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一書的來源,計名的來源,每計的精要又是什麼?

2020-12-17 瑞讀

一、

「三十六計」一詞最早來源於南北朝,《南齊書·王敬則傳》記載:「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此處的「檀公」,即是指南北朝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檀道濟。此後,便有了人們常說的「三十六計走為上」,意思是如果大勢已去、無力回天,應當趁早脫身,保存實力,儘可能避免進一步的損失。而《三十六計》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已無從考證。據相關資料記載,1941年,在甘肅邠州(今屬陝西邠縣)一處舊書攤上,一本注有「秘本兵法」的抄本被人發現,這就是今天廣大讀者所看到的《三十六計》最早版本。

從兵書的角度而言,《孫子兵法》認為戰爭是有規律可循的,諸如國力的強弱,兵將的選擇,對敵方情況的了解,以及戰爭工事的準備,這些因素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而臨陣作戰、短兵相接時,將帥對戰場形式的把握與判斷,運用恰當的詭詐之術主導局勢走向,使之反敗為勝,這就是《三十六計》的主旨與意義所在。

《三十六計》是每六計分為一個套計,共計六六三十六計分為六套計,分別為勝戰計、攻戰計、敵戰計、敗戰計、並戰計、混戰計。

三十六計每計名稱用通俗易懂的成語命名,計名後的解說,均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

中學時看《三十六計》只喜歡看案例、故事部分,對原文,看後也不知在說什麼,什麼少陰少陽、太陰太陽?不知何所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一帶而過。如今略微了解過《易經》,覺得這「原文」雖然套用了不少易經的原文,可配上這個計謀的解說,真是精簡凝練,一句半句就能點出宇宙、社會、軍事、人情的運轉規律。不過,如果沒有看書中注釋對原文的解說,還是看不懂的,畢竟對《易經》,剛能了解其中九牛的半根皮毛。(以前就是看注釋也看不太懂~)

《三十六計》雖然面世還不到百年,可對軍事、商業、政治、經濟、社會的影響巨大,乃至個人的事業、職場、生活都有廣泛的運用之處。

下面,簡單說說「三十六計」,若感興趣的最好還是找本解說的原書去看,就是對原文不感冒,也可以把裡面的案例當故事讀,頗為有趣。

二、

第一計 瞞天過海

騙了對方卻能讓對方不懷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瞞得過則大功告成,瞞不過則弄巧成拙。

瞞天過海想要奏效,以下條件不可或缺。首先,要製造一個不會引起對方懷疑的假象,這個假象要令對方習以為常,正大光明,因此對方才不會懷疑;其次,即便如此,還是要想方設法混淆對方的視聽,把對方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沒有精力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穩妥。

第二計 圍魏救趙

進攻兵力結集的部位,不如打擊敵人兵力分散的部位;攻擊敵軍的陽剛部分,不如攻擊敵人的陰弱部分。(避實擊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

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謀略。

第四計 以逸待勞

其旨非擇地以待敵,而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以樞應環」是指門怎麼開來開去,合頁都不會動的意思。)

使敵人陷入困境,不一定都要通過使用武力,只要能將敵方的銳氣消耗,己方的力量也就增長了。

第五計 趁火打劫

有三個條件。

首先,你要確定這把火燒得足夠大。

其次,你要估計好別人的救火能力。

最後,要防止引火燒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聲東擊西之策,須視敵志亂否為定。亂,則勝;不亂,將自取敗亡,險策也。

怕就怕對方頭腦冷靜,識破了虛張聲勢的計謀,這時計策不但不能成功,還有可能中了敵人的誘敵之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關鍵是變假為真。

