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挖出「玉白菜」,文物販子出80萬收購,村民卻無償上交博物館

2020-12-19 華夏文物

每個博物館都有其鎮館之寶,大多數博物館的最為珍貴的,都是些書畫器物什麼的,也有比較特殊的,比如馬王堆漢墓中的千年不朽女屍,辛追夫人的屍身。但有一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更為特殊,它是一顆「小白菜」,不要以為所謂的「小白菜」,是我們常吃的白菜,人家還有個正規的名字,叫做「翠玉白菜」。說到這裡,不少人就知道說的是哪個博物館了,那便是臺北的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後,這顆「小白菜」就以其精美的雕工和美好的寓意,成為了鎮院之寶。

翠玉白菜與真實的白菜可以說是相差無幾,它是由翠玉雕琢而成,白菜這個題材本身就容易讓人感到親近,而那潔白的菜身和翠綠的葉子,更是顯示出了精美的雕工,菜葉上還停留著兩隻昆蟲。不要以為者昆蟲破壞了文物的美感,相反,菜葉上的昆蟲為螽斯和蝗蟲,是多子多孫的象徵,而這小小的點綴,又為文物增添了生氣。這件作品原本是放置在紫禁城的永和宮中,為光緒妃子瑾妃的寢宮,所以也有人推測,這件作品應該是瑾妃的嫁妝。翠玉白菜是稀罕的古代文物,縱觀全世界,這樣的「小白菜」也不過寥寥幾顆而已。

菜地挖出「玉白菜」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河南的某一個小村莊裡,村民正在自家的菜園裡鋤地,挖著挖著,鋤頭在土裡碰到了堅硬的物件,還發出了清脆的響聲。菜地裡挖到石頭,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但這石頭還發出了清脆的聲響,這可就罕見了。河南也算是一個歷史古蹟文化氛圍濃厚的大省,當地的村民也時常在地裡挖出寶貝,這個村民一邊安慰自己,說不定是玻璃瓶子,一邊又抱有希望,萬一挖出個寶貝呢?於是就將它刨了出來,沒想到這一挖,還真挖到了寶貝。

張口開出80萬天價

農民將裹在上邊的泥垢洗乾淨之後,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顆青翠欲滴的小白菜,而且這顆白菜還是用玉雕制而成的,就跟他平常見到的白菜沒有什麼區別。農民心裡十分的高興,想想可能是自己的祖墳冒青煙了,鋤地都能被他撿到寶貝。於是他決定將這件文物藏起來,可是鄰裡都是人,農民挖到古董的消息很快就傳出去了,很多的文物販子慕名而來,開出了幾千幾萬的價錢,想要買下這件文物。不過農民也不甘心,張口就開出了80萬的天價,而且無論怎麼討價還價,他都不答應。

文物販子80萬欲購買

還真別說,原本來的文物販子只給了幾千到幾萬的價格農民開出80萬的價格之後,人雖然變少了,但也不是沒有。幾個月之後,幾番討價還價,農民咬緊牙關,還是堅持80萬,一個文物販子實在是喜愛得很,也真的決定以80萬購買下來。不過鬧出這麼大的動靜,考古學家當然也收到消息了,為了弄清文物的真假,在成交之前,文物局拍了專家偽裝成古董商人,去農民家中鑑定。專家發現,這一顆小白菜雖然比不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那一顆,但也不失為一件珍品,當即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將文物取回珍藏。

無償上交文物

在知道文物是珍品之後,文物局就派了大批專家和相關人員,去農民家中造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一番勸說之後,村民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而文物乃是國家所有,自己的若是將國家的文物私自販賣,那就是犯了法,也是對國家文物的損傷。最終,農民決定將自己在田裡挖到的翠玉白菜無償上繳博物館。經過一番努力,專家終於將這一件文物收回,文物局也給了農民500元的獎勵。這一件翠玉白菜的回收過程也是相當的曲折,若是再晚一步,村民就犯下大錯,而我國又將有一件文物流落民間了。

