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健康:淺釋吃素使人祛病健身的觀念_佛教_鳳凰網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我學佛和吃素的消息傳出去以後,許多人都感到困惑,因為我曾發表過多篇宣揚唯物主義的哲學論文。我則誠懇地對他們說:學佛和堅持唯物主義並不矛盾。詳盡闡述自己的觀點,需要另外撰文。本文只從素食角度談一點膚淺的想法,求教於佛門前輩和十方大德。

學佛信佛之後,吃素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在我身上,卻是一大難題。我的體質可說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20年受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嚴重折磨,「改善營養」幾乎是所有醫生的一致告誡,一旦不吃肉,身體支持得住嗎?也是緣分, 1994年5月份,我開始吃素了。到9月份,體質大有好轉,精神振作,體力增強,病症基本消失(在往年,六、七、八、九月是發病最高峰期,需要大量吃藥),真是不可思議。

然而,我竟然又會在1995年春節時吃肉了。其中的原因,一是一位朋友對我說:「你吃素是為了不殺生,可是青菜也是有生命的呀,你吃青菜也是作孽的啊!」我無言以對,陷於迷茫境地。既然吃青菜也是殺生,吃肉又何足道哉?二是另一位朋友說:「你吃素後精神體質很好,但臉色不好,又黃又黑,皺紋增多,一副憔悴相,長此以往體質會壞掉。」

今天回想起來,這次退心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所知障深厚,二是佛學知識淺薄。

大多學佛者是走「信解行證」的路線,先信後求解,如我所知障深厚的愚鈍之人,走的是「解信行證」的路線,對佛學需要由解方信,解而後信,一旦出現誤解,隨即就動搖了信念。而誤解產生,便是因為佛學知識的貧乏。

僅僅兩個月,我便覺得明顯的精神萎靡,手指關節紅腫疼痛——舊病復發了。我趕忙加緊念佛,雖然止住了病情的惡化,但病狀不見好轉。直到同年6月份再次開始吃素。

說起這次從退心吃肉到重又吃素的轉變,是兩個原因促成的。一是我從研讀佛學書籍中懂得了,青菜雖有生命,但不屬「有情」,所以吃素不觸犯佛學概念上的「殺生」。二是我親近的傳生師父一句話的啟發。(傳生師父曾辟穀3年, 如今每隔36個小時吃一頓稀飯)。4月初, 傳生師父在給我們幾名弟子講道時說:「需要吃肉的人,說明他的身體素質或生理機能,低了一個檔次。」他原是用這句話說明其他問題的,我則反覆體味這句話,悟出素食的道理。

一些肉食者,總強調需賴肉食以營養身體。而一個素食的人,就具有一種能力,即僅賴素食營養身體,體質比肉食者還健康。其實,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這種能力,問題是去不去調動,調動的方法就是修學佛經,修持佛法。食肉者自身固有的這種潛在能力尚未調動起來。至於吃素初期幾個月面色憔悴,那是因為飲食結構改變後,身體吸收機能相應改變引起的暫時現象,一般經過兩年時間就能消失。淨空法師曾現身說法,講他出家前素食的開始兩年是又黑又瘦,兩年後臉色比肉食者更清秀。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決定循序漸進,於六月初一開始吃十齋素,以後逐步過渡到更多食素。六月初六那一天,家裡來親戚,晚飯是吃肉餛飩。我一看佛曆月份牌,這天能吃肉,就吃了。放下筷子約半個小時,喉部產生要嘔吐的感覺,一直到入睡未止。第二天整個上午,嘔吐感不退。我反思,舌頭告訴我餛飩味道是鮮美的,說明餡未變質;胃腸告訴我並無不舒服,只是喉管三寸部位要嘔吐。我猛然省悟道,我的長齋因緣成熟了,心裡決定從當天開始吃長素,連禽蛋、五辛也一併戒掉。奇就奇在主意一定,嘔吐感立即消失。

此後,又有親戚朋友向我介紹前輩親友中因為不吃肉,身體虛弱、壽命不長的例子,勸我吃肉。我清楚,他們介紹的例子都是事實,但是我又知道,那些少吃肉的人,是因為貧窮,想吃肉、想多吃肉而吃不上肉。他們並不信佛,不能守戒素食,那麼他們體內的那種潛能就不會調動起來。同時,這種貧困的人,吃的蔬菜比較低檔和單調,少油炒菜,導致營養缺乏而身體不健壯,也是當然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他們一般更多表現為面黃飢瘦、貧血、體力不支一類病,但很少患癌症、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病。後舉這些病必須長期服用貴重藥品或住院手術,再造成藥物反應和手術後遺症。

