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李奕和
科技每天都在刷新著我們的生活。當人們對「刷臉」技術的認知仍停留在手機解鎖、支付、門禁等常用場景時,殊不知,現今連垃圾也可以通過「刷臉」進行分類投放了。
近日來,實地·廣州常春藤因投入運營一批能「刷臉」的智能分類垃圾箱,在媒體上火了一把。
這種智能分類垃圾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或者掃描識別開啟,住戶通過分類投放垃圾能獲得相應積分,積分積累到一定程度還可以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一次垃圾分類投放過程,變成了科技體驗,還帶來成就感。
實際上,這次智能分類垃圾箱的試運營,是實地集團打造的智慧社區中新增打通的一環。從家居、到社區、再到社區的各種商業配套,實地集團基於其自研的智慧人居生態系統,打造了一個真正意義上萬物互聯的智慧社區。
垃圾箱能「刷臉」開啟,還可以積分換獎
外觀上看,智能分類垃圾箱設有廚餘、其他及有毒有害三個投遞口,上部配置觸屏,頂部帶遮雨蓋。相比傳統垃圾桶,形象要提升不少,更具科技感。垃圾箱在設計上作了密閉處理,可防止異味的散發,減少了垃圾對社區環境和空氣的幹擾,讓社區有一個更舒適、清新的環境。
更重要的是,這些智能分類垃圾箱通過與社區的「智慧大腦」連接,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或者掃碼方式進行開箱;同時,垃圾箱還會對住戶分類投放的垃圾自動稱重,系統在自動識別ID後進行積分。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等獎品的機制,能有效地激勵居民參與到分類投放垃圾的行動中來。
此外,垃圾箱還設置了滿溢報警、定位、防腐及一定等級的防水功能。社區物業管理人員則可以在後臺查看垃圾箱設備情況,及時通知服務人員進行清理,大大方便了社區物業對垃圾箱的管理與維護,提高對社區物業的管理效率。經試點運營後,此項目後續將在各地社區中推廣應用。
一次垃圾投放背後的生態系統
一直以來,垃圾分類牽涉到每家每戶、甚至每個人的參與,但在實際生活中推行並不容易。實地·廣州常春藤嘗試用科技手段來切實改善居民投放體驗、實行有效激勵,對今後的智慧社區治理工作有很大的價值。
讓智能分類垃圾桶也應用上人臉識別技術,實現「刷臉」開箱和「刷臉」識別個人帳號,是實地集團基於其自研的智慧人居生態系統所打造的服務體驗。在實地的智慧社區中,已經實現了各種既便捷又具科技潮流的服務。
居民通過「刷臉」可以通過門禁還可以呼叫電梯送到自己的樓層;在小區內,「刷臉」就可乘坐無人駕駛通勤車hachi auto;在小區線上商城「種子小鎮」購物,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會自動把貨送到家門口,實現無人、無接觸配送……
據了解,實地智慧人居生態系統集合了人工智慧、物聯網(AloT)等技術,是一個「1+4+3+N」的結構,即後臺是一朵「智慧人居雲」,中臺則是智能物聯網中臺、數據智能中臺、AI中臺、智能應用中臺四大智能中臺,前端連接了社區中的三大解決方案和N種智能設備。
擁有「智慧大腦」的實地全場景智慧社區,打通了「家」 「社區」 「社區配套」三個圈層的信息,將人、設備、服務信息匯集到同一平臺進行管理,形成龐大的社區服務資料庫,從而洞察居民生活的各種需求,實現社區智能設備的互聯。打通了以往各個業態數據割裂的孤島局面,形成一個真正的社區生態網。
基於這樣一個可以不斷迭代更新的生態系統,各種新增的用戶需求、新湧現的智能應用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和落地運營。
實地智慧人居:一種解決方案
伴隨著高新技術的快速成長和普及,以及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的重大影響,智慧社區的建設已成行業共識和新風向。
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在項目開發中加入智能產品和服務,改善住戶的生活品質,從而提升房地產企業的品牌和產品力。不過,大多數房地產企業並不具備自有科技開發能力,也不具備從0到1的投入條件。如看似簡單的智能分類垃圾箱,產品硬體本身的生產、購買成本或許不高,但如果要讓其應用運營充分融入社區整體的管理服務系統中,技術門檻卻非常高。從環境衛生、社區安防再到通勤物流等其他場景,常見的「拼盤」模式很難將不同場景串聯在一起,也無法讓社區管理、服務真正實現「智慧」。像實地集團這樣具備頂層設計研發、兼具全套成熟智慧社區建設和運營能力的企業不多,其一舉手一投足其實是在引領智慧人居的探索,力爭做智慧社區建設的有益示範。
實地集團董事長張量曾經表示,相對於其他企業,實地的領先性在於改變了房地產的特性,實地打造的是一種生態、一種解決方案。甚至可以期待的是,這種能力一旦開放出來,形成標準化、系統化和模塊化的成套方案,將有望幫助更多小區升級為智慧社區。這裡頭,還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