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我講#情感故事#給你聽,你要乖哦~
有些人對待婚姻比較慎重,結婚前就想過很多婚後的問題,也正是因為有了未雨綢繆的準備,所以可以避免很多矛盾的發生。
而有些人對待婚姻雖然也算慎重,但考慮問題卻不全面,不長遠,說好聽點是想順其自然,但說難聽點就是對自己以及自己的婚姻不負責任。
對於子女來說,如果跟父母的關係一直很好,確定彼此間不會有什麼矛盾發生,結婚後住在一起或者住得近,可以理解,畢竟互相照應著生活會好很多。
但是,如果跟父母的關係一般,或者不太好,無法確定彼此間是否會有矛盾發生,那就還是不要住在一起的好,有時候住得近也不行,不然彼此的生活一旦交織在一起,矛盾來了又逃不掉,最後只能眼睜睜被矛盾吞噬。
雖然說婚姻中出現了問題可以想辦法去解決,但如果能從根本上把問題避免掉,豈不是更好?
關於如何從根本上避免婚姻問題,下面這個讀者從哥嫂的婚姻悲劇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值得參考。
東林老師,您好:
我媽跟我哥,現在算是徹底決裂了,兩個人現在就像是仇人一樣,我哥離開家之後再也沒回來過,我媽賭氣說他最好死外面永遠不要回來。
我曾經不止一次從中調解過,但沒有用,他們倆積怨已久,我實在無能為力,好累,好煩,愛誰誰吧!
如果讓我說他們倆積怨是誰導致的,我會毫不猶豫說是我媽的問題。他們之所以會反目成仇,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我媽毀了我哥的婚姻。
我哥嫂離婚後,雖然我哥被打回了原形,但最可悲的不是我哥,是我媽,道理很簡單,我哥還年輕,有足夠的時間從頭來過,但是我媽不行,她年紀越來越大,得罪了我哥,最後難免老無所依。
我哥嫂的婚姻悲劇讓我明白:子女結婚後,應該趁早跟父母劃清界限。我哥嫂就是因為沒有重視這個問題,結婚後跟我媽住得太近,所以才會被我媽摻和婚姻,才會被我媽拆散。
雖然我哥嫂當初沒有選擇住太遠是好意,是想兼顧下雙方父母,但從結果來看,這種善意不可取,因為代價太沉重。
我哥嫂結婚後,我媽也不知道聽了誰的慫恿,一直纏著讓我哥嫂給她買房子,而且很明顯是針對我嫂子,說沒有錢讓我嫂子去娘家借,房子必須買。
我哥嫂本身就不富裕,還要還房貸,讓他們再買一套房子,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媽卻一直纏著她不放,我哥又不能拿她怎麼樣,於是我嫂子一氣之下跟我哥離婚了。
當時我看不慣我媽的所作所為,要求她去跟我嫂子人多道歉,求我嫂子跟我哥復婚,她不樂意,還大言不慚說,「離婚了正好,我正好可以給你哥找個更好的媳婦,更有錢的媳婦!」
即便我拿她的晚年生活跟她說事兒,她依然不當回事。雖然她是我媽,但我還是想說,她這種人,活該老無所依。
她自以為自己的做法很合理,但是我哥卻很難接受。離婚前他一直不敢跟我媽翻臉,但離婚後,丟了妻子,丟了婚姻,被打回原形了,他徹底爆發了,不僅跟我媽翻臉了,而且離開了家。
我就不信我媽以後不會後悔,到時候我嫁人了,我哥又不在家,我看她一個人在家裡怎麼生活。就算我能顧及到她,但沒有我哥跟我一起,她也難逃晚景悽涼的下場。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每個人用心思考下應該都會明白:善意,應該有針對性地抒發,應該對值得自己善待的人善良,不值得自己善待的人,應該離他們遠一點。
可悲的是,有些人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卻只是針對家人以外的人,想當然認為自己的家人值得自己善待。倒不是說這種認知一定是錯誤的,關鍵是,你自己要去判斷是否應該如此。
上面那個讀者的母親,她愛作妖,聽風就是雨,肯定不是一朝一夕才有的毛病。既然她有這種毛病,子女卻看不到,就是因為我們上面講的:子女沒有認清自己的父母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缺點。
或許很多人很難接受這種說法,覺得子女去評判父母是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為。但上面那個案例就證明,該去評判父母的時候你不去評判,一旦你的大意導致父母摻和你的婚姻,毀了你的婚姻,導致你的人生落敗,被打回原形,最終受苦的肯定是你自己。
上面那個讀者總結得沒錯:子女結婚後,應該趁早跟父母劃清界限。這裡所講的劃清界限,不是跟父母一刀兩斷,而是要把彼此的生活分開。彼此不要住得太近,生活上保持相互獨立,提前給父母打預防針,要求他們不許摻和你的婚姻等等,都屬於劃清界限的範疇,事情是不難做,關鍵看你有沒有想到去做。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你覺得子女結婚後,是否應該跟父母劃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