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與中國類似,美國也同時是石油生產與消費大國,出於保護國內工業也不會願意油價長久低迷,1986年美國曾經警告沙特不要太過分。但是在新能源方興未艾之時,石油行業還會得到政治青睞嗎?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也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這似乎會讓美國十分享受國際油價的持續低迷。不過,美國還是主要石油生產國,其中遊的生產成本使得其青睞國際油價在一個中等的水平,這樣既不會因價格太高激怒消費者,也不會太低影響到國內生產者的生存,進而提高進口依存度,從而維持一個「石油安全」的水平。
進口依存度飆升給了「石油安全觀」一個耳光
由於頁巖油革命,美國國內此前曾因石油對外依存度降低而洋洋自得。但是油價下跌後發現,原來這一「石油安全觀」建立在高油價基礎上,是如此的不牢固。
最近,美國原油進口數量5年多以來首次上升,顯示出沙烏地阿拉伯在市場競爭中相對美國頁巖油生產商逐漸佔據上風。根據EIA數據,截至3月18日當周,由於來自沙特、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的原油完成通關,美國每日進口840萬桶原油,創造了2013年6月以來單周最高。而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商已經被逼到了絕境,不少中小生產商已經,或者瀕臨破產,同時鑽井數連續下跌。
單周數據偏差可能比較大,但是趨勢是正確的。受美國煉油廠的需求及國內頁巖油產量下滑的雙重影響,最近的13周進口原油均量是每天790萬桶,而2015年6月3日之前的13周為每天710萬桶。
目前來看,精煉油消費2016年增長幅度是每日10萬桶,2017年會再增長每天16萬桶。而美國原油產量自2015年的每天940萬桶,下滑到了2016年的每天870萬桶,預計2017年會繼續下滑至每天820萬桶。因而,進口繼續上漲的趨勢不會翻轉。
當然還有部分原油被儲存了起來。因為是美國是淨消費國,而且銀行、法律體系健全,交易者喜歡在美國境內儲存。
能源安全=國家安全
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降低油價的主要目標就是從頁巖油等高成本對手中獲得市場份額。但是他們面臨著政治風險,因為如果做的太過會遭到美國的反擊,而且因為國內增產、降低進口依存是民主、共和兩黨都推崇的,這個反擊不會因為政黨更迭而變更。
1986年,時任副總統的喬治·布希(GEorge Bush)就曾警告沙特國王,油價穩定是美國國家安全問題。他表示,低油價的確會惠及美國的一些行業,但是並不是所有行業:「美國認為國內石油行業可以持續是事關國家安全的事情。」
美國大選之路上石油行業的變數
目前,總統候選人和國會候選人都沒有拿石油行業的慘狀大做文章。
民主黨的原因是其支持者都是化石能源生產的對手,因而要大談特談可再生能源。希拉蕊承諾,若上臺則對水力壓裂法施加更嚴格的規制。同黨對手桑德斯更直接,說「我就不支持水力壓裂法」。部分由於氣候問題,部分由於沿海居民的輿論壓力,現任總統歐巴馬也逐漸推出規制政策。當然,考慮到美國油井半數都用水力壓裂法,這些提議可能不太現實。
共和黨方面則因川普崛起和維持國會多數議席焦頭亂額,並沒有時間考慮什麼「水力壓裂法」。
2012年,油氣產業曾經嘗試推動國內能源產出和能源安全成為選舉話題,但是失敗了,預計2016大選年也不會消停。現實中,美國石油主產區中德克薩斯、北達科塔、俄克拉荷馬和阿拉斯加州,他們越來越傾向於共和黨,賓夕法尼亞和俄亥俄依然是搖擺州。
想了解開戶嗎?想獲取投資秘籍嗎?在下方框內留下您的聯繫方式,加入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投研團隊,讓金融界分析師為您的投資導航。