無所作為不能敗敵,有所作為才能改變局面。

第八計 暗渡陳倉

暗度陳倉有個前提,那就是明修棧道。

沒有明的顯示,暗的就難成。

奇出於正,無正則不能出奇。

第九計 隔岸觀火

敵人的氣勢浮躁,這時候攻擊他,他就會把戾氣發散在你的身上,明智的辦法就是離他遠遠地裝作不關心,讓他們起內亂。

等到敵人肆行無忌、自取滅亡的時候,再順勢而動,坐收漁人之利。

隔岸觀火還需要記住,自己必須有一個堅實的堤岸可以憑藉,不要被火燒到。

第十計 笑裡藏刀

孫武子曰:「詞卑而益備者,進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故凡敵人之巧言令色,皆殺機之外露也。

笑裡藏刀最忌諱的就是殺機暴露。所以笑裡藏刀的第一個實施條件是施計者要有足夠的忍耐力。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月盈而缺,水滿則溢,有所損失是必然的。因此要果斷放棄那些已經沒有長遠意義的局部因素,用以促進那些有長遠、全局性積極意義的發展要素。

李代桃僵要會算數學題,不要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沒算清楚就割捨,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有機可乘,微小的漏洞都要利用。不要不在乎小勝,從積小勝為大勝的角度出發,再小的利益也要爭取。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對方的小漏洞變成自己的意外之喜。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反覆試探是讓隱藏的東西顯現的手段。

有疑問就要偵察核實,調查清楚之後再行動。

敵人的力量不會主動顯露,他們會用深沉的陰謀掩飾自己的行為,因此不可以浮躁冒進,應該採取各種方法試探敵人的鋒芒。

打草驚蛇不僅可以避免被蛇咬傷,在毒蛇現身之後再緊隨其後,不停地打草,無須出手也能將毒蛇累死,這是對付毒蛇的最好辦法。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有用的東西,大家都會爭奪,勝出的概率不大。那些看似沒有用的反而要加以利用。

首先,借的這具屍體來頭要大,身份要高貴,影響要廣泛,雖然現在不起眼,但是曾經輝煌。

其次,要在表面上對腐屍恭敬至極,仿佛它還擁有往日的榮耀。

最後,要讓大眾相信這不是屍體而是鮮活的人。

(古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今有「借殼上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硬碰硬地進攻堅固的城防,這是最為低等的策略。

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質都只是在某一個範圍內發生作用的,離開了一定的環境,武夫變嬰兒,麻雀變鳳凰。

龍虎厲害,可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要調虎離山,首先,要給老虎一個非下山不可的理由。其次,製造假象,讓老虎感覺下山沒危險。最後,利用地勢,滅虎。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所謂縱者,非放之也,隨之,而稍松之耳。

欲擒故縱要注意不要變成放虎歸山。

首先,是要在敵人遭到較大打擊的背景下加以放縱,確保敵人不會反噬。其次,把握好殲滅的時機,不讓敵人過多的喘息。最後,跟隨的火候要掌握好,不慍不火,恰到好處。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這塊磚也要有一定的價值,才不會讓懷玉者倒了胃口,望風而逃。

施計之人要對施計對象的個性、心理、處境做一番全方位的分析,這樣才能用磚頭換回美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杜甫《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淮南子·精神訓》:「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

抽掉柴薪滅了火,釜中的湯自然不再沸騰。

不要主動迎擊敵人的鋒芒,要找到辦法徹底澆滅對手的勝勢。

氣實則鬥,氣奪則走。奪氣之法,則在攻心。

第二十計 渾水摸魚

趁對方內部出現混亂,從其內部的軟弱無主中獲利。要見機而動。(與「趁火打劫」、「順手牽羊」類似)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與「走為上」是有區別的)

金蟬脫殼就是在臨陣對敵的時候偷偷抽調精銳偷襲別人,這是險招。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關門捉賊要自己一方的實力佔據優勢,具有分割包圍的條件,並能消化敵人。

量力而行,莫要貪多貪大,實力不如賊,關了門反會被賊滅了。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首先要掩蓋自己的意圖,遠交的不會懷疑你的交往動機。其次,對近的攻擊要迅速而致命,不要拖杳,否則會消耗過多實力。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