相關焦點

  • 菜地挖出一顆「玉白菜」,文物販子出80萬收購,老農:無償上交了
    菜地挖出「玉白菜」河南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在河南的土地上,有些人一不小心,就挖到了前塵舊物。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河南的一個村民在自家的菜地裡幹活,鋤頭一挖,發出了清脆的響聲,農民原本以為自己不小心碰到了石頭,就想將石頭拿出來。沒想到這偶然的經歷,竟是自己挖到了寶貝,他挖出了一顆「小白菜」,但又不是白菜。
  • 河南挖出羊脂玉,農民放棄高價收購,上交獲500元獎勵,如今值3億
    我們知道故宮博物館有一件珍藏寶貝是翠玉白菜,這種文物在古代是皇帝專用,表達了一種美好的願望,而且製作也是非常的精緻,工藝極其精湛。應該說代表了中國雕刻藝術的巔峰水平。其採自新疆和田玉中最上等的羊脂玉為原料,雕刻的跟真實菜園裡種的白菜幾乎一模一樣。專家保守估計其價值在至少三億元。
  • 農民挖出玉白菜,八十萬都不賣,只為上交博物館,如今價值過億!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農民在地裡挖出玉白菜,商人給八十萬都不賣,只為了上交給博物館!這顆玉白菜相信很多的網友都可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過,相傳這是慈禧太后的嫁妝,後來被孫殿英給偷走了流落民間。現存於世的僅有三顆,一顆在故宮博物館,另外兩顆在臺北。
  • 據推測剛剛出土的玉白菜主人,很有可能是慈禧太后
    在上世紀80年代,一件彌足珍貴的文物又在河南出土了。一位農民在自家菜地挖出了一件稀罕物:一隻玉制的大白菜。要知道在全世界僅有3顆玉制的白菜,並且都收藏在博物館中,由此可見,這個農民挖出來的可是一件大寶貝。
  • 湖北農民珍藏「三足鍋」,專家建議上交國家,農民說它是傳家之寶
    我國擁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在此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出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有許多完好的保存在各地的博物館中,不過仍然有無數個珍寶文物流失民間,至今未歸。最近幾十年來,許多文物販子都跑到農村收集文物,畢竟因知識水平的有限性,文物販子可以花到最少的錢收到最珍貴的文物。不過並不是說這些文物販子就是文物專家,他們中間也有許多人不認識文物。因此社會迫切需要專業的考古專家專門負責鑑定文物古董之類的,從而誕生了鑑寶節目。
  • 農民掏糞時挖出「金烏龜」,確認是漢代文物,上交後獎勵350塊
    農民掏糞時挖出「金烏龜」,確認是漢代文物,上交後獎勵350塊文/燕姑娘說史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古人的智慧和勞動就已經能夠創造出很多的寶貝,但是在歷史中有的遺失,有的被毀,能夠遺留下來的文物自然也就非常珍貴
  • 河南村民挖出青銅鼎,文物販子出20萬不賣,卻被郭沫若叫錯名字
    其中安陽更是商朝「殷墟遺址」的發現地,這裡出土了無數青銅文物和甲骨文,系統地向後人展示了商代晚期燦爛輝煌的青銅文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3月份的一個夜晚,夜色朦朧下河南安陽縣武官村的村民吳希增帶著同村的幾個兄弟出了村。這裡不久前出土了不少甲骨文和青銅器,吳希增認為地底下的寶貝肯定還沒被挖完,試試說不定能發筆橫財。
  • 農民挖出一鏽鐵鍋,無償上交只帶回一獎狀,多年後他說了一句話
    於是童懷義喊來了同伴一起,最後竟然挖出了一個像鍋一樣的鐵器。於是他們把東西搬回了家。國寶級文物由於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又感覺這個東西很有可能是文物,他就迅速的聯繫了當地文物局。因為岐山縣時常都會發現文物,專家們都十分重視,立即動身前往村中,經過一系列的勘察與研究,專家確定了這口鍋根本不是鐵器,而是西周早期的青銅飪食器,由於器腹內刻有製作者「外叔」的名字,它又被稱為「外叔鼎」。外叔鼎是青銅時代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價值極高,堪稱國寶。
  • 河南農民挖到「象牙白菜」,堪稱稀世國寶,專家:800塊賣我
    除了歷史記載以及神話傳說外,河南一帶還發現很多史前古遺蹟也出土大量史前文物,因為地下文物太多,世人經常無意間挖出文物。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文物除了考古出土外很大一部分都是民間徵集以及民眾上交,上個世紀70年代,河南一農民就挖出了一件「象牙白菜」以及「象牙蘿蔔」。
  • 江蘇學生撈魚撿到黃金,家長主動無償上交,專家:獎勵一個證書
    當這幾名小學生返回到友誼村後,一位名叫王翠蘭的村民發現了他們手上的金屬,要過來辨認之後認定是金子,仗著幾位孩子並不知道手中物品的價值於是打算用50塊錢買下,可是其中一位女生非要將之留下做紀念品,使得王翠蘭並沒用如願,她只好退而求其次問到了他們發現這些金屬的位置。在孩子們離開後,王翠蘭便按照他們所說來到了倪自海的魚塘,經過一番摸索,她也從中撈出了6塊金子。
  • 村民刨出的5件無價文物,所獲獎勵卻讓人心寒