吃素使人祛病健身的道理,《素食·健康·長壽》和《素食進修錄》等書已有詳盡明確的論述。我對這些論述的深入理解,得益於傳生師父的一句話。傳生師父說:「凡吃五穀的,終免不了老、病、死。這病,一些是從以前世帶來的,一部分是現今尋來的,醫生給藥與手術仍未治好的病,只有靠修行來解除。」經過反覆體會,我懂得了如下的道理。

千差萬別、千變萬化的體質,都是人在以前生中惡業和善業的原因會合成的結果。疾病是惡業的結果。惡業包括殺、盜、淫、妄等,其中因殺業形成的疾病,主要靠吃素(包括放生)來消除。

現代醫學對疾病的原因有著較深入的認識,如血液酸性、某某缺乏、某某阻斷、某某障礙、某某肥厚、某某壓迫、某某失調、某某刺激、某某發炎、某某潰瘍等等。對於這些,我們都可以進一步問一句: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酸性、缺乏……發炎、潰瘍?隨著醫學的更加發展,將會找出這一切原因的更深一層的原因,到時我們又要對這更深一層的原因再問一個「為什麼」……醫學科學發展到極致,就歸結到佛學上來,醫學和佛學殊途同歸,認識到那一切原因的終極原因,是惡業。動物被人所殺所食,它的怨恨之氣會尋機報仇,使人得病。這原因和過程是客觀存在的,是物質性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是目前科學的手段尚未認識到罷了(通過禪定的手段就能認識到,可惜只有極少數人能掌握,因而很多人不相信)。承認其存在才是唯物主義,因為尚未認識到說它不存在,是十足的唯心主義。我未認識到不等於你也認識不到,認識得到的人是有的。釋迦牟尼佛通過證悟而認識到了,他如實教導他的弟子們,又通過佛經形式教導後世眾生,釋迦牟尼佛是真正的唯物主義。後世眾生相信的是唯物主義,不相信的才是唯心主義。現在的事情卻顛倒過來了,承認動物的怨恨之氣和尋機報仇行為導致人生病的,反而被認為是迷信,是唯心主義。豈不可嘆?(社會上哲學中所講的唯心主義的「心」,只是佛學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嚴格講應該叫做唯意主義,而不是佛經所說「一切唯心造」中的「心」。佛學意義上的唯心是超越哲學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

有許多病,往往是昨天、上月、去年所殺食的動物的怨恨之氣造成的。天天吃肉,怨恨之氣就連綿不斷密密相聚,包圍著你,總有一天要生病;吃素以後,從吃素那天起,怨恨之氣就不再有新的積聚,相反,本來將要被你殺食而現在未被你殺食的動物的感恩之氣,則連綿不斷密密積聚包圍著你,阻隔或化解了素食前和以前世造成的怨恨之氣的包圍,你當然就會新病免生,舊病消除了。

當然,盜、淫、妄等惡業也是疾病的原因,光吃素並不能包治百病,還必須同時進行布施、供養、持戒、念佛、誦經、放生、懺悔、趺坐等佛事,方能消除。

進一步說,行素食等善舉如果僅僅只是為了求得身體健康,還是十分初級的。佛弟子發心素食,應放在培育大慈心、求證佛果、普度眾生上,方是大乘大道。

【頭條】:賑濟莫拉克風災——慈悲無界限 用愛彌合心靈創傷

【兩岸】:關懷的心不停歇 法鼓山勘災隊伍前往寶來

【禪茶一味】:禪茶文化:正·清·和·雅  

【問道】:雪域薩迦神舞探秘-上—深入解讀金剛舞

【一日禪】:在心底裝滿感激 你的人生就會寫滿快樂與幸福

【心靈物語】:言行就是你最好的「介紹信」

【眾生】:科學巨匠愛因斯坦眼中的佛教

【覺悟】:認識內心 把握內心 美好人生從心做起 

【書店】:藏族文化常識300題  

 