春秋時期大國晉國和小國虞、虢兩個國家鄰近,晉國想吞掉這兩個小國,可虞、虢唇齒相依,合起力來,晉國一時也奈何不了他們,後來晉國通過分化瓦解,先賄賂、哄好了虞國君主,虞就和晉一起對付虢,晉國借虞國和虢國相鄰的道路出兵滅了虢國,之後回師時順道又滅了虞國。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本計的運用是針對「友軍」的。

所謂「友軍」,往往存在危險。所以「兼併盟友」是常事。

如果與友軍聯合作戰,應設法打亂變動友軍的陣容,暗中更換它的精銳,或者派自己的部隊去代替它的梁柱,這時就可以吞併友軍的部隊。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統率不服從自己的部隊去打仗,如果因為調動不了他們就想用金錢去利誘他們,反而會引起他們的懷疑。正確的方法是可以故意製造些錯誤,然後督責別人的過失,藉此暗中警告那些不服從自己的人,這種警戒是從反面去誘導他們。

懲戒要把握尺度,點到為止,同時暗示的時候指向性要強,不能讓人一頭霧水。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顛

寧願假裝不知道而不採取行動,也不假裝知道而輕舉妄動。

表面裝糊塗,實際很清楚,假裝不行動,實際上是在暗中策劃等待時機。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故意露出破綻,使敵人覺得有大利可圖,進而引誘它深入我方埋伏,之後截斷它的後援使其陷入絕境。(與「關門捉賊」類似)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樹上開花是一種人為製造聲勢以懾服敵人的一種計謀,尤其指藉助別人的聲勢提高自己的聲望。

不開花的樹木也可以有花,用彩紙剪成花的樣子粘在樹上,只要不仔細看,還真是分辨不出來。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兵力強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將帥;將帥明智的,就打擊他的情緒。將帥鬥志衰弱部隊就會士氣消沉,其勢頭必定受到影響。

如何讓將帥鬥志衰弱?用錢用權?沒用,用美人最能讓將帥沉迷。當然,這個美人不能只有臉蛋,還得有頭腦。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虛虛實實,兵無常勢。

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自己要沉穩平靜,對對手的內心還要有理性的分析。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孫武子曰:「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

反間,就是利用敵人的間諜或敵人自身的問題去離間敵人,使敵人內部自相猜忌。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苦肉計,就是假裝去做敵人的間諜,而實際上是到敵方從事間諜活動。想讓敵方相信,就得拿出受苦的證據來。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

連環計的關鍵在於使敵「自累」,兩個以上的計策連用才稱得上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是遊擊戰的核心。

