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蔬菜水果為主的「輕食」受一些時尚人士歡迎。 (資料圖)
輕食,原是指分量不多的食物, 現通常指低脂肪、低熱量、少糖、少鹽且富含高纖維和營養的食物。目前,它頗受追求時尚健康食客的歡迎。不過,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廈門市食品安全專家、集美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蘇國成說,商家應嚴格把控食材來源、加工、儲存等環節的風險,食客們在選擇餐廳時,也應注意考量其實力。
記者 高金環 通訊員 劉偉程 黃煜
生吃
三文魚、金槍魚等都是寄生蟲的宿主
沙拉是輕食中較普遍的一道菜,除了蔬菜,有的會拌入生魚片等。
生魚片又稱魚生,是以新鮮的魚貝類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它鮮嫩可口、營養豐富,深受大眾喜愛。
生魚片原料中,不論是淡水魚還是深海魚都容易感染寄生蟲。不少淡水魚中含有肝吸蟲、肺吸蟲及蟲卵等;深海魚中,異尖線蟲是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分布遍及全球。市民常吃的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鱈魚、海鰻,石斑魚等海魚,都是異尖線蟲的宿主。人生食海魚易感染異尖線蟲,可引起噁心嘔吐、劇烈腹痛等症狀。
加工
最好具備低溫環境的生食加工間
製作輕食,對衛生條件要求高,若操作不當,汙染概率大。
很多輕食餐廳對外宣稱,以有機蔬菜為食材原料,這也是吸引食客前往就餐的重要賣點之一,但有機產品並不意味著沒有食品安全隱患。比如,有些有機蔬菜是用人畜排洩物施肥,如果肥料發酵腐熟沒有處理好,可能存在把多種寄生蟲引入食品的隱患。因此,輕食餐廳在選擇食材原料時應嚴把源頭關口,烹調處理時必須認真清洗。
同時,人們用切過生魚片的刀、砧板,切生食菜時,也可能引起寄生蟲感染。專家建議,餐廳製作輕食,應分區域操作,比如在生食加工間裡操作。這類加工間應控制在低溫環境下。食客前往就餐,應該注意觀察就餐場所是否具備這樣的操作區域。
儲存
商家生熟食品應分開放置
出於保鮮需要,餐廳裡待售的生菜卷、三明治等可攜式西餐輕食,煮熟切開後放置一段時間的雞蛋,以及飯卷、壽司之類日式輕食,往往放在冰櫃中冷藏儲存。如果冰櫃清潔度差,食物存放時間長,比如幾個小時,就有感染嗜冷菌風險。
在冰箱中,當其他的細菌被凍死或是生長繁殖減慢時,嗜冷菌卻如魚得水,在其適宜的生長溫度中,快速生長、大量繁殖。部分嗜冷菌具有致病性,又可稱為致病性嗜冷菌。據了解, 食用了被致病性嗜冷菌汙染的食物,市民容易產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單核增生李斯特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等都是可在低溫環境中生長的致病菌,沙拉、肉製品等是它們喜歡「拜訪」的食物。
專家建議,商家應定期清潔冰箱,以免細菌滋生;生熟食品分開放置;市民儘量選擇食品安全等級較高的餐廳就餐,在吃飯前洗乾淨手,進食時佐以薑末、醋汁和大蒜,或選用配以酸醋汁的沙拉。
想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科普知識,請掃二維碼,關注「食安廈門」微信公眾號。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