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擴散!
愛吃海鮮的廈門人注意!
因為這些海水魚身上
可能有寄生蟲!
這是真的嗎?
真的嗎?
嗎?
前方高能預警
愛吃海鮮的諸位
千萬不要錯過這條信息——
看點
1
帶魚中竟檢測出異尖線蟲
尚無特效藥物可治療!
話說在廈門人生活中
海魚已是餐桌上常見菜
很多家長還會特地選購海魚
給孩子補充營養
過去常有一種說法
由於海水鹽分高
寄生蟲無法生存
因此海魚體內沒有寄生蟲存在
那麼
問題來了
海魚真得沒有寄生蟲嗎?
海魚竟檢測出異尖線蟲!
答案來了!
近日疾控對福州全市
主要水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
隨機抽樣的帶魚
進行了寄生蟲檢測
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高能圖片奉上
小編著實嚇了一跳——
是的!
你沒看錯!
真有寄生蟲!
那長的像碎麵條一樣的白色小蟲叫異尖線蟲,是海魚身上較常見的一種寄生蟲,還是先來科普一下壓壓驚!
(異尖線蟲,圖片來源濟南疾控)
異尖線蟲是一種主要寄生於海洋動物體內的蛔線蟲目異尖科寄生蟲,其成蟲寄生於海棲哺乳動物如鯨、海豚、海獅、海豹的胃部,幼蟲寄生於某些海棲魚類和海產軟體動物體內。
不只帶魚,黃花魚、沙丁魚、鯧魚、鱈魚、墨魚等海魚也會感染異尖線蟲哦。人由於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異尖線蟲III期幼蟲的海魚或海產軟體動物而感染異尖線蟲病。
人體感染異尖線蟲後
輕者僅有胃腸不適
重者可在進食後數小時
上腹部突發劇痛伴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嚴重的可導致消化道潰瘍、膿腫、穿孔等
更可怕的是
對於人體感染異尖線蟲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
只能用纖維胃鏡將蟲體取出!
(魚體中的異尖線蟲,圖片來源濟南疾控)
該病流行於歐美及太平洋地區,僅日本就報告了3萬多病例,主要是這些國家居民有吃生海魚片或醃製、燻烤海魚等飲食習慣。
我國目前鮮有異尖線蟲感染病例報告,但東南沿海的近海魚類異尖線蟲幼蟲感染率很高,潛在的危險性很大。
so大家也不要驚慌
目前我國鮮有異尖線蟲感染病例報告
只是身在海邊的我們
經常吃海魚,甚至是生食
潛在的危險性很大!
要提高警惕!
海魚還可能有雪卡毒素!
吃海魚不僅可能有異尖線蟲
吃不好還可能導致中毒——
廈門就曾發生多例
因食用深海魚出現食物中毒的事件
而這種深海魚中的「雪卡毒素」
比河豚毒素毒約100倍
而且沒有特效治療方法
一定要慎食!
一條深海紅鯛放倒一船人
今年6月,解放軍第一七四醫院收治了10名特殊的病人,他們都是海員,不久前出海,到達越南。幾天前,他們食用了一隻十幾斤重的深海魚紅鯛,陸續出現食物中毒。在當地醫治了一個禮拜後,病情並未好轉,鑑於醫療條件方面的考慮,他們毅然選擇回國醫治。
緊急化驗後,醫生確認,這是食用紅鯛魚引起的食物中毒。曾醫生說,他們的症狀多是噁心、嘔吐、腹瀉等,有的出現皮膚瘙癢、手腳麻木、視物模糊,嚴重的一名心率下降到35次/分。「這次食物中毒考慮是雪卡毒素中毒,該毒素比河豚毒素毒約100倍,胃酸無法緩解,會引起全身系統症狀,嚴重的將引起呼吸暫停。」
導報記者獲悉,紅鯛本身沒有毒性,但是它食用了一種含有雪卡毒素的毒海藻。毒素對魚類自身沒有危險,但是會沿著食物鏈層層累積。雪卡毒素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脂溶性物質。進食此類毒藻和珊瑚碎屑的魚,體內就會聚積雪卡毒素。
據了解,作為赤潮生物毒素之一,雪卡毒素每年在全球約造成5萬人中毒。醫生建議,食用大於3斤的深海魚需謹慎,魚皮、肝臟、卵巢不能食用。要儘量避免進食大的珊瑚魚,尤其是在每年3-4月份魚類繁殖期間。
而在2010年
廈門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案例
一共5人因食用虎鰻
出現了食物中毒——
據了解,這起食物中毒事件中,中毒者為一家人及其兩個朋友。事發當日,他們在廈門市某市場購買虎鰻,晚餐時在家中自行烹飪後食用。進食2—3小時後,5名食用者陸續出現了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肢端感覺異常、溫度感覺倒錯等症狀,其中4名患者被送醫治療。目前,中毒者都已經康復出院。
這是廈門市發生的第二起雪卡毒素中毒事件,2005年,該市也曾發生首起因食用棕點石斑魚(老虎斑)而引發中毒的事件。
該中心檢驗科駱主任介紹,據估計,全球每年至少有50000人深受其害。在中國,絕大部分此類中毒事件發生在廣東和香港地區。他指出,由於雪卡毒素無色無味且對熱穩定,不易破壞和清除,難以檢測,並且中毒後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因此一定要慎食各種深海魚。
海魚也有可能造成汞超標!
