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冬天天氣這麼冷,不如來一碗熱騰騰的竹蓀湯,湯鮮味美,營養健康
這幾天好幾個地方都迎來了大面積的降溫,甚至已經飄起了雪花,這個時候大家應該都比較喜歡吃熱乎乎乎的食物,不僅能夠填飽肚子,還可以使全身都溫暖起來。所以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種家常湯的做法,它的名字叫做竹蓀湯。大家可能對竹蓀並不是特別了解,它是隱藏在枯竹根部的一種菌類,表面呈現網狀,是所有菌類中極其出名的一種。所以營養價值是相當豐富的,吃起來味道也特別鮮美,如果用來做湯的話濃濃香味也進入了湯裡面,
使它的口感得到極大的升華。我第一次是在一個美食節目上了解到了這道食物,看上去顏色特別清淡,但是嘗過的對它的評價都很好,所以我就對它特別的好奇。不過這種湯一般在南方比較常見,我作為北方人以前從來都沒有見過和喝過,因此只能自己動手去做上一道,還特地讓家人品嘗了一下。原本還擔心他們喝不慣這種比較淡的湯,沒想到孩子直接把一大碗都給喝完了。我覺得大家應該也會喜歡它的味道,所以才想要將它的做法講解一下,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在動手做之前需要提前去周圍的市場裡將所需要的材料都準備好,包括的有竹蓀,脊骨,姜,鹽,娃娃菜和鵪鶉蛋。一般比較大的超市裡都有賣袋裝的那種竹蓀,基本上都是曬乾過的,大家可以直接買回去一袋。做這個食物需要高湯,所以我選擇的是用脊骨燉。先把脊骨洗乾淨,用水焯一下,去除血沫。往高壓鍋中加水,放入脊骨和薑片,不需要放鹽,大火燉二十分鐘左右。取出兩顆娃娃菜,在頭部的位置上切十字花刀,據說這樣煮出來的娃娃才能夠使它保持原本的味道。
往鍋中倒入水,燒開之後將菜放進去焯軟。取出來竹蓀,在鹽水中浸泡十多分鐘,期間多換幾次水將其泡軟,這樣才可以在煮的時候節省一下時間。將煮好的鵪鶉蛋剝去外皮,娃娃菜撕開,竹蓀切段。往鍋中加入高湯,水,竹蓀段,等煮沸之後放入適量的鹽和娃娃菜葉、鵪鶉蛋,再次燒開用工具去除表面的浮沫。然後把它起鍋盛入碗中,大家就可以開始享用這道美食了。
雖然做法已經詳細的介紹完畢,不過在製作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的步驟需要大家能夠高度注意到。第一,一般做這道湯的時候只需要加大勺的骨頭湯,剩下的可以凍在冰箱中等之後做其它的食物或者燉湯的時候用。肉骨頭可以和油豆角一起燉,做出來的時物也是特別香的,不要浪費了。第二,如果大家買到的竹蓀不是已經切好的,那麼需要把頭和尾都去掉。泡好之後需要再用手不斷的揉搓,去除上面的雜質,然後再用清水衝洗一下。第三,如果想要增加它的香味和鮮味,那麼可以準備一些海鮮菇放進去,做出來也是特別美味的。
竹蓀還沒有泡水的時候聞起來就有一股特別獨特的味道,和平常經常能夠見到的菌菇不一樣。做好之後外表看起來像是海綿,吃到嘴裡則是脆脆的口感,而且香濃入味,特別適合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如果大家也想要品嘗一下這道食物,那麼不如下一次就為家人做吧,用來搭配米飯或者麵食都是特別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