    這一類人對古墓破壞非常大,導致流失大量文物,對我國的考古工作造成極大的威脅!因為中國地下文物豐富,時不時就會有村民挖到國寶級文物,這種「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節奏簡直是壓迫活活氣瘋盜墓賊。春秋金獸這件重達18斤2兩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金獸現為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 科普:如果在自家院子發現了文物一定要上交嗎?不交的話會怎樣?
    到了七、八十年代後,由於人口數量激增,國家和人民對土地的使用開始擴大化,因此,那個時候的人們下地幹活,鋤草鋤出個金子、瑪瑙、千年古墓,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甚至在自家後院也能刨出個古墓,那麼這種情況下發現的文物要上繳嗎?如果不上交會怎麼樣呢?
  • 湖南有一個縣,總出土怪異青銅器,國家斥資9億建博物館!
    1938年4月,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龍泉村村民姜家三兄弟在種紅薯時,一鋤頭挖出了一件沉睡3000多年的青銅器,而這就是日後享譽考古界、被列入十大傳世國寶的四羊方尊。2016年9月,斥資9億在湖南寧鄉建造的炭河裡青銅博物館整體以四羊方尊為原型進行設計,在該博物館中有許多件國寶級文物,其中有兩件可以與有著「鼎王」之稱的后母戊鼎相媲美,而它們的發現過程也充滿戲劇性。
  • 四川一河灘現古銅錢,有村民挖出開元通寶,官方:國家所有需上交
    16日,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岷江邊,驚現大量的古銅錢,附近村民得知這一消息後,不少村民前往河灘趕去「挖寶」!村民們散布在江邊淺淺的河道上,有的彎腰,有的蹲著,他們仔細地搜尋著,生怕錯過一個銅錢。村民們挖出的銅幣多以唐代的開元通寶和清朝乾隆通寶為主價值不菲。
  • 村民耕地挖出一個鏽鐵塊上交,牽出一個價值18億人民幣的絕世寶藏
    挖掘到寶藏這無疑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就像買彩票中了大獎一樣,早在上世紀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江西省一個村莊裡,有一位姓李的村民,他在田地裡耕作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布滿鐵鏽的鐵塊,當時李某並沒有在意,只是用手掂了掂分量覺得很重,便想著帶回家當做鐵錘來用也不錯。
  • 村民挖出唐代銅釜,主動上交,獲200元現金獎勵
    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經鑑定為唐代銅釜。鳳翔村民拓寬公路時發現古代文物,經鑑定為唐代銅釜。11月6日下午,鳳翔縣文物局接到鳳翔姚家溝鎮領導報告,稱姚家溝村群眾在拓寬公路時挖出了「寶貝」,後經鳳翔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初步鑑定,村民發現的「寶貝」為銅釜,屬唐代器物。
  • 文物販子造假多殘忍?將玉塞進活羊體內,3年後殺羊取玉再賣天價
    在文玩市場,總能遇到價格高的嚇人的一些文物,不少人都想佔為己有,願意出高價獲取自己所心儀的文物。文物販子就是依靠高價售出的文物,獲得豐厚的利潤。但眾所周知,越好的古玩當然也就越稀少,想要通過這些稀少的古玩持續賺錢,唯一的辦法就是造假。文物販子怎麼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 村民挖出價值2億的元青花,卻拿來醃了50年鹹菜,專家:上交吧
    ,人山人海的,村民們都非常的積極,當時就在挖掘的時候,有個村民卻突然挖出了意外,其實就是挖出了殘破的瓷片,當時村民大喊自己挖到寶貝了,很快邊上的村民們都圍了過來看熱鬧。 只見這個時候還挖出了很多的瓶瓶罐罐,差不多有十幾件吧,有人說大家千萬別亂動,這應該是文物,我們必須要立馬上報給當地的考古隊,讓他們派專家來進行勘察,當時的村民都同意了,文物是國家的,我們老百姓自然是要保護好它們。
  • 長沙博物館第500萬名觀眾恰巧是國寶級文物商代獸面紋提梁卣上交者
    挖塘時挖出商代獸面紋提梁卣 長博館藏的商代獸面紋提梁卣是國家一級文物。此前,已故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者張光直教授在《中國青銅時代》一書中評價中國青銅器的「獰厲之美」時,就認為長沙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商代獸面紋提梁卣極具典型性。
  • 20年前,村民挖出「元青花」,拒賣20萬而上交,專家:獎勵1000元
    元青花的價值是不言而喻,前些年拍賣會中的「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那可是被拍出了幾億的天價,可想而知元青花的價值是多麼的驚人吧!下面這件元青花的出土是因為一個新疆的村民給意外挖出來的,沒想到的是這件元青花卻給這村民帶來了很大的困惱和誘惑,有文物販子出高價20萬,還有的小偷來他家中進行偷盜,為此不少的財物還被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