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農村最普遍種植的蔬菜種類之一,因為吃法多、口感好,深受大家的喜愛。在農學博士的老家,就有很多人種植土豆,多的農戶種了五六畝地,是一年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前幾天,家裡的表叔給農學博士發消息,說他在山地裡種的土豆,有些植株出現了萎垂捲縮,扒開下面的土層,發現土裡的薯塊已經腐爛了,問我是怎麼回事?通過這些症狀,再結合最近的天氣狀況,農學博士可以判斷這是馬鈴薯晚疫病惹的禍。晚疫病是土豆種植中常見的病害,在各大產區都有大面積爆發的歷史,危害性極大。
那麼,在土豆的生長發育期,我們應該如何防治土豆的晚疫病呢?農學博士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問題:
根據土豆地上部位以及薯塊的發病症狀,迅速、精準確定晚疫病的發生
考慮管理、氣候等各種因素,搞明白土豆發生晚疫病的主要原因
針對不同發病原因,堅持早預防、早治療的原則,及時防治土豆晚疫病
當土豆晚疫病在田間出現時,我們應該如何快速辨別?
土豆發生晚疫病後,主要危害植株的薯塊、莖、葉柄、葉。當葉片發病以後,首先會從葉邊緣、葉尖端開始,出現水浸狀斑點,如果遇到連續陰雨的潮溼天氣,病斑會迅速蔓延,在病斑邊緣產生一圈白色黴狀物,葉背面也會長出很多白黴,構成了厚厚的黴層。當田間環境較為乾燥的時候,病斑往往不再擴展,發病部位變褐色並逐漸枯死,發病與健康部位之間有明顯不同,沒有白色黴狀物,發展速度變慢。
如果土豆植株的葉柄和莖稈受害,開始先出現有凹陷的黑色狀條斑,當田間潮溼時候,會有少量白黴出現在表面。當病害嚴重時,會造成葉柄、莖部以上的葉片萎垂捲縮,導致田裡一片乾枯。如果地下塊薯受到危害,最開始會產生帶紫色、褐色的小病斑,表皮變為紅褐色,出現凹陷,並逐漸向內部、周圍蔓延。如果大田土壤乾燥,發病部分比較堅硬,容易形成幹腐狀;但如果發生在潮溼土壤中,就會造成軟腐,使病薯產生奇怪的異味,失去食用價值。
【重點】
土豆晚疫病在大田流行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中心病株出現階段,在土豆現蕾期,就有可能出現中心病株,並逐漸向附近植株蔓延,形成發病中心;快速蔓延階段,從發病中心蔓延到整塊田,大約只需要10-15天;嚴重發病階段,植株進入受害嚴重期,枯死率不斷提高。根據防治經驗,中心病株出現時期,是進行藥劑防治的最佳時間點。
在土豆的日常管理中,都有哪些因素導致土豆晚疫病的大爆發?
1、當地的氣候原因
在土豆栽培過程中,晚疫病發生與種植地的溫度、溼度有極大關係,尤其是在土豆的開花期。土豆晚疫病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6月份會集中爆發。所以呢,在日暖夜涼、陰雨天氣時,土豆晚疫病會迅速發生、傳播,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2、土豆品種抗病性不強
在土豆晚疫病抗性方面,不同品種存在較大差異。抗病差的土豆品種,發生晚疫病概率高,病情發展快,最終造成的危害也是很嚴重的。農學博士發現,農戶種植的土豆品種繁多,有的品種是多年連續種植,反覆進行自留種,沒有及時更新、更換品種,導致種薯抗病能力變低,增加了病害發生概率。
3、種薯帶菌,土壤帶菌
如果種薯帶菌播種,會成為晚疫病重要的傳染源。在土豆收穫以後,由於不當的採收措施和貯存方式,會造成土豆爛窖、感染病害,導致很多種薯都攜帶了病原菌。因為大規模種植的農戶都是自留種,帶病種薯播種以後,致病病菌會迅速繁殖、傳播,引發整塊田集體發病。除了種薯帶菌,一些病株殘體會在土壤中大量存在,同樣會攜帶很多病菌,增加了健康植株感病的風險。
4、農戶缺乏科學防治意識
在防治土豆晚疫病時,大部分農戶缺乏足夠重視,都是在病害中晚期才開始用藥防治,但因為防治不及時、用藥不當,錯過了最佳防治時間,也不注重藥劑的合理搭配,盲目用藥現象嚴重,導致藥劑防治效果不明顯。