走為上看似簡單,實則不然。

其一,有不願意走的,如項羽。所以能走的人,必須有企圖心,有忍辱精神的人才能走得開,和項羽對應的劉邦,每次打輸就跑,屢戰屢敗,但又能屢敗屢戰,最後奪得天下。

其二,走的目的在於保存實力,所以走,得讓對手追不上,是為善走也。

相關焦點

  • 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是什麼
    圍魏救趙這一計策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源於勝戰計中的第二計,書中是這樣寫的「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內容的主要意思就是攻擊兵力分散的敵人比進攻兵力集中的敵人有力,攻擊氣勢不旺盛的敵人比進攻氣勢旺盛的敵人有利。
  • 《三十六計》連環計 越國閃電奪三城
    --《三十六計之連環計》上海遊族出品的網頁遊戲《三十六計》以著名兵法精髓三十六計為核心玩法並命名,以策略引導戰爭,實現真正的萬人國戰,受到了廣大玩家的熱烈歡迎。《三十六計》屬於戰爭策略性頁遊,玩起來自然就需要兵法和謀略,不少玩家就將兵法三十六計成功地運用到了遊戲中。今天我們介紹的,是玩家在遊戲中如何運用兵法"三十六計"中的"連環計",決勝於千裡之外。
  •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而以逸待勞能夠被有幸地選入三十六計中,一定有其巧妙的地方,我們先欣賞一下原文: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文言文一出,以逸待勞之計的質感瞬間爬升了好幾個臺階,簡單翻譯為:迫使敵人處於困難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進攻的手段,可以採取疲憊,消耗敵人的手段。
  • 三十六計之美人計相關的歷史故事,你知道多少?
    說到三十六計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孫子兵法》,但其實這是兩部軍事著作。「三十六計」一詞現在知道的是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檀公指的是南北朝時期軍事家檀道濟。三十六計中除了常被人們掛在嘴邊的「三十六計走為上」之外,還有被津津樂道的「美人計」。中國古代歷史上運用到美人計的地方不可謂不多。古代四大美人之中兩位的命運都和美人計相關。書中對于美人計的解釋是: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 36計的成名之路
    36計從出版到享譽世界。借刀殺人:1941年36計手抄本在陝西邠州(今陝西省彬縣)某書攤發現,抄本前部為「養生之談」,而末尾附抄「三十六計」。同年,成都新華印書廠根據手抄本發行土紙本。是後來36計通行本的首版。
  • 你分得清《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嗎?
    《三十六計》,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三十六計》共分六套,每套又分六計,共三十六計,全書約5000字左右。《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成書時間有所不同。《孫子兵法》成於春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而《三十六計》最終成型於明清,它晚於前者2000多年,也就多經歷2000年的風雨。兩部著作分處冷兵器時代的兩端,中間流淌著千載春秋的血雨腥風。
  • 三十六計,第二十計渾水摸魚的故事
    三十六計,第二十計渾水摸魚的故事。渾水摸魚就是比喻趁機撈一把,其實也是在軍事謀略中,在混亂中取自己的利益的計策。也就是說在打仗的時候要善於抓住對方的可乘之機,隨機應變,然後亂中取利。一、渾水摸魚的故事含義渾水摸魚,起初可能是漁民們從捕魚的實踐中進行摸索和總結出來的一句經驗俗語,但是後來逐漸到生活以及社會中的其他領域被兵家或者是軍事指揮員們用來表述,均是謀略的一種專業術語。在軍事謀略中,其實就是趁機摸捉。然後謀取意外的利益。
  • 國學經典三十六計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三十六計中所闡述的主要是軍事思想,以至於二戰時期,很多國家把它作為將領的必修課,日本更是將其列為軍事保密文件進行研究,不到一定軍級,都沒資格閱讀;現在的人們將其思想延伸,更是將三十六計運用得淋漓盡致,大到國家政治交鋒,小到商家競爭,甚至騙子都用它來行騙!
  • 《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天」是什麼意思?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包含三十六個經典計謀,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被古人視為智慧的源泉、勝利的根本,是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寶。一般認為作者是南朝宋將檀道濟,是劉宋王朝劉裕麾下著名將領、開國元勳。
  • 三十六計之無中生有:三個步驟教你使用這一計