海魚雖然營養價值高
但過量食用也是不好的!
容易造成汞超標!
本報在2011年時曾報導
▽
1歲多的小寶寶大多會走路、會叫爸爸媽媽,可小宇(化名)連爬都不太熟練,還常常哭鬧。一檢查,小宇竟是高水平汞暴露患兒。
2011年5月,廈門市婦幼保健院正在對全市3000名7歲以下兒童的血樣、尿樣、發樣進行抽樣,檢測其中的鉛汞暴露水平等項目。導報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院了解到,從當時統計出的部分數據看,廈門0-3歲幼兒的汞超標問題相當突出。抽樣的個別社區,汞暴露率竟然達到了53%。也就是說,在這些社區100名0-3歲的幼兒中,有53名達到或超過汞含量的正常警戒線。依據美國的標準,超過2微克/公斤已屬汞超標,國內的標準是10微克/公斤。
陳桂霞介紹,鉛和汞是重金屬,屬於有害微量元素,當蓄積超過一定的量,就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產生毒性,影響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
這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廈門最小的高水平汞暴露患兒只有1周多。導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名患兒已經出現肝、腎功能異常,語言、動作、人際交往方面出現障礙。醫生在進一步了解中得知,這名患兒在日常飲食中,經常食用鯊魚等大型深海魚類。
據了解,廈門的醫生在門診時也發現,一些高水平的汞暴露患兒,家長都有給孩子過多餵食海魚和海產品的習慣。現在海域環境汙染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海產品也會受到重金屬汙染,類似鯊魚、旗魚、金槍魚等這些體形較大的海魚,生命周期長,其體內汞含量比其他魚偏高。
對!
汞超標!
竟然也是海魚惹的禍!
愛吃海魚的廈門人
要小心異尖線蟲
要小心雪卡毒素
還要提防著汞超標!
所以還是要適量合理食用噢
點擊播放 GIF 0.4M
看點
02
淡水魚蝦中竟有肝吸蟲!
男子肝內被百條蟲侵佔!
說完了海魚
淡水魚的問題也不容小覷!
就在今年6月分!
廣東中山的一位朱先生
因為腹部疼痛不止來到醫院檢查
(網絡圖片)
本以為是小病
但沒想到醫生在檢查中
驚訝地在他的肝內
居然藏有上百條近兩釐米長的小蟲子
(視頻時長3分38秒)
醫生懷疑病人肝內的蟲子
很可能是肝吸蟲
立即安排病人進行抽血和大便檢驗
結果顯示肝吸蟲抗體
▼
說起這肝吸蟲
它和異尖線蟲不一樣
它的蟲卵喜歡「躲在」淡水魚蝦等體內
隨著人們吃魚生、未熟透的魚蝦等方式
悄悄潛伏進人體
▽
早期基本毫無症狀,病患也非常難發現
蟲卵發育成蟲,就像瓜子仁
蟲體長有吸盤
吸附在肝、膽上吃喝拉撒
甚至寄居在人體長達數十年
輕度感染者可無症狀
重度感染者可出現消化不良、
上腹隱痛、腹瀉、精神不振、肝大等臨床表現
嚴重者可發生膽管炎、膽結石
以及肝硬化等併發症!
為了幫朱先生排出體內的蟲子
醫院立即為他安排了手術
術後給病人留置了一條膽道引流管
同時口服打蟲藥
▼
住院時間裡,每天都有很多
瓜子仁般大小的肝吸蟲
從鼻膽管裡引流出來
足有上百條之多
坊間傳聞食用芥末、白酒、醬油
可以抵抗肝吸蟲病菌
其實毫無科學根據
殺死肝吸蟲最好的辦法
就是高溫
把魚肉煮熟煮透,殺死寄生蟲
看點
03
專家支招 海鮮要想放心吃
這三大點必須做到!
說了這麼多
難道已經不能愉快吃海鮮了?
No!No!No!
當然可以愉快吃海鮮了!
專家提醒
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海鮮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如何放心吃海鮮
1
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溫
在60度高溫下,異尖線蟲幼蟲只能存活幾秒鐘;相比之下,異尖線蟲幼蟲對低溫的耐受力要強不少,要殺死異尖線蟲應在-20℃冷凍至少24小時以上。生熟食存放和切割都要徹底執行生熟分離,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切過生肉、生魚的砧板要充分清洗。
2
調料對寄生蟲不起作用
醬油、醋或者芥末等調料對寄生蟲根本起不到殺滅作用,因此新鮮的海鮮魚類一定要加熱熟制後食用,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調料上。淡水魚生最好少吃或不要吃。
3
出現不適症狀,及時就診
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自己有生食魚肉的經歷,以防寄生蟲病被誤診為胃病或者腸道疾病,耽誤治療。
點擊播放 GIF 0.5M
小編總結一句
無論是深海魚還是淡水魚
無論是魚蝦還是蟹貝
都請不要生食!
一定要煮熟煮透!
才能吃得放心!
編輯 盧婷雯
綜合:福州疾控、海峽都市報、廣東公共DV現場(GDGGDVXC)等
部分圖片、內容來自網絡
海峽導報微信(ID hxdbwx)整合編輯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海導君說:
愛吃海鮮的小編保證
一定要生熟食分開用砧板
海鮮不生食!
深海魚不過量!
一定要煮熟才能入口!
贊同就和小編一個戳個
愛吃海鮮,也要吃得放心和健康!
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