5、栽培管理不當
在土豆栽植過程中,沒有及時去除病變植株、沒有進行有效排水、肥料施用種類數量不當等,都會使土豆晚疫病加重,導致病原菌大量繁殖、適應能力不斷提高,對土豆產量與品質造成極大危害。
【重點】
土豆晚疫病的致病菌疫黴菌喜歡日暖夜涼、高溼的種植環境,在土豆種植時,田間低洼地塊、排水不暢通、土壤黏性的地塊發生最重;消毒種薯不嚴格、種植密度過大、透光通風不良、氮肥施用過量的地塊發病很嚴重。土豆晚疫病發生與田間氣象條件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溫度偏低、早晚多霧、多露陰天的氣候條件,會使得晚疫病發病機會變大。
如何才能減少土豆晚疫病發生,獲得大豐收,以下六點措施很關鍵
整體防治思路:對於土豆晚疫病,我們還是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工作方針,採取多方面防治措施,以脫毒種薯、地膜覆蓋、配方施肥、高壟栽培等農業技術為基礎,做好土壤處理、種薯處理、化學應急防治等,努力把病害損失降到最低。
1、種薯處理
在土豆播種前,務必進行必要的種薯消毒,常用方法有:用1%石灰水、0.1%高錳酸鉀液浸種薯1-2個小時,然後取出晾乾;也可以用0.2%福馬林液浸種薯5-10分鐘後,用薄膜覆蓋嚴密,悶種2個小時,再攤開自然晾乾。在切種薯的時候,我們要仔細檢查,徹底清除病薯,在切塊時,切刀需要用75%酒精或0.1%高錳酸鉀液浸泡5-8分鐘,進行充分的消毒,以防止病害通過切刀傳染。種薯切後需要晾乾,並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託布津均勻拌種,以有效促進切口癒合並進行消毒。
2、合理輪作
經過長期種植,我們發現甜菜、胡蘿蔔、洋蔥等作物,對土豆晚疫病有一定抑制作用。我們可以選擇甜菜、胡蘿蔔、洋蔥以及禾本科植物進行輪作,晚疫病發生的程度會明顯輕於茄科、十字花科作物的茬口。
3、適時早播
對土豆適當提早播種時間,有一定避病作用。因為土豆晚疫病發生高峰期在5-7月份,我們可以選用一些早熟品種,適時早播,能夠提早收穫,有效避開晚疫病發生高峰期,進而減少產量損失。
4、品種改良
培育和種植優良抗病品種,是防治土豆晚疫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推薦選擇高產、早熟、抗病能力強的土豆品種,以促進薯塊快速成熟,減少晚疫病危害,避免產量、品質受到影響。
5、加厚培土
在土豆苗期、封壟之前,可以適當增加培土次數、培土厚度,不讓塊莖露出地面,能夠防止植株上的病菌落到地面上侵染塊莖,進而減少塊莖帶菌。
6、堅持「一噴三防」的化學防治
在土豆現蕾以後,如果晚疫病混雜其它病蟲害發生,我們可以用「一噴三防」的技術統防統治,也就是用殺菌劑、殺蟲劑、微肥混合噴施,一次施藥,能夠兼治多種病蟲害。殺蟲劑,可以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殺菌劑,推薦用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69%烯醯·錳鋅可溼性粉劑,再加入磷酸二氫鉀,混合噴霧,用藥的安全間隔期以10-15天為宜,用藥次數需要根據土豆植株長勢而定。
土豆晚疫病是土豆栽培過程中很常見的病害之一,對地下的薯塊、地上的枝葉危害嚴重,輕則減產,重則直接絕收,使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受損。晚疫病發生以後,病情發展迅速,薯塊已經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呢,提前做好預防尤為關鍵,保障土豆植株正常生長,穩產豐產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