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

2020-12-22 吉山花瑤

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

王萌紅

1 發生原因

1.1 氣象條件。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單年流行性病害,其發生期多在植株開花早期,是一種氣傳病害。因此,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與氣象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般來說,當天氣潮溼陰沉,早晚多霧多露水時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在出現中心病株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囊會藉助風雨的傳播進行再侵染,發病後 10 ~ 14 d 就可造成大規模的發病。[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1.2 馬鈴薯自身抗病性。不同的馬鈴薯品種具有的抗病性也有所不同,相對於抗病品種來說,感病品種上發生晚疫病後的孢子囊繁殖速度快,容易侵染造成發病。且對於同一品種來說,隨著馬鈴薯植株的生長,在花蕾期時植株抗病能力下降,此時極易發生病害。

1.3 菌源基數。帶菌種薯作為初侵染源與晚疫病的擴散發生有重要關係。馬鈴薯晚疫病常年發生會導致病原菌在土壤和病殘體中過冬,再者,不規範的管理以及農事操作都會使病原菌進一步的擴散,從而造成晚疫病的發生與流行。

2 危害症狀

馬鈴薯晚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以及塊莖。在葉片部發病時,一般先在葉尖和葉緣處出現病斑,初為水漬狀褪綠斑,後逐漸擴大為圓形暗綠色斑,在溼度大時,病斑擴大速度變快,擴展後為暗褐色病斑,病斑邊緣不明顯,背部常出現白色的黴層。地上莖部發病時常形成長短不一的褐色病斑,環境潮溼時,有時也會有白色稀疏黴層出現,塊莖發病時,會形成淡褐色或紫褐色的不規則小斑點,稍凹陷。病斑下的薯肉有不同程度的褐色壞死,最後造成帶病薯腐爛。

3 防治措施

3.1 選擇無病種薯。帶病種薯是馬鈴薯晚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為了選用不帶病菌的種薯,我們可以建立無病留種地,注意在建立時要與大田相距 2.5 km 以上,防止病菌的傳播侵染。播種前再一次對種薯進行挑選,把種薯先統一堆放在室內,放置 5 ~ 6 d 後進行晾種,將有病的種薯剔除。在種薯切塊時用 75%酒精、3%來蘇兒、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切刀 5 ~10 min 進行消毒,可以多把切刀輪換使用。

3.2 選擇抗病品種。不同的馬鈴薯品種擁有不同的抗病性,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可以有效防治晚疫病的發生。在實際操作時,可根據種植田的土壤條件以及氣候等因素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進行播種,一般選用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種,其抗性與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種相比較為持久。

3.3 加強栽培管理。馬鈴薯種植田應儘量選擇地勢高、沙性強、排水能力好的地段。因溼度對晚疫病的發生具有重要影響,所以在田間管理時應注意合理進行施肥以及灌溉,避免大水澆灌,在雨後要注意及時排除雨水,防止田地積水,結薯後增加培土成高壟。合理密植,適時早播,不宜過密,如果種植密度過大,不僅會影響田間的通風與透光,使多餘的溼氣無法排出,給病菌的侵染發生提供適宜條件,也會使植株之間爭奪養分,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鉀肥。在馬鈴薯生長期間,隨時觀察馬鈴薯的生長情況,如發現中心病株要及時進行清除,勤除雜草,疏通土壤,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

3.4 化學防治。一般前期在未發病時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鋅錳,而後期(7 ~ 8 月)雨季來臨後或發病後主要噴施內吸性治療劑或保護兼治療劑。在防治時常用藥劑有 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或40%烯醯·嘧菌酯懸浮劑 800 倍液,或 40%烯醯·氟啶胺懸浮劑 1 000 倍液,或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懸浮劑 4 000 倍液或 68.75%氟菌·霜黴威懸浮劑 60~ 75 ml/ 畝(銀法利)。根據當地的氣象條件進行施藥,一般在發病前進行初次施藥,如果當地雨水較多,後續每間隔 7 ~ 10 d 進行 1 次施藥,全年噴施 6 ~ 9 次;如雨水較少,後續每隔 10 ~ 15 d 進行 1 次施藥,全年噴施 4 ~ 6 次。注意多種藥劑輪換使用,防止出現抗藥性,影響防治效果。

3.5 預測預報。預測預報對於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我國運行的馬鈴薯預警系統有中國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系統和馬鈴薯晚疫病數位化監測預警系統。

馬鈴薯晚疫病作為一種世界性病害,在各個種植地區均有發生。其最好的防治時期在發病初期,如果我們在初期將其控制住,將會減少很多損失。在防治過程中要牢固樹立「以防為主,以控為輔」的綜合防控理念,從而達到「防病不見病」的良好效果。

