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文化:推廣素食文化 素食主義者的獨白_佛教_鳳凰網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東西方流行的現代吃素絕不是皈依佛門的居士行徑,而是珍視生命的全新選擇,或曰平和心性使然。素食之於健康、美容和瘦身的好處讓世界素食主義者一天天激增。素食餐廳的火爆,人們看到的或許只是手裡攢著大把美元、歐元、馬克、人民幣的老闆們,殊不知,吃素者贏得的可不僅僅是金錢,他們贏利最大的可是「肉食動物」們狂吃減肥藥、拼命節食 、健身也未必能成就的妖嬈。

素食主義者飆升

隨便上網逛逛,關於素食的信息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國的素食網站漫山遍野,紛紛介紹素食理念、素食生活方式並提供素食食譜。而科學家也紛紛提出素食的健康本色,讓「肉食動物」們有些汗顏。原來,這些素食主義者體味的正是「荷塘月色」的清新口感,和味蕾如沐荷風習習的沉醉。

再在網上仔細搜看,著實讓自己嚇了一跳。在香港,200多家素食館生意興隆;在臺灣,全島素食者超過200萬;在美國,有1200多萬食素者,食素者由2.1%增長到4.3%;加拿大多倫多素食協會的會員5年來增加了1倍多;1/6的英國人已經或正在考慮成為素食者;在德國,素食連鎖店遍布大街小巷;而據義大利安莎社近日報導,義大利一家著名的調查公司在羅馬公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現今義大利共有150萬名素食主義者,超過義大利總人口數的3%,而且3年內這個數字還將增長一倍,達到300萬,到2015年義大利素食主義者的人數很有可能突破1000萬。

