普度眾生為目的,所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道理。這一點,也是佛教中為何能在我們華夏大國能夠屹立不倒,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聖嚴法師:法鼓山創辦人
    法師為了讀書,於1947年春,便離開了上海大聖寺,到同樣位於上海的靜安寺佛學院,當一名插班的學僧。 靜安寺佛學院課程大概是中學到大學的程度,英文和數學是小學高年級到初中,國文是高中程度,佛學則是教《大乘起信論》、《梵網菩薩戒經》、《印度佛教史》、《八宗綱要》、《八識規矩頌》等。
  • 信仰佛教必須吃素嗎?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問:我想問學佛與素食的關係問題。我家是雙職工,孩子的姥姥做飯,我們每天下班較晚,回來飯已做好了,假使我要吃素的話,就要麻煩姥姥每天多炒個素菜,做為學佛的人,應該讓大家生歡喜心,我卻麻煩了老人家。如果不讓姥姥炒素菜,她做菜總會放些肉,那樣又有傷慈悲心了,這不就矛盾了嗎?怎麼解決呢?答:我覺得不要把吃素和學佛必然地聯繫起來,特別是在家學佛,沒有這個必要。
  • 聖嚴法師:佛教提倡吃素 基於四大理由
    編者按:關於吃素、放生、殺生,確實存在很多爭議話題。不過,無論歷史源流如何,現在漢傳佛教提倡素食,這始終是一種優良傳統。至於佛陀住世之時是否允許吃肉,佛經之中是否明確規定不得吃肉,則是另外一些話題,當然值得繼續探究。
  • 信仰佛教,必須要吃素嗎?不要執著了!
    關於信仰佛教是不是一定要吃素的問題,學佛人一定要知道,不然很容執著了。很多人學佛以後堅持吃素,不僅自己堅持,甚至還讓自己的家人也跟著自己吃素,跟朋友聚餐時還去強調自己吃是吃素的。吃素確實是個好習慣,但如果太過執著這種好習慣,反而好習慣也會變了質。關於吃素這件事一定不要太執著了,隨緣就好。佛教並沒有規定信仰佛教就一定要吃素,若能堅持吃素固然好,但若遇到特殊情況偶爾吃到了肉也不必糾結,若是因為吃了一塊肉,內心執著了三五天犯不上的。
  • 《人間佛教思想文庫》從書 聖凱法師撰寫總序
    1948年,慈航法師(1893-1954)應臺灣中壢圓光寺釋妙果之邀至臺灣,繼承太虛大師未竟的佛教革新之志,提出挽救傳統佛教的危機,要靠興辦教育、文化與慈善事業「三大救命環」,開啟了臺灣佛教發展的新局面。隨後白聖法師、星雲法師、聖嚴法師、證嚴法師等紛紛相繼而起,紛紛依人間佛教精神結合時代特性而別有一番創建,當今臺灣佛教新「四大道場」的崛起即是實證。
  • 佛誕吃素總動員:妙江法師邀您一起吃素積福報
    2019年佛誕節,鳳凰網佛教頻道特別策劃了「佛誕吃素積福報」活動,面向全球發出「佛誕吃素」的倡議。
  • 星雲法師於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佛學講座(圖)
    佛教在線11月29日訊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於11月25日—27日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佛學講座。三天講座主題分別為「佛教看管理」、「佛教看素食」和「佛教看環保」,至少有五萬人到場聆聽法義。11月27日,香港紅磡體育館座無虛席,一萬二千人聆聽法師第三晚的佛學講座「佛教看環保」。
  • 濟群法師:臺灣佛教見聞記
    5、電視臺臺灣目前有五家佛教界辦的電視臺,如佛光山的佛光衛視,慈濟的大愛電視臺,中國佛教傳布協會的衛星電臺等,它們在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傳播佛法,或傳播與佛教有關的內容。如衛星電臺的節目有:空中佛學院、佛經講座、佛界資訊報導、人道素食、插花、高僧專訪、名剎之旅、兒童故事、佛學疑惑開釋、電影欣賞等。另外中視、臺視等重要電臺也時常邀請法師講經、講座。
  • 聖嚴法師:火氣大的人最傷自己,四個方法教你有效戒除嗔心
    佛學大儒聖嚴法師,是對佛教普及與推廣做出突出貢獻的高僧。我曾有幸看過幾次法師講法的視頻,他如此解釋「嗔心」:因怨恨、憤怒和仇視導致自己內心常常帶有火氣,失去冷靜與克制,變成一個充滿戾氣與負能量的人。在聖嚴法師看來,火氣大的人最傷自己,學會以下四個方法可教你有效戒除嗔心。
  • 【憶師恩】聖嚴法師口述 -- 我所知道的日常法師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個月前,有一位何英超居士告訴我說,日常法師的身體非常衰弱,已經必須坐輪椅代步。他說:「日常法師可能來日無多了,但是他的成就不會因此消失,尤其他的弟子們都非常優秀,對於日常法師傳授的法門都很受用。將來臺灣的佛教,由日常法師帶領的系統,不僅不至於後繼無人,反而會是源源不絕地發揚光大。」
  • 宏海法師:吃素就是在放生
    2019年佛誕節,鳳凰網佛教頻道特別策劃了「佛誕吃素積福報」活動,面向全球發出「佛誕吃素」的倡議。
  • 佛陀都沒有吃素,可為什麼到了漢傳佛教中就一定要吃素呢?