邢彥玲

相關焦點

  • 素食過年送禮嘍 鳳凰網華人佛教給全球華人拜年
    鳳凰網華人佛教給全球華人拜年(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素食禮盒(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3年新春佳節,鳳凰網華人佛教準備了一桌祥和歡樂的素食年夜飯,福建莆田梅峰光孝寺住持定空法師及七個年代的素食達人共聚鳳凰,做美食,談人生,拜大年
  • 禪茶文化:正·清·和·雅_佛教_鳳凰網
    分享——用分享的心態來喝這杯茶,培養我們推己及人的仁愛胸懷,想到人間還有諸多苦痛,想到社會還有種種缺陷,每個人都有責任把愛奉獻給對方,少一點私慾,多一分公心;少一點冷漠,多一份愛。  結緣——用結緣的心態來喝這杯茶,以茶湯的至味,同所有人結茶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讓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潔,善的和諧,淨化人生,祥和社會。
  • 什麼是真正的吃素?素食團體吃素和佛教的吃素有什麼不同?
    時下,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了,到並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多了,而是人們對每天的飲食更加關心了,到底怎麼吃才有營養、怎麼吃才健康?很多人把這種吃素也等同於佛教裡面的講的吃素。其實這樣的理解有點片面了。很多剛剛接觸佛教的人經常問我,為什麼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的部分僧人可以吃肉,而漢傳佛教卻不允許吃肉?問這些問題的人實在是不理解吃素的含義。
  • 解密佛教素食的九大疑問
    佛教為了愍護眾生,倡導不斷大悲種,包含了素食的精神意義。但佛教的流傳,以人為本,因應各地風俗,對飲食並沒有強烈的要求。今日素食漸漸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在印度,鐵路餐廳皆以素食為主;在美國,有的鄉鎮不準葷食進入。這些國家不是以宗教的立場,而是站在人道、健康的觀點倡導素食。總而言之,素食有下列六點意義:1.培養慈悲。2.有益健康。
  • 星雲大師: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但是時代走到今日,社會發展迅速,天天如同過年,於是有愈來愈多人在飲食上,不再以飽足為目的,更多時候是以自然、健康、營養為取向,所以也造就了素食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飲食新潮流。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應美國洛杉磯西來大學邀請,自二零零五年十月五日起為期五天,主持「當代社會問題探討」座談會。順應素食風的興起,大師於十月八日,特別以「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作為主題探討。
  • 吃素的不只有佛教徒:更多中國人擁抱素食生活
    事實上,人們對素食「粗茶淡飯」「修行」的印象正在淡化,夠不夠好玩?夠不夠時髦?好不好拍照?這些都讓素食更加吸粉。這一點在鳳凰網佛教發起的「佛誕吃素積福報」活動中,也可以得到印證。2019年佛誕節前夕,鳳凰網佛教頻道推出特別策劃「佛誕吃素積福報」,面向全球出發「佛誕吃素」的倡議。截止5月13日,已有23000多人直接參與活動。鳳凰網華人佛教官方微博,從5月7日創建話題#佛誕吃素積福報#,短短幾天,話題討論1100多次,話題閱讀180多萬。
  • 素食文化:推廣素食文化 素食主義者的獨白_佛教_鳳凰網
    東西方流行的現代吃素絕不是皈依佛門的居士行徑,而是珍視生命的全新選擇,或曰平和心性使然。素食之於健康、美容和瘦身的好處讓世界素食主義者一天天激增。素食餐廳的火爆,人們看到的或許只是手裡攢著大把美元、歐元、馬克、人民幣的老闆們,殊不知,吃素者贏得的可不僅僅是金錢,他們贏利最大的可是「肉食動物」們狂吃減肥藥、拼命節食 、健身也未必能成就的妖嬈。
  • 素食文化航母啟程: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1月20日,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戰略合作籤字儀式在北京舉行。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都是各自領域的領航者,在佛教傳媒及素食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對素食文化的普及與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 素食文化:素食,健康飲食的時尚標籤
    英國人口素食者佔三分之一,選擇素食的理由主要是道德因素(關愛生命)、健康因素(素食是某些現代病的剋星)、心存恐慌(狂牛症、口蹄病、動物瘟疾等)。82%的英國人認為選擇全素食是健康的。英國政府更是倡導全民素食,提高國民的健康素質。在美國,有近2千萬人選擇了終身吃素。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量的美國人開始厭葷喜素,茄子、絲瓜、西蘭花等蔬菜身價超過了葷食。
  • 惟賢長老:佛教對素食傳統形成與發展影響