吃素等於愛美麗

全球素食者中,最有號召力的是活躍在妖嬈舞臺上的好萊塢明星。據說,為了減肥,「吃素等於愛美麗」已成為她們堅持信念、宣傳素食的口號。

切爾西·柯林頓,這位血液裡充滿著公眾聚焦元素的女人,被德國《素食健康》雜誌捧為明星人物,並賜予她一個響亮的綽號:富貴乞兒。

其實,在美國,像切爾西這樣的「富貴乞兒」並不少見,他們功成名就、顯赫一時,從豔星麥當娜到體育明星劉易斯,越來越多的名人為素食主義搖旗吶喊。他們希望用一種新潮而又積極的價值觀以延長其內在的迷人要素,而素食恰恰就是這些星級人物的理想選擇。一者是素食可以抗衰養顏、保持形體;二者素食又是一種有著古老貴族淵源的、仁者和智者的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素食文化航母啟程: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1月20日,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戰略合作籤字儀式在北京舉行。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都是各自領域的領航者,在佛教傳媒及素食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對素食文化的普及與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 素食文化:論壇臺北閉幕 展現臺灣素食文化_佛教_鳳凰網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式在臺北舉行,臺灣各佛教教團與逾五百間寺廟共襄盛舉,展現教內高度的團結與重視。世界佛教論壇臺灣地區執行長覺培法師表示,這是佛教界一大盛事,各方面準備已經進入倒數階段。為了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主辦方在飲食方面研究出一套具臺灣特色的菜譜,藉此展現臺灣素食文化「軟實力」。
  • 讓慈悲從餐桌開始 2013中國素食文化論壇在京舉行
    2013中國素食文化論壇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於發文)清華大學素食文化協會的同學分享素食推廣經驗(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於發文)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於發文)2013年11月24日,由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國食文化研究會素食文化委員會、什剎海書院、鳳凰網華人佛教、動保網、清華大學素食學會、
  • 素食過年送禮嘍 鳳凰網華人佛教給全球華人拜年
    鳳凰網華人佛教給全球華人拜年(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素食禮盒(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3年新春佳節,鳳凰網華人佛教準備了一桌祥和歡樂的素食年夜飯,福建莆田梅峰光孝寺住持定空法師及七個年代的素食達人共聚鳳凰,做美食,談人生,拜大年
  • 素食文化:素食,健康飲食的時尚標籤
    歐美名人們嘗到了素食的甜頭,他們積極推行素食主義,就連美國前總統布希出席感恩節時也帶頭為火雞放生,讓動物也享受生命的自由,並讚美素食主義者是愛心仁慈的體現。我國臺灣也有素食傳統,素食遺風來源於孫中山。早年孫中山懸壺行醫,深諳營養健康之道,終生茹素,強調吃素長壽,倡導國人吃豆腐。豆腐有肉料之功,卻無肉料之毒,深受中國素食者喜愛。現在臺灣素食餐廳已橫掃全島,學校便當也增設了素食專供窗。
  • 愛諾康:素食文化的探究
    從古至今,素食主義者向來不少,有的是因為宗教信仰,有的從健康角度出發,更有愛心者從生態環境保護層面考慮。作者今天就來聊一聊素食相關的文化,探究一下素食到底應不應該提倡。素食與僧侶一提到素食,我們往往能夠想到「佛教、出家人、僧侶」這個群體,因為佛教主張:「不殺生」,但也不是所有的僧侶都吃「素」,據傳在中國古代,倡導「食素」的關鍵人物是南北朝的梁武帝,那個時期佛教已經傳入我國幾百年了。
  • 素食文化:淵源與發展 鮮為人知的日本素食文化
    幾百年後,佛教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開始接受佛教中對狩獵和捕魚的禁忌。公元676年,當時的日本天武天皇宣布一項法令,在禁止食用獸肉和家禽肉的同時,還禁止食用魚類和貝類。隨後,在奈良時代的公元737年,成務天皇認可了食用魚類和貝類。從奈良時期到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明治維新間的1200年間,日本人民的膳食一直是素食類型的。他們通常以大米為主食,同時吃豆類和蔬菜。
  • 首屆江蘇佛教素食文化博覽會在無錫靈山盛大開幕
    首屆江蘇佛教素食文化博覽會在無錫靈山盛大開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宗教局局長李國華在講話中強調,「素食」是漢傳佛教最明顯的特質之一,舉辦此次佛教素食文化博覽會是推動江蘇省佛教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支持佛教界定期舉辦素食博覽會、素食文化交流會、素食文化研討會,積極打造江蘇省佛教工作的新品牌。支持佛教界與醫療、環保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推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素食文化:舌尖上的臺灣 素食者的天堂
    而2012年,擁有深厚素食文化底蘊的臺灣素食更是愈加繁榮,長期深受全球素食者的嚮往;無數遊客與美食家紛至沓來,嘗遍素食美味的同時更是對東方素食文化的意蘊與美麗大加讚賞,而作為一個以吃聞名的地區,臺灣素食文化的發揚與繁榮同樣是臺灣飲食經濟甚至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