    一說到佛教,許多人想到的都是吃素,佛教徒也因此被貼上了素食主義者的標籤,可以說,在中國信佛就一定得吃素,不吃素就不配成為一個信佛之人。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了解的宇宙真理中,並不包括吃素這一條,並且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中,也詳細地說明了出家修行的戒律。 殺戒第一。
  • 光泉法師在杭州市佛教僧眾大會上發表講話
    要有大局觀,就是要做到處處感知大局、時時覺察大局,這是愛國佛教僧人的立身之基。我們雖然出家,但仍是社會公民,依然肩負著國家責任、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這需要我們運用大乘佛教的精神,善於用大視野去觀察社會、研究問題、體悟信仰,自覺地在熱愛祖國、堅定信仰中踐行菩薩道。2、有危機感,發菩提心。
  • 生活條件好了 可為何吃素的人卻越來越多?
    對她而言,吃素不僅僅是因為信仰,更多的是因為她覺得吃素健康。孫儷還經常在微博上曬素食,已經有不少80後、90後都跟著「孫娘娘」一起開始了佛系養生之路。其實在大多數人心裡,吃素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中國佛教協會對漢傳佛教僧人生活上的要求即為「素食、獨身、僧裝」,從中,可以看出漢傳佛教對素食的重視程度。在佛門之中,吃素是一種非常慈悲的行為。信佛之後,如能實行素食,那便是最積福報的事情。那吃素到底能得多少福報?迦葉菩薩問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不飲酒、不食肉者,得多少福?
  • 佛教徒食素:學佛是否必須吃素嗎?這是一項爭論不休的問題!
    佛教徒食素:學佛是否必須吃素嗎?這是一項爭論不休的問題!學佛是否必須吃素嗎?這是一項爭論不休的問題。正反兩面的持論者,各有見地,互不相服。那麼,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陀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今天的人又該如何看待源自古印度的這一信仰與飲食的抉擇問題呢?從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本旨來看,五戒著重戒殺生所戒不單是戒殺人,還必須戒殺一切有情生命,包括各種動物畜牲,吃素是基於戒殺生,學佛人以慈悲為懷,守戒而不殺生,因此也不吃由殺生取得的食物。印度也是農業為主的社會,自古以來依賴牛馬農耕及運輸,因此不殺牛馬,不吃牛肉,這是佛教尚未形成之前,自古以來的風俗傳統。
  • 華嚴論壇:近四百年臺灣佛教多元文化--釋澈定
    基本物質、事務上必須自己透過關係、手段、福德、資糧去獲得,實際心靈上之尋求安撫必須藉助人際關係與宗教來達成。 佛教的傳播從江南閩粵先民移居臺灣的歷史來看,嘉義北港成為漢人與原住民貿易交流的場所 ,自三國時代以來,佛教就盛行起來,尤其是彌陀淨土信仰在隋唐以後,隨其漢化而庶民化,普及於庶民階層。
  • 信佛必須要吃素嗎?給你來揭秘佛教吃素的原因
    如今,各國都興起了一陣素食熱,很多人都非常的熱衷於吃素,甚至出現了各種的素食團體,他們不僅自己做到了吃素,而且也不斷地對其他人進行宣揚,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素食自助餐廳,講各種吃素的好處,至於吃素好不好,畢竟現在營養界和養生界都沒有什麼定論,但是這讓很多人首先想起了和尚,好像提起吃素就跟和尚劃了等號一樣。
  •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釋 行 願提要:印順法師是當代中國佛教著作等身的三藏法師,佛學泰鬥。印順法師倡導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思想是在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的基礎上,經過再轉化更加的精純與豐富。他提出人間佛教「人菩薩行」的實踐者,一、具煩惱身;二、悲心殷切」,並以菩提心、大悲心、性空慧三心作為自己修持佛法的心要。
  • 講座—聖凱法師在峨眉山大佛禪院舉辦佛學講座
    講座現場聖凱法師講授《現代大陸佛教的轉型與走向》聖凱法師向四川峨眉山佛學院贈送了自己的佛學研究專著佛教在線峨眉山訊 2011年4月23日,應四川峨眉山佛學院邀請,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聖凱法師在峨眉山大佛禪院峨眉講堂舉辦佛學講座,講座的題目是《現代大陸佛教的轉型與走向
  • 素食健康:淺釋吃素使人祛病健身的觀念_佛教_鳳凰網
    學佛信佛之後,吃素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在我身上,卻是一大難題。我的體質可說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20年受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嚴重折磨,「改善營養」幾乎是所有醫生的一致告誡,一旦不吃肉,身體支持得住嗎?也是緣分, 1994年5月份,我開始吃素了。到9月份,體質大有好轉,精神振作,體力增強,病症基本消失(在往年,六、七、八、九月是發病最高峰期,需要大量吃藥),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