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是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運營、製作的一款美食節目,相信很多美食愛好者都看過這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形象生動地將中國的美食呈現了出來。
中國的美食柔和了時光,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天地間升起了煙火,用至精至誠的心意烹製出了獨特的美食,很多美食同也因為這部紀錄片迅速的走紅,只不過一些美食在短時間內又恢復了無人問津的情況,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01因《舌尖上的美食》走紅的
甑糕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是一款用糯米、紅棗以及蜜棗和紅豆製作的美食,甑糕歷史悠久,相傳幾百年前由陝西傳入,是中國最古老的小吃之一。一種底部有一個小孔,可以放置在鍋上蒸食物的炊具,靈寶俗名名勁子,因此甑糕也叫勁糕。
除了製作糕的炊具古老之外,本身是由中國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糗餌粉餈」演變而來的。先秦的糯米粉中加入了豆沙餡蒸成糕餅狀,但是那個時候並不放棗,到了唐代逐漸的發展成了棗米和蒸。
02迅速走紅的甑糕
由於糕營養豐富,無論口感還是味道上可以稱上老少皆宜,受到個不同消費者的喜愛,西安和關中地區更是常見,很多當地的村民趕集的時候,都要吃上一盤甑糕開啟新的一天,甑糕雖然在西安和關中地區很常見,但是其餘其它地區卻不常見,甚至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款美食。
不過隨著《舌尖上的中國》迅速走紅後,這個特色小吃也因此被各地消費者熟知,很多外地的遊客甚至不遠千裡趕往西安品嘗下這款獨特的小吃,不過隨著消費者的增多,有一些不良商販卻因此調高了價格,也從原來的3元漲到了15元。
03漲價後的甑糕
糕的價格隨著顧客的增多,一些商家看準了這其中的利益,想藉此牟利,因此將甑糕的價格從3元逐漸提至15元,這樣的提價甚至讓很多當地人都直呼商家不講良心,本來是作為一個地區的代表美食之一,不僅代表了這個地區的美食文化,也是這個地區對外的名片之一,如今隨著價格的上漲,蒸糕銷量也遠不如以前了。
本來這是一款受大眾歡迎的美食,以物美價廉為特色,如今因為少數商家的做法,破壞了大眾對於這種美食的看法,這是一道歷史悠久的傳統小吃,不能因為短期的牟利,而毫無限制的漲價。
這樣的做法,只會走上新疆切糕的老路,不僅不能獲取更多的收益,對這款美食的口碑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對於上漲如此之多價格的蒸糕,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