    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惟賢長老在活動期間發表題為《佛教與素食》的論文,詳細闡述了素食觀點的形成與發展,及佛教對其產生的影響。論文摘要如下:一、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的關係,但它並非起源於佛教,也非佛教徒單獨提倡。從古到今,世界許多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等都提倡素食。
  • 佛教素食有兩大種類 你更喜歡哪一種?
    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及當代高僧大德也對漢傳佛教僧侶也要求「僧衣、獨身、素食」,將素食文化定格為漢傳佛教僧侶的基本行為標準之一。寺院裡嚴格要求素食,連蛋類也不會在齋堂裡出現。叢林裡專門設置了「典座」一職,專司僧人素食的營養調理與搭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仿葷素食」也出現在了餐桌上。太倉同覺寺方丈曙提法師做客《師父來了》時,談到仿葷素食的問題。
  • 香港佛教聯合會「健康素食日」送關愛
    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自2006年起,香港佛教聯合會提倡將每年6月15日定為「6.15健康素食日」,旨在向全港市民推廣素食生活方式,領悟慈悲護生的意義
  • 【素食】素食與健身哪個對健康更重要
    我從2009年開始全素,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素食更健康,素食前身體存在高血糖高血脂的現象,吃素後明顯改善。吃素後第一反應是身體沒有疲勞感,感冒減少,即使偶爾有感冒,開始到結束需要一周時間,現在3-4天就恢復了,說明免疫力變好了。另外體重也是從原來的88公斤減到現在的82公斤,走路步伐更加輕盈了。
  • 佛教食素和世俗的吃素一樣嗎?
    一提起佛教,自然就聯想到素食 ,對中國人而言,所謂的出家人就是「吃齋」的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佛教僧侶是否一定得吃素,實際上的情況似乎並非如此;除了中國佛教(以及直接從大陸傳入的臺灣佛教)外,其他如藏傳佛教、東南亞一帶的南傳佛教、日本佛教等等,並不忌諱吃葷。
  • 周一請吃素:素食調悅身心 肉食並非必需
    原標題:理性吃素 康樂一生編者按:吃素,並非就一定是佛教信仰。而佛教中,也只有漢傳佛教視素食(不含蔥蒜韭菜)為日常戒律之一,嚴格遵守。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在享受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成果方便的同時,也為此做出了重大犧牲。
  • 素食新說:教你終身吃素的幾個過渡方法
    (圖片來源:資料圖)古老的中醫學一直是主張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膩厚味。佛教的朔望齋戒則被認為有利於修正月潮引力對於人的情緒的影響。現代的醫學研究進一步指出素食者可能比非素食者更健康。不過,作為一名素食者,不必過分強調素食對健康的好處,最重要的是改變對生命和世界的態度。曾任國際素食者聯盟主席的馬克斯威廉•格林(Maxwell G.Lee)先生說:「生命是一個整體,每一部分都在相互影響。人類對其他生靈的態度、飲食習慣、如何看待大自然等,都會直接影響人口和人類存亡。」
  • 素食逐漸成為健康生活新方式 吃素有利於身心健康
    佛教在線濟南訊 炎熱的夏季,人們本就吃不下油膩的肉類食品,以蔬菜、豆製品、穀類等為原料的清淡素食就成為很多人的首選。近日,記者採訪發現,時下,素食逐漸成為都市人群中一種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一來清淡飲食有利於身體健康,二來還能讓人們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
  • 信仰佛教必須吃素嗎?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問:我想問學佛與素食的關係問題。我家是雙職工,孩子的姥姥做飯,我們每天下班較晚,回來飯已做好了,假使我要吃素的話,就要麻煩姥姥每天多炒個素菜,做為學佛的人,應該讓大家生歡喜心,我卻麻煩了老人家。如果不讓姥姥炒素菜,她做菜總會放些肉,那樣又有傷慈悲心了,這不就矛盾了嗎?怎麼解決呢?答:我覺得不要把吃素和學佛必然地聯繫起來,特別是在家學佛,沒有這個必要。
  • 大年初一吃素增福增壽 舌尖上的素食中國年
    2020年庚子年新春將至,鳳凰網佛教頻道推出特別策劃《「鼠」於你的春節——佛寺約你過大年》,以饗讀者。中國許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習俗。古人有言,「一日持齋,天下殺生無我分」,「大年初一吃素」或許也與此有關。大年初一吃素,可以為新年第一天增添喜慶與祥和,預兆一年的平安如意。其實,素食過年並非時尚,而是復古。
  • 素食新說:素食提升智商 高考中榜撫慰天下父母心
    吃素可以讓智慧不被蒙蔽(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愛因斯坦說:「吃素可以讓智慧不被蒙蔽。」通常,人們將有利於健康和智力的營養食品定義為動物蛋白,父母為了孩子能順利通過升學考試,嘔心瀝血,不惜財力物力人力為孩子增加營養,強迫他們大量地吞食魚肉蛋奶類食品,以求強身補腦。不料,這種風行一時的營養觀念竟不知在何時悄然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