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江上吟》
「鳥自愛巢,人愛家」,自古以來家都是天下人的根本。從宗法制度看來,幾年前的文明也都不過如此,對個人、民族、國家而言,都是不可忽視的存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我們每個人孜孜不倦的目標。
當今社會賦予的家庭有很多,但是走向破裂的也不在少數。但撇開一些客觀因素,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的道理。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家中有四樣,家興人也旺」,這是前輩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所得出的結論,只有滿足這四個條件,才會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那這句話中指哪四項?而且據說全佔的家庭不多。
家庭和睦
「萬事順,合家歡,願君如意喜滿門」,從古至今這好像也是無數人為之奮鬥的目標。既然是目標,那就說明不容易實現。農村家庭大多數都是兩個孩子以上,但能不能和睦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常說「親兄弟,明算帳」,這其實是一種不好的做法。人的一生親情寥寥無幾,因為一些瑣事導致家庭四分五裂,何來興旺之說?
殺兄登基的昭武皇帝劉聰、九子奪嫡的雍正皇帝胤禛,君王都是如此,更不要說百姓。現實生活中仍有那些重男輕女的家長存在,父母之間不輕易的偏愛很可能成為矛盾擴大的因素。反之,如果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問題再大到這麼多人面前也不算什麼。「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整個家庭不富貴也會越來越興旺,給人一種堅強後盾的感覺。
子女孝順
這一點稍微上了年齡的朋友們應該都深有體會,父母不僅給予我們生命,同時也撫養我們長大成人。自己在有了出息之外,最應該考慮到的一件事就是孝順父母。一些來自農村家庭的父母在老了之後,沒有了收入來源,只得依靠子女們來贍養。當然也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孝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心。
說到這裡我要闡述一下我對「孝順」的理解,一方面叫「贍養」,另一方面叫「愛」,或者是我前面所說到的兩個層面。只有這兩點全部都做到了,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孝順。如果只做前者,那也只是你盡到了法律規定的義務,於情於理都無可厚非。但後者不一樣,它是建立在孝順的基礎上,否則你所認為的孝順也沒有任何意義。
家風優良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家是難捨的親情,也是心靈的港灣。孩子只有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成長,才會變得越來越出色。從孟母三遷到嶽母刺字,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一個家風的重要性。家長的教育方式也造就了一個孩子的家庭底線,是孩子在社會上立足的基礎,不可缺少。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凡是家庭中任何一個人染上不良嗜好的,都可能造成整個家庭毀滅的結果。醺酒、打架鬥毆等,只要有任何一點苗頭,都需要立馬制止。家庭的興旺和這個有很大的關係,前輩就是為後代做好榜樣,教他們如何變大變強。如果儘是這些惡習,孩子又怎麼去學習?
節儉持家
這一點不用做過多的解釋,節約、節省的意思。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時代再如何發展,它都必不可少。當夫妻二人組成一個家庭的時候,就意味著雙方身上多了自己的責任。曾經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也徹底告別,必須有計劃並且合理地去支出,有良好的經濟保障。通俗一點,就是農村說的「會過日子。」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了解過「儲存率」這個東西,和一些歐美地區國家相比,我們的這個數字是遙遙領先的。當今很多國人都留一些「不可動」的錢,因為他們生怕會有一些突發情況,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而國外的人都喜歡超前消費,一旦工作不保,自然也會垮掉。這一點,我們國人的所為還是值得肯定的。
俗語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這四項你都滿足了,又何愁興旺和富有呢?
參考文獻:
《江上吟》
《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