  • 素食文化:從貴族到大眾 食素在東西方的歷史傳承
    及至古希臘著名學者畢達哥斯拉的出現,素食主義風潮更是席捲整個古希臘,他的學說成為整個西方素食主義者的宗教。至今還有許多素食者自稱是「畢達哥斯拉的信徒」,儘管他在發現勾股定理後也曾高興地殺了一隻豬來慶賀。
  • 素食餐飲展具大發展潛力,熙陽小鎮竭力打造素食文化名片
    基於此,素食的概念常被提及且逐漸演化為餐飲界的一種潮流趨勢。今年,面對全球性防控危機的影響,人們更是逐漸意識到改變餐飲結構的重要性,對素食的需求量有所提高,素食主義者也越來越多,由此我國的素食文化正悄然傳播開來。可以預見,未來,素食主義的浪潮必定席捲全國。
  • 推廣蔬食文化 慈心素食推廣協會委素早餐店素便當贈民
    嘉義埤角福樂素食早餐店發放素食便當大排長龍 圖/記者羅智華福樂素食早餐店發放素食便當 圖/記者羅智華佛教在線臺灣訊 位於嘉義縣埤角的福樂素食早餐店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就會上演民眾大排長龍的盛況,令人稱奇,原來是老闆每月在這兩天免費發放素食便當來推廣蔬食文化
  • 素食文化:無盡悲心永恆大愛 尊重生命的佛教素食觀
    慈悲是中國佛教素食觀的核心出發點。(圖片來源:中國素食文化傳播網)   俗諺雲∶「民以食為天。」昔時印度的僧侶以乞食託缽維生,為避免施主們準備齋飯的不便並沒有要求完全素食,另外西藏佛教裡,在深山修行的喇嘛,當地種植蔬菜存活不易,也無法講求完全素食,僅憑以無分別心來吃素,長養色身的需要。針對吃素與佛教精神的掌握,印順法師曾說∶「佛教的出家制,本是適應印度當時的乞食生活,在這種生活情況下,是無法十分揀擇的,只能有什麼吃什麼。
  • 素食文化:美國的絕對素食主義者
    美國有很多vegetarian(素食主義者),這在我出國留學前就有耳聞。但是到了美國才知,原來還有一種vegan(絕對素食主義者),年輕人還佔了很大部分。他們比起那些不吃雞鴨魚肉的素食主義者更徹底,只要跟動物沾邊的東西一概拒絕,比如牛奶、雞蛋、奶酪、冰激凌、巧克力……人們選擇素食有很多原因,有的出於保護動物,更多的是為了健康。我在美國認識了不少vegan,有兩位熟得很。一位是和我同實驗室的男孩,7年前來美國讀大學,今年剛好碩士畢業。來的時候他吃得很雜,但5年前變成了vegetari-an,1年前又晉級成vegan。
  • 素食文化:源自心靈一路走來 素食大潮奔湧不息
    在歐美人士中,他們真正嘗到了素食的甜頭,積極的推行素食主義,許許多多的名星藝人加入其中,就連美國總統布希出席感恩節,帶頭為一隻只火雞放生,讓動物也享受生命的自由,並讚美素食主義者是愛心仁慈的體現。世界素食者大會成立於1889年,目前有100多個國家參加素食者聯盟,為了素食的弘揚,他們積極的努力著。
  • 素食文化:清代的民間素食與社會背景
    因政治、經濟、文化的不同,人們素食的態度是有所不同的,所尚素食亦有不同。 特定文化中的素食偏好是其相關經濟狀況與文化因素的互動產生出來的。(圖片來源:yuxin)。 作為一種文化,素食是一種特定的歷史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形式與內容。
  • 佛教素食有兩大種類 你更喜歡哪一種?
    編者按:大家都知道中國漢傳佛教一大特色就是素食文化。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及當代高僧大德也對漢傳佛教僧侶也要求「僧衣、獨身、素食」,將素食文化定格為漢傳佛教僧侶的基本行為標準之一。寺院裡嚴格要求素食,連蛋類也不會在齋堂裡出現。叢林裡專門設置了「典座」一職,專司僧人素食的營養調理與搭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仿葷素食」也出現在了餐桌上。太倉同覺寺方丈曙提法師做客《師父來了》時,談到仿葷素食的問題。
  • 素食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同人類文明相生相伴
    中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佔有主要地位。一、儒家學派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都是素食主義者。儒家要求弟子在父母過世期間只能食素,不可吃酒肉。三、佛教在剛傳入中國時並沒有主張吃素,同東南亞佛教一樣,可以吃三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中國佛教奉行素食是由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規定的。梁武帝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在讀了經文「菩薩大慈大悲,不忍食眾生肉」後,深有感觸,頒布了《斷酒肉文》,禁止出家僧眾吃肉,只允許素食。從此吃素成為了中國漢傳佛教的一條重要戒律,很多在家居士也學習出家眾,自覺吃全素。
  • 香港佛教聯合會「健康素食日」送關愛
    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香港佛教聯合會)自2006年起,香港佛教聯合會提倡將每年6月15日定為「6.15健康素食日」,旨在向全港市民推廣素食生活方式,領悟慈悲護生的意義
  • 素食文化:奧運的倫敦素食天堂 探秘全球素食之都
    正如PETA(國際善待動物組織)的長期支持者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原披頭四成員之一)所說,「作為一名有40年經驗的素食主義者,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關於吃,任何地方也比不上我的家鄉。」而他也在奧運之夜的開幕式上向全球觀眾演唱了經典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