相關焦點

  • 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發病條件和防治措施大全,快來學習!
    在我國所有馬鈴薯產區,幾乎都發生過馬鈴薯晚疫病,雖然程度不一,但是總結馬鈴薯晚疫病規律發現,它大多會在多雨、潮溼的季節發生。由於該病蔓延速度快,危害大,甚至帶有毀滅性。一般情況下,馬鈴薯晚疫病發生區減產10%~40%,不抗病的品種減產30%~40%,嚴重時甚至絕產。
  • 馬鈴薯晚疫病發生危害形勢嚴峻 農業部緊急部控
    當前,正值西北秋馬鈴薯主產區果實膨大期,馬鈴薯晚疫病對生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據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測報網監測,今年西北、東北等地馬鈴薯晚疫病發生早、範圍廣,發生程度明顯重於常年,甘肅等省為近10年來最嚴重年份。
  • 馬鈴薯晚疫病致減產20%-40%,甚至絕收,如何低成本、高效防治?
    晚疫病是馬鈴薯生產中最普遍、發病率最高的頭號病害,在我國西南、東北、華北、西北馬鈴薯主產區普遍發生,通過氣流傳播,蔓延速度極快,一經蔓延可迅速導致馬鈴薯植株死亡,進而造成大面積減產,發病較輕年份減產 20%-40%,發生較重年份可減產 50%以上,甚至絕收。此外,還引起塊莖腐爛,影響商品薯品質,給馬鈴薯產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 馬鈴薯葉片日灼與晚疫病的區別及防治對策
    馬鈴薯生產工作中,有許多種植戶尤其是第一年種植馬鈴薯的農戶往往分不清晚疫病與日灼,雖然兩者初期都出現葉片熱水燙樣症狀,但是兩者存在很大區別,接下來就為大家分別講解一下馬鈴薯晚疫病和馬鈴薯葉片日灼
  • 丁真最愛吃的馬鈴薯是如何長成的?(後附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秘籍喲)
    >這是得了晚疫病要知道,這種病不及時防治可造成嚴重欠收甚至「苗死豆亡」小夥伴很捉急一路跟隨防治專家李洪浩的腳步到現場查看10月22日>其實馬鈴薯晚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預防大於治療,如果出現病情,一定要及時處理。
  • 春馬鈴薯晚疫病偏重發生,湖北、重慶可能大流行!
    4月14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春馬鈴薯主產區7個省(市)的測報技術人員對馬鈴薯晚疫病發生趨勢進行了網絡會商。根據馬鈴薯品種抗性、田間菌量和未來天氣條件等影響因素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春馬鈴薯晚疫病總體偏重發生,湖北西部、重慶東北部和東南部等地局部大流行風險高。
  • 引起番茄晚疫病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引起番茄晚疫病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巴汗·瓦特汗1 番茄晚疫病危害特點番茄晚疫病俗稱番茄疫病,又稱黑杆病,是一種毀滅性蔬菜病害。主要危害番茄幼苗、葉、莖和果實,以葉和青果受害最重。4 發病規律晚疫病病菌在各茬番茄乏間輾轉侵染,周年發病。病原菌還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季,侵染下一茬番茄。在溫度16-22℃,相對溼度接近100%時,適於孢子囊形成。葉片表面有露水,孢子囊才能萌發和侵入。病菌主要以菌絲在馬鈴薯塊莖和溫室種植的番茄上越冬,也能厚垣包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
  • 【薯技】馬鈴薯葉片焦枯,究竟是早疫病還是晚疫病?
    由於這兩種病害的症狀極易混淆,不易區別,給防治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那麼,正確區別馬鈴薯早疫病和晚疫病對於控制病情、保證產量有著重要的意義。病斑在溼度大時上面長出黴層的顏色不同,馬鈴薯早疫病的病斑上長黑色黴層,而馬鈴薯晚疫病的病斑上長白色黴層。病斑不同,馬鈴薯早疫病的病斑有明顯的同心輪紋,而馬鈴薯晚疫病的病斑無同心輪紋。塊莖病症不同,馬鈴薯早疫病塊莖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幹腐;而馬鈴薯晚疫病常常由於細菌感染淺褐色的病斑而呈軟腐狀。
  • 罕見「晚疫病」考驗甘肅馬鈴薯市場(圖)
    每年國慶節前後是馬鈴薯收穫的時節,但在近期,一場罕見的馬鈴薯「晚疫病」在甘肅定西、內蒙古等主要產區集中暴發。市場人士普遍憂慮,本就脆弱的馬鈴薯市場或將再次面臨嚴峻考驗。  最嚴重的「晚疫病」  進入7月,雨水偏多。
  • 農民栽培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很重要,來學學這些措施
    栽培馬鈴薯涉及的環節較多,不僅要在栽培技術上加強質量控制,也要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加強控制。基於此,本文主要從理論層面詳細分析馬鈴薯栽培技術,探究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期對馬鈴薯的栽培者提供有益思路。2 馬鈴薯催芽及播種2.1馬鈴薯的催芽操作要點馬鈴薯栽培過程中,催芽操作要加強質量控制。通過保障催芽工作的質量,能從整體上降低種植中的病蟲害發生率,是保障馬鈴薯栽培質量的重要舉措。
