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構圖是最常見的手法,三角形給觀眾的視覺體驗是平穩且均衡的,因此,將三角形的特點運用在攝影中,同樣會帶給觀眾帶來平穩、平衡、穩定的感官體驗。
三角形構圖中並不要求各部分元素所組成的三角一定是正三角形,可以是其他形狀的三角形,沒有限定三角外觀的規則。可以是倒三角、斜三角,只要能將場景中的元素組合成三角形,都被統稱為三角形構圖。
首要和次要主體:主角和次要主體
一般情況下,照片中只有一個主體,而三角構圖中就可以有兩個至三個主體。但主體地位不同,分為首要主體和次要主體,佔據的位置和比例都有所不同,也可以理解為是陪體,用於襯託主體地位的其他元素,但這種陪體不可缺少,有一定重要性,所以和陪體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首要主體
首要主體是畫面的重要組成,它是傳達意圖與表現的客體, 使用三角構圖時要突顯主體,要做好以下三點。
1、先安排首要主體的位置
2、利於表現主體的角度
3、主體佔比要多於次要主體
次要主體
次要主體的作用是用來陪襯主體,也能傳達出重要的信息,在安排時不能僅為了陪襯而忽略它的價值,所以,在陪襯主體時要做到構圖平衡,讓觀眾能看出誰是首要主體,誰是次要主體。正如電影中女一號與女二號的區別一樣,都很重要,扮演者不同的角色。
了解了首要主體與次要主體之後,就可以明白三角構圖中三個點應該如何安排角色。
這是由三個點連成線所組成的構圖,首要主體佔據三角形面積要多,而其他兩點則根本地位和信息量決定三角形佔比面積,通過佔比面積、角度和位置,就能很輕鬆的運用三角構圖表達主題。
三角構圖的主次之分
1.主次的顏色區別
如果兩個主體大小一樣,而其他因素不變,那麼照片中就會有兩個主體,都非常吸引人,因為每個人對顏色的喜好不同,有些人喜歡綠色,有些人喜歡紅色,觀察的重點不一樣,表達的主題也就出現偏差,這是典型主次不分。
顏色對構圖也有影像,在淺色背景中,紅色就比白色更吸引人,而在深色背景中,淺色就比深色主體的吸引人,色彩對三角構圖也有很大的影響,可以說,主體顏色與背景顏色也會影響三角構圖的表現。
2、聚焦位置的區別
聚焦位置必須放在首要主體的上,即便是主體在場景中某個很遠的位置,但你將它定位首要主體時,就一定要聚焦在它的身上,通過聚焦的景深變化強化主體的地位,如果聚焦在次要主體身上,就會影響主體的表現,對於三角構圖來說,景深影響主次效果非常直觀。
三角構圖技巧的3種運用方法
三角構圖是將場景中的元素以三角形布局,元素與元素之間都有很強的聯繫或能組成框架。
正三角
正立三角形常用於拍攝很有氣勢的建築物,可令建築表現出穩定,莊嚴的視覺感受。例如拍攝中國古典建築時,基本上都會採用三角構圖,構圖均衡穩定。
正三角構圖還可以用於人像攝影,三點分別安排人物,比例大小一樣的情況下,三個人都是主要主體嗎?還真不是,雖然三個人都的比例都一樣,但視覺中心是C位,是三角形的頂點,也就是中間的人是首要主體。
斜三角
斜三角是比正三角還要常用的構圖技巧,因為生活中隨處可見有關聯的三點元素,通過斜三角可以讓照片表現出靈動卻不失穩定的效果。它不像是正三角形那樣穩定,斜三角主次分明,一般較高的一個點是首要主體位置,其他兩點都是次要主體或做陪體出現。
例如,拍攝人像坐姿時就常用斜三角,最上面一點是人物的頭部,而下面兩點是人物的臀部和雙腳,就是兩點一線。
斜三角也適用於不規則的建築,下面兩點是以建築物左右兩邊為界限,頂部是最高峰,三角形中接近頂點的區域是首要主體的區域。
倒三角
倒立三角形是上寬下窄的三角形,最底部的一個點是次要位置,而上面兩點是主要位置,但會在其中一個點上安排最主要的內容。這種構圖給觀眾會帶來一種不穩定的感受,但會令照片更有動感,這種構圖一般很少使用,除非是在特定場景、特殊對象和特殊題材中使用。
例如下面這個例子,利用三角形構圖拍攝運動中的人像,人物的頭在三角形上方左邊一點,是關鍵位置。倒三角打破了視覺上的平面感,可以呈現動感,使畫面表現得更有張力,充滿躍動的力量。
三角形三條邊都有引導觀眾視線的作用,但在一般情況下,都是要引向三角形的最頂端或最重要的一個點。
有些人在使用三角形構圖時隨意安放主體的位置,引導錯誤,給觀眾傳達出錯誤的信息。因此,三角形構圖要掌握關鍵點,這個點要突顯首要主體,其他兩點是用於安排次要主體的。
上面看完了三角構圖的概念,相信你已經學會了如何使用三角構圖,但概念是概念,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只要能突出主要主體引導觀眾看向關鍵位置即可。
攝影沒有固定的法則,也沒有死板的構圖,要實際情況運用構圖,重在參考,而不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