    在這一句話中老子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道是宇宙萬物的基本根源,同時世間萬物的來源都是道。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便是如此,在天地剛產生的時候是沒有任何事物的,但是也正是從這些沒有中基於某些機緣,也就是老子口中所認為的「道」產生了天地之間最初的一個「有」,隨著「有」的出現世間才前前後後、斷斷續續繁衍出了萬物。這便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七計——無中生有。
  • 經典反思:三十六計很厲害?還有更強的!
    冰箱是這樣、電腦是這樣、智慧型手機是這樣、高鐵也是這樣……再統計一下奧林匹克各學科競賽,中國學生拿的金牌實在太多……後來,老外也學精了,挖牆角,招華人參加各種比賽,勉強有了翻盤機會。她們滿面春風倒一杯酒,微微一笑說:讓您見笑了,我從來不喝酒,今天捨命陪君子敬你一杯……這樣的敬酒,男子漢們沒有不從的,心甘請願中了「美人計」,痛快地幹完幾大杯酒,然後被放倒在桌上。如果有點意識還能看到美女微紅的小臉蛋淡淡的得意微笑。
  • 孫子兵法到底和三十六計有什麼區別?
    在很多時候大家都認為孫子兵法是跟三十六計並列的軍事奇書,但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計,講的是計謀,而孫子兵法則講的是計算,他無時無刻不在計算,算各種概率和可能,讓你儘可能多地掌握戰場上的優勢。這是道和術的區別,層次也和境界也不一樣。
  • 聖鬥士裡的三十六計之一:勝戰計
    三十六計是古人對作戰經驗策略的總結,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這一典型的案例就是,聖鬥士冥王篇中,史昂刷領復活的黃金聖鬥士,表面上看是要去殺雅典娜,直到最後,才道出原來是為了激活雅典娜的聖衣。史昂成功的將聖鬥士和冥鬥士兩方都進行了瞞騙,完成了使命。而城戶光政秘密培養聖鬥士,為的是把偽教皇撒加拉下馬,也堪稱瞞天過海之典範。
  • 三十六計之空城計,張守珪城牆擺宴,嚇退吐蕃
    空城計,三十六計第三十二計,敗戰計第二計。「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這句話的意思是兵力空虛之時,故意顯示防備空虛的樣子,使敵人產生疑惑。這樣以柔敵剛的方法對付強大的敵人,是奇計中的奇計。空城計從某種角度來講是一種疑兵之計,用外在的表現讓敵人產生錯覺。
  • 古裝國學電影三十六計《瞞天過海》在蘭州開拍
    大型古裝國學小戲骨電影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於 2020 年 12 月 12 日在蘭州新區影視城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據了解,經過劇組前期的精心策劃與籌備,由張朝評導演執導,趙靈莉為演員副導的國學經典電影三十六計開始拉開攝製的帷幕。
  • 三十六計之樹上花開,張飛疑兵之計嚇退曹操
    樹上花開,三十六計第二十九計,並戰計第五計。書中原文是這樣寫的:「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藉助別人的局勢來布置有利的陣勢,雖然兵力弱小也會顯得陣容龐大。大雁飛到山頭,它的羽毛可用來裝飾,這是吉利的徵兆。」
  • 三十六計混戰計之第二十計:渾水摸魚
    三十六計混戰計之第二十計:渾水摸魚原文: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意思是乘敵人內部發生混亂,而我藉機行事,使亂順我之意,我便亂中取利。後一句的意思為人要隨應天時去作息,向晚就應當入室休息。原意是,在混濁的水中,魚暈頭轉向,乘機摸魚,可以得到意外的好處。比喻趁混亂時機獲取不正當的利益。此計用於軍事,是指當敵人混亂無主時,乘機奪取勝利的謀略。
  •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有哪些不同?
    近期我用手機軟體聽孫子兵法,我的朋友知道這個消息後就問了我幾個讓我苦笑不得的問題,比如:圍魏救趙是孫子兵法裡面第幾計,或者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是三十六計裡面那一計的內容。更有甚者認為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就是一本書。
  • 愛情裡你不知道的表白三十六計,計計誅心
    三十六計第五計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東西。現比喻乘人之危,撈一把。在愛情裡,那是很好的一計,在異性失戀或者失意的時候,是人最空虛的時候,這時候溫暖的你出現,往往是愛的暴擊。三十六計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在愛情裡,這招就是專門為燈泡準備的。三十六計第十六計 欲擒姑縱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
  • 「三十六計」決勝毒品案件辯護
    圖片來至網絡《三十六計》:「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對於毒辯律師而言,每一個毒案就是每一場戰役,技能高超的毒辯律師必然是知己知彼,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裡之外。正如,孫臏所言,「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筆者長期從事毒品案件司法研究,根據實務經驗以及學術研究,總結出以下三十六條毒辯至勝口訣,雖才疏學淺,試模仿古人,暫且將口訣稱為毒辯三十六計。若有不當之處,仍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