  • 馬鈴薯病毒病出現的原因,以及相應的防治措施
    本期主題:馬鈴薯病毒病出現的原因,以及相應的防治措施三農導語:馬鈴薯,又名土豆,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在我國有著廣泛種植,產量居世界第一。可在種植過程中病害的侵害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正常生長,病毒病就是常見的馬鈴薯病害之一,如何應對馬鈴薯病毒病是很多農戶頭疼的問題,下面小編就來講一講馬鈴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一,病毒病的症狀馬鈴薯病毒病的種類複雜,症狀表現不一,通常主要有花葉型、卷葉型和束頂型三個類型。
  • 馬鈴薯種植,秧很長薯卻很小,一起來看下原因和防治措施
    有很多種馬鈴薯的菜農,會遇到一個很頭疼的問題。自己家的薯悉心照顧,看到植株長得很大,心裡有些許欣慰,覺得應該能有個好收成。但是收穫的時候卻傻眼了,為啥秧子這麼大,結的果實卻很小,甚至有的都沒有?別著急,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了詳細的原因分析,還有一些不錯的防治措施。
  • 馬鈴薯幾種常見病蟲害詳解,遇到後,又有哪些防治措施?
    引言隨著青海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馬鈴薯種植的面積和規模不斷擴大,但是表現出來的病蟲害問題更是日漸突出。近些年,為提升馬鈴薯種植效益,重視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工作,逐漸被農戶提升科學種植管理的議事議程。文章就幾種常見病蟲害的流行及防治措施,一一做匯總闡述,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鑑。
  • 都是晚疫病惹的禍,提早預防很關鍵
    通過這些症狀,再結合最近的天氣狀況,農學博士可以判斷這是馬鈴薯晚疫病惹的禍。晚疫病是土豆種植中常見的病害,在各大產區都有大面積爆發的歷史,危害性極大。那麼,在土豆的生長發育期,我們應該如何防治土豆的晚疫病呢?
  • 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有哪些病害?掌握以下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關鍵
    所以種植馬鈴薯是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的,那麼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晚疫病病害特徵:晚疫病又叫火風,是真菌性病害。主要發生在葉、葉柄、莖和塊莖上,病斑由葉尖的暗褐色大斑擴散至全葉,並侵入到葉柄及莖部,導致整個植株呈溼腐狀。
  • 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管理要點,提升馬鈴薯的產量
    3.病蟲害防治 3.1早疫病防治 受到早疫病的影響,馬鈴薯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或者影響產量。在發病早期,馬鈴薯表面會出現不規則形狀的斑點,隨著病情的逐步發展,馬鈴薯會慢慢枯萎。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在施肥期,種植人員的工作疏忽,或者馬鈴薯的生長區域溫度過高及長期缺水所導致。為了對早疫病進行有效防治,種植戶可以搭訕臨時的遮陽棚,防止陽光直射,而使土壤溫度升高。此外,也可以制訂一個科學完善的灌溉施肥計劃,結合馬鈴薯生長各階段所需水分與肥料情況,合理施加氮磷鉀肥或者採取澆水作業。
  • 一代馬鈴薯甲蟲發生趨勢預測與防治建議
    一代馬鈴薯甲蟲發生趨勢預測與防治建議目前我州馬鈴薯處於苗期,據州、縣市植保技術人員對馬鈴薯甲蟲進行監測調查,馬鈴薯甲蟲已出土並在早播馬鈴薯田危害。今年馬鈴薯甲蟲最早出土時間為5月12日,較2018年5月5日晚7天,較2017年5月15日早3天。目前正是越冬代馬鈴薯甲蟲成蟲出土期。望各縣(市)農技推广部門技術人員指導農戶及時進行防治。
  • 如何防治青瓜疫病?
    如何防治青瓜疫病?(1)症狀莖、葉和果實均可受害。莖部多在節部發生,初期病部呈暗綠色水漬狀,後縊縮變細,有時幾節同時發病,使病部以上瓜蔓萎蔫,最後全株枯死。被害葉片多在葉緣和葉柄連接處發生不規則水漬狀暗綠色大斑,天氣潮溼時,病斑擴展很迅速,常造成全葉腐爛,天氣乾燥時,病斑呈青白色,乾枯易破碎。近地面瓜條易得病,病部出現暗綠色凹陷斑塊,多從花蒂部發病,逐漸擴展,病部軟化,縊縮腐爛,溼度大時病部表面生出稀疏的棉絮狀白黴,發出腥臭味。
  • 馬鈴薯冬種防凍災技術措施
    2020年11月26日,武宣縣農業農村局成功調運回來121噸,可以種植1000畝的馬鈴薯種子。武宣縣東鄉鎮莫村、祿良村、華樂村等村委都有多年冬種馬鈴薯的成功經驗。今年,武宣縣農業農村局繼續免費將馬鈴薯種子送給這些村委的群眾,鼓勵大家冬種馬鈴薯。
  •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以下這幾點,輕鬆增產增收
    馬鈴薯栽培過程中要選擇合適品種,做好種子處理等工作,及時防控馬鈴薯的病蟲害,達成提高馬鈴薯產量與質量的目的,大幅度提升馬鈴薯種植效益,改善種植戶的經濟條件。文中聯繫實際